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子家?guī)?年,每月要3000兒子說我老財迷,兒媳卻說我太厲害了
【注:素材來自身邊生活,如有類似經(jīng)歷,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在樓下小廣場,小孩子聚集的地方,聽到一個寶媽在控訴自己的婆婆。她說婆婆每月5000退休金,幫他們帶娃,還要3000帶娃費。寶媽的話我就不贅述了,作為婆婆實在聽不下去,我只想說:“父母幫子女帶娃這件事,要分清兩個字”情“與”理“。婆婆幫忙帶娃是老人對子女的一份情,不帶也無可厚非,誰的娃誰自己帶。”我叫劉敏霞,今年60歲,退休后,在兒子家?guī)?年,跟兒媳每月要3000。兒子一聽說我要錢,立刻跳起來說:“媽,您看大孫子,怎么還要錢?別人家都是給子女錢?您也太財迷了?!?/strong>我不知道兒媳的心理活動,但她還是尊重我的選擇,每月到日子給我轉3000。前段時間,我跟兒子兒媳商議,兒媳放暑假,我就回自己家安享快樂的退休生活。我拿出一張銀行卡,遞給兒媳,告訴她里面有25萬,是我給孫子存的讀書基金。兒媳當時吃驚的樣子,我都想笑,她一下子抱著我,一邊流淚,一邊說謝謝媽媽。兒子也有點感動,過來說:“媽,不對???6年每月3000,也沒這么多???”我笑兒子數(shù)學不及格,兒媳笑著說:“咱媽太厲害了,是存錢小能手?!?/section>關鍵時刻,還要看兒媳。兒子也笑了,孫子過來滾進我的懷里,說不想讓我走。我跟前夫離婚多年,兒子結婚,前夫出的婚房首付,我給了128000的彩禮。親家夫妻給湊夠30萬,讓兒媳帶回小家做家庭建設基金。最初兒子兒媳商議,有了孩子,讓親家夫妻幫忙帶娃,我每月給點奶粉錢就好。后來,親家公身體不好,親家母既要照顧老伴,又要惦記我兒子家,實在太累。我就主動請纓過來帶娃,但我有條件,提出三個要求,兒媳同意我就來。1、我們彼此相互尊重,各自的習慣接納就好,不必強求。2、我只負責把孩子帶到上學,兒子兒媳不得以任何借口,讓我留下接送孩子。3、每月兒媳要給3000,這個錢既不是生活費,也不是勞務費,是親人之間的互助獎勵。兒媳說這事她要跟我兒子商量,晚上,我家臭小子就給我打視頻,訴苦說自己掙錢不易。可不論兒子如何哭窮,我說不同意就不用去了,我還是按照先前說的,每月給2000奶粉錢。還是兒媳最后拍板,說她同意我的三個要求,但她也三個小建議。1、她是老師,一年有兩個假期,我在她休假時,也不要以此為借口回家,因為孩子小,她還想多進修一下自己的業(yè)務。2、年輕人跟長輩間肯定有很多觀念不同,尤其是消費觀,希望我能多理解多體諒,不要總拿有快遞說事。3、關于給3000的獎勵金,她認可,也愿意給,感謝我這個婆婆的開明和付出。跟兒子兒媳達成協(xié)議,我開心地收拾行李,到兒子家居住帶娃。時光荏苒,歲月穿梭,一晃我在兒子家6年,期間也有各種矛盾和分歧,我們遵從三個要求,各自做好各自分內(nèi)的事,其他皆用包容和理解接納。有時,親家母也會說她替我一段時間,可我覺得,她也不容易,家里有個需要照顧的老伴。我是一個人,在哪里都是這樣生活,跟著兒子一家,還能享受幾年的天倫之樂。等孫子上學,我回家踏實地享受自己的日子,也算是完成此生,最后一項任務。我自己有退休金,還有些存款,在兒子家,家里的食材大多是兒子兒媳買,我負責做。兒媳每月給我的3000,我都存在一個單獨的銀行卡里,密碼是孫子的生日。想著6年時光,我為孫子未來的讀書存點基金,也是我做奶奶給他的禮物。平時兒子兒媳,以及孫子的生日,我是每人給2000,過年的壓歲錢,也是每人2000。但兒媳會來事,過年時,兩邊老人,每人給10000過年“福氣錢”。想想有這樣的兒媳,我也是有福氣的,兒子雖然時常打趣我,說我是財迷老媽,但看到我給孫子存的讀書基金銀行卡,笑得找不到眼睛。說句實在話,人老了,有社保、醫(yī)保,手里有個二三十萬的積蓄就夠了。之所以跟兒媳要錢,主要是告訴兒子兒媳,父母幫忙帶娃,其實是一種親情互動,也是父母內(nèi)心歸屬感的體現(xiàn)。子女愿意給父母帶娃上的費用,讓我們老人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有價值,自己老了也能被子女認可。不在于錢的多少,而在于子女對我們老人“有用”的承認,這比啥都重要。雖說勞動有價,但親情和愛是無價的。老人并不在乎子女給的錢多少,而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被子女夸贊,被同齡人羨慕,內(nèi)心有種成就感。也許,你會說我虛偽,要了半天的錢,到最后不是還往里面添錢,都給了子女,有種多此一舉的感覺。其實,還真不是這樣。想想,若我每月不跟兒媳要3000,就年輕人的消費,他們6年,能給孫子存下這25萬的讀書基金嗎?雖然兒媳在給我錢時,多少會有些怨言,但這也激勵他們要更加努力地掙錢。聽兒媳說,就因為有我?guī)兔蓿脴I(yè)余時間做自媒體賬號,每月也能掙到四位數(shù)。看看,這就是我?guī)Ыo她掙錢的動力。況且,我要回家,還給他們留下25萬的銀行卡。通過這件事,我想說,父母給子女帶娃,也需要有策略,讓子女看到我們的付出。這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而是讓子女認可父母的付出,給予父母應有的尊重。也讓子女從中學會感恩父母,給我們自己的晚年做好鋪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