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22日22時26分將迎來“大暑”節(jié)氣,這一天地面累積的熱量最多,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
大暑節(jié)氣的氣候特征為“雨熱同期”,日照強烈、雷陣雨頻發(fā),喜溫作物進入了一年中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在農村有很多根據大暑“熱不熱”來推斷“年景”的諺語,比如“大暑蓋棉被,秋后叫花子”,棉被怎么能和叫花子聯系在一起呢?既然是諺語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
農諺“大暑蓋棉被,秋后叫花子”,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大暑這天很冷,晚上需要蓋棉被才能入睡,那么秋天糧食的收成就會比較差,很多人吃不飽只能淪落為“叫花子”。
大暑時節(jié),高溫酷熱、雨量充沛,是農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候,此時很多春播作物正處于抽穗、揚花、灌漿期。在此期間,只有充足的光照,農作物才能通過光合作用合成大量的有機物,光照充足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運輸與儲存,從而促進果穗發(fā)育,如果沒有充足的光照,喜溫的農作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大暑”本應該是一年中氣溫最炎熱的時候,如果說需要蓋棉被,那么必然氣溫很低,這是一種異常的天氣現象。大暑時節(jié)氣溫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副熱帶高壓的勢力弱,南北冷暖空氣交匯,并且冷空氣的勢力比暖空氣的勢力強,從而引發(fā)持續(xù)的低溫陰雨天氣。這種又冷又濕的天氣,農作物的生長速度會變得緩慢,一旦錯過了最佳的生長期,農作物正常生長的積溫必然不夠,會造成農作物“貪青晚熟、籽粒不飽滿”,最終使農作物嚴重減產。
注意:大暑期間濕熱的天氣非常有助于農作物生長,反之如果是低溫陰雨天氣,那么農作物就會錯過最佳的生長時間,發(fā)育就會嚴重受到影響。隨著立秋節(jié)氣的到來,溫度只能比三伏天涼爽,積溫不足會使農作物生育期變長,等到了收獲期糧食還沒有發(fā)育成熟(前期生長緩慢),隨著霜降的到來,農作物只能被迫結束生育過程,這樣收獲的糧食品質和產量都會大大降低。
有句諺語叫“大暑不暑,五谷不鼓”,意思就是說如果大暑不熱(陽光少),那么糧食作物的籽粒就會不飽滿,產量自然會降低。因此,大暑期間熱是好事,它符合農作物生長的正常需求,如果大暑期間氣溫低,那么今年糧食的收成就會很差。
“大暑蓋棉被,秋后叫花子”,這句話一點都不夸張,在古代農民擁有的土地是很少的,很多農民要給地主上稅,即便是好年景,農民也僅僅能解決溫飽,如果遇到農作物收成不好的年份,那么很多人只能餓肚子,一些人實在忍受不了饑餓,就只能上街乞討,這也是我們老祖宗總結出來的經驗。
還有句農諺叫“大暑涼颼颼,立冬笑死?!?/span>,這句話本質是一個意思。大暑期間氣溫低,農作物生長就會遲緩,等到了立冬節(jié)氣了農作物還沒有發(fā)育成熟,這種貪青晚熟的農作物根本沒有收成,只能把它收割了喂牲口,牛能獲取的食物多了,自然會感到很高興。
農民靠天吃飯,風調雨順對農民很重要。為了避免農作物因低溫出現“貪青晚熟”的現象,我們可以在溫度適宜時盡量“早播”,從而為農作物爭取足夠長的生長期。
注意:大暑期間最佳的氣候是“雨熱同期”,連續(xù)的陰雨天不利于農作物生長,同樣的連續(xù)出現長時間的高溫天氣,就會引發(fā)“伏旱”,對農作物的生長也十分不利,不管什么都要保持一個度。
總結,“不冷不熱,收成不厚;該熱不熱,五谷不結;該冷不冷,難成年景”,大暑期間天氣熱對人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但是對農作物的生長卻非常有利,充足的陽光,配合潮濕的土壤,農作物的生長速度會達到最快,有利于糧食豐產豐收。農諺都是老祖宗在生產中的經驗總結,雖然寥寥幾句,卻是對農業(yè)生產與天時氣象關系的深度總結,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可以很好的指導我們進行農業(y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