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臘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北京人常說的“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
在老北京,人們特看重這過小年。因為一過這小年,大年就要到了。
祭灶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就是紀(jì)念灶王爺。人們認為灶王爺是玉帝派到人間的善惡之神,年年臘月二十四都要去朝見玉帝。在北京,這一天晚餐之前,每家家長都要先用糖瓜烤化,抹在灶王爺嘴唇上。
家家戶戶院內(nèi)立桿,懸掛燈燭,燃放鞭炮,舉家男子羅拜,祝以抑惡揚善之詞,送灶王爺上天,去向玉帝啟奏人間一年之善惡,而婦女不能參拜,只于內(nèi)室掃除爐灶,燃燈默拜。所以在祭灶時總貼有一副對聯(lián):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灶王爺像必須年年換
在祭灶王爺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敬酒,此時要向灶王爺誠心禱告,完畢后再進行第二次敬酒,敬第三次酒之后,將舊有的灶王爺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王爺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等到正月初四,再請灶王爺,讓灶王爺返回人間。
供品不能用肉類、干鮮果品之類
給灶王爺?shù)墓┢分?,不須用雞鴨魚肉、干鮮果品之類,更不須用牛羊三牲,只須一些“糖瓜“就可以了。
稍考究一點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蓮子八寶飯,他老人家就會更心滿意足。灶王爺騎的神馬,還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吃糖瓜兒
除了祭“灶王爺”,在北京城過小年另一件重要的事兒那就是吃糖瓜兒了。過去沒什么糖果吃,祭灶后的糖瓜兒可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東西,吃糖瓜兒成為孩子們的開心時刻?!疤枪霞涝?,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吃雜拌兒
是老北京過大小年時,家家戶戶守歲時必吃的小食品。過去的“雜拌兒”,是由多種干鮮果品摻在一起拌和而成。清代時,將一些干果用蜜汁加工,成為色味俱佳的蜜餞食品,傳說慈禧太后吃時很高興,隨口給起了個“雜拌兒”的名字,從宮內(nèi)傳到民間,成了北京一種獨特風(fēng)味的食品。
吃餃子
小年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接風(fēng)面”。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節(jié)日,餃子更成為一種應(yīng)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剪窗花
剪好窗花后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里,給家里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備花燈
明清兩代北京的花燈的制作已十分講究,品種繁多。如明朝畫家唐寅有詩云:“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心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到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span>
貼門神、貼年畫、貼春條
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wèi)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于門上,用以驅(qū)邪辟鬼,衛(wèi)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及北京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shù)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時張貼,裝飾環(huán)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
春條是指舊俗春節(jié)書寫吉祥詞句貼于門楹上的條形對聯(lián)。上面寫一些吉利話之類的順口溜,內(nèi)容都是祝愿。要是拿現(xiàn)在的說法,就叫做“愿景”。
掃年
舉行過祭灶后,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zhǔn)備。每年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老北京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這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tǒng)習(xí)慣。另外從這天起要準(zhǔn)備做過年的吃食了。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fā)。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為了是洗去一年的塵垢,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取辭舊迎新之意。
婚嫁
過了二十三,漢族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jié)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xiāng)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有節(jié)有年,春節(jié)的裝飾過完正月要摘掉
二月初一各家要把春節(jié)的裝飾都摘掉?!按骸弊植荒軖煲荒??要面對著太陽要在年喜盆里燒掉。寓意新年已過,又要開始新一年的生產(chǎn)了。
(瘋狂老北京私信已開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