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雁見人時,未起意先改。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態(tài)。這是蘇軾一首評畫詩,其實在側(cè)面夸畫家,怎么就把沒人的“意態(tài)”畫出來了呢?
無人態(tài),也是一種藝術(shù)至境。
中國文人寫詩喜炫技,比如曹植、李商隱,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因此,他們的詩都是“作”出來的。我一開始寫作,也是這樣,恨不得把平時所學(xué)都展示出來。直到看到《小婦人》作者說,如果作者把自己知道的都寫出來,就像一個貴婦把自己所有首飾都戴在身上一樣。
汪曾祺、沈從文的文章,沒有生字,沒有晦澀的詞語,如行云流水一樣,樸素自然,如陶淵明的詩,直是胸中語,不加雕飾,或者說雕飾得完全沒有痕跡。
我欲醉眠卿且去,我喝醉了,你先回去吧。因為面對的都是“素心人”(沒有機心的人),所以不用塵世和官場的繁縟禮節(jié)。雖然陶淵明的異世知音是蘇軾,但是就這點兒來說,更像李白“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般復(fù)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有個叫卡爾·波特的美國人,跋涉千山萬水,遍訪中國詩人遺跡,蘇軾、陶淵明、李白……似乎偉大的詩人都離不開酒。
心有所郁結(jié),須有所泄處,泄為詩和酒,聊慰寂寥心。
卡爾帶上他的威士忌,坐在詩人的墓碑前,吟唱著他們的詩集,隔著時間和空間的彼岸,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
蘇軾不喜歡孟郊賈島的詩,嫌其苦情,惟鐘情柳子厚和陶淵明。柳子厚文字也苦,為什么得蘇學(xué)士鐘愛?我一度不得其解。
我想因為柳子厚和陶淵明一樣“真”,且深情,惟其如此,才能從生命深處散發(fā)著暖意。此種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山川長不滅,歲月無改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