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評析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前四句寫登臨懷古,後四句寫站在黃鶴樓上的所見所思。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這首詩在當(dāng)時就很有名,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有人請李白題詩,他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箛?yán)羽《滄浪詩話》評:「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span>
注釋
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昔人已乘黃鶴去:一作“乘白云”。
悠悠:飄蕩的樣子。
晴川:陽光照耀下的原野。川,平原。
歷歷:清楚可數(shù)。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據(jù)《後漢書》載,漢黃祖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鄉(xiāng)關(guān):故鄉(xiāng)家園。
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一作“煙花”。
韻譯
昔日的仙人已乘著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里,
千萬年來衹有白云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的碧樹歷歷可辨,
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
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賞析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記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此作,為之?dāng)渴?,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箓髡f或出于后人附會,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確曾兩次作詩擬此詩格調(diào)。其《鸚鵡洲》詩前四句說:「鸚鵡東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古c崔詩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地摹學(xué)此詩。為此,說詩者眾口交譽,如嚴(yán)滄浪《滄浪詩話》謂:「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惯@一來,崔顥的《黃鶴樓》的名氣就更大了。 《黃鶴樓》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的名篇佳作,主要還在于詩歌本身具有的美學(xué)意蘊。 一是意中有象、虛實結(jié)合的意境美。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又名蛇山)而得名。傳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見《齊諧志》);又云費文偉登仙駕鶴于此(見《太平寰宇記》引《圖經(jīng)》)。詩即從樓的命名之由來著想,藉傳說落筆,然后生發(fā)開去。仙人跨鶴,本屬虛無,現(xiàn)以無作有,說它「一去不復(fù)返」,就有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之憾;仙去樓空,唯余天際白云,悠悠千載,正能表現(xiàn)世事茫茫之慨。詩人這幾筆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氣概蒼莽,感情真摯。 二是氣象恢宏、色彩繽紛的繪畫美。詩中有畫,歷來被認為是山水寫景詩的一種藝術(shù)標(biāo)準(zhǔn),《黃鶴樓》也達到了這個高妙的境界。首聯(lián)在融入仙人乘鶴的傳說中,描繪了黃鶴樓的近景,隱含著此樓枕山臨江,崢嶸縹緲之形勢。