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化皮、化州橘紅、柚皮橘紅、柚類橘紅、興化紅、毛柑、毛化紅、賴橘紅。
性味歸經(jīng)
辛、苦,溫。歸肺、脾經(jīng)。
功能主治
理氣寬中,燥濕化痰,消食化積。用于風(fēng)寒咳喘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嘔吐呃逆,脘腹脹痛
內(nèi)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
注意
氣虛及陰虛有燥痰者不宜服。
來源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Tomentosa’或柚Citrus grandis (L.)Osbeck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層果皮。前者習(xí)稱“毛橘紅”,后者習(xí)稱“光七爪”、“光五爪”。夏季果實(shí)未成熟時(shí)采收,置沸水中略燙后,將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和部分中果皮,壓制成形,干燥。
性狀
化州柚 呈對(duì)折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狀,單片呈柳葉形,展開后直徑15~28cm,厚0.2~0.5cm。外表面黃綠色,密布茸毛,有皺紋及小油室,多作成七角,習(xí)稱"黃七爪"、"綠七爪";內(nèi)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脈絡(luò)紋。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外緣有1列不整齊的下凹的油室,內(nèi)側(cè)稍柔而有彈性。氣芳香,味苦、微辛。
柚 外表面黃綠色至黃棕色,光而無毛。亦有皺紋及小凹點(diǎn),多成五角形,習(xí)稱"大五爪";加工為六角形者,稱"六爪紅",單片呈柳葉狀者,習(xí)稱"尖化紅",或稱"柳葉橘紅"。
均以片薄均勻、氣味濃者為佳。
炮制
除去雜質(zhì),洗凈,悶潤(rùn),切絲或塊,曬干。
蜜制:取蜂蜜文火煉老,加水適量,再將橘紅碎塊倒入,拌包,炒至微黃色時(shí),出鍋,攤開晾涼,每100kg橘紅,蜂蜜18.75kg。
1.肺炎湯 《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主大葉性肺炎。高熱喘促,咳嗽胸痛,吐鐵銹色痰,鼻翼煽動(dòng),脈洪大數(shù),舌苔白或黃,少津。用法用量 水煎服:麻黃3g,炒杏仁9g,甘草3g,生石膏30g(先煎),化橘紅9g,牛蒡子12g,魚腥草30g,川貝母9g。
本方為麻杏石甘湯加味而成,以麻黃、石膏為主藥。麻黃屬辛溫解表藥,若與寒涼藥配伍,可為辛涼宣透之劑。麻黃散邪;石膏降熱;杏仁利肺,肺氣宣暢,內(nèi)熱得清,喘咳可平;加化橘紅、川貝母清肺利痰;魚腥草、牛蒡子清熱解毒。熱毒炎消,胸痛痰喘可愈。
2.戈制半夏《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舒氣降逆,化痰止喘。主中風(fēng)痰厥,蓄飲嘔吐,哮喘咳逆,肝郁胃痛:姜半夏4兩,龍涎香1錢,毛橘紅2錢,伽楠香2分。上為細(xì)末,用化橘紅5錢熬水,竹瀝水1兩,紅曲兌色,江米面糊成餅,每個(gè)重5分,曬干即成。每服1錢,研粉,用溫開水沖服。
3.奉賢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咳嗽吐血,便血,血崩:仙鶴草2兩,荷葉炭2兩,陳棕炭2兩,川貝母1兩,化橘紅1兩,茅根炭1兩,當(dāng)歸炭1兩,旱三七1兩,白及1兩,蓮蓬炭1兩,驢皮膠2兩,生地炭2兩,側(cè)柏炭1兩,槐花炭1兩,茜草炭1兩,陳蜜1兩,蒲黃炭1兩,山梔炭1兩,甘草炭1兩。
制法 取上藥進(jìn)行干燥,混合碾細(xì),照凈粉量加煉蜜150~160%,和成大丸,每丸重4錢,蠟殼封固。每服半丸至1丸,1日2次。
4.再造丸《中國藥典》
祛風(fēng)化痰,活血通絡(luò)。用于中風(fēng),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攣,語言蹇澀:蘄蛇肉20g 全蝎15g 地龍5g 僵蠶(炒)10g 穿山甲(制)10g 豹骨(制)10g 麝香5g 水牛角濃縮粉15g 牛黃2.5g 龜甲(制)10g 朱砂10g 天麻20g 防風(fēng)20g 羌活20g 白芷20g 川芎20g 葛根15g 麻黃20g 肉桂20g 細(xì)辛10g 附子(制)10g 油松節(jié)10g 桑寄生20g 骨碎補(bǔ)(炒)10g 威靈仙(酒炒)15g 粉萆薢20g 當(dāng)歸10g 赤芍10g 片姜黃2.5g 血竭7.5g 三七5g 乳香(制)10g 沒藥(制)10g 人參20g 黃芪20g 白術(shù)(炒)18g 茯苓10g
甘草20g 天竺黃10g 制何首烏20g 熟地黃20g 玄參20g 黃連20g 大黃20g 化橘紅40g 青皮(醋炒)10g 沉香10g 檀香5g 廣藿香20g 母丁香10g 冰片2.5g 烏藥10g 豆蔻10g 草豆蔻20g 香附(醋制)10g 兩頭尖(醋制)20g 建曲40g 紅曲5g。上五十八味,除麝香、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外,朱砂水飛成極細(xì)粉;其余蘄蛇肉等五十三味粉碎成細(xì)粉;將麝香、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研細(xì),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20~150g制成大蜜丸,即得。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溫中祛寒,化痰止咳。治肺胃俱寒咳嗽:人參、白術(shù)、干姜(不炒)、甘草(炙)、半夏(制)、茯苓、橘紅、細(xì)辛、北五味子各等分上藥細(xì)銼。每服7.5克,加生姜、大棗,水煎,空腹時(shí)服。曾經(jīng)解利者通用。
● 本內(nèi)容僅供學(xué)習(xí)交流,若需用藥,請(qǐng)遵醫(yī)囑
● 圖片文字難免錯(cuò)誤,歡迎留言探討。
● 圖片選配于網(wǎng)絡(luò),侵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