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是混亂而又精彩的,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這句話在三國時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魏蜀吳三國都誕生了不少英勇過人的武將和足智多謀的文臣,但咱們都知道,這三國爭霸的主角劉、孫、曹三家都沒能笑到最后,反而是被那司馬氏鉆了空子,接下盤來,難道曹操、劉備都不如司馬懿嗎?也許咱們能夠從他們的遺言中得到些許答案,劉備的遺言有些晦氣,曹操的有些無奈,唯獨司馬懿的遺言卻流露出霸氣,難怪天下盡歸司馬氏。
(孫權(quán)劇照)
有人可能要問:“為何不聊聊孫權(quán)?”其實在筆者看來,劉、孫、曹三家中最不可能奪得天下的就是孫權(quán),盡管他們有傳國玉璽,但依舊是名不正言不順,劉備是漢室宗親,他若統(tǒng)一,是能得民心的,而曹操若是走正常途徑讓漢獻(xiàn)帝讓位,那也是帝意,無人敢違背,因此本文不談孫權(quán)。
常言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個人在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往往會真情流露,即便他這一生是豪氣干云的漢子,到了這一刻也會抓緊時間將自己這輩子最真實的感受告知后人,畢竟這時候還給自己的后人“畫餅”的話,那其實是害了后人,所以他們的遺言往往會透露他們對未來局勢的真實看法,也正因為如此,咱們才能讀出為何天下盡歸司馬家。
(劉備劇照)
先看看劉備的遺言,在《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了劉備白帝城托孤的一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敝T葛亮回了一句:“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諸葛亮這話十分經(jīng)典,也為他樹立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形象,但這對話的重點在于劉備。
當(dāng)年的劉備不過是個織席販履之輩卻妄圖奪取天下,何等狼子野心,如今為何說這等晦氣話?自己辛苦一輩子打下的江山卻被自己糟心的兒子磨得沒了志氣,居然想讓給他人,其實這正是劉備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他的確是對劉禪不抱希望才說出如此晦氣的話,可見此時的他已經(jīng)知道劉氏的未來是黯淡的。
(曹操劇照)
再看看曹操的遺言,相比起劉備來說,曹操的接班人還是不錯的,因此他說:“孤縱橫天下三十余年,群雄皆滅,只有江東孫權(quán),西蜀劉備未曾剿除……孤平生所愛第三子曹植,然其為人虛華,少誠實,嗜酒放縱,因而不能立……唯長子曹丕,篤厚恭謹(jǐn),可繼我業(yè)……孤死之后,于彰德府講武城外,建疑冢七十二座,勿令后人知我葬于何處。勿令后人知我葬于何處。”曹操雖然后繼有人,但他最想要的繼承人是曹植而非曹丕,與其說是傳位給曹丕,不如說他是把曹家的未來賭在曹丕身上,從這兩方面來看,再加上他最后想到的卻是自己生前的確做了不少欺辱圣上的事,害怕遭人報復(fù),只能命人修建疑冢,他這遺言都有幾分無奈。
(司馬懿劇照)
讀了劉備、曹操的遺言后,咱們再看看司馬懿又是怎么告誡后人的:“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這遺言相比曹操、劉備的而言要霸氣不少,那二人的遺言滿是無奈與蒼涼,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點覺得自己的后代不如自己,感覺家門興盛無望,而司馬懿不同,他知道兩個兒子的優(yōu)勢在哪,激發(fā)了兒子們的潛力,最終天下終歸司馬家。
曹操、劉備算計了對方一輩子,卻沒料到被司馬懿這個老狐貍接了盤,都說他們二人知人善任,可他們卻沒把培養(yǎng)人才這心思花在自己的后代身上,確實是不應(yīng)該,而司馬懿則不同,從他的遺言就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兩個兒子還是很滿意的,也難怪司馬氏會笑到最后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