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呈吳郎》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詩名《又呈吳郎》,杜甫剛到夔州時住的是草堂,這草堂的門前有一棵棗樹,有一婦人總?cè)ゴ蛳聛沓?,杜甫任由她去。后來杜甫不是搬家了嘛,?yīng)該是搬到西閣去了。那么他原來的草堂,有一個姓吳的郎就搬進去住了??墒沁@個吳郎呢,可能是發(fā)現(xiàn)有人偷打棗,就圍上了籬笆。這婦人打不著棗了,就跑去杜甫那里訴苦。于是杜甫就寫了這首詩信給吳郎。之前可能有什么事寫過一篇給吳郎,所以這次就是“又呈吳郎”了。好,我們來看原詩: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span>
賞析 杜甫說,吳郎啊,我本來住在咱那個草堂的時候,堂前總有人會去撲打棗下來吃,那是西邊的一個鄰居,她是一個沒有食物又沒有兒女的婦人,所以我任由她去。
這里的“撲”字,是撲打,拍打的意思,用得很形象。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span>
賞析 杜甫說, 如果不是因為困頓貧窮,難道她就寧愿做如此的事情嗎?正因為擔(dān)心她驚恐懼怕,不敢來打棗吃,所以我不僅不會板著臉,轉(zhuǎn)而對她的態(tài)度還必須更親切些。
老杜不僅體諒這位老婦人,而且還非常關(guān)照她,他不僅給予老婦人填腹的紅棗,而且還維護了她的自尊。那么吳郎又是怎么做的呢?: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span>
字詞典故 “疏”:【空隙大。】“疏籬”:【空隙大的籬笆?!?/span>
賞析 杜甫說,吳郎啊,你這么做應(yīng)該是要防遠來的不速之客吧,雖然這樣的防范總是要多些費事,只是如此便插上了籬笆,卻真的像是在防賊了。
吳郎在棗樹的外圍插上了籬笆。老杜的說法是很委婉的,他說,吳郎你這么做其實是為了防范遠客,陌生人。老杜并沒有說,你就是為了防范這個老婦人。老杜這個說法是很巧妙的,杜言下之意,吳郎你可能不知道有這么一位老婦人在撲打棗,也不知道她的情況是多么困難。另外,我們插籬笆固然是為了防遠來的不速之客,不可能是為了防我們自己的鄰居吧。可是這么一插上去,就真的像在防賊了。老杜這樣的說法,又是非常維護吳郎的自尊,而不是教訓(xùn)的口氣。所以說,詩名用“呈”吳郎,那真就是恭恭敬敬的。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span>
賞析 杜甫說,如今這個婦人已經(jīng)訴苦到我這兒來了,征求我的幫助,可想而知,她已經(jīng)是貧窮到骨頭了。我也正思慮著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與世道,想到許多的心酸事,眼淚禁不住就沾滿了袖巾。
老杜這封信真的是入情入理。
《又呈吳郎》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span>
在前一首詩中,關(guān)于這位“吳郎”,有些鑒賞里說是老杜的親戚,根據(jù)是老杜之前寫過一篇《簡吳郎司法》?!昂啞笔菚诺囊馑??!八痉ā笔撬痉▍④姟R簿褪钦f,老杜寫過一封信給一個叫“吳郎”的司法參軍。既然這是一位有官職的人,怎么會反過來去住老杜的草堂呢?我們還是來看看該詩,索性做個探究:
《簡吳郎司法》 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騎安置瀼西頭。
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游。
