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業(yè)的管理者,在團隊打造上往往陷入以下兩種情況:
一種管理者是老好人,不喜歡得罪人,團隊看起來一團和氣,但任務分配不下去,不知道如何把人用起來,達不成目標,拿不到業(yè)績。
這種管理者,短期內看似把團隊伙伴“伺候”的舒舒服服,團隊貌似一團祥和,但時間一長,各種問題就會爆發(fā),團隊要業(yè)績沒業(yè)績,個人要成長沒成長。
另一種管理者很強勢,只看重業(yè)績,知道如何給下屬施壓,但團隊氣氛緊張,離職率很高。
這種管理者短期內能拿到業(yè)績,但大家心不在一起,走不長遠。
而人事合一,就是借事修人,借人成事。
“借事修人”,就是通過事情管人,關鍵詞是目標思維、結果導向。做好這一點,保證團隊“干在一起”,能打勝仗。
事情的本質是目標,作為管理者,你要非常清楚整個團隊的關鍵目標和關鍵任務。目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結果,沒有目標就沒有收獲。一個人或一個團隊之所以沒結果,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目標的不清晰和目標的不堅定。
作為管理者,一定要結合公司的整體戰(zhàn)略和大目標,給你的團隊設定出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有了階段性目標后,還要把任務合理拆分到每個人身上。
“借人成事”,就是通過人管事情,關鍵詞是成就感、歸屬感。做好這一招,保證團隊“玩在一起”,能走長遠。
首先,你要告訴團隊伙伴,我們團隊的階段性目標是什么?
其次,你要詢問他們,在這個大目標下,你希望承擔什么、多大的任務?
第三,得到反饋后,你要給出你的建議,你希望對方承擔多大的任務。
經(jīng)過這樣雙向的溝通,既能讓對方感到自己被重視,也能把分配任務變成共創(chuàng)的一種方式,幫助團隊伙伴建立全局意識和責任感,做到事盡其責、人盡其才。
目標落實好后,剩下就是高效地執(zhí)行。一流的想法,加三流的執(zhí)行力;不如三流的想法,加一流的執(zhí)行力!
因為團隊的目標或任務都是通過人來完成的,伙伴狀態(tài)的好壞、情緒的高低,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工作的結果。
所以要從人的底層需求出發(fā)。
成就感就是,讓一個人能在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的情況下獲得價值的實現(xiàn)。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事情,更容易獲得成就感。作為管理者,你要學會用人用長,人盡其才。
歸屬感就是,讓一個人在團隊中有種家一樣的被接納的感覺。如何才能讓團隊伙伴獲得歸屬感呢?做好團建。從思想的團建,到生活的團建和目標的團建。讓大家在每一次團建中,人在一起,心在一起。
另外,想要打造成一個高效運轉的團隊,還要建立一種“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文化機制,把團隊中的公共事務與責任,分配到每個人頭上。讓團隊伙伴參與這些事,能夠提升團隊忠誠度,讓大家產(chǎn)生歸屬感,使其成為團隊內部的管理者。這也是助其成長最快的方式,不是人才才去做管理,而是做了管理才能成為人才。
大家會發(fā)現(xiàn),做好人事合一的方法并不難,但為什么現(xiàn)實中就是做不好呢?
這是因為,真正的難點在于實際落地過程中的實戰(zhàn)很難把握,此外,我們每天還會面對很多動態(tài)復雜性和細節(jié)復雜性的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阿里領導力的“九板斧”體系,就是“人事合一”有力體現(xiàn)。九板斧體系主要分為三層:
●“腿部”包括拿結果、Hire&Fire、建團隊;
●“腰部”包括定策略、做導演和搭班子;
●“頭部”包括定戰(zhàn)略、斷事用人和造土壤。
每一層級的領導者只需練好三門“絕技”或關鍵點即可。
從縱向來看,九板斧背后也有著清晰的脈絡:第一是做事情,第二是培養(yǎng)人,第三需要打通人和事之間的“任督二脈”。
所謂虛事實做,是由于領導力、文化、員工成長的內在體驗是虛的,必須通過實實在在的事情將人的內在體驗落地,在業(yè)務中沉淀寶貴的體驗與感受。
組織如人,“心”對應著組織的文化,“腦”對應著組織的能力,“體”相當于組織的體系機制。其中,阿里最看重的是“心”,即我們到底為什么要在一起?事情背后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阿里追求的是伙伴間的情義,希望共同做一件對這個社會有價值的事情。
能力都可以被訓練,但能量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取決于你如何激發(fā);“心”最重要,員工內心的那團火都藏在心內,關鍵在于你是否能找到那根導火索。
如何聚人,如何成事,如何助力文化與戰(zhàn)略到執(zhí)行層面,有三個核心切入點:
○ 第一,強化“從未來看現(xiàn)在”的能量;
○ 第二,切換“從客戶看我們”的視角;
○ 第三,激發(fā)個體內在狀態(tài),去創(chuàng)造性地面對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張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