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元欣
“我生無田食破硯——齊白石筆下的書法意蘊之二”展仍在北京畫院三、四層展出,展覽將持續(xù)到7月初,喜愛齊白石藝術(shù)的朋友們不要錯過了。
在展覽中最有趣、最接近齊白石本真的生活狀態(tài)的便是這些門條了。
庚午直白 齊白石 1930年 72×25cm 北京畫院藏
釋文: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庚午秋七月直白。
庚午年是1930年,齊白石66歲,已經(jīng)完成了“衰年變法”,畫賣得更好了,可是賣得好,依然有煩惱啊,那就是總有人會來砍價,不熟的人砍價,尚能板著臉說一聲不行,熟人砍價,更是讓人頭疼,駁了人家的面子,都不好看,以后還能不能好好做朋友呢?齊白石于是大筆一揮,寫下來這么一個門條貼上,熟人看到,心里也得琢磨一下,“君子有恥”,我是君子,那我就不砍價了吧。
門條 齊白石 1937年 72.5×26cm 遼寧省博物館藏(此件不在展)
釋文:凡我門客,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請莫再來。丁丑十一月謹(jǐn)白。
這個門條在展出時,很多觀眾看了都會心一笑,覺得齊白石真的是太有趣了。門條寫于1937年,齊白石73歲。齊白石于1919年定居北京后聘18歲的胡寶珠為副室,在北京的時光中,多是胡寶珠陪伴著他。1937年正值“七七事變”之后,北平淪陷,齊白石開始了“避世時期”。這個門條中到底有幾個意思?是不喜歡門客找夫人說話,頗有醋意?還是擔(dān)心一個不小心和日本侵略者有不必要的關(guān)聯(lián),損傷名節(jié)?或者是擔(dān)心夫人把畫以低于潤格的價錢賣給他人?齊白石的心思究竟怎樣?從這二十多個字里面,我們自己慢慢猜吧。
門條 齊白石 1940年 72.5×26.5cm 遼寧省博物館藏(此件不在展)
釋文: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像。吾年八十矣,尺紙六圓,每圓加二角。
八十歲的齊白石,再次貼出門條,“三不做”:不減價、不吃飯、不照相!
求減價者沒有誠意,只想占我便宜,不減!
吃飯者,不是為了感情,而為了利益,不吃!
照相者,十有八九是打著我的名義,賣假畫,不照!
齊白石總是希望人家懂得他背后為繪畫所付出的心血,但世人能懂得者太少,真正愛畫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將齊白石的畫作收入囊中的,各有其想。齊白石賣畫多年,經(jīng)歷了許多辛酸故事,幽默直率的門條背后,是他的無奈。
啟事 齊白石 1940年 117.5×38cm 北京畫院藏
釋文: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如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jǐn)此告知,恕不接見。庚辰正月八十老人拜白。
從1937年北平淪陷之后,齊白石就選擇了深居簡出,少與人交往。但登門求見的人依然不少,而且日本人非常喜歡齊白石的畫,難免有許多日偽頭子來找齊白石買畫,甚至是要畫。齊白石不堪其擾,便寫了這幅啟事告知眾人:日偽官員別來,官入民家對主人不利。來了我也不接見,別自找沒趣兒!這段時間他還寫過“白石老人心病復(fù)作,停止見客。”為了避免和這些日偽官員接觸,但又要維持日常的生計,齊白石將賣畫刻印的事情都委托給琉璃廠的南紙店代辦。
這些齊白石所寫的門條,據(jù)老人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記錄,后來都由他的看門人尹春如從大門上揭下來,保存起來。尹春如曾是清宮的太監(jiān),曾在肅王府服侍過肅親王。
(編輯:羅元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