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宜昌(清江畫廊)
清江畫廊,是隔河巖水電站大壩以上,沿清江一線的旅游景觀,其地理位置主要在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重點打造了清江古城、倒影峽、仙人寨、武落鐘離山等景點。
剛到宜昌時,有本地朋友推薦三峽大壩與清江畫廊是必看項目,所以第一天走了兩壩一峽,第二天便來看清江畫廊。從我的住處到清江畫廊景區(qū),大約45公里,開車約50分鐘。為了趕上9:30的頭班船,我7:40就出發(fā)了。
清江發(fā)源于鄂西利川市龍洞溝,流經恩施、長陽、巴東,在宜都市注入長江,全長423公里。“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故名清江”,被稱為長江的一顆明珠。
快到景區(qū)時,路邊赫然屹立一座水電站,因距離太近,竟氣勢恢宏,給人一種壓迫感,它就是隔河巖水電站,1994年建成。隔河巖大壩長165米,高150米,它的建成,既可以獲取電能,亦可以防洪蓄水,在1998年長江遭遇百年大洪水時,隔河巖大壩為蓄水分洪作出了很大貢獻。
清江最具特色的是其江水,在不同光線方向下,或呈碧藍、或呈幽綠,江水深不見底,江面也沒有太明晰的倒影,即便是倒影峽景區(qū),也如此。它畢竟是長江支流,江面并不遼闊,兩岸山脈連綿不絕,游船廣播里,導游在不停引導大家對著不同的山頭做出各種想象。
大約在2000年前后,我因在云南有客戶而去過大理的石林,當時的導游就讓大家看著石頭說出各種形象。我記得很清楚是因為即便導游說出了名字,我經常還是看不出那個樣子。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國民生及日常應用已經發(fā)展到幾乎“一網天下”的時代,而旅游的套路卻還是一成不變,并且?guī)缀?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font-family: Arial,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font-size: 14px;font-style: normal;font-variant-ligatures: normal;font-variant-caps: normal;font-weight: 400;letter-spacing: 1.4px;orphans: 2;text-align: start;text-indent: 0px;text-transform: none;widows: 1;word-spacing: 0px;-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text-decoration-thickness: initial;text-decoration-style: initial;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display: inline !important;float: none;">普及至全國各地了,我們到底進步了些什么?
沿途,江邊有展示一些吊腳樓,這原本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種建筑形式,只是如今它們也進化了。導游小姐姐說,土家族是中國唯一一個不在邊疆的少數(shù)民族,所以他們幾乎全被漢化,她自己就是土家族人,但生活習俗已與漢人無異,民族語言也正在逐漸消失中。導游小姐姐因為職業(yè)的關系,專門學了幾句說給大家聽,單靠這幾句話,很難感受到土家族文化。
武落鐘離山上有寺廟供奉著廩君,傳說他是巴人首領,在大禹治水后,開了清江河道,功德尤甚。因其初名務相,土語訛相為向,后人稱其為向王,立向王廟而祀。在行山途中遇到的幾乎所有本地人,都在游說游客去向王廟供香,我不止一次地聽到他們說向王就是財神,供香有助于發(fā)財之類的話,他們可都是土家族、巴人之后,他們的向王何時變成了財神呢?
一個民族、以及他們的文化,是如何隨著歷史演進而發(fā)展的呢?它的保持與進步需要怎樣的條件?后人又期待怎樣的結果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