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尚賢①,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注釋】
①尚:推崇。
【翻譯】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span>不推崇賢能之才,使人民不爭名奪位;不以奇珍異寶為貴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盜的壞事;不炫耀可貪的事物,使人民不產生邪惡、動亂的念頭。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因此,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凈化人民的心靈,滿足人民的溫飽,減損人民爭名奪利的心志,強健人民的體魄。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要常使人民沒有偽詐的心志,沒有爭名奪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為。以無為的態(tài)度去處理政事,就沒有治理不好的。
【經(jīng)典釋義】
本章是老子對無為而治觀點的具體論述與見解。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span>?老子認為,體現(xiàn)“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應當不尊尚賢才異能,以使人民不要爭奪權位功名利祿。要注意,在老子的觀點中,不包含貶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說,執(zhí)政者不要給賢才過分優(yōu)越的地位、權勢和功名,以免使“賢才”成為一種誘惑,引起人們紛紛爭權奪利。
難得之貨可以滿足耳月之娛樂,但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害處多多。首先,它們帶來的奢侈、享樂會消磨一個人的志向,讓人在享樂之中不斷沉淪;其次,君崇尚奢侈,會給大臣、百姓都樹立負面的榜樣,帶壞國家的風氣;再者,統(tǒng)治者追求難得之貨,難免就要搜刮百姓,浪費民力,引起人民的不滿,最終失心,乃至國家。所以,無論一個人擁有多少財富,處于何等地位之上,都必提防欲望帶來的災禍,堅持簡樸淡泊的生活作風。
奢侈、貪婪是人最大的錯誤之一,雖然他擁有整個天下,一旦被欲望所支配,生活奢侈起來,天下都將不堪重負,最終他將失去一切。商紂王初始繼位的時候,并沒有那么昏庸無道,歷史上記載他是個很有才的人,思維敏捷,善于奔跑,力氣大得可以徒手搏擊野獸。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父親才將帝位傳給了他,所有的人都認為,這樣一個聰慧有才的君主,一定會為股商帶來復興。然而,紂最終卻成為了歷史上暴君的典型,成為了殷商自己的滅亡者。
上一章,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思想,這里又繼續(xù)深化,指出如何才能達到無為而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span>許多人認為,老子“常使民無知無欲”的主張是愚民思想,其實不然,事實上老子并不主張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實際是主張“少私寡欲,見素抱樸”,他的目的是使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yè)。他的這一主張對我們的立身處世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使人們無欲,當然不是要剝奪人們的生存權利,而是要盡可能地“實其腹”、“強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溫飽,身體健壯可以自保自養(yǎng);此外要“虛其心”、“弱其志”,使百姓們沒有盜取利祿之心,沒有爭強好勝之志。這樣做,就順應了自然規(guī)律,使人人都回歸純潔的、無知無欲的自然本性。老子所說的無為,并非不為,而是不妄為、不非為。老子鮮明的提出圣人之治在于無為的觀點。老子的無為而治并非不治,而是以天地大道治理人事,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統(tǒng)治者是人民的榜樣,他的所作所為都會影響到人民的處世方式。統(tǒng)治者如果不喜好稀缺難得的財貨,不炫耀引起人民欲望的事物,人民就會安分守己,各操其業(yè);反之,如果統(tǒng)治者驕奢貪婪,到處搜刮珍寶,竭盡嗜欲,其統(tǒng)治之下的人民也會變得心神迷亂,爭財奪利。所以,歷史上有道的統(tǒng)治者無不生活簡樸,以淡泊無欲的心態(tài)治理人民;賢能的大巨,也都知道勸諫君主遠離奢侈、欲望,以天下百姓為本。
蘇轍《老子解》
尚賢,則民恥于不若而至于爭;貴難得之貨,則民病于無有而至于盜;見可欲,則民患于不得而至于亂。雖然,天下知三者之為患,而欲舉而廢之,則惑矣。圣人不然,未嘗不用賢也,獨不尚之耳;未嘗棄難得之貨也,獨不貴之耳;未嘗去可欲也,獨不見之耳。夫是以賢者 用而民不爭,難得之貨、可欲之事畢效于前,而盜賊禍亂不起。是不亦虛其心而不害腹之實,弱其志而不害骨之強也哉!
崇尚賢能,則人們恥于比不上別人而相爭;珍視難以得到的器物,則人們不愿意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所以不擇手段地謀??;見到能引起欲望的東西,則人們怕自己得不到而產生混亂。雖然這樣,天下都知道這三樣能引起災禍,想廢除拋棄它們,這樣就糊涂了。圣人不是這樣,不是不用賢人,只不過不崇尚,不以賢人為榜樣罷了;不放棄難得的器物,只不過是不那樣珍視,不讓人們覺得它是寶貝;不丟棄可以引起欲望的東西,只不過不讓人們注意到而產生欲望。所以啟用賢者而人們不相爭,難得的器物、可以引起欲望的東西都放在前面而盜賊禍亂不興起。這不也就像心靈空虛而不影響生活的溫飽,意志薄弱而不影響骨骼的強壯嗎?
今將舉賢而尚之,寶貨而貴之,??捎允局?,則是心與腹皆實也;若舉而廢之,則是志與骨皆弱也。心與腹皆實則民爭,志與骨皆弱則無以立矣。不以三者眩之,則民不知所慕,淡然無欲。雖有智者,無所用巧矣。因三者之自然,而不尚、不貴、不見,所謂為無為也。
現(xiàn)在崇尚賢者、珍視寶物、展示可以引起欲望的東西,就是精神和物質生活都充實了;如果把這些都拋棄,那就是靈魂和肉體都虛弱了。精神和物質生活都充實,人們就會相爭;靈魂和肉體生活都虛弱,人們就無法維持生存了。不展示上面三種東西讓人們眼睛迷亂,人們就無所傾慕、偏愛,而恬淡沒有欲望。雖然有聰明機巧的人,也無處施用他的智巧了。讓上面三種東西的自然地按規(guī)律發(fā)展,而不人為地崇尚、珍視、展現(xiàn),就做到了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