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祚寺本地人習(xí)慣叫它“雙塔寺”,它在東山郝莊社區(qū)那邊。當(dāng)年中國第一枚市徽就是太原的,兩塔巍巍,后面襯托著煤炭燃燒的火焰,似乎比喻太原既有高度也有熱度,主要是不缺煤。城標(biāo)多有代表性,如廣州的五羊、南京的蕭景墓辟邪等,雙塔也是。
雪霽乍晴,瓊田琪樹,故留佳景付行人。幾年前雙塔寺內(nèi)外進行了升級改造,近2年沒去了,此行忽然發(fā)現(xiàn)舊貌變新顏,還開設(shè)了公園西門,寺院幾面造了一大片水景,波光瀲滟的,好像要弄一個煙柳畫橋、釣叟蓮?fù)薜木爸隆?/span>
北面的村戲臺也滅掉了,改成了廣場,西北角的小雙塔也裸露出來,與大雙塔交相輝映。小雙塔為和尚墓塔,無年款,估計就是清貨,兩個形制、高度相埒,高約4、5米,下面有圓形基座,三層六角,周身只有極簡的磚雕花卉,塔頂為攢尖式,置有瓦當(dāng)及仿木椽子。
雙塔寺坐南朝北,非中國傳統(tǒng)式朝向,不知建廟的時候有何考慮。另外它是中國山門最多的寺院,一進即驗門票的大門,建于民國十六年,其后為清康熙三十年、明萬歷四十年。三進院落里,第二進為花圃,其余有南北廂房,不過一進的為國朝補建的,風(fēng)格與明代的等同。
院落中茂樹垂蔭,其余遍植牡丹,禮佛院的明代“紫霞仙”最老,幾百歲的灌木也算活化石了。多年前從菏澤引進了很多牡丹品種,每年春夏,牡丹把整個寺院染得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的。而太原的另一處欣賞牡丹的地方是晉祠,時節(jié)一到,都是游人如織。
雙塔寺建于明代萬歷年間,和府谷七星廟、河曲石徑禪院一樣,都是無木構(gòu)完全是磚砌的無梁建筑群。無梁殿在禮佛院里,歇山頂,琉璃瓦剪邊,立柱、柱礎(chǔ)、飛檐、斗栱、雀替、垂花柱、懸魚等磚雕雕無一不精。
下層大雄殿面闊五間,立有阿彌陀佛等三世佛。上層三圣閣開三間,里面青磚疊澀出藻井,如花綻放,券龕里有觀音等造像。
往塔院走,能看見一堆石羊、石馬、石虎之類的石像生,是某個明清墓前神道上的,但一直不清楚其具體來歷,放在雙塔寺只是易地保護而已。
塔院在寺院的東南,由宣文塔、過殿、文峰塔和后殿等組成,隔墻即是雙塔烈士陵園。這一帶好像還在改造,不知道將來是什么情景。雙塔是中國最高的一對磚塔,也是太原最高的古跡,兩塔雖為高度比肩的兄弟,但建造年代和功能迥異。
西邊的宣文塔建成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因紀(jì)念“慈圣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后”資助建塔而得名,當(dāng)年晉王朱敏淳邀妙峰和尚來太原,擴建寺院及建新塔,歷時4年而成,而塔的贊助商太后就是萬歷的媽咪李彩鳳女士,也是妙峰的釋家徒弟。妙峰同學(xué)是佛門“魯班”,五臺顯通寺、永濟萬固寺、寧武萬佛洞等都是他的作品。
磚塔為樓閣式,高54.78米,十三層八角形,每層開八門,其中4個為假門,一層轉(zhuǎn)角有垂花,每面拱眼壁陽刻有四字“阿彌陀佛”,額坊上為仿木斗拱,青磚疊澀出檐,孔雀藍琉璃瓦剪邊,這與旁邊文峰塔的素色剪邊是不同的。
塔面東開門,內(nèi)設(shè)磚梯而上,現(xiàn)在能上的塔越來越少了,且登且珍惜吧??臻g逼仄,如遇人上下,或斜錯身,或找塔層空間躲避。滿墻胡刻亂畫,是國人涂鴉文化的尷尬。蜷縮到門洞里俯視,大太原之風(fēng)光一覽無余。
兩塔之間相隔60米,中間夾以卷棚式過殿,建于順治十五年(1658年),這種塔塔之間的建筑形式是不多見的。殿里有一鐵鐘及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的《近溪隱君家訓(xùn)》碑,說的就是處人謙遜、居家和平、教子學(xué)好等等傳統(tǒng)思想。
文峰塔建成于明萬歷三十年 (1602年),它是一個提振文風(fēng)的風(fēng)水塔,東南為巽位,孔廟也大都建在這個方位上,這樣塔矗立的位置是比較準(zhǔn)確的。該塔和宣文塔理化指標(biāo)差不多,只是比宣文塔低了2毫米,不知是用什么高科技量天尺測出來的。
早年曾登過此塔,現(xiàn)已經(jīng)封閉多年不讓上了。此塔據(jù)說為傅山祖父傅霖、爹地傅子謨所建,塔上還有題記,不過,即使當(dāng)年見過也忘了。依據(jù)塔的功能,傅霖這塔沒白建,至少自家就文風(fēng)浩蕩,兒子為教書先生,孫子更是升級成一代大家了。
寶賢堂法帖原來在寺院的東邊碑廊里,骯臟的玻璃罩著,也沒幾個人去看?,F(xiàn)在在寺院的西邊重建了一個二進院子,殿堂風(fēng)格依舊為無梁式,這讓雙塔寺集藏的明《寶賢堂集古法帖》、清《古寶賢堂法帖》住進了豪宅,碑碣的觀賞舒適度也有所提高了。
里面有碑200多塊,明清為主,最早的為北宋嘉祐年間刻的唐代張旭草書的《千字文帖》?!秾氋t堂帖》是明晉王府朱奇源于弘治九年(1496年),根據(jù)《淳化閣帖》、《絳帖》等帖,而鐫刻的書法碑林。明末時,朱家倒霉,法帖也損。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戴夢雄和傅山又補刻50多塊,稱為《古寶賢堂帖》,1980年這些碑刻被移到雙塔寺保護。
里面主要是晉代到清代的名家及帝王書法,其中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最多,其余名家不勝枚舉,龍座大佬也有不少,如蕭道成、趙光義、朱佑樘等。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展廳里有的燈光布置幽暗,說明牌更是月朦朧鳥朦朧,有鍛煉眼神的嫌疑。■
東晉王羲之書法,明弘治年刻。
東晉王獻之書法,明弘治年刻。
宋太宗趙光義書杜牧詩,清康熙年刻。
唐顏真卿草書,清康熙年刻。
唐懷素《橫行貼》,明弘治年刻。
唐代張旭《千字文帖》,宋嘉祐年間刻。
宋蘇軾《大江東去詞》,清乾隆年刻。
那年春末夏初,牡丹叢中的文峰塔。
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fù)登臨 與同好同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