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看完了《紅樓夢》,有挺多的感觸,不知道怎么的,感覺到周圍的世界,周圍的人和物仿佛都是虛幻的,這或許跟當年的柏拉圖有點像,記得是當年蘇格拉底死后,柏拉圖覺著所有的一切都是不真實的,其中的具體原因和過程我也不太清楚,只是從歷史課本上略微看了一看,順手記下來了。
《紅樓夢》本來的名字好像叫《石頭記》,不知道為什么后來改了名字,其實說來慚愧,看完了書連這個問題也沒弄明白,屬實有點兒笨,要不然就是記性太差。不過,依我所見,“紅樓夢”確實更好聽一些,這個名字讓我聯(lián)想到李商隱的一句詩,“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就仿佛在一個下雨天,癡情人打著傘獨自站在雨中,凝望著那紅樓中的姑娘,一對有情人相望相思而終不得相見,雨中人只得又一個人默默離去。加上個“夢”字,似乎在說,這些世間兒女,恩愛糾葛,其實都只不過夢幻罷了。
在書中第一回,曹雪芹這樣說自己,“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萬不可因我之不肖,自護己短,一并使其泯滅也。”若是說賈寶玉是曹雪芹的化身(當然,好像曹雪芹長得完全不像賈寶玉,相關記載曹雪芹長得很胖,膚色也很黑),那么通過全書來看,其實書中的女子,亦即曹雪芹現(xiàn)實生活中所見的女子跟他一樣,其實都是有著一般喜怒哀樂的常人,或許有所謂的“行止見識出我之上”的女子存在,但“我”也絕非不肖之人,至少和那些女子其實是相平等的,要論不肖,也許是指不能融入那世俗當中的名利場吧。
其實書中最能代表這紅樓一夢的人物,應當是林黛玉和賈寶玉,賈寶玉可能更加契合一點,因為他是書中從一開始乃至到最后結尾時的靈魂人物,經(jīng)歷了賈家的興盛以及衰敗這一完整過程,最終看穿世事,隨著那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去了,結束了一段塵緣,重新化作一塊青埂峰上的頑石。但論美學角度和人物性格角度來說,我更喜歡林黛玉,喜歡她的那種柔弱,那種多愁善感以及多疑的性格,她的那份憂愁幽怨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只不過早年喪母喪父更加重了她的這種情緒。按書中來說,黛玉一個人沒了爹娘住在賈家,雖說賈母很疼愛她,但終歸一個人,賈母又沒有從小到大一直陪著她,終究覺得有些不安,害怕被人漠視。因此可以看到黛玉很愛哭,很容易發(fā)小脾氣,因為她怕呀,害怕被人看不起,被人當作吃白食的,而在另一方面她也十分小心眼,很容易吃醋,她太在乎寶玉了,寶玉對她來說就是她唯一的依靠,除開兩人相近的性情,同樣多才多藝以外,寶玉真的是她認為唯一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人,因此她格外在意寶玉的心,害怕他拋棄她,愛上別的女孩子,然后自己從此無依無靠。這么看下來,其實在人們眼中,孤傲的林黛玉其實也不孤傲,所謂孤傲僅僅只是表面的做派,而實質(zhì)上卻是很平凡的,她也同常人一樣害怕孤獨,害怕沒人愛惜,擔心自己的生活和前途,只不過,一個纖弱女子,不知道該如何獨自面對,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林黛玉其實真的就是個生存廢物,不懂得交際,不懂得如何生存,但也因此她沒有那么多險惡市儈和人心詭譎,于是乎成了書中所說的“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她思考更多的是理念中的美學,就像《楚辭》里面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她喜歡生活中那些美好而又生命脆弱的事物,比如花朵。一般人喜愛花,都是去贊賞她盛開的時候,而很少有人喜愛和憐惜枯萎凋謝了的花。而黛玉不一樣,她喜歡開花的季節(jié),但仿佛更喜歡也更憐惜凋零的花,她太癡情,太專情,甚至想到人死尚且有造墳墓以蓋體,那么這些花怎么能夠就這樣任由踐踏侮辱。仿佛黛玉特別憐傷這種殘缺的美,有一次眾人一塊兒在大觀園中游賞,看見湖中的一片殘荷,寶玉說道怪難看的,怎不叫人摘去。而黛玉卻說,這景色挺美的,像極了李商隱的那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或許也是作者曹雪芹的一番心思吧,兩人或許都曾有過那么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都曾遇見過那些飄蕩在塵世間而有著一顆高貴心靈的女子,到最后卻都失去了,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就像李商隱的那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