云石熒熒高葉曙,風(fēng)江颯颯亂帆秋。
卻為姻婭過逢地,許坐曾軒數(shù)散愁?!?/span>
這么一讀下來,我怎么覺得,這是吳郎借給老杜住的草堂,并非老杜借給吳郎的。好,我們還是來仔細解讀一下這首老杜寫給吳郎司法參軍的詩: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騎安置瀼西頭。”
字詞典故 “舸ge3”:【本義大船,有時也指小船?!俊爸抑荨保骸炯础爸铱h”,位于重慶市中部。唐貞觀八年唐太宗賜名“忠州”。】“騎”:【騎的馬?!俊盀弐ang2西”:【奉節(jié)瀼水西岸地?!?/span>
賞析 杜甫說,有客人乘船自忠州來,您派遣馬匹去接應(yīng),還把他們安置在了瀼西岸邊。
到底是吳郎從“忠州”來,還是老杜呢?我以為是老杜,老杜之前寫過《禹廟》就在忠州,而且也是秋天:“禹廟空山里,秋風(fēng)落日斜。”這和本詩后面的時間對應(yīng)。還有,如果是吳郎,那么老杜就是安置吳郎的人,那他寫這首詩干嘛?標(biāo)榜自己嗎?應(yīng)該是吳郎接待了他,還幫他安置,所以老杜寫這首詩表示謝意。
“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游?!?/span>
字詞典故 “藉ji2”:【襯墊的意思?!兑?大過》:“藉用白茅,無咎?!薄断蟆方忉?,“藉用白茅”,柔在下也?!俊笆杌怼保骸緦挸髁?。】“汝”:【你?!俊把缬巍保骸狙顼嬘螛贰!?/span>
賞析 杜甫寫道,您說,這古舊草堂,原本我買的就是因為它是白茅鋪墊的,寬敞又明亮?,F(xiàn)在借給你遷居于此,我就暫停原來在這里的宴飲游樂吧。
試想,老杜有可能買這個草堂嗎?而且還是用來宴游,雖然他后來境況還不錯,似乎也沒有這么闊氣,顯擺。倒是吳郎,他是個司法參軍,在這瀼水岸邊,買個草堂,偶爾過來度度假,和好友在此看風(fēng)景,宴游是有可能的。
“云石熒熒高葉曙,風(fēng)江颯颯亂帆秋?!?/span>
字詞典故 “熒熒”:【光閃爍貌?!俊帮S颯”:【形容風(fēng)聲?!?/span>
賞析 杜甫說,這個地方好啊,云縈繞著巖石,陽光透過高高的葉子,熒熒閃閃,如清晨的曙光。風(fēng)從江上吹來,吹得風(fēng)帆颯颯響,有如散亂飄落的秋葉。
“卻為姻婭過逢地,許坐曾軒數(shù)散愁。”
字詞典故 “姻婭ya4”:【意思是親家和連襟,泛指姻親。】“曾軒”:【“曾”通“層”。“曾軒”即雙層樓屋。夔州這一帶當(dāng)時不少“呆腳樓”,估計類似?!俊霸S”:【許可,應(yīng)允,認可?!?/span>
賞析 杜甫說,這么好的地方,我卻是因為姻親的關(guān)系,因為經(jīng)過這個重逢地。這樣的樓房讓我能夠坐在二樓的長廊上,數(shù)著那片片飄散的秋愁。
就我們的品讀,這個草堂應(yīng)該是司法參軍“吳郎”以前買下來,作為平常宴游用的。因為老杜和他有姻親,所以特地接老杜過來,安置在了這里。老杜很滿意,寫詩感謝人家。如果這個判斷是成立的話,那么《又呈吳郎》就是,老杜后來搬到西閣去住了,把草堂還給了吳郎。也不定是吳郎去住,可能是他的仆人去管理,發(fā)現(xiàn)有人“偷棗”而插上了籬笆。于是老杜寫信去跟吳郎講老婦人打棗的事。當(dāng)然,這樣的判斷,還有賴于,這兩個草堂是同一個堂,這兩個“吳郎”是同一個郎。
《簡吳郎司法》 杜甫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騎安置瀼西頭。
古堂本買藉疏豁,借汝遷居停宴游。
云石熒熒高葉曙,風(fēng)江颯颯亂帆秋。
卻為姻婭過逢地,許坐曾軒數(shù)散愁?!?/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