頷聯(lián)在感嘆「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的抒情中,描繪了黃鶴樓的遠景,表現(xiàn)了此樓聳入天際、白云繚繞的壯觀。頸聯(lián)游目騁懷,直接勾勒出黃鶴樓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聯(lián)徘徊低吟,間接呈現(xiàn)出黃鶴樓下江上朦朧的晚景。詩篇所展現(xiàn)的整幅畫面上,交替出現(xiàn)的有黃鶴樓的近景、遠景、日景、晚景,變化奇妙,氣象恢宏;相互映襯的則有仙人黃鶴、名樓勝地、藍天白云、晴川沙洲、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鮮明,色彩繽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于繪畫美。 前人有「文以氣為主」之說,此詩前四句看似隨口說出,一氣旋轉(zhuǎn),順勢而下,絕無半點滯礙?!更S鶴」二字再三出現(xiàn),卻因其氣勢奔騰直下,使讀者「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急忙讀下去,無暇覺察到它的重疊出現(xiàn),而這是律詩格律上之大忌,詩人好像忘記了是在寫「前有浮聲,后須切響」、字字皆有定聲的七律。試看:首聯(lián)的五、六字同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用仄聲;第四句又用「空悠悠」這樣的三平調(diào)煞尾;亦不顧什么對仗,用的全是古體詩的句法。這是因為七律在當(dāng)時尚未定型嗎?不是的,規(guī)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顥自己也曾寫過。是詩人有意在寫拗律嗎?也未必。他跟後來杜少陵的律詩有意自創(chuàng)別調(diào)的情況也不同。看來還是知之而不顧,如《紅樓夢》中林黛玉教人做詩時所說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在這里,崔顥是依據(jù)詩以立意為要和「不以詞害意」的原則去進行實踐的,所以才寫出這樣七律中罕見的高唱入云的詩句。此外,雙聲、疊韻和疊音詞或詞組的多次運用,如「黃鶴」、「復(fù)返」等雙聲詞,雙聲詞組,「此地」,「江上」等疊韻詞組,以及「悠悠」、「歷歷」、「萋萋」等疊音詞,造成了此詩聲音鏗鏘,清朗和諧,富于音樂美。 此詩前半首用散調(diào)變格,后半首就整飭歸正,實寫樓中所見所感,寫從樓上眺望漢陽城、鸚鵡洲的芳草綠樹并由此而引起的鄉(xiāng)愁,這是先放後收。倘衹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規(guī),不回到格律上來,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為七古了。此詩前后似成兩截,其實文勢是從頭一直貫注到底的,中間衹不過是換了一口氣罷了。這種似斷實續(xù)的連接,從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來看,也最有章法。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論律詩第二聯(lián)要緊承首聯(lián)時說:「此聯(lián)要接破題(首聯(lián)),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勾嗽娗八木湔侨绱?,敘仙人乘鶴傳說,頷聯(lián)與破題相接相抱,渾然一體。楊載又論頸聯(lián)之「轉(zhuǎn)」說:「與前聯(lián)之意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辜怖字?,意在說明章法上至五、六句應(yīng)有突變,出人意外。此詩轉(zhuǎn)折處,格調(diào)上由變歸正,境界上與前聯(lián)截然異趣,恰好符合律法的這個要求。敘昔人黃鶴,杳然已去,給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覺;忽一變而為晴川草樹,歷歷在目,萋萋滿洲的眼前景象,這一對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樓遠眺者的愁緒,也使文勢因此而有起伏波瀾?!冻o·招隱士》曰:「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乖娭小阜疾葺螺隆怪Z亦藉此而逗出結(jié)尾鄉(xiāng)關(guān)何處、歸思難禁的意思。末聯(lián)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jié),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這樣能回應(yīng)前面,如豹尾之能繞額的「合」,也是很符合律詩法度的。 正由于此詩藝術(shù)上出神入化,取得極大成功,它被人們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輯評
