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艱難一日 作者:[美]馬克·歐文、凱文·莫勒 譯者:楊保林、張寶林、王蕾 豆瓣評分:7.4
當最后一個個名字開始顯現(xiàn),我眼睛中有淚水。他們正值青春的年華,為了國家民族大義,更為了親人友人的安寧而犧牲了自己。我為這些年輕人感到激動,縱使我們遠隔萬里,縱使我們身處不同的國度。
不畏犧牲,勇于奉獻,這是軍人應有的情懷。最終比索內特(作者馬克·歐文的本名)選擇退役,遠離了他熱愛的海豹六隊,并勇敢地向世人披露了當年擊斃本·拉登的細節(jié)(正如他所說,他只是想“還原真相”,還原惡意猜測下?lián)魯辣尽だ堑恼嫦啵_@次勇于直言的寫作也給他帶來了煩惱——美國國防部指認他違反了保密協(xié)議?;蛟S這也就是馬克·歐文嘲笑的地方——政治就是政治,而他則選擇永遠保留著那份獨立情節(jié)。
我認為這就是紀實文學難能可貴的地方。作為擊斃本·拉登的親歷者、執(zhí)行者,比索內特沒有從決策的出臺、決策的重要性去談到這次偉大的行動,而是從一個特種兵的視角,著眼于行動開始前的心理波瀾以及行動中的兄弟情義。這才是我們正在經(jīng)歷和逝去的歷史——屬于我們普通人的歷史。
讓那些大人物們統(tǒng)統(tǒng)都見鬼去吧!亦如比索內特在《艱難一日》中調侃的,兄弟們,奧巴馬還欠我們一頓小酌呢。
我想這就是我們與美國在紀實文學上的區(qū)別。我國類似的紀實作品中總會出現(xiàn)很多豪情壯語:為某某主義奮斗終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覺得,我們在高大全的同時,似乎缺少點什么,缺少了那么一點人情味。
戰(zhàn)士首要為一個國家的戰(zhàn)士,但戰(zhàn)士同時是一雙父母的兒子,一個妻子的丈夫,一幫兄弟的兄弟,一群好友的好友。他們從來無法脫離他們的社會屬性而存在。我從《艱難一日》中能夠感受得到,軍人在服從命令的同時,還保留著社會屬性并能積極履行著相應的責任。他們不僅僅是軍令的冷冰冰的執(zhí)行者,也是一種情感存在,他們讓人覺得可愛。
你能想象得到,當哪天你走出家門,忽然看到鄰居家的門開了,從里面走出來一個帥氣的小伙子,他剛剛執(zhí)行完任務歸來,于是你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并說聲,好久不見,這是一個多么溫情的畫面,這或許不是所謂的“軍民魚水情”,但小伙子一定覺得,真好,我這份工作的辛苦,已然值得。
在最好的青春年代,把自己奉獻給軍隊,已然令我羨慕,而他們又很多次在執(zhí)行任務時跨越生死線,更讓我深深欽佩。在最好的年代里,這些可愛的大兵,忍受著孤獨與訓練的艱苦,保守著秘密,承擔著傷痛,但礙于任務的特殊性,他們或許永不為人所知——直至他們犧牲的那一刻,而他們的熱血青春,已然就在那些為保人民安全的任務中。
我想,戰(zhàn)爭年代的軍人,或者特種兵,在承擔一個又一個任務時,就是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給了共同執(zhí)行任務的兄弟。他們時刻都做好再也無法醒來的打算,而這些都是為了更多的人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陽。這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分享與奉獻,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熱血,換來了安全與和平。作為普通人,我們已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他們的饋贈。
我小時候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有一天我也能成為一名軍人。那時候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喜歡那一身綠色。長大后,這個夢想也只能是夢想了。我也只能從影視劇和小說中過過干癮。這時我知道,最吸引我的,或許不是那身橄欖綠,而是兄弟情,那份可以托付生死的兄弟情。
何為夢想?我想可以以比索內特的一句話認定:
我已將一生中的10個春秋奉獻給了這份工作和祖國。為實現(xiàn)夢想,我放棄了一切。長期遠離親朋好友與至愛的家人,沒有享受過假日,只有身體的傷病將伴我一生。我與美國最優(yōu)秀的士兵一起服役,并與一群能稱兄道弟的伙計們結為終生的朋友。從我調到海豹突擊隊,并且發(fā)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以來,我就一直夢想著參與到消滅或抓獲奧薩馬·本·拉登的行動之中。很幸運,我盡了一份力。而今,輪到他人為國效力了。
“東哥扯談”
“東哥扯談”專欄作者簡介:王業(yè)東,沒粉絲,人稱“東哥”,現(xiàn)在是超級油膩膩的大叔一枚,于是自己做主改叫“東叔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