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l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奮進作文簡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語文學習》2017年第12期刊發(fā)了奮進作文鄒老師的教材糾錯文章——《“然則”究竟如何釋義》。
“然則”究竟如何釋義
鄒享昌
人教版初二下冊語文課本對《岳陽樓記》中的“然則北通巫峽”中的“然則”注釋為:雖然如此,那么。筆者以為,這個解釋不恰當。
先不必細究“然則”到底何義,只需從現(xiàn)代漢語的關聯(lián)詞的搭配角度來思考,這個注釋便是顯而易見的錯誤。“雖然”,作為虛詞的功能是用在表示轉折關系復句的前一分句,與其配合使的詞,決不可能是表示順承關系的“那么”,而應該是“但是”“可是”之類。且試著用課本的注釋來翻譯原句:雖然如此(前人對洞庭湖的雄偉景觀的描述夠詳盡),那么,洞庭湖向北通向巫峽,向南達到瀟水與湘江,遭貶的官員、題詩作賦的文人,大多在岳陽樓聚會,他們觀賞景物產生的感情能夠沒有差別嗎?稍有語感的人,都會感覺這話是不通順的。
那么,“然則”到底該作如何解釋呢?
查閱手頭的《古代漢語虛詞詞典》(語文出版社),“然則”一詞釋義如下:
1、順承連詞??勺g作“(既然)如此,那么”。
2、轉折連詞??勺g作“然而”“但是”。
而《古代漢語詞典》(湖北辭書出版社)對“然則”則只有一個義項:這樣,那么;那么。大致說來相當于《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之義項1。
筆者以為,《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的觀點,大抵可采信,不過,可略作修正。
對于第一個義項,相信沒有疑義。“然”,是“這樣”之義,“則”表順承,可解釋為“那么”。但是“則”還有一個為大家所接受的義項,即表示轉折關系,可譯作“卻”“但是”之類,如“欲速則不達”。
基于上面的分析,“然則”可表達兩種語法功能,其一是“既然如此,那么”,其二為“雖然如此,但是”。
《岳陽樓記》“然則北通巫峽”可譯作“雖然如此,可是”,而“然則何時而樂耶”,則可譯作“既然如此,那么”。
語言文字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鄒亨昌
我的作文講評課上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糾正學生寫作訓練中的語言差錯。上周的課堂,有孩子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老師,你太關注細節(jié)了,這些都是小的錯誤。今天,就接著這個話頭來給孩子們繼續(xù)上課。
首先要明白,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寫作與說話,就是最常見的交流。工具越精密,交流便越暢通。換句話說,語言表達越精當,所傳達的信息便越到位,我的思想感情越能精準地表達出來。忽視對于語言的精當品質的追求,自然不會成為一個出色的演講者與寫作者。
中國古人就懂得這個道理,并且有許多斟酌文字細微差別的經典故事。大家耳熟能詳?shù)挠邪l(fā)生在賈島與韓愈身上的“推敲”的故事,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等佳句,稍為有點陌生的有曾國藩奏折上改“屢戰(zhàn)屢敗”為“屢敗屢戰(zhàn)”的事例??梢院敛豢鋸埖卣f,中國文學史上像這樣“煉字”的例子,實在是舉不勝舉。
有一句古語說: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語言表達上,一字之差,其取得的效果可能是天淵之別,甚至截然相反。就拿上面所舉的“屢敗屢戰(zhàn)”與“屢戰(zhàn)屢敗”來說,湘軍與太平軍對陣之初,打了許多敗戰(zhàn),這是基本事實。曾氏最初的奏折便用“屢戰(zhàn)屢敗”直陳事實,向朝廷請罪。后來,經人指點,改為“屢敗屢戰(zhàn)”,既承認事實,無欺君之過,又表達了一種不屈的精神,傳達出忠君的情懷。老佛爺看到這樣的折子,無疑不會深究其罪,而會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梢?,字斟句酌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從語言文字的角度看,寫作可以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文句通順。文句通順的意義指,沒有錯別字,沒有語病,上下文連貫。我們在課堂上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先達到這個通順的境界。許多孩子,經過半年的訓練,有非常了不起的進步,達到許多人一生所達不到的境界。看看你們平時的作文,有些習作,真是滿篇錯誤,有些則清爽干凈。這說明,有的孩子達到或基本達到了通順的境界,有些則還需不斷努力。
第二重境界,我把它叫做文從字順。喜歡查詞典的同學可能會說,老師,文從字順不就是文章通順的意思嘛。字典肯定沒有錯的,但是,通順有兩種,一種是句子通順,一種是整個文章段與段之意,層與層之間,銜接緊密,合乎邏輯。我所指的文從字順,自然指的是后者。一些孩子的作文,文句也是通順的,但是,前后段之間,或者一段中上一層意思與下一層意思之間缺乏關聯(lián),這就談不上更高意義上的通順。
第三重境界,我名之為行云流水。這種境界,老師描述它的特點時,一般用流暢,而非通順。讀一些文章,我們感覺不僅流言流暢,而且文氣貫通,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這是最高的境界,是同學們一生追求的寫作境界。
我們今天在課堂,消滅錯別字,糾正語法錯誤,就是為今后寫作達到行云流水的境界打基礎。沒有這個關注細節(jié)的訓練,就沒有今后文章的完美。
今天,有一個詞很響亮,這就是工匠精神。所謂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挑剔的精神。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人,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沒有這種工匠精神,傳承人類思想精粹的文化產品就會粗制濫造,我們走進圖書館、閱覽室,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便是低劣的地攤貨。
希望這篇短文,能夠讓同學們懂得咬文嚼字決非無關宏旨的小事,而是一種工匠精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