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旁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詩名《戲問花門酒家翁》,我們在前一首詩《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讀到“花門樓前見秋草”,可見這“花門”是涼州一座酒樓的名字。在這個花門酒家的門前,岑參戲問一位賣酒的老翁,寫下了本詩。好,我們來看原詩: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span>
字詞典故 “沽”:【賣?!俊爱Yweng4”:【一種盛東西的陶器,腹部較大。】
賞析 岑參說,這位老人家都已經七十了,仍坐在這里賣酒,千壺百甕的,擺滿了花門樓的門口。
從這個“仍”字,可以看出岑參以前就來過這里喝酒。岑參是在“天寶八載”(749年)第一次出塞,做“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掌書記”。當時應該有來過“涼州”,在這“花門”酒家喝過酒,就見過這個老翁在門口賣酒。751年回長安。岑參第二次出塞是“天寶十三載”(754年),做“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如此時隔四五年,岑參再次來到這里喝酒,于是和這賣酒老頭攀談了起來。老人家,您還在這里賣酒啊,我那年來你這里喝過酒。問了老人家的高壽,說七十了。這生意是越做越好,酒擺得越來越多了。
“道旁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字詞典故 “榆莢jia2”:【“榆莢”也叫“榆錢兒”,是榆樹的種子,因為它酷似古代串起來的麻錢兒,故名“榆錢兒”。新生出來的“榆錢兒”脆甜綿軟,清香爽口,又因它與“余錢”諧音,村人在房前屋后種“榆樹”也有討口彩的意思在里面。】“沽”:【買?!?/span>
賞析 岑參說,這道旁的榆樹依舊在,榆莢仍似那銅錢一串串。我說老人家啊,我摘下一串跟您買酒,不知您肯不肯?呵呵
岑參這里出現(xiàn)了第二個“仍”字,可見他是故地重游的心情。老人是“仍”,榆莢也是“仍”。“沽”也出現(xiàn)兩次,這個字即可以是“賣”,也可以是“買”的意思。那么用“榆莢”買酒是岑參自己心里想想,還是真的問老頭了呢?既然詩名是《戲問花門酒家翁》,那他可能就真的是說出了口。按說,一般人是不太可能和賣酒老頭開這種無聊的玩笑。然而岑參是故地重游,和老頭攀談,聊了老頭的年齡,也聊到了旁邊這棵榆錢樹。酒家還是這酒家,老頭還是這老頭,榆樹也還是這棵老榆樹,我說老人家啊,這榆莢還是長得那么好,還是那么像一串串的銅錢,我摘個一兩串跟您買酒好不好?于是兩人相對一笑,彼此呵呵。
岑參這是第二次出塞了,這次會來涼州的這個酒家喝酒,可能是從“輪臺城”過來公干,過來喝酒。以前來的時候,看到這“榆莢”像錢,很好奇,但可能沒留下什么好詩,這次趁興寫它一首。這個時候的岑參是節(jié)度使的判官,他這個職位還是很有前途的,他的上司“封常清”也是從“判官”的位置升上去的。所以此時的岑參不到三十歲,自我感覺還是比較良好的,所以會和賣酒老頭開這樣的玩笑。
《戲問花門酒家翁》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旁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