《滄浪詩話》: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瀛奎律髓》:此詩前四句不拘對偶,氣勢雄大。李白讀之,不敢再題此樓,乃去而賦《登金陵鳳凰臺》也。 《唐詩品匯》:劉後村云:古人服善。李白登黃鶴樓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句,至金陵乃作《鳳凰臺》以擬之。今觀二詩,真敵手棋也。劉須溪云:恨以滔滔莽莽,有疏宕之氣,故勝巧思。 《七修類稿》:古人不以饾饤為工,如「鸚鵡洲」對「漢陽樹」,「白鷺洲」對「青天外」,超然不為律縛,此氣昌而有馀意也。 《藝圃擷馀》:崔郎中作《黃鶴樓》詩,青蓮短氣,后題《鳳凰臺》,古今目為敕敵。識者謂前六句不能當(dāng),結(jié)語深悲慷慨,差足勝耳。然馀意更有不然,無論中二聯(lián)不能及,即結(jié)語亦大有辨。言詩須道興比賦,如「日暮鄉(xiāng)關(guān)」,興而陚也,「浮云」「蔽日」,比而賦也,以此思之,「使人愁」三字雖同,孰為當(dāng)乎?「日暮鄉(xiāng)關(guān)」、「煙波江上」,本無指著,登臨者自生愁耳,故曰「使人愁」,煙波使之愁也;「浮云」「蔽日」,「長安不見」,逐客自應(yīng)愁,寧須使之?青蓮才情,標(biāo)映萬載,寧以予言重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竊以為此詩不逮,非一端也,如有罪我者則不敢辭。 《詩藪》:崔顥《黃鶴樓》、李白《鳳凰臺》,但略點題面,未嘗題黃鶴、鳳凰也?!使湃酥?,往往神韻超然,絕去斧鑿。 《批點唐詩正聲》:氣格音調(diào),千載獨步。 《唐詩廣選》:李賓之曰:崔顥此詩乃律間出古,要自不厭。 《唐詩鏡》:此詩氣格高迥,渾若天成。 《唐詩歸》:譚云:此詩妙在寬然有馀,無所不寫。使他人以歌行為之,尤覺不舒,宜爾太白起敬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前四句敘樓名之由,何等流利鮮活?後四句寓感慨之思,何等清迥凄愴?蓋黃鶴無返期,白云空在望,睹江樹洲草,自不能不觸目生愁。賦景攄情,不假斧鑿痕,所以成千古膾炙。李夢陽云:一氣渾成,凈亮奇瑰,太白所以見屈。周敬曰:通篇琉越,煞處悲壯,奇妙天成。 《詩源辨體》:崔《黃鶴》、《雁門》,讀之有金石宮商之聲,蓋晚年作也。 《唐風(fēng)定》:本歌行體也,作律更入神境。云卿《古意》猶涉鍛煉,此最高矣。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此詩正以浩浩大筆,連寫三「黃鶴」字為奇耳?!闹雠恪赴自啤梗钣谟幸鉄o意,有謂無謂。通解細尋,他何曾是作詩,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見道理卻是如此,于是立起身,提筆濡墨,前向樓頭白粉壁上,恣意大書一行。既已書畢,亦便自看,并不解其好之與否。單衹覺得修已不須修,補已不須補,添已不可添,減已不可減,于是滿心滿意,即便留卻去休回,實不料後來有人看見,已更不能跳出其籠罩也。且後人之不能跳出,亦衹是修補添減俱用不著,于是便復(fù)袖手而去,非謂其有字法、句法、章法,都被占盡,遂更不能爭奪也。此解(按:指後四句)又妙于更不牽連上文,只一意憑高望遠,別吐自家懷抱,任憑後來讀者自作如何會通,真為大家規(guī)摹也。五六只是翻跌「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五字,言此處歷歷是樹,此處凄凄是洲,獨有目斷鄉(xiāng)關(guān),卻是不知何處。他只于句上橫安得「日暮」二字,便令前解四句二十八字,字字一齊搖動入來,此為絕奇之筆也。 《唐詩評選》:鵬飛象行,驚人以遠大。竟從懷古起,是題樓詩,非登樓。一結(jié)自不如《鳳凰臺》,以意多礙氣也。 《春酒堂詩話》:評贊者無過隨太白為虛聲耳。獨喜譚友夏「寬然有余」四字,不特盡崔詩之境,且可推之以悟詩道。非學(xué)問博大,性情深厚,則蓄縮羞赧,如牧豎咶席見諸將矣。 《刪訂唐詩解》: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絕唱,何獨李唐? 