?
辛棄疾是位亂世英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史講“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彼湃A橫溢,被譽為“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與黨懷英并稱辛黨,“一時瑜亮”都不為過(黨,指北方文壇領袖),他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愛國詞人,他一生以恢復失地為志,是以功業(yè)相許的民族英雄。
辛棄疾名字的由來
話說靖康之恥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濟南府歷城縣的一個官宦家庭。在辛棄疾不滿一歲時,其父辛文郁就因病而亡,祖父辛贊撫養(yǎng)其長大。辛贊希望辛棄疾能夠平平坦坦、安安穩(wěn)穩(wěn)的度過一生,于是為其取了乳名“坦夫”。
辛贊之前在北宋擔任過官職,宋室遭逢“靖康之難”之后,被迫在金國出仕,還曾擔任過金國高級點的官員。辛贊雖身在金邦,心卻向宋朝,經常帶著孫子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據說辛贊在給孫子起名時,想到了抵御胡虜的霍去病,棄疾與去病同義,就是希望辛棄疾長大后能夠成為替國家除去疾病的名將。
辛棄疾高光時刻
22歲(紹興三十一年),辛棄疾趁著金主完顏亮發(fā)兵南侵,在家鄉(xiāng)變賣家產,安頓好族人,聚集2000余人揭竿而起。從此,他由一個心懷天下的書生,蛻變成一個救民水火、保家衛(wèi)國的的戰(zhàn)士。但是孤軍不成勢,要想一舉擊潰金軍,收復濟南故土,就得找到組織,壯大勢力。于是同年,他審時度勢,率領手下2千余人投奔義軍領袖耿京。
當時的金國自完顏雍上臺后,對各地的義軍進行軟硬兼施,重在分化瓦解,很多義軍不是投降,就是被殺害。為了長久之計,第二年(1162年),耿京委派辛棄疾帶一支隊伍南下朝見宋高宗,表示愿回歸南宋,受到宋高宗趙構接見。宋高宗大喜,封耿京為天平軍節(jié)度使,辛棄疾為天平軍節(jié)度掌書記。然而,當辛棄疾拿著節(jié)度使印信去召耿京歸朝時,卻在路上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死,張安國也率軍投降了金軍!
辛棄疾悲憤不已,遂帶五十名勇士突襲金營,活捉張安國。據史料記載,辛棄疾“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萬眾中,如挾毚兔,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至通晝夜不粒,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
多少年之后,辛棄疾仍常常在夢中回顧這個高光時刻!可惜,令辛棄疾沒想到的是,這一戰(zhàn)竟是自己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時刻!
辛棄疾的仕途
辛棄疾活捉叛徒張安國之后,帶領人馬,一路南奔,成功回到宋朝。辛棄疾的英勇壯舉,威震了南宋朝廷,受到宋高宗賞識,任命他為江陰簽判, 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此刻的辛棄疾,躊躇滿志,壯懷激烈,滿以為能有機會率軍北伐,但他的策略并不受重視。宋高宗還將辛棄疾帶來的起義軍解散,安置到各地隊伍中,辛棄疾也被任命為地方官,讓他治理地方政務,遠離朝政。
為什么得不到重視?
首先宋高宗和宋孝宗對北伐的態(tài)度不同。
辛棄疾與岳飛所處的年代,恰好是擦肩而過了。岳飛活著的時候,宋高宗還是力挺北伐的,可是伴隨著秦檜逐漸掌權,求合派的勢力漸漸做大,北伐這件事就被擱置了。
岳飛也因此蒙冤被殺,后秦檜長期掌握宋朝權柄,宋高宗也不愿意再起干戈。岳飛死于公元1142年,而辛棄疾出生于公元1140年,兩人真的是擦肩而過。
辛棄疾成長于金國的地盤,但是他們家是正兒經的宋朝人。為此他的爺常常教導辛棄疾,讓他將來立志恢復宋朝的江山。
辛棄疾長大以后,南宋基本處于對金人求和的狀態(tài),他25歲的時候南下歸宋,這個時候宋高宗趙構雖然已經退位了,可是依舊掌握部分實權,而且他是堅決反對北伐的。
同時新上臺的宋孝宗趙昚跟宋高宗的想法完全相反,但是沒辦法,這位很孝順,必須要處處維護宋高宗的面子,在表面上也不敢跟宋高宗硬碰硬。
1162年,辛棄疾南歸,投奔宋朝。這時,宋高宗已經當了36年皇帝,期間,除了間或與金人有過對峙和戰(zhàn)爭之外,其他大部分時間都以向金乞和為主。尤其是任用秦檜為宰相的近二十年中,對金國輸金送幣、俯首稱臣,推行屈辱外交甚于有宋以來的任何一個時期,其政策遭到了許多仁人志士的詬病。金主完顏亮撕毀和約,率數十萬大軍再度南侵,結果卻被一個朝廷派到前線督軍的文官虞允文打得大敗虧輸。在朝廷為此歡欣鼓舞的同時,或許是宋高宗內心感到了慚愧,便以“倦勤”為由,將皇位傳于養(yǎng)子趙昚,即宋孝宗,自己提前退休了。
