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并非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人也并非是非好即壞。人是可以改變的。認為改變不了是因為有絕對化思維。
美國前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他是積極心理學之父,所著的《真實的幸福》暢銷全球;而他是因為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在學術界成名,這個實驗就是習得性無助實驗。
他把兩群狗趕到A、B兩個籠子里,并給籠子通電。A籠子和B籠子用一根鐵桿接通,所以兩個籠子里的狗都經(jīng)受了同樣的電擊。區(qū)別僅在于,A籠子里有切斷電源的杠桿,而B籠子沒有。被電擊很痛苦,狗就在籠子里跑來跑去找辦法。A籠子的狗很快學會通過按杠桿切斷電源,而B籠子的狗卻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著A籠子的狗切斷電源。
后來,他把這兩群狗分別放到C籠子里。C籠子并沒有杠桿,但是很矮,只要奮力一躍,狗就能跳出籠子。他給C籠子通電時, A籠子里的狗到處找杠桿,沒有找到,但它們很快學會從C籠子里跳出來。而B籠子的狗卻只會趴在籠子里,“嗚嗚”哀號著經(jīng)受電擊,一動不動。
為什么A籠子的狗會不斷嘗試跳出籠子,而B籠子的狗受了電擊卻一動不動呢?答案是,B籠子的狗不僅受了電擊,而且習得了一種信念:我做什么都沒用。不是電擊本身,而是電擊造成的這種信念,讓B籠子的狗放棄了掙扎。塞利格曼創(chuàng)造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概念來總結B籠子里狗的表現(xiàn),叫作“習得性無助”
其實,我們也經(jīng)常會陷入這種習得性無助中。
比如,工作壓力會讓我們覺得,再努力都趕不上進度,干脆破罐子破摔了。失戀也會讓我們產(chǎn)生習得性無助,再也不相信自己能遇到好的愛情。孩子考試成績老師上不去,就認為孩子很笨;任何回避行為和抑郁情緒背后,都有這種習得性無助的影子在。在這種習得性無助中,我們經(jīng)常覺得“再做什么都沒用了”,這種思維就是一種絕對化思維。
佛家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難道殺人無數(shù)的惡魔放下來屠刀,就馬上可以成佛嗎?怎么這么不公平的。為何好人成佛要歷經(jīng)艱難險阻,壞人卻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普普通通的人一般沒有什么經(jīng)歷和作為,既然曾經(jīng)就沒拿起過,也就談不上放下了,沒有大的經(jīng)歷作為就很難做到大徹大悟,其雖有善心,但卻沒有能力參透人生真諦,不能成為覺悟者也就很難成佛了。
你還會相信自己、自己的孩子以及他人是不會改變的嗎?!
關注讀書例公眾號,一起分享讀書和心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