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門灣鄉(xiāng)音
從讀音及變調(diào)習慣上來看,廣義三門話的區(qū)域遠遠大于今之三門縣域。寧海、象山的南部區(qū)域,臨海東部諸鎮(zhèn)及椒北地區(qū),甚至天臺東鄉(xiāng)區(qū)域,這么一大片范圍內(nèi)的語言相似度極高,這也是本公眾號名為“三門灣鄉(xiāng)音”的原因。
“女”字你真的會念嗎?
王懷軍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本地朋友可能會一臉懵圈?開玩笑,這個字和普通話念法不是差不多嗎?女排女足女朋友,哪個不是這么念呢?
但實際上,這個只是官話的文讀音,并非我們音系里的讀法。按《廣韻》,“女”是“尼呂切”,魚韻字,三門話理論上的讀法是和普通話的“你”類似,現(xiàn)在和普通話“女”字幾乎一樣的讀法其實還是錯的。
不過,即便如此,口語里的“女”還是另有念法,并沒有按照《廣韻》的理論音來。因為“女”是個口語極常用的字,以致讀音滯古。根據(jù)擬音,魚韻在中古早期(隋唐前)近似a,因此,“尼呂切”正是念“na2(音'奶’)”,這也是當前三門話里的念法之一。由于宋朝時不少地方口語還一直保留著這個古音,以致宋朝的《集韻》里還認為這是楚方言的念法,記為“奴解切”。
不管是滯古的“尼呂切”,還是《集韻》記錄的“奴解切”,音都是“奶(na2)”,上聲。有奶者,女也。古人也真是夠直接的,女人有奶,便直接呼為“奶”,寫以“女”字。當然,此為玩笑,音同只是巧合而已。
“女”的這個念法在口語里只念小稱調(diào),和普通話的“那”類似(注:口語各有陰陽念法),保留在“女人”和表示女兒的說法里。由于方言沒有語言地位,讀書人讀的都是官話的書,雖為“文化人”,卻基本都是方言上的文盲。加上口語和官話的發(fā)音差別巨大,讀書人用方言說起“女排女足女朋友”等等帶有“女”字的說法時,壓根沒想到口語里這個類似官話“那”字發(fā)音的就是“女”字,便習慣鸚鵡學舌,模仿了官話的發(fā)音。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按我們自己的發(fā)音去念,奶排奶足奶朋友,習慣了就好,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們說女嬰是奶夾,其實就是女夾。
當然,由于語音的自然變化,元音a會高化到元音o的位置上去,所以口語里的“女”字還念上聲的“no2”,和“哪里”的“哪”同音('哪里’,口語說'哪得’,另說'何里’)。而且上聲的這個說法基本只在“兒女”兩字連讀時說,在表示“女人”和單用表示女兒的說法里,依然還是念小稱調(diào)“no5(口語陰陽兩讀)”。所以,女排女足女朋友,我們也可以按高化的音念成“哪排哪足哪朋友”,有何不可?
小稱調(diào)有表示親昵的作用,“女”念“no5”就又專門用來表示對小孩子的昵稱,不分性別。疊稱時念“no2 no5”,前字依然是上聲。不過為了區(qū)別使用,書寫上記為“囡”。有的甚至還男女有別,稱男小孩的為“囝”。
“囡”字,有人認為是“女兒”的合音,比如上海念noe,就是no(女)+n(兒)=non→noe的變化途徑。又由于北臺州話核心區(qū)表示女人、女兒,除了三門na、no兩說外,天臺臨海仙居都說no,因此有人也把南臺、寧海以及三門都有說的nae(音似'難’)也當“女兒”的合音,本人覺得這更像是元音的滯古所致。因為“女”的讀法由魚韻混入佳麻韻,而根據(jù)擬音,麻韻的變化途徑可能是ae→a→o。因此,“女”念“nae”可能是更早的讀音。寧海話里女人就說“nae人(音似'難人’)”,三門灣一帶妻子、婦人又說“nae客(音'難客’)”,南臺話里女婿則是說“nae兒婿”,而非“nae婿”,也都說明nae只是“女”字,而非“女兒”合音。
三門念nae的很少,目前已知只在“女客(妻子、婦人)”中這么念,此說法見于三門、寧海和臨海東部。由于連讀變調(diào)是去聲,加上與臨海(niu2/nioeh客)、三門下路(niu2客)、天臺(nioeh客)及三門珠岙(nioh客)等地說的“女客”讀音差別大,所以以前認為“nae客”是“內(nèi)客”?,F(xiàn)在看來,其實也是“女客”,只不過“女”字念的是更古的音而已。至于連讀變調(diào)念去聲,或許跟“女”字習慣念小稱調(diào)導致不辨本調(diào)有關(guān)。
也有認為“女”念nae是na→nae的變化途徑,典型的有“何”字。臺州話在“何物(什么)”里,不管各地聲母和聲調(diào)怎么變,韻母都是“a”,但在“何人(誰)”里,不管各地的聲母和聲調(diào)怎么變,韻母卻都是“ae”。
好了,說了這么多,現(xiàn)在你知道“女”字都有哪些念法了吧?“女”不念nae的朋友,請試試“奶排奶足奶朋友”或“哪排哪足哪朋友”的說法;“女”習慣念nae的朋友(主要是南臺和寧海),請換下nae2(上聲)試試。
鄉(xiāng)音是心靈的故鄉(xiāng)
感謝欣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