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我的前任課代表王婷,是我日常的治愈,因為所有的煩惱都會因為她發(fā)給我的電影以及美劇,而消散,感謝她畢業(yè)了,還是完成了我留給她的影評作業(yè),值得表揚。
另外,我很喜歡電影男主的扮演者,尤其喜歡他的眼神。
五一假期看了幾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近乎強迫癥的拍攝手法使畫面無可挑剔。還看了安妮海瑟薇拍的兩部勵志片,雖然劇情有一些老套,但要說的是,這位美人的顏值給影片潤色不少?!朵撉偌摇肥抢蠋熗扑]的,兩個多小時的影片看的斷斷續(xù)續(xù),剛好最近看了有關(guān)希特勒的傳記,寫寫對影片的看法。影片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實??赡苁怯捎谠撈木幾圆ㄌm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導演又生于二戰(zhàn)時期。私以為當一個偉大的導演終于愿意直面并且作為親歷者傾情制作時,電影定會是佳作。如果我們可以留心劇中人物的對話,也會從中獲取大量信息,對二戰(zhàn)時期歐洲眾生相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影片從鋼琴家彈琴的鏡頭切入,在猛烈的炮火聲打斷抒情的氣氛后,他依然選擇繼續(xù)彈琴直到不得不保命。這個時候的鋼琴家看起來有一絲風骨和魅力,不是被某些具有崇高信仰的統(tǒng)治階級蔑視的“沒有骨氣的藝術(shù)家”。男女主的相遇雖然很美好,現(xiàn)實卻是殘酷的,鋼琴家被迫住進高墻阻隔的集中居住區(qū),本以為兩人會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走到一起,可戰(zhàn)爭使鋼琴家失去了愛情。男主看著曾經(jīng)的戀人,向丈夫張口要面包時,內(nèi)心是麻木的自卑,注視懷孕的女主彈奏大提琴,眼里又是深深的眷戀、心碎和無奈??墒?,在生存面前,愛情顯得尤為奢侈。
當然,影片中愛情的磨滅只是一小部分。許多人都認為這部電影過于荒謬和踐踏人的尊嚴,我不以為然。生活本身就具有荒謬的一面,人性本身也具有自私的一面。當一個人為了生存奔波時,他是可以不顧尊嚴的。當納粹輕描淡寫地叩響扳機把猶太人的腦袋打出窟窿的時候,當小孩被打斷脊骨死掉的時候,當母親把自己的孩子捂死而精神失常的時候,當輪椅上的老人被活生生丟下陽臺的時候,當主角從一個光鮮亮麗的鋼琴家淪為只為生存而有些麻木的亡命者時,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現(xiàn)實是復雜的,戰(zhàn)爭與人性同樣如此。納粹中也會有尊敬藝術(shù)幫助猶太人的軍官,為納粹賣命的猶太人在迫害自己的同胞時也會救下鋼琴家,在德國人窮途末路之際隱忍膽小的波蘭人也開始反抗……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所見的,都是事實。
有關(guān)民族狀態(tài)的題材,火急火燎想要宣示主題的電影只會讓我感覺“假大空”。很多時候,一部電影并不需要主題。沒有額外的東西來渲染,亦或是讓你繼續(xù)認為納粹就是殘忍的,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希望永遠大于失望。尋不到故作高深和矯揉造作的煽情,光就這一點,很多電影無法望其項背。影片最后,鋼琴家又回到了那個光鮮亮麗的他,在金碧輝煌的音樂廳彈奏肖邦的鋼琴曲。在他身后,是死去的親人,遠去的情人和失蹤的恩人,以及無數(shù)二戰(zhàn)中死于非命的猶太人。我心里有一點遺憾,導演直到結(jié)尾都很吝嗇,不肯溫暖一下。德國軍官沒有被鋼琴家救下,而是死在蘇聯(lián)人的戰(zhàn)俘營中。
以前看過一部名字相似的影片,《海上鋼琴家》。如果說《海上鋼琴家》表現(xiàn)的是對音樂的膜拜追求,那么《鋼琴家》則是赤裸裸的的以人性的名義踐踏藝術(shù)。當人性與藝術(shù)沖突時,作為人,作為要生存下去的個體,我們不得不拋棄藝術(shù)。
電影舒緩的旋律中蘊藏著悲鳴,被壓抑的人性和極其自抑的悲憤下是靈魂深處的恐懼和絕望。好在,音樂是心靈的投射,是劃過無望的一抹亮,是颶風中微弱的火苗,在冰凍的世紀苦熬,等待可能的光。
好像大多數(shù)熱愛藝術(shù)的人都會有那么一段拋棄藝術(shù)的時光,就像希特勒,年輕時候的他畫畫很有自己的風格,也想成為一名建筑畫家,可是戰(zhàn)爭讓他不得不“投筆從戎”,兩次眼瞎重獲光明以后讓他明白要靠政治改變戰(zhàn)爭的局面。他倆不同的是,鋼琴家沒有忘記藝術(shù) ,希特勒最終遺忘了。這也導致二十世紀最兇殘的勢力出世。政治委身于希特勒,而不是希特勒投身政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