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不該是掌控他,而是要尊重他】
經(jīng)常聽到父母們抱怨,說孩子不聽話,許多事情明明耳提面命過多次,卻總是一再犯錯,到底是孩子太愚笨,還是他們根本就從來沒把父母說的話放在心上?
其實,在發(fā)出這樣的疑問之前,父母們或許應(yīng)該先好好想一想,在自己“耳提面命”的時候,是否已經(jīng)先得到了孩子的認同,而不是只自顧自地將自己的意見一股腦強加給孩子,“命令”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去行事。
要知道,孩子“不聽話”,不愿意配合父母,除了所謂的“愚笨”和“沒將父母的話放在心上”,也有可能是一種消極抵抗,他們在用這種方式抗拒父母的安排,因為他們并不認為自己有任何錯誤。
高考結(jié)束后,劉女士家爆發(fā)了一場“大戰(zhàn)”,因為女兒婷婷在沒有知會父母的情況下,毅然報考了一所離家非常遠的外省大學(xué),這讓劉女士感到非常傷心,同時也怎么都想不明白,為什么乖巧的女兒會越來越叛逆,根本不能體會父母對她的“良苦用心”。
其實,劉女士和婷婷之間的問題早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小時候,婷婷是典型的乖乖女,聽話懂事,學(xué)習(xí)優(yōu)異,在班里一直都是班干部。
那時候,劉女士和婷婷之間的母女關(guān)系其實是非常親密的,上了初中以后,學(xué)習(xí)開始逐漸緊張起來,劉女士便提出,想讓婷婷辭去班干部的職務(wù),專注在學(xué)習(xí)上。但婷婷并不愿意,她覺得,擔任班干部雖然要處理很多事情,但這個過程卻很好地鍛煉了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處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婷婷能夠收獲
很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雖然母女二人的意見出現(xiàn)了分歧,但因為婷婷成績一直不錯,所以劉女士倒也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
直到上了初三之后,劉女士為了讓婷婷全力沖刺中考,競直接枉顧她的意愿,私下打電話給婷婷的班主任,把婷婷擔任的班干部職務(wù)給撤了下來。
因為這件事,婷婷和劉女士鬧了一個多月的脾氣。
后來,上了高中,學(xué)習(xí)就更緊張了,劉女士對婷婷的“掌控”和“干涉”也越來越多。
從交什么朋友、報什么補習(xí)班,到運動會參加什么項目、興趣班報哪些,事無巨細,全都一手安排。
在劉女士看來,自己辛辛苦苦,全都是在為女兒的將來鋪路,希望能讓她的人生走得順遂一些,少一些挫折,少一些彎路。
可對于婷婷來說,劉女士所做的一切,卻完全沒有考慮過她的意見和想法,沒有給過她絲毫的尊重。
于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母女倆的關(guān)系越來越疏遠,婷婷也變得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愿意和媽媽交流。一直到高考,婷婷終于抓住機會,“逃離”了自己的母親。
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也幾乎還不曾擁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
那時候的他們往往會很聽父母的話,因為對他們來說,父母是最親密也最值得信任的人。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識,有了獨立的思維和好惡,到那個時候,如果父母不能學(xué)會平等地去看待他們、尊重他們,甚至想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們身上,那么最終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破壞親子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就像劉女士和女兒婷婷那樣。劉女士一心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婷婷的未來,甚至干涉她的學(xué)習(xí)與生活,但卻從來沒有真正站在過婷婷的角度去看問題,了解婷婷心中的想法。
所以,到最后,劉女士一廂情愿的付出,也只感動了身為母親的自己而已。
而婷婷呢,卻為了“自由”,為了實現(xiàn)“獨立的人格”,選擇從母親身邊逃離。
父母對孩子的愛無疑是偉大的,但不得不說,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同時也是自私的,他們總是以愛為名,強橫地插手孩子的生活,支配孩子的人生,控制孩子的思想。
嘴上說著“為你好”可真正給孩子帶來的,卻只有無盡的傷害。
愛從來都不該是掌控,而應(yīng)該是尊重。就好比送禮物一樣,真正好的禮物,應(yīng)該是讓收禮人喜愛的禮物,而不是只滿足送禮人的喜好。
所以,為人父母,如果真的深愛自已的孩子,也希望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那么就一定要學(xué)會尊重孩子的想法,給孩子一片自由翻翔的天空,而不是折斷他的羽翼,將他變成沒有自己思想的“傀儡”。
——《父母的語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