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2016年12月30日有一則圖片新聞頗有意思:
綜合澎湃新聞網(wǎng)、河南商報報道,2015年9月,鄭州地鐵1號線二期工程車站擬命名方案公示,其中位于長椿路與蓮花街交叉口的地鐵站出了兩個命名方案,分別是“丁樓站”和“工業(yè)大學站”。這一下子激起丁樓村村民和工業(yè)大學學生的對抗,最終以學校勝出。
解決的方式是網(wǎng)絡(luò)投票,有390多年歷史的丁樓村只有2300多人,河南工大卻有2萬多人。
“留住鄉(xiāng)愁留住根,地鐵站要命名為丁樓?!贝迕裾f。而另一邊,堅持“河南工業(yè)大學站”站名的師生們則說,“坐地鐵,我想去工大,不想去丁樓。”
此事值得好好說道說道。
地鐵公司是不是有些多事?自己定了名不就行了嗎?為什么要附庸風雅地來個什么網(wǎng)絡(luò)調(diào)查?所謂的網(wǎng)絡(luò)投票,往往征求意見是假,擴大影響是真!看似公平實則虛假,只是為“水軍”長工資而已。之所以叫“工資”因為他們往往是職業(yè)的。
爭執(zhí)的緣由:村民要爭什么,是個人就能看出來:鄉(xiāng)情難舍;大學要爭什么,也是和尚頭上的蚤子——明擺著,尤其那句標語:“想去什么,不想去什么”,昭然若揭啊。“丁樓”代表的是是農(nóng)村文化,“工大”代表的則是都市文明——嫌棄農(nóng)村,想跳出農(nóng)門,欲躋身城市。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爭執(zhí)的主體,其年齡差異也能說明些什么:這是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對抗。說不定村子里的大姑娘、小伙子也未必想叫“丁樓”,即使他們參與了換站名的行動,也可能僅僅是處于激憤。
村民之所以堅持多少有點賭氣的成分,憑什么你們鳩占鵲巢?憑什么你們后來居上?可他們敗了,且敗得很慘,但失敗的僅僅是他們嗎?
如果你問我的意見:丁樓。
不是因為我也快成老人了,而是我覺得地名還是有點文化內(nèi)涵什么的為好。畢竟人家在此生活了多年,且還多少棵古樹尚存,給他們留點念想吧。至于大學什么的,叫了“什么大”站,你以及你的學校就上檔次啦?就可以與耶魯、哈佛、牛津、劍橋比肩啦?學校拼的師資,學生拼的知識與能力。至于你在哪里坐車要去哪里都要由你能從某個學校學到多少東西來決定,絕不會受地鐵站名的影響半分。我還想說:不要瞧不起土得掉碴的農(nóng)村,說不定某朝一日你還想嫁到這里來呢。前不久就有此類新聞:幾個女大學生身著比基尼手舉展板,上書:嫁人要嫁什么村人。
在這種事上,我們就讓著點吧,不僅因為他們是老人,更因為這是歷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