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遵義老城子尹路80號一伙人正聚集在一起秘密談判著事情,期間還時不時地傳出幾聲爭吵。
原來這是遵義會議的會議點,熟悉這次會議的朋友們都應該知道,這次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
會議帶來的影響巨大,但其實召開期間卻并不是一帆風順。
會議召開期間,毛澤東發(fā)言完畢,一個年輕人直接站出來當著所有中共領導人的面,說道:只用《孫子兵法》《三國演義》打仗,我堅決反對毛澤東來指揮紅軍!
凱豐舊照
這個同志是當時中央臨時負責人博古、李德的支持者凱豐。凱豐的一番話讓毛澤東同志在大會上極其尷尬,對于這樣武斷地指責他會怎么做?凱豐又是何許人也?
其實凱豐并不是他真實的名字,那個年代為了隱蔽身份,大家都使用化名,凱豐這個名字正是這樣來的。
1906年,凱豐原名何克全,(后文均用凱豐指代)出生于江西省萍鄉(xiāng)市的一個小村莊里,比起那些高官子弟來說,他的家境應該用貧寒二字來表示。
但好在即使出生不優(yōu)渥,他的教育依舊沒有落下,在父母的供養(yǎng)下,凱豐一直在學堂受教育,小學學堂到萍鄉(xiāng)中學,再到武昌高等師范畢業(yè)。
凱豐是一個有思想的青年,雖然家庭不富裕,但他仍時常翻看書來增加見識。
在這期間因為共同的熱愛,他接觸到了許多進步青年,同時也深受了他們的影響,了解到新思想,且逐漸產生了為革命事業(yè)奮斗的想法。
武昌高等師范舊照
新思想的建立必然會將他帶向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凱豐正是這樣。從學校畢業(yè)以后的他參加了共青團,并趕赴蘇聯(lián)留學。
要說凱豐也確實厲害,當時趕赴留學的有兩種人,一種是國民黨將領的子女,他們可以直接前往蘇聯(lián)留學,另一種就是通過層層考試。選拔的人,凱豐正是其中之一。
到了蘇聯(lián)以后,他又結識到了更多像他一樣有理想的新青年,如:博古。
用凱豐自己的話來說:博古有著獨特的看法,先進的思想,這一點非常吸引他。
二人惺惺相惜,很快成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凱豐時常向博古請教問題,博古也傾囊相授。學識淵博的博古再次贏得凱豐由衷的崇拜。
不過,當時的蘇聯(lián)是佼佼者的天下,我黨許多的優(yōu)秀領導都曾在那個地方學習,經過了幾年沉淀的凱豐自然也不差。
博古舊照
據記載,凱豐履歷相當不錯。
1930年,加入到共青團的凱豐,沒多久便成了黨內青年人物的標桿。在武昌師范時期,魯迅主編的《莽原》曾發(fā)表過一篇關于武漢“反赤”的文章,其作者就是當時正在武昌讀書的凱豐。
凱豐的文章筆鋒大膽,且語句犀利,因此深受很多人的喜歡。之后從蘇聯(lián)留學歸來的他繼續(xù)著之前的工作,宣傳馬列思想、布爾什維克主義。
1931年,他主編的《東方青年》、《前年實話》等刊物受到了一致好評,同時也影響了很多的新青年加入到我黨的陣營之中。
擁有如此優(yōu)秀履歷的凱豐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我黨的一個不可多得的宣傳人才。
但是到了1935年,這個年輕人卻在會議上公開喊話毛澤東。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運動的失敗使得紅軍痛失百萬戰(zhàn)士,這樣的打擊對當時的我軍來說無疑非常沉重,而這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所有人也都心知肚明。
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造成了這樣嚴重的結果,可是擔任臨時負責人的博古在發(fā)生錯誤之后依然堅持己見,要中央主力軍折返到黔東地區(qū),在湘西一帶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
這樣的做法完全就是送死,當時老蔣的軍隊早就將湘西一帶嚴防死守,因此毛主席反對了他的意見。
直接的反對很快就引發(fā)了沖突,周恩來等人也明白:如果繼續(xù)由博古等人領導,那之后紅軍必然或遭到更大的麻煩。終于在這樣的大勢下,遵義會議召開了。
中央領導層決定于1935年1月15日召開遵義會議,而博古、李德等人也知道這次大會就是“針對”他們,他們束手無策,可崇拜博古多年的凱豐卻不愿意了。
大會前幾天,他決定支持自己的老朋友,并想著需要再找到一個支持者。經過多天的觀察,他將眼光鎖定在了聶榮臻的身上。
聶榮臻
一番深思熟慮,他找到了聶榮臻,規(guī)勸他與自己站到同一陣營,在大會上一起支持博古。對于這樣的提議,聶榮臻壓根沒有過多理睬,只是淡淡地拋下一句:
“我只站在正確的一方?!?/strong>
