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
■作者:李謙
不知怎的,寫此文時,腦海里忽然跳出這兩句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痹u論家們總說此詩朦朧,難以準確理解,而我怎恰恰覺得它尤其適合我此時的心境呢?
思緒回到四十七年前那個冬夜的雁塘村,畫面如此清晰:油燈昏暗的小屋內,隊委會正在進行,爭議是因隊里的牛引起的。作為列席者,我后來竟成為議題的唯一反對方,沒有正反方交鋒的唇槍舌戰(zhàn),我最強烈的記憶,就是作為另一方的隊委們的眼神!
事兒并不曲折,我說,你品,有悟性的人,都有心得。
那是1970年年尾了,我下放插隊的第三個年頭,一個極寒的雪夜。生產(chǎn)隊的隊委開會議事,我那時已是大隊副主任,可以名正言順列席會議。因為僅有幾個隊委,隊長本泉就免了開全村大會時必念的“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我們要解放全人類”的開場白,直接討論隊務。
隊務倒也簡單,比如明天哪塊田塍要鏟草了,派誰去集上買個農具什么的。不知怎么議到隊里的耕牛,便熱鬧起來:幾個隊委用了很長的時間,爭論誰家的牛過不了今晚這場嚴寒。
“等等,不是生產(chǎn)隊的嗎?咋是誰家的牛呢?”當時,我這個雖然當上了大隊干部,對農村卻并不了解的知青有點茫然,忙問。本泉笑著告訴我,隊里的牛,其實是開始成立合作社時各家各戶入伙的,盡管變?yōu)楣锪?,但農人還是習慣地稱哪頭牛是誰誰家的,哪怕是那頭牛的后代,他們也頑固地按這個原則稱呼,想想也對,如此識別起來方便??!
一聽有牛過不了今晚,我有些發(fā)急,一以貫之的教育讓我視公物為圣物。牛是隊里必不可少的勞動力,是公家的財產(chǎn),怎么能明知它會死,卻非但不采取挽救措施反而談笑自如呢?因此忙說:“那想想辦法啊,比如,在牛棚里生一堆火,讓牛暖和暖和,或給牛披一條棉被……”不想我的話引來幾個隊委的一陣哄笑,本泉“咳咳”兩聲:“小李子,這老牛啊,到了時間,都會有逃不過大雪天的,只是早晚的事--”本泉話音未落,會計結俚插話:“我們等等等的就是這這一天天天--”他耿直但有些結巴(看來這名還真沒白取),由于發(fā)急,臉漲得通紅。
“結俚!”有點頭腦的本泉一聲斷喝,即時制止了他的胡言亂語。耕牛的生死在農村是個很敏感的話題,本泉的前任就是因為瞞著上級私自宰殺耕牛給村民分食,東窗事發(fā)而被判刑的。盡管分食死牛不在此列,但本泉顯然知道個中厲害,看似老好人的他難得一回的嚴厲,讓議事嘎然而止。
于是,議事桌邊一陣死寂,隊委們不再說話,場面一時有點尷尬,平日里以小氣著稱的付隊長友俚居然少有地把他的旱煙填滿,輪流給大家吸吧著。騰騰的煙霧中,會議主持者本泉沒有再說話,只是面對我時作沉痛狀,那臉上寫著:牛要死,我難過著哩,但生老病死乃定數(shù),我無能為力啊。而當他的眼神同其他隊委相碰時,立馬判若兩人。我也不傻,用余光察覺他對其他幾個隊委眨了眨眼,發(fā)出指令的意圖很明顯,也明顯把我這個知青當成異類!于是,那些隊委們便用眼神交流起來。陣營很明顯,不用唇槍舌戰(zhàn),便知道他們自成一派,瞧他們眼神便知道了--煙霧中,我,只有我,能從那正在交織著的眼神中辨別出本泉們對明天天明,有一頭牛將宣告正常死亡的期待!
那晚我想了很多,我先是對自己的勢單力薄感到沮喪,轉念又想:也許我是杞人憂天,本泉說的也沒有錯,牛終有老死的一天,恰如常言所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再說