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又問蒯越。
蒯越說:“治理太平盛世,當以仁義為先,治理亂世,則以權(quán)謀為先。兵不在多,在于能得到他們的忠心和支持。袁術(shù)此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不過是一介武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是貪婪、殘暴之徒,其屬下是又懼又怕,多心存憂慮。我手下還有幾個有點用的人,派他們?nèi)ゼ右岳T,宗賊首領一定會率眾前來?!?/p>
他接著說:“使君乘機將其中殘暴無道的殺了,安撫、接管了他的部眾。本州軍民得知使君的德行,必定扶老攜幼,前來投奔,在本州安居樂業(yè)了。有了軍民的歸附,然后南據(jù)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平定。就算袁術(shù)等人擁兵而至,也無能為力了?!?/p>
劉表感嘆說:“子柔(蒯良字)之言,可以說是雍季之論。異度(蒯越字)之計,可以說是臼犯之謀啊?!?/p>
于是,他請蒯越派人誘請勢力較大、作惡多端的十五個宗賊赴宴,將其全部斬殺,收服了他們的部眾。
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jù)守襄陽,劉表派蒯越與龐季單騎前往,將其說降。
荊州的郡守縣長聽說劉表威名,大多都嚇得解下印綬逃走。
同時,劉表也上表推薦袁術(shù)任南陽太守,向其示好,暫時穩(wěn)住了他。
至此,劉表控制了除南陽郡外的荊州七郡,將荊州治所由武陵郡漢壽縣(今湖南常德市)遷至襄陽(今湖北襄陽),在襄陽整備軍馬,以觀時變。
董卓討伐戰(zhàn),習慣稱之為“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實際上,據(jù)史書記載,雖然表面上響應的人很多,參與的人也不少,但其中有些人沒有作為獨立的隊伍出現(xiàn),而是“掛靠”在袁術(shù)等豪強名下,算不得一路諸侯。
勃海太守袁紹、后將軍袁術(shù)、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nèi)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國相鮑信,共十一路人馬。
曹操屬于張邈軍下,算是張邈一路。
臧洪、張超是一路。
孫堅領豫州刺史,潁川郡屬豫州,因此,潁川太守李旻算是孫堅屬下,而孫堅歸附后將軍袁術(shù),二人與袁術(shù)是一路。
并州司馬張楊早先在大將軍何進執(zhí)政的時候,受命去并州征兵,募得千余人,留在了上黨郡,打擊山賊。
何進死后,張楊要給何進報仇,帶著這千把人進攻上黨郡,沒打贏,只好扭頭抄掠諸縣,隊伍擴展到了幾千人。
袁紹起兵,駐軍司隸河內(nèi)郡時,張揚投奔了他,算是袁紹一路。
陳國相許玚與豫州刺史孔伷合兵,不久后陳國相改為駱俊,陳愍王劉寵陳兵于陳國的陽夏縣,自稱輔漢大將軍,響應討伐。陳國屬于豫州,與孔伷算一路。
加上冀州牧韓馥、兗州刺史劉岱、河內(nèi)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山陽太守袁遺,共十一路諸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