這樣的冷淡的態(tài)度讓凱豐猝不及防,感覺失了面子的他將此事告訴博古,并憤憤不平地說:“聶榮臻這個家伙真是頑固?!?/p>
1月15日很快到來,遵義會議正式召開,大家各抒己見,將前段時間的失敗仔細做了分析,博古也參與其中。
但與其他人不同,博古將這次的失敗完全歸結于敵人的狡猾、形勢的不利,將自己完美地從這次的錯誤之中摘了出來。
洋洋灑灑半小時的報告,把現場的人全都驚到了,如此輕而易舉地將自己的問題掩蓋,屬實無人想到。
遵義會議漫畫
博古做完報告后,輪到毛澤東同志作報告。在報告中他詳細地分析了圍剿行動失敗的各個方面的原因,報告敘述詳細,十分中肯。不僅如此,主席還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將以后黨的發(fā)展也進行了闡述。
毛澤東同志的發(fā)言結束,一旁的凱豐有些坐不住了,他覺得作為博古的支持者必須在這時站出來說點什么,可反駁毛澤東的報告,他實在做不到,條理清晰、邏輯縝密且分析的很到位,從報告中他實在找不出哪點不對的地方。
就在這時其他的領導者繼續(xù)堅定地表達了對毛澤東的支持,并且還提出了會議的重點:紅軍的指揮權應當交于毛澤東同志。
這樣的發(fā)言徹底刺激到了凱豐,他猛地一下子站起來,表達自己的看法:
“只用《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來打仗,我堅決反對毛澤東來指揮紅軍!”
如此話語將其余人的發(fā)言直接打斷,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該如何是好。主席顯然也被他的這番話驚到了。
毛主席
但好在片刻的休整以后,主席反問他:
“那你讀過《孫子兵法》嗎?知道《孫子兵法》有幾章幾節(jié),第一篇叫什么題目?”
一連串的反問將原本傲氣的凱豐懟得啞口無言,場面陷入了尷尬的氣氛之中,他看看身邊的博古、李德想讓他們站出來為自己說句話,可二人這時早已將頭埋的極低,根本無暇顧及自己。
自己理虧的博古也不好再計較下去,最后只扔下了一句:“孰是孰非,走著瞧?!?/strong>
根據這次大會上的風波,眾人可以明顯看出,凱豐對于主席有著很大的偏見,但其實這也不全是凱豐的問題。
凱豐推崇的博古等人之前是王明的得力干將,這些人因為在蘇聯(lián)留學幾年,便有些瞧不上毛澤東。在這種思想的渲染之下,凱豐自然也瞧不上毛澤東。
王明
據多年以后凱豐回憶,遵義會議上的那次“挑頭”,他非常后悔,其實當時的他也沒發(fā)現博古等人的錯誤指揮,只是覺得那次的失敗客觀原因占據很重要的一部分。
遵義會議過后,正式確立了毛主席的正確領導地位,紅軍的指揮權全權交由毛澤東同志負責。同時凱豐因為激進的發(fā)言被撤掉了職位,博古、李德等人也正式下臺,紅軍戰(zhàn)士終于迎來了光明。
毛主席帶領中央紅軍連連突破敵人的埋伏,帶著戰(zhàn)士們沖出包圍圈,而且毛主席在長征途中對身邊的戰(zhàn)士噓寒問暖。這種種行為使得原本推崇博古的凱豐思想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
他漸漸明白只有工農革命與中央紅軍只有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才可能走向勝利,同時也意識到了博古與毛主席在領導方面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當然不僅如此,毛主席的胸襟也是凱豐非常佩服的一點。
長征漫畫圖
在大會上公然讓主席難堪,凱豐原以為主席一定會給自己穿小鞋,可是他完全想多了。主席根本沒有記恨他,雖然將凱豐的職位撤掉,但之后主席依然會邀請他編撰一些我黨重要的刊物,甚至參與到一些重要會議之中,
主席知道雖然凱豐對自己有偏見,但此人的才能是無可厚非的,因此才會將一些重要刊物交給他來擬定。
主席確實極有遠見,好在凱豐也是知錯就改,意識到之前對主席有誤會以后,他也及時逆轉了對主席的看法。
在遵義會議不久之后的一次大會上,凱豐就曾這樣表示:
“現在我宣布收回我在遵義會議上的觀點,堅決擁護毛澤東來領導我們的紅軍。因為時間已經證明,只有毛澤東才能領導得了我們的黨,才能領導得了我們的紅軍?!?/p>
極高的贊譽可以看出凱豐對于主席的看法已經完全改觀,同時也說明了凱豐的知錯就改確實是事實。
凱豐的思想轉變以后,開始極力維護毛主席的領導,由原來的極力反對到現在的推崇,許多人都被他如此大的轉變震驚了,可其實這種事情在主席的身上也算是見怪不怪。
在主席領導政權之前,有不少革命領導者與凱豐同志一樣瞧不上主席,可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人到最后都因為主席的人格魅力而折服,凱豐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主席的絕對擁護者,凱豐同志確實做了很多事情。當時只要有人公開反對主席,凱豐就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對他們進行批評指責,口頭上的、文章上的,凱豐都曾做過。
