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口瘡
口瘡是口腔黏膜受邪熱蒸灼,或失于氣血榮養(yǎng)所致,以局部出現(xiàn)淡黃色或灰白色小潰瘍,灼熱疼痛,反復發(fā)作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包括“復發(fā)性口瘡”、口瘡性口炎”等。
20.1 診斷依據
20.1.1 以口腔黏膜出現(xiàn)單個或數個小潰瘍,灼熱疼痛為主要癥狀。
20.1.2 起病較快,病程較長,此起彼伏,愈后常易復發(fā)。
20.1.3 初起在口腔黏膜上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小紅點或小水皰,后潰破,形成綠豆或黃豆大小潰瘍, 潰瘍呈圓形或橢圓形,其表面多復有黃白色假膜,周圍繞以紅暈。
20.1.4 應與狐惑病(白塞綜合征)、鵝口瘡等相鑒別。
20.2 證候分類
20.2.1 心脾積熱: 口內疼痛,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诏彵砻娉庶S色,周圍黏膜色鮮紅,微腫而突起,中央凹陷。舌質紅,舌尖起刺,舌苔黃,脈數。
20.2.2 陰虛火旺: 口內疼痛, 口干咽燥,手足心熱, 心悸盜汗。口瘡周圍微紅腫。舌質紅, 舌苔薄,脈細數。
20.2.3 氣血虧虛: 畏寒,面色萎黃,精神倦怠,乏力氣短,便溏??诏彵砻婊野?周圍黏膜色淡紅。舌淡,舌苔薄白,脈細弱。
20.3 治療方案
20.3.1 辨證施治
20.3.1.1 心脾積熱證: 瀉心清脾,方如導赤散合清胃湯加減。
20.3.1.2 陰虛火旺證: 滋陰清熱,方如知柏地黃湯加減。
20.3.1.3 氣血虧虛證: 益氣養(yǎng)血,方如八珍湯加減。
20.3.2 其他療法
20.3.2.1 中成藥: 可辨證選用當歸龍薈丸、天王補心丹、大補陰丸、補中益氣丸等。
20.3.2.2 吹藥法: 可選用錫類散、珠黃散、冰硼散等吹患處。
20.3.2.3 漱口法: 用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液,每日漱口數次。
20.3.2.4 針灸: 取神門、通里、曲池、足三里,三陰交等穴。
20.4 注意事項
20.4.1 心脾積熱證、陰虛火旺證患者,應忌食姜、蒜、韭菜等辛熱食物。
20.4.2 氣血虧虛證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過度疲勞和缺少睡眠,是本病重要誘發(fā)因素。
20.4.3 注意口腔衛(wèi)生,預防繼發(fā)感染。
20.5 療效評定
20.5.1 治愈: 口腔潰瘍愈合。
20.5.2 好轉: 口腔潰瘍雖然時有復發(fā),但數量減少,程度減輕。
20.5.3 未愈: 口腔潰瘍癥狀及潰瘍無明顯好轉。
20.6 病名注釋
本病證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第18條,第51 款;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第1.6條,第21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