《唐詩歸折衷》:吳敬夫云:吊古傷今,意到筆到之作。 《唐七律選》:此律法之最變者,然系意興所至、信筆抒寫而得之,如神駒出水,任其跋踔,無行步工拙,裁摩擬便惡劣矣。前人品此為唐律第一,或未必然,然安可有二也。 《增訂唐詩摘鈔》:前半一氣直走,竟不作對,律之變體。五六「州」一類,「草」「樹」一類,上下互換成對(犄角對)。前半即吊古之意,憑空而下?!盖绱v歷」、「芳草萋萋」,即從「白云」「悠悠」生出。結(jié)從「漢陽樹」、「鸚鵡洲」生出「鄉(xiāng)關(guān)」,見作者身分;點破「江上」,指明其地;又以「煙波」喚起「愁」字,以「愁」字綰上前半。前半四句筆矯,中二句氣和,結(jié)又健舉,橫插「煙波」二字點睛。雄渾傲岸,全以氣勝,直如《國策》文字,而其法又極細密。 《磧砂唐詩》:今細求之,一氣渾成,律中帶古,自不必言。即「晴川」二句,清迥絕倫,他再有作,皆不過眼前景矣。而且痕跡俱消,所以獨步千古乎? 《初白庵詩評》:此詩為後來七律之袓,取其氣局開展。
《唐三體詩評》:此篇體勢可與老杜《登岳陽樓》匹敵。 《唐詩成法》:格律脫灑,律調(diào)葉和,以青蓮仙才即時閣筆,已高絕千古?!而P凰臺》諸作屢擬此篇,邯鄲學(xué)步,并故步失之矣。《鸚鵡洲》前半神似,後半又謬以千里者,律調(diào)不葉也。在崔實本之《龍池篇》,而沈之字句雖本范云,調(diào)則自制,崔一拍便合,當(dāng)是才性所近。蓋此為平商流利之調(diào),而謫仙乃宮音也。 《近體秋陽》:灝高排空,愴渾絕世,此與太白《鳳凰臺》篇當(dāng)同冠七言。顧太白不拘粘,唯心師之,不敢輒以程后學(xué),不得不獨推此作爾。 《而庵說唐詩》:字字針鋒相湊,如此作轉(zhuǎn)。方是名手。 《歷代詩法》:此如十九首《古詩》,乃太空元氣,忽然逗入筆下,作者初不自知,觀者嘆為絕作,亦相賞于意言上拙之外耳。 《唐賢三昧集箋注》:此詩得一疊字訣,全從《三百篇》化出。 《唐詩別裁》: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妙在一曰黃鶴,再曰黃鶴,三曰黃鶴,令讀者不嫌其復(fù),不覺其煩,不訝其何謂。尤妙在一曰黃鶴,再曰黃鶴,三曰黃鶴,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讀者不嫌其突,不覺其生,不訝其無端。此何故耶?由其氣足以充之,神足以運之而已矣。若論作法,則崔之妙在凌駕,李之妙在安頓,豈相礙乎?
《昭昧詹言》:崔顥《黃鶴樓》,此千古擅名之作,只是以文筆行之,一氣轉(zhuǎn)折。五六雖斷寫景,而氣亦直下噴溢。收亦然。所以可貴。此體不可再學(xué),學(xué)則無味,亦不奇矣。細細校之,不如「盧家少婦」有法度,可以為法千古也。 《瀛奎律髓匯評》:馮舒:何有聲病,即是律詩,且不拘平仄,何況對偶?馮班:真奇。上半有千里之勢。起四句宕開,有萬鈞之勢,紀(jì)昀:偶爾得之,自成絕調(diào)。然不可無一,不可有二。再一臨摹,便成窠臼。許印芳:此篇乃變體律詩,前半是古詩體、以古筆為律詩。無名氏(乙):前六句神興溢涌,結(jié)二語蘊含無窮,千秋第一絕唱。趙熙:此詩萬難嗣響,其妙則殷璠所謂「神來,氣來,情來」者也。 《唐七律雋》:毛秋晴云:張南士謂人不識他詩不礙,惟崔司勛《黃鶴樓》、沈詹事《古意》,若心不能記、口不能誦,便為不識字白丁矣。 《唐詩選勝直解》:此體全是賦體,前四句因登樓而生感。 《湘綺樓說詩》:起有飄然之致,觀太白《鳳凰臺》、《鸚鵡洲》詩學(xué)此,方知工拙。 《唐宋詩舉要》:吳曰:渺茫無際,高唱入云,太白尚心折,何況余子?
作者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詩人。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dāng)R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這首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已無從考證。黃鶴樓因其所在之武昌黃鶴山而得名,傳說費祎登仙駕鶴于此,這首詩詩就是從樓名之由來寫起的。詩人登臨黃鶴樓,覽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詩興大作,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注:本編篇參考了網(wǎng)絡(luò)中未著名文章,僅為學(xué)習(xí)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