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自古以來,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劉邦很厲害的用人術。
通過對目標對象構建出一組或者多組矛盾,從而收服目標對象、套住目標對象。
1、收陳平
諸將盡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高下,而即與共載,使監(jiān)護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
此時,各個將軍們都不服陳平,而劉邦聽說后,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更加寵幸陳平。這樣做,
1)去除陳平的顧忌和包袱。
2)構建出一個矛盾——不滿VS滿意。
這一做法,可使陳平能放膽發(fā)揮自己的謀略,同時是構建了不滿和滿意的兩個極端——這就遠遠超越了陳平的后方、把陳平套在自己手中了,所以,終其余生,忠心耿耿于漢朝天下。
絳、灌等或讒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王不容,亡而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使諸將,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復亂臣也,愿王察之?!?/p>
這就是陳平在其他能干者眼中的形象——和嫂子通奸、事魏不忠、事楚不忠、貪賄賂的亂臣,在此情況下,陳平可謂危在旦夕。
而劉邦怎么做呢?劉邦召來陳平一番問答后,
漢王乃謝,厚賜,拜以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通過道歉、厚賜、升官,
1)盡去陳平可能的包袱。
2)基于親信將軍對陳平的質疑,構建了一個矛盾——質疑VS信服。
就這樣把陳平這個不忠之臣、亂臣,套成了一個忠心之臣、能發(fā)揮自我的才干之臣。
其后更是,
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予平,恣所為,不問出入。
通過恣所為,不問出入,
1)盡去陳平用錢上的顧慮和包袱。
2)同時,這里又構建了二個矛盾——貪錢應避免支配錢VS給錢讓支配錢、質疑VS全信。
可以說,劉邦就是陳平的后盾,通過盡去陳平的包袱、通過構建出的幾組矛盾,把陳平完全的發(fā)揮了、收服了。
正是能構建這么大的矛盾,所以能做大風歌、鴻鵠歌這種氣度恢宏、氣勢磅礴的詩歌。
2、收英布
英布到時,劉邦正坐在床上洗腳,就叫英布去見他。英布見狀,怒火燃胸,后悔前來,想要自殺。當他退出來,來到為他準備的賓館,見到帳幔、用器、飲食、侍從官員一如劉邦那么豪華,英布又喜出望外。
這里構建了矛盾
1)羞辱和敬重
2)否定和肯定
這樣二對矛盾,就把英布套進來了。
3、收酈食其
酈食其來到旅舍,先遞進自己的名片,劉邦正坐在床邊伸著兩腿讓兩個女人洗腳,就叫酈食其來見。一番對答后,劉邦立刻停止了洗腳,穿整齊衣裳,把酈食其請到了上賓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
這也是構建了
1)羞辱和敬重
2)否定和肯定
這樣二對矛盾,就把酈食其給套進來了。
4、收韓信
何曰:'王素無禮,今拜大將如召小兒,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這里為韓信構建了兩個矛盾:
1)人輕VS位重。
2)無名VS大名。
在這兩個矛盾之下,就把韓信套進來了,所以當韓信以后變大了,別人勸他自立,他始終不從。
這就是構建了矛盾,矛盾化為乾坤,把處過矛盾兩端的人,就給完全套進來了——但僅對構建矛盾的人有效。
而通過拜將,則把韓信的包袱也去掉了,其后就能自由的揮灑才干和智謀了。
曹丕:高祖脫衣以衣韓信。
這個沒查到上下文,而以這個動作,應該也是構建了幾組矛盾,而把韓信套進來了。
可見,構建矛盾,可收人、可得其忠誠,這是劉邦的收人術。
包袱會使人變形,使人發(fā)揮不出才干。構建出一組或者多組矛盾后,是天然的使之放下包袱的,同時也背上了忠誠的包袱。
1、封雍齒放下眾將包袱
雍齒漢初沛人,從漢高祖劉邦起兵,雖從戰(zhàn)有功,終因嘗窘辱劉邦,為劉邦所極恨。及劉邦即位,諸將未行封,人懷怨望。劉邦從張良言,先封雍齒為什邡侯,于是諸將皆喜曰:'雍齒尚侯,吾屬無患矣。'
通過封雍齒為侯,放下了
1)眾將怕自己功勞得不到足夠的賞賜的包袱。
2)眾將怕因自己的過錯而被懲罰的包袱。
這一舉,就放下了兩個包袱,從而使諸將為己用。
這里其實也構建了幾組矛盾:
1)恨和愛,恨而欲殺之,結果愛與封侯之。
2)罰和賞,罰而欲殺之,結果賞而封侯之。
結果,小于這兩個矛盾的人都安了心了、放下了包袱,背上了忠順的包袱。
2、約法三章放下秦民包袱
與父老曰,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諸吏人皆安堵如故。于是民眾皆帶去牛羊酒菜告慰劉邦的軍隊。
劉邦通過秦人約法三章,放下了秦民畏懼、擔心的包袱。
本身,這里也構建了多組矛盾:
1)畏懼和擁護。
2)擔心和放心。
通過放下秦民的包袱,收了秦民的民心、使其背上擁護劉邦的包袱。
3、封真齊王放下韓信包袱
韓信討封假齊王,劉邦: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
韓信討要的是個假齊王,劉邦干脆封他個真齊王,這一步就放下了韓信的包袱,
1)管理齊地授權、威望不足的包袱。
2)有所顧忌、疑慮的包袱,所以才是“假齊王”。
注意看,這里也構建了一個矛盾——假齊王vs真齊王,而通過這個矛盾的實現(xiàn),就又收了韓信的心——背上了對劉邦感恩的包袱。
4、封劉敬為關內侯
正是劉敬勸劉邦不要去打匈奴,而劉邦沒有聽從,結果有白登山之圍。當劉邦脫圍而出之后,便赦免了劉敬,說:'我不聽您的意見,因而在平城遭到圍困。我已經(jīng)把前面那十來批出使匈奴說匈奴可以攻打的人都斬首了。'并賞賜劉敬食邑二千戶,封為關內侯,稱作建信侯。
這里也構建了多個矛盾,
1)對與錯。
2)賞與罰,先罰后賞。
3)生與殺。
這就把劉敬這個謀士收服了,并且使劉敬此后賣力,他的才華也許有9分,但通過這個事之后,他能發(fā)揮出12分甚至15分。
果然,其后他想出了,
1)與匈奴和親
2)徙六國后裔和強宗豪族十余萬人至關中
這等安國奇計。
同時,這也是放下天下有才華之人言路的包袱——只要你的意見正確、并且重要,那么一旦證明,你甚至可以封侯!
