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指的是頸動脈與椎動脈顱外段以及鎖骨下動脈和頭臂動脈等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
1、不可控的危險因素:比如年齡、性別、遺傳因素等。
2、可控的危險因素:9種常見的動脈硬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尿酸血癥、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癥、代謝綜合征、吸煙,其中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使頸動脈斑塊的風險提高至少30%。
以下人群建議完善頸動脈超聲檢查篩查頸動脈斑塊:
1、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和卒中風險人群。
2、吸煙、超重、肥胖等高風險人群。
3、心血管綜合風險評估為中度風險以上人群。
4、其他中年及中年以上人群。
5、有頭暈、眩暈或肢體麻木等腦缺血癥狀人群。
1、改善生活方式:
戒煙戒酒,適量和有規(guī)律的體育運動,控制體重,飲食上控制熱量、低鹽低脂低糖,注意補充纖維素和飲水,避免熬夜,保持積極正向的心態(tài)和情緒。
2、控制危險因素:
1)高血壓:盡可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糖尿病,控制糖化血紅蛋白在7.0%以下。
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cy:Hcy每升高5個單位,腦卒中增加59%,每降低3個單位,可降低腦卒中風險約24%,對于高Hcy患者適量補充葉酸、維生素B6、甲鈷胺,延緩頸動脈斑塊,顯著降低卒中風險。
4)強化血脂管理:低密度脂蛋白LDL-C極高危者控制在1.8mmol/L以下,高危患者控制在2.6mmol/L以下,中危和低危患者控制在3.4mmol/L。若治療前LDL-C在1.8-3.5mmol/L,則降低?50%。對于多數(shù)患者而言,應該在監(jiān)測肝功能情況下長期乃至終身服用他汀。
5)抗血小板藥物:卒中或斑塊伴有狹窄患者,根據(jù)病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或氯吡格雷。
3.手術(shù)治療:
大部分頸動脈狹窄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手術(shù),但當頸動脈狹窄程度嚴重到影響大腦正常血流供應或狹窄程度重且局部斑塊不穩(wěn),經(jīng)過嚴格的臨床評估,可以選擇手術(shù)治療。
目前常用的手術(shù)方式包括頸動脈內(nèi)膜切除術(shù)(CEA)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shù)(CAS)。
文字來源丨神經(jīng)內(nèi)科一病區(qū) 馬蘭
圖片來源丨神經(jīng)內(nèi)科一病區(qū) 馬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