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發(fā)展到如今這個階段,數(shù)字產品非常豐富。圖書資料等等也大量被數(shù)字化了,新出版的書很多都出原生電子版,電子書早已走入了大眾的視野。電子書剛出現(xiàn)的時候,人們驚呼狼來了,紙質書消亡論一再被提起。我讀過不少電子書,讀的途徑是通過電腦、手機(通用閱讀器、專門的閱讀APP)、電子書閱讀器。
關于閱讀器我買過亞馬遜的kindle dxg,9.7寸的,看PDF比較好,那時候亞馬遜這一塊產品還沒進入中國,全英文的操作系統(tǒng),還得去海外市場去找書(我沒用過),后來按照大家的推薦,裝了多看系統(tǒng),看的書都是拷貝進去的,是麻煩一些;也體驗過kindle那款6英寸的閱讀器。這兩個閱讀器本身都不錯,但是國外的電子書市場不是很合適國內消費。kindle進入中國出過好多產品,但我再沒去買過。現(xiàn)在用得最多的是京東閱讀的閱讀器,挺不錯,里面都是京東的電子書,雖然不是那么全,但是方便。
用手機來看電子書,我實在是不喜歡,真的手上只剩手機了才會去看。我有電量焦慮癥,所以拿手機刷小視頻更是基本不可能的了。電子書的來源,我常用的途徑是:機構購買的電子書數(shù)據(jù)庫(超星、書生、京東、博看、中文在線、暢想之星、國外的一些數(shù)據(jù)庫等等)、免費的電子書網(wǎng)站、電子書專業(yè)搜索引擎、網(wǎng)盤搜索神器、社交途徑獲得。
我看的書絕大部分是紙質書,買的話也是買紙質書,電子書一本都沒買過。電子書只有在我出門的時候用,一個閱讀器可以裝整個圖書館,輕便方便。
很多學者寫過很多學術論文或其他類型文章,來討論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各種關系,內容面面俱到,可以說能寫的角度都被他們幾乎寫完了。去CNKI搜一搜,文章汗牛充棟。我看了一些,我嚴重懷疑很多作者根本就沒體驗過幾種電子書閱讀器、也沒讀過幾本電子書,更不可能參與過機構購買電子書的事情、個人也沒買過幾本電子書。當然這個問題不在這里深論了。電子書:輕便好帶,不管是專門閱讀器還是pad手機等;數(shù)量多,一個閱讀器里面可以存很多書;不占地方,容易翻閱,特別是在公共交通上面看起來方便,翻紙本書可能有時候就不方便;電子書不好在上面畫畫寫寫,盡管有些閱讀器支持做筆記寫字劃線等功能,但是體驗并不那么好,如果你看完一本書,再回頭去翻出來看,還是很不方便的,如果你存了很多書,搜索打開等,總是要時間成本的;電子書閱讀器手機等,容量是有限的,存了大量的書之后,如果你還做了各種截圖筆記等,比較占用空間,空間告急的時候,你會糾結刪什么書,刪了的話什么都沒了;電量焦慮,電子書閱讀器還相對省電些;電子書只能一本一本打開看,要按順序來,你忽然想看另一本書,必須退出正在看的,找到另一本,翻到定位到你做過標記的那一頁,沒做標簽的話還得一頁頁翻過去,或者搜索,搜索的話你還得記住其中標題或內容的一部分。紙本書:除了重、不好帶之外,其它問題都不大;紙本書寫寫畫畫、加個書簽,很方便;紙質書從紙張產生的那時候起,紙質閱讀已經(jīng)滲入了人類的血液;我同時要看很多書,一般都是三五本,看它們的時候,想看另一本了,這一本直接扣下,可以一會過來繼續(xù)看,把另一本扣下;紙質書有形,可以做成各種富有文化創(chuàng)意的設計,有一本書叫做《造書》,很有意思,可以看看;一個學者有一個大書房,偌大的書架如果擺滿了書是什么感覺,如果擺幾個電子書閱讀器又是什么感覺;讀紙質書做到心無旁騖更容易一些;紙質書的厚重感,可能讓人對知識有一種謙遜敬畏的感覺。如果是在手機上拿一個APP看書,老給我的感覺那和抖音APP一個地位,很容易被其他彈出的APP消息被拉走,被拉走的時候一點流連都沒有;在紙質書確實找不到的情況下,就找電子書,有時候出門要帶書,電子書確實找不到的情況下,就找紙質書。順便說一句:碎片閱讀算哪種閱讀呢;有人把看圖看視頻也叫閱讀,嗯,那你就好好閱讀吧。
