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名《清明》,很著名的詩,不過這首詩究竟寫于何處卻頗有爭議,一般只看詩的人會認為杜牧是寫于山西,因為山西的“杏花村酒”很有名,也確實有個產(chǎn)好酒的“杏花村”。然而事實是,全國不少地方都有“杏花村”,所以有學者認為杜牧在這首詩里的“杏花村”是指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我也支持這種說法,不僅因為杜牧在池州呆過,而且這首詩的詩名叫《清明》。它不是起個酒名,而是特指清明。我認為杜牧是寫自己在池州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原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賞析 杜牧說,這幾天恰逢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地下著。
杜牧在異鄉(xiāng),所以也不可能去掃墓。這樣的天氣不免煩悶,由此可能就出來走一走。
“路上行人欲斷魂?!?/span>
賞析 杜牧說,一路上看到的大都是要去掃墓的行人,看看他們一個個神情悲涼,幾欲斷魂的樣子。
杜牧恐怕也是受到了感染。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時節(jié),于是杜牧就想找個喝酒的地方,借酒消愁。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 杜牧說,走著走著,我遇到了一個牧童,跟牧童借問,這附近哪里有酒家呀?牧童坐在牛背上,指著遙遠的地方說,那里,那里有個杏花村,村里有賣酒的。
很多人都把“杏花村”解釋成開著杏花的村子,認為杜牧看到了遠處一個開著杏花的村子。這有可能,但如果很遠的話未必能看清楚。而且如果村名本來就叫杏花村,牧童一般也知道,也會這么說。事實上,關于“杏花村”的爭議,我有一種更好的解釋:
要知道山西的“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的國酒。而當時汾酒做得最好的就是山西“汾陽”的杏花村。所以在唐朝也應該是很有名的,杜牧又是熟讀歷史的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杏花村酒”呢?所以不管這個牧童指的村子是不是叫杏花村,是不是正在開著杏花的村子,這些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牧童遙指的這個村子,就是杜牧心目中的“杏花村”,就是出產(chǎn)名酒的“杏花村”。所以這個牧童的這一“遙指”,事實還真是很“遙”,“遙”到山西,“遙”到杜牧的心中所想。
這樣的理解也就有了,于平常生活中見理想的味道了。而杜牧也恰恰是這樣一種善于于平凡中找亮點的詩人。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