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你的人比你還知道你有多冤枉。 ——郭德綱
同樣的,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心里有數(shù),你自己更有數(shù),反之亦如此。大多數(shù)人總覺得自己聰明,高人一籌,能夠在博弈中獲利,能夠在交往中玩弄,現(xiàn)實中自然是不乏這些所謂的“高手”存在的,但很多時候,并不是那些被對待者不懂,只是對于一些一次性的事情和關系,沒必要太過較真,人生海海,何必在往后再不會有交集的人事上花費過多精力呢?
終歸還是一句“不值得”收束了故事的最后結局。
有些東西能夠用行為改變,有些感覺卻不會因為動機而補充,我們能夠用一些行為或者語言去進行“糊弄”,盡管多數(shù)時候這也被一部分人當做是技巧,但感覺這東西總不會騙人的,我向來這樣認為。
舒服與否就像是動物本身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靈敏感觸,有時候也像是我們的第六感,雖然不準確,但其中總隱含著些許提示。
想來對于美好的生活總是充滿期待的大多數(shù)人在理解生活真相以后,還是能夠保持樂觀的,因為消極不是辦法,生活還要繼續(xù),就像是那些感情已經(jīng)破裂的人們,明明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卻還是囿于這個世界的條條框框和一些顧忌,過著表演式的生活,想來也是痛苦。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也還是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不用花費太大精力,畢竟時間有限,更重要的事情還要處理,一些無關痛癢的利益博弈,不用太過上心,只要不是長久,沒有后續(xù),就讓其先“聰明”下去吧。
對于一些人的表達,哪些是出于客套,哪些是源于目的,總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用說出來,自己明白就好,當一些思考能夠走上一圈,完成邏輯自洽以后,通常都會得到一些答案,或許是對于事情性質(zhì)的判定,或許是對于人的解讀,而無論是哪種,都會為后來自己再遇見類似狀況時提供對應參考。
一些言談舉止,我總會在晚上沒事的時候再次回想一遍,有關于自己的,也有關于被人對待自己的,其中哪些得體,哪些失當,在一次次的回想中因為一些細節(jié)的存在而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同時也會在某一刻有所覺悟,“原來事情是那個樣子的,原來TA是這樣的想法,這樣的一個人?!?/span>
也有人說:“你這樣做純粹是閑得慌”,所謂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盡管古人也總是強調(diào),成事不說,遂事不諫。不過對于自己來說,很多事還是要給自己一個交代的,既是一種回復,也是一種補充。
漸漸的明白一些事情了解一個人,也是一種成長的過程,這種成長是認知和心智上的成熟,人總是在不斷的因為一些人和一些事,對于這個世界有不一樣的想法??粗矍暗娜耍乙矔共蛔〉南牒芏?,關于當下的,關于未來的,關于彼此的,那是又一個故事的起點,有一段情緒的渲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