宋孝宗繼位后,曾一度有志于恢復故國,積極準備北伐。繼位的第二年,即隆興元年(1163),他匆匆啟用一直主戰(zhàn)的老臣張浚為樞官使,都督長江沿線各路兵馬十余萬,分兵北伐,史稱“隆興北伐”。
北伐之初,也確實收復了部分失地,但在后續(xù)戰(zhàn)斗中,由于準備不充分,將領鬧矛盾,部隊不協(xié)同,最后導致在宿州符離(今安徽宿州)大敗于金軍,只得再次向金議和,史稱“隆興和議”。
辛棄疾之所以在“隆興北伐”中沒有作為,一者他是“歸正人”(南宋稱從淪陷區(qū)回歸朝廷的人,即投歸正統(tǒng)之人),不可能立即得到重用;二者正由于他目前資歷還淺,不過一個小小僉判,也不可能在北伐中挑大梁?!奥∨d和議”之后,朝廷又以乞和為對外政策,辛棄疾的將才沒有展示的機會。但作為以抗金復國為人生志向的辛棄疾,歸宋之后,一直在等待北伐的召喚,只要有一絲機會,他就會“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此后近二十年,他一直在各地任職,一方面盡力當好地方官,為民造福;另一方面積極建言,向朝廷獻強軍良策;再者,最重要的是,他始終在為北伐做準備,只待一聲令下,他隨時能提劍上馬,殺敵疆場。
1170年,宋孝宗在臨安延和殿召見了時任建康府通判的辛棄疾。為了這次召見,辛棄疾挑燈夜戰(zhàn),作了充分的準備。召見時,他向宋孝宗上了《九議》、《應問》、《美芹十論》等一系列治國強軍的良策。特別是《美芹十論》,簡直是一部句句精辟的軍事專著,從審勢、察情、觀釁、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詳戰(zhàn)等十個方面,闡述了南宋對金是否可戰(zhàn)以及如何戰(zhàn)勝的軍事方略。其中許多觀點,都是南宋歷代名臣名將所從未提到過甚至還未曾想到過的,其識見的精當、準確、全面、深遠,可以說當時無人能出其右。
舉一個小例子。宋朝南渡后,幾乎所有的南宋文武甚至皇帝本人在內,對于北伐的方略,皆是以恢復京(開封)、洛(洛陽)為主方向,包括當時岳飛的北伐,也是向著京、洛方向,以把戰(zhàn)旗插到開封作為振奮人心的關鍵性勝利。但辛棄疾卻不這么看,他認為全局的核心不在京、洛而在山東,“不得山東則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則中原不可復?!睘槭裁??因為這樣就打破了慣性思維,南宋要攻就是這個方向,金人要阻擊,也會沿著這個思維按照這個方向,但直取山東,便可取河北,取河北便可直擊金人的中都(今北京),致其首尾不能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穩(wěn)扎穩(wěn)打,確?;謴椭性淖詈髣倮_@種意料之外而又讓人恍然大悟的觀點,之前確實無人提及,無人想到,而《美芹十論》中,此等精辟論斷卻比比皆是。
辛棄疾雖然提出了如此切合實際的戰(zhàn)略,然而,宋金剛剛議和,時機不允許;宋孝宗剛剛因北伐毀掉了僅有的一點兵力優(yōu)勢,他心存猶豫和畏懼;加上宋高宗雖然退位了,但他還想保持安逸的現狀,不想拿他太上皇的帽子去作賭注。所以,辛棄疾一腔熱血,滿身膽識,換來的只是一聲嘆息。
之后十數年,辛棄疾先后出任過滁州知州、隆興知府兼江西安撫、湖北轉運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等職。在這些任上,辛棄疾作為地方官,薄征賦、招流民、教民兵、屯田地、平盜賊,所治之處,政績不凡??梢?,他不但是一位“亂世之英雄”,還是一位“治世之能臣”。
辛棄疾、陸游、岳飛之間的交集
在公元1206年,宋寧宗終于下令北伐。81歲的陸游躲在草堂里看著報紙,一個勁兒地傻笑。認為收復國土有望了,再看看昔日好友辛棄疾,陸游卻有些愁眉不展。
因為辛棄疾長期被摁在鎮(zhèn)江府知府的任上,沒有任何作為。原來韓侂胄,是想把辛棄疾,當成一標志而已,沒打算真正重用他。
1年后,韓侂胄北伐不利,而史彌遠發(fā)動政變滅了韓侂胄,再次和金國議和。再加上老友辛棄疾病重去世,陸游徹底陷入了絕望之中。
兩人在臨終前,都留下了震撼人心的話語。
68歲的辛棄疾,始終都沒有等到朝廷重用他的時候,他是帶著遺憾離開人世的,在臨走前,辛棄疾高呼了兩聲:殺賊!殺賊!
辛棄疾是行伍出身,臨遺言有些別致可以理解至于陸游就溫柔多了,他在85歲高齡時,由于對南宋命運的徹底絕望,最終病入膏肓。在臨走前,他留下了自己的絕筆詩《示兒》,不禁讓人淚目: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岳飛的孫子岳珂自吹過,辛棄疾晚年住南徐——嗯,就是“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那里了,已經閉門謝客。岳珂去拜見,辛棄疾一個當世大名人,聽說來的小書生是岳飛家的人,相待甚歡。也算是英雄相惜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