凱豐確實可以算得上是抗戰(zhàn)年間真性情的代表,他做事不藏著掖著,有什么問題就大膽提出來,這也是主席欣賞他的一點。
凱豐
但是這樣的性格,也未必帶來的全是好結果。
1935年6月,中共領導人之一的張國燾野心逐漸暴露出來,看到中央紅軍只剩3萬人時,他有了別的心思。
張國燾開始主張向川康一帶退卻,伺機成立自己的川康政府,而凱豐也很快發(fā)現了這一異常行為。
他嫉惡如仇,且還是主席的擁護者,自然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于是開始公然對張國燾提出批評指責。
公開的批評指責使得張國燾惱羞成怒,二人開始了“對戰(zhàn)”。當時的凱豐掌握著許多刊物,他將對于張國燾的批判文章全部發(fā)行。
當然除此以外,在一些重要的大會上,凱豐也會像之前遵義會議一樣,直接站起來反對張國燾。
凱豐發(fā)言
張國燾可不像主席一樣的胸襟,看著自己老鄉(xiāng)凱豐讓自己這樣下不來臺。他更加生氣,兩人之后的斗爭如火如荼,凱豐的文章也一次比一次犀利。
可是沒想到1937年,凱豐最后一次將文章發(fā)表后出事了。
1937年2月27日,凱豐發(fā)表了一篇名為《黨中央與國燾路線分歧在哪里》的文章,3月凱豐又在一次大會上作了《反對張國燾錯誤》的報告,其中凱豐詳細的對張國燾的錯誤行為進行了分析,同時也再次表明了堅定不移跟著毛主席的思想主張。
這原本沒什么問題,可是凱豐實在是太過激進,在文章與報告中運用了很多的激烈的詞語,甚至側面將紅四方面軍描述成土匪。
凱豐的批判越來越不可控制,這次更是引起了強烈的反應。紅四方面軍的諸多將領在看到這樣的文章以后,心涼了一截,自己在前線拼死拼活的打仗,可反過頭來卻遭到了這樣的侮辱,這口氣他們怎么也咽不下,于是商議之后30多名將領決定出走。
主席與張國燾
好在根據地的其他人及時發(fā)現了這個情況,將這些人扣了下來,才沒有釀成大禍。
這次的事件很快傳到了主席的耳中,經過了解,主席知道了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他第一時間找到凱豐,對他提出批評。多年以后凱豐回憶,這也是主席對他進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批評。
主席斥責他:
“你搞得啥子名堂?弄得這么多紅軍中的高級干部反對我們,你還能說你正確得很么?凱豐啊凱豐,我看你是要把他們逼上梁山嘛?!?/p>
這時凱豐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反思自己,之后在大會上也做出了深刻的批評。至于那些想要出走的戰(zhàn)士們,主席也親自上門對他們進行撫慰,凱豐也上門對他們進行深刻道歉,這件事情總算是過去了。
毛主席
這件事是凱豐與主席之間的小插曲,但也讓凱豐看到了主席身上的另一面,他也終于明白了原來做大事者海納百川是最基本的道理。
之后在毛主席的循循教導下,凱豐的性子終于收斂了很多,據他多年以后回憶:
此次事件以后他的發(fā)言不再像以前一樣的激進、尖銳,轉而充滿了平和與包容。
風波過后,凱豐的行事作風穩(wěn)重了很多,主席也將之前的那件事情忘卻,他繼續(xù)對凱豐大力提攜。
1937年底,凱豐在主席的推薦下,出席七大,并在此期間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設性意見。自參黨以來,凱豐一直就是負責黨內的宣傳工作,也被稱為是“共產黨的筆桿子”。
得到了主席的鼓勵之后,凱豐繼續(xù)著之前的工作,為我黨培養(yǎng)了一個與一個優(yōu)秀的黨員。1938年,凱豐和博古二人還在主席的授意之下,對一些地痞流氓進行勸說工作。
凱豐的雕像
之后的幾年,只要能幫襯上凱豐的地方,主席都會拉他一把,那幾年黨內的各種大會凱豐都如數到場,之后他更是被選為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這些都少不了主席的引薦。
而凱豐也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輔助主席,二人的這一段事跡被后世稱為佳話,主席的胸襟與個人魅力也被后世的人津津樂道。
凱豐知錯就改,之后的幾年在黨內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但唯一可惜的是他去世得太早。
1955年3月23日,年僅49歲凱豐同志在北京病逝,毛主席的忠實擁護者、為黨奉獻一生的凱豐同志結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