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様夾餅公廳爐”是“燒尾宴”第二道食點。
唐代“燒尾宴”的食點非常豐富,這與當時流行每年一度的清明“寒食節(jié)”有很大的關(guān)系。從新疆阿斯塔娜古墓出土的唐代點心,其造型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視頻解說詞說,其中餛飩、春卷是從中國南方的移民帶過去的食品。錯。這些本不是食品,是墓葬主人集全國各地寒食節(jié)的美點,用特殊材料仿制風干的“看食”,是官宦貴族宴會的觀賞品。(在后面專門相關(guān)篇幅詳細論述)
曼陀是花卉。曼陀具有螺旋優(yōu)美的曲線(下圖)。
“帝城春欲暮,喧囂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白居易的《買花》詩,道盡了唐代盛極一時的賞花時尚和長安城內(nèi)的花市盛況。唐末韋莊詩云:“家家樓上如花人,千枝萬枝紅顏新?!遍L安城如此愛花賞花的風尚,影響了唐代各大中城市。司馬扎《賣花者》詩曾描繪花王牡丹“一朵值千金”。以至于許多商賈和貴族官僚不惜錢財?shù)刈非竺F花卉,互比高下,爭妍斗奇?!霸娊炎印蓖跞试T凇堕_元天寶憾事》介紹:“楊國忠子弟每春至之時,求名花異木植于檻中,以板為底,以木為輪,使人牽之自轉(zhuǎn)。所至之處,檻在木前,而便即觀賞,日久為移春檻”。如此一朝花癡,以至于宋代男人頭上帶花也就不足為奇了。
曼陀花形能在餅中體現(xiàn),是繼牡丹花卉后人們又一追捧的時尚新花型。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shù)》中已有“燒餅做法”,與唐代的燒餅做法差不多。唐代盛行的燒餅,最早是漢代班超從西域時傳來的,叫“胡餅”。據(jù)《資治通鑒·玄宗》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與楊貴妃出逃至咸陽集賢宮,無所裹腹,任宰相的楊忠國去市場買來了胡餅呈獻。白居易有:“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于饑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詩里的“輔興”就是長安做胡麻餅最出名的輔興坊。
“公廳爐”是指官衙大堂的鼎爐。古時的廳爐很講究,只要看廳爐上的圖案造型,就能看出這戶人家的職業(yè)。打漁人家必有魚的圖案造型。各種用途的爐鼎很多,想必公廳爐的威嚴,一定有獅子、老虎、龍騰等圖案。韋巨源升職請皇帝吃“燒尾宴”,用官衙公廳爐烙時尚美點曼陀餅,就是向皇帝表白日后將盡心盡職,秉公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