據(jù)在國外的同行說,他們的電子書出版非常好。國情不同,產業(yè)不同??傊苜嵉藉X的就好做,否則怎么搞都不成。
說到kindle退出中國市場,不少文章都寫這事,還有不少人,說可惜了呀。說可惜的人一定是沒用過kindle來買電子書的,亞馬遜的電子書可是很貴的,國外的電子書比紙質書掙錢,這是他們電子書出版能發(fā)展起來的主要原因。國外同行(華人,80年代出國的)看了各種案例,他說,在國內,是他的話,絕不會做電子書出版。
調查身邊的人,買電子書的人多不多,大多數(shù)買的都是紙質書。買kindle的人,說實話不就是為了那個閱讀器么,電子書作為主要消費,目前在國內,不大可能。看點圕人堂群里的只言片語,類似的話題過段時間就會有人討論一下。亞馬遜通知用戶,Kindle中國電子書店將在一年多后停止運營,之后用戶將不能購買新的電子書。2024年6月之后,甚至無法繼續(xù)下載Kindle APP。你的例子的樣本太小,要看整體市場的情況,不過,我覺得Kindle的退出未必完全是因為盜版電子。法律層面的問題不解決,這事無解。這就像前幾天說的專利影響創(chuàng)新的論點一樣,電子書目前的困境就是這種思維的結果,畢竟誰都不傻。這篇文章寫得還是不錯的,每個市場有每個市場的特點,不過,這么下去,難道這電子書就這么一直下去,紙本繼續(xù)發(fā)展?不會吧,如果這么說,膠片相機現(xiàn)在還是半壁江山。另外,說穿了,問題的關鍵其實就是版權保護不力,導致各方的利益不能保證,而非技術或使用習慣的問題。另外,國內即使做這方面的,對美國的電子書發(fā)展情況還是了解不夠。所以說不要說了嘛,他們的觀點我覺得很明顯了,所以,回到電子書上面,現(xiàn)在國內的電子書我是完全不看好,因為像他們這樣觀念的人太多。就是這么回事,看看中國電子書和美國電子書市場就知道了。關鍵的一點: 在美國,賣電子書的利潤比賣紙本是高多了。看了上面的這些PPT,似乎電子書就是OA的命,這點我倒覺得是對的,因為這樣,我說的這些都沒有問題了,但問題是: 誰來買單?
我的總結是: 電子書需要大量的法律社會和技術作鋪墊的,少了一個都不行。
另外,電子書的一大優(yōu)點就是PDA用戶驅動購買,這話題我大約10年前在國內做報告時就提到過,但我覺得這東西在中國,問題太大,因為對圖書館風險極高,因為一定有書商雇學生去圖書館點擊這些書, 以達到自動購買的結果。
海信手機劍走偏鋒,這兩年出的閱讀手機,看宣傳還是挺不錯的。IT之家不少網(wǎng)友買了,介紹過不少體驗和評測,感覺還挺有意思的。最新的海信閱讀手機A9還挺讓人動心的。在手機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海信會不會憑借閱讀手機走得更遠呢。電子書和紙質書,不管如何發(fā)展,看書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于我來說,紙質書為主,電子書為輔。目前,誰取代誰都不可能。電子書在國內的發(fā)展牽扯因素實在太多,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