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彤解讀《三字經(jīng)》35
沙彤編著
今天與大家共同探討“有典謨,有訓(xùn)誥,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原句】有典謨,有訓(xùn)誥,有誓命,書之奧。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釋字】典、謨、訓(xùn)、誥、誓、命,這六個字均為《書經(jīng)》(《尚書》)的篇目。所謂典,指標(biāo)準(zhǔn)、法則,該句中的“典”是《尚書》中《堯典》《舜典》等的略稱。謨,指謀,古書說“大臣匡贊謀猷,以襄圣潔”,《尚書》中有《大禹謨》《皋陶謨》等;訓(xùn),《尚書》中有《伊訓(xùn)》篇目;誥,《尚書》中有《康浩》《酒浩》《召浩》洛浩》等篇目;誓,《尚書》中有《泰誓》《牧誓》等篇目;命,《尚書》中有《微子之命》《顧命》《畢命》等篇目。書,指書其時事,特指《尚書》;奧,指、深奧、奧妙。
周公,即前面所講的“周公旦”,文王第四子。作周禮,指作“周禮”書一冊;著六官,指吏部天官(大冢宰)、戶部地官(大司徒)、禮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馬)、刑部秋官(大司冠)、工部冬官(大司空);所謂六官,亦稱六卿。存治體,指天子垂拱于上,六卿分職于下,紀(jì)綱法度,周密分別,事無不治,政無不理,而天下平矣。史書記載:“秦毀《詩書》,不用《周禮》。至漢求書始出,而亡其《冬官》,漢儒以《考工記》補(bǔ)之”。
【解讀】
古人解釋《三字經(jīng)》“典、謨、訓(xùn)、誥、誓、命”句說“名典者常也,典常而不可易,為帝王受命之書;謨者,謀也,大臣匡贊謀猷,以襄圣治;訓(xùn)者,誨也,大臣訓(xùn)迪其君,以匡不逮;誥者,召也,王者頒發(fā)號令,召誥天下,以布維新之政;誓者,信也,人君恭行天罰,命將興師,信賞必罰之辭;命者,令也,人君中布命令于大臣。書者,言書其時事也。載上古唐、虞、夏、商、周之書,故曰《尚書》”。
相傳,《尚書》由孔子刪而述之,共一百篇,其義十分深奧。于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火焚滅。后漢時代,文帝劉恒下詔征求《尚書》稿件,全天下遍求而不得。時有有一位名叫伏生的人,年過九旬,記憶力特好,全憑記憶口授《尚書》五十八篇。漢武帝劉徹登基后,派宗室魯恭王到山東曲阜孔子故宅尋找《尚書》,功夫不負(fù)有心人,魯恭王終于從一面破舊墻壁中搜尋到《尚書》一部,經(jīng)與伏生口述文稿對照后,完全相同,故《尚書》又稱《壁經(jīng)》,皆因其出于孔子家的墻壁而得名。漢武帝劉徹詔孔安國定修訂《尚書》,作傳義,最終定稿為五十八篇,總計25700字。此為《尚書》之所以流傳至今的來龍去脈。實錄于史料,筆者不敢妄論也。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吨芏Y》是我國周代后期根據(jù)周王朝系統(tǒng)曾經(jīng)有過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設(shè)官分職的書,漢代時稱《周官》或稱《周官經(jīng)》,西漢末劉歆始稱《周禮》,為儒家經(jīng)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之一。為周代職官禮法、物名制度匯編。
全書共分六篇,記載中國古代社會所設(shè)置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及其職權(quán)劃分、官職職能分設(shè)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天官冢宰,稱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宮中事項,有屬官六十三職;地官司徒,稱為教官,管理土地方域及王畿內(nèi)人民教養(yǎng),有屬官一十八職;春官宗伯,稱為禮官,管理宗教及文化,有屬官七十職;夏官司馬,稱為政官,管理軍制、步騎、兵甲、交通及各方諸侯有關(guān)事項,有屬官六十九職;秋官司寇,稱為刑官,管理刑獄、司法政務(wù),兼掌禮賓等,有屬官六十六職;冬官司空,稱為事官,管理工程建設(shè)兼及溝洫、土地、水利等,這一部分在漢代發(fā)現(xiàn)時已缺,當(dāng)時取《考工記》抵充,有屬官三十職。舊時常約言共有官三百六十職,實為三百七十六職。每一官職皆有不少屬員,合計數(shù)萬人。《周禮》以官制的職掌聯(lián)系各種制度,目的在于組織民戶、廣征貢賦、充實府庫,為治理統(tǒng)一的大國提供設(shè)計藍(lán)圖。《周禮》原是先秦舊籍,鄭玄以為該書“乃周公致太平之跡”,遂被認(rèn)為是周公的著作大行于世。唐賈公彥撰《周禮義疏》四十二卷,至宋時與鄭注合刻為《周禮注疏》。清孫詒讓的《周禮正義》廣證博引,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
(下次對“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句解讀分享。本文純屬個人學(xué)習(xí)心得,議論部分僅屬個人觀點。不當(dāng)之處,敬請批評指正,共同探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