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靜夜思》今韻
一君木子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評析
這是小學生必背的一首五言絕句古詩。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于屋內(nèi)抬頭望月的所感,表達客居思鄉(xiāng)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明代版本是目前流傳比較廣泛的版本。該版本雖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個別字詞后世有所修改,但是流傳度很高,并被收錄于各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 宋代版本與人們常說的“床前明月光”明顯不一致,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靜夜思》的第一句均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舉頭望山月”。元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詩品匯》,也是如是。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靜夜思》應該是可靠準確的?!?/p>
在此之前《靜夜思》已傳入日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冊),因日本人對唐詩崇尚,在后世流傳過程中并未對其作出任何修改。
但在中國情況就不一樣了,到了明代趙宦光、黃習遠對宋人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進行了整理與刪補,《靜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舉頭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沒有變化。
清朝康熙年間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靜夜思》詩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卻是“舉頭望山月”。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里,吸納了明刊《唐人萬首絕句》與清康熙年《唐詩別裁》對《靜夜思》的兩處改動,從此《靜夜思》才成為在中國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但是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詩三百首》問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欽定的《全唐詩》中的《靜夜思》就是與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后來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也沿用著這一表述?! ?/p>
現(xiàn)在表述是明朝以后為普及詩詞而改寫的。經(jīng)過“改動”了的《靜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國民間更受歡迎的原因。
注釋
靜夜思:安靜的夜晚產(chǎn)生的思緒。
床:此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今傳五種說法:一是指井臺。已經(jīng)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二是指井欄。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欄是木結(jié)構(gòu)水井欄。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四是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
疑:本義是迷惑,引申為疑問,猜疑,猶豫,估計,畏懼,好像等。
舉頭:即抬頭意。
韻譯
明亮的月照在窗紙上放著光,
灑在地上好像似涂了一層霜。
不禁抬起頭看窗外一輪明月,
低頭思念起了那遠方的故鄉(xiāng)。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靜夜思》創(chuàng)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當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注:本人在編篇過程中參考了網(wǎng)絡(luò)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權(quán),及時聯(lián)系,急速糾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