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收到類似的文章
點擊上面藍色字體「愛開發(fā)」關注即可
女的說,“就你上班,我不也上班?你上班累,我不累?你一回來就知道看電視……”
“你看看誰,那個跟那你同行的,人家一個月掙多少,你掙多少?”
“算我當初瞎了眼,這日子沒法過了,離婚”
氣頭上那種無法繼續(xù)的憤怒和委屈,貌似受夠了。
其實過后想想,也沒什么。要是對方也來個“離就離,誰怕誰,沒你的日子我更好過”,話到了這份上,就真的覆水難收了。進退兩難了,要是沒人幫忙開導的話,冷戰(zhàn)就開始了。
有句話說的好,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給了最親近的人。
為什么我們總是溫柔待陌生人,苛刻待親人?明知道這樣不好,卻還是屢屢發(fā)生。
作家亦舒曾說,“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
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我們渴望被理解的程度比對其外人要多得多,當工作上遇到煩心事時,同事不理解,而家人要是也不理解時,往往會浮現(xiàn)一種失落感,此時要是親人再為此埋怨,瞬間情緒失控。
“別人不理解正常,為何你也不理解我,不體諒一下我”,對于越親近的人,我們有時就會越不知道底線在哪里。
剛畢業(yè)那會兒,每天面對幾百份郵件,我也比較焦慮,心理學上稱為:“郵件焦慮癥”。每當一有郵件通知,我一看到有“未讀郵件”,我就迫不及待打開,就會涌起瞬間把它們消滅掉的沖動,看看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連公司發(fā)布公告的郵件都會時不時查收一番。那段時間真的讓我很焦慮,更讓我焦慮的是我那會兒還有位“咆哮帝”領導。
什么是“咆哮帝”,心理學上“咆哮帝”稱型的職場焦慮癥。要是工作事情沒處理好,他就發(fā)脾氣,甚至有些時候,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一回事,他一來也對此發(fā)脾氣。亂發(fā)脾氣他也得罪了不少人,事后他樂呵呵的跟人道歉。他有著超高的標準和極低的耐心,總是認為自己的憤怒是對事不對人,所以三分鐘前可以把報告扔到你的臉上,三分鐘卻會跟你樂呵呵的,又會很關心地問長問短。
我們成為了他的“親人”,他把糟糕的一面給了我們,把好的一面給了至親的人。
工作中,往往有些人做事消極,認為給多少薪資就干多少活,上面安排什么做什么,不安排絕對不做。項目要是哪里出了問題,就推卸責任,不先分析定位問題所在,就直接拋出跟我負責的模塊沒有關系,有時自己負責的模塊存在明顯的bug,不及時處理,非得測試人員提出來后才處理。自己負責的模塊需要與其他人員溝通的,也不主動提出,一直放著。非得隊員找他,才支支吾吾說了半天。
于親人,我們肆意地開玩笑,爭吵時,揭對方最痛處,忘了感情也有一個賬戶,也需要儲蓄,也需要用心經營。與儲蓄賬戶所不同的是,當余額歸零的時候并不意味著可以重新開始,而是真的game over。
有時活著不僅像一顆參天大樹,同時也要像一顆卑微的小草,才能平衡和諧。對于陌生人,理解你的人,不需要你解釋;不理解你的人,你無須解釋;對于親人,不理解你時,更需耐心解釋。
發(fā)脾氣其實并不算是什么嚴重的錯誤,真正的錯誤是:不懂得接受與包容親人的錯誤,只許自己亂發(fā)脾氣卻對親人的亂發(fā)脾氣耿耿于懷,久久不能釋懷。
我們不會對陌生人展示自己的弱點,是害怕被對方利用,害怕對方看到我們脆弱的一面。
我們將缺點施于親人的同時也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同樣施于親人。
工作上,作為領導,要是下屬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你要是發(fā)現(xiàn)了請及時糾正他,以免他一直錯下去。作為下屬,如果領導提醒了你,你還繼續(xù)犯錯,那你真的要反省一下了。第一次犯錯可能是你不知道,第二次犯錯是不小心,要是第三次犯同樣的錯,只能說明你是故意的。
無論是工作,生活,多點耐心,善待周邊的人。親近的人可以包容你,就像你可以包容對方一樣。凡事多交換一下角度,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一下,別動不動就扮演“咆哮帝”,或許這樣對你解決事情更有幫助。
[END]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收到類似的文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