正是在軍內的這種言路暢通,所以陳平、韓信、張良等,都最終能來到劉邦的身邊,假使這個言路不暢通,人才就會被埋沒掉了。
5、斬丁公
劉邦的理由是:丁公為項羽手下,卻對我仁慈,不但不殺我還放我走,這種背主求榮的人當然要殺了。
這里也構建了兩個矛盾,
1)恩報與仇報
2)背叛與忠誠
通過這兩個矛盾,使天下人背上了不得背主求榮的包袱、束縛了人的行為空間。
可見,包袱之術,包括:
1)放下自己屬下的包袱,使自己屬下背上包袱。
2)放下天下人的包袱、使天下人背上包袱。
3)放下敵人的包袱、使敵人背上包袱。
既能放下對方的包袱,就能使對方可能為己所用;既能放下對方的包袱,則對方的才能就能釋放出來。
推論
包袱具有一定的守恒性——給他放下一個包袱,他就會背上一個包袱;放下他壞的包袱,他就會背上一個好的包袱。
人總有自己的不完全,但可以給他搭配一個人,從而使他的弱點遮弊、使他的長處發(fā)揚,于是兩個人都得以功成名就,而自己的事業(yè)也可以大成。
1、搭配陳平
劉邦說:“王陵可以。不過他略顯迂愚剛直,陳平可以幫助他。陳平智慧有余,然而難以獨自擔當重任。”
為什么陳平功績能這么高呢?這是以劉邦自己的決斷補足了陳平的不足,當自己故世之后,又以王陵的決斷來補足了陳平的不足。通過相互搭配,求得了人才的完全。
陳平的身板
張負在喪家見到他,相中了這個高大魁梧的陳平。
高大魁梧,這是帶兵打仗的身體本錢,再加上奇謀智計,這是一個為將之形,但是劉邦并不以陳平為獨當一面的大將,而完全將他當作一個謀士使用。
通過搭配,就使陳平發(fā)揮出了遠遠超過其本身的價值,假如把陳平當作一個領兵作戰(zhàn)的將軍使用,陳平是不可能擁有那么大的名聲的。
2、搭配張良
張良勸項梁立韓成為韓王,并隨韓王成西至韓地略地,但是一年多來,所略之地每占輒失,始終沒打開局面,因此游兵于穎川一帶。
史書記載,張良跟隨韓王成,一年多來,不能使韓王成打開局面、所略之地每占輒失,但在劉邦手下、卻是大放異彩。
同理,也是與自己搭配,就使張良發(fā)揮出了遠遠超過其本身的價值。
3、搭配韓信
項梁度淮,信乃仗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梁敗,又屬項羽,為郎中。信數(shù)以策干項羽,羽弗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
韓信跟隨項梁,不能知名;跟隨項羽,又不能知名;歸漢,一直到不遇劉邦,始終不得知名??梢姡n信在一般人眼里,只不過是個庸才。
坐法當斬,其疇十三人皆已斬,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弗斬。與語,大說之,言于漢王。漢王以為治粟都尉,上未奇之也。
甚至坐法當斬了,可見平時多半有什么過錯或者毛病。
同理,也是與自己搭配,給了韓信足夠的授權和空間,就使韓信發(fā)揮出了遠遠超過其本身的價值。
4、商山四皓
正是從搭配入手,所以看到商山四皓跟隨了太子,于是認為其勢已成、不能更易太子了。
這種搭配的思路是什么呢?也是從兩個人能構建出矛盾為一個原則,比如王陵的決斷配陳平的不能決斷,王陵的有力配陳平的力不足。
所以,能套人、能給人去包袱、能搭配人,那么一縣的人才,打天下也就足矣。反之,蜀地雖大,也是蜀國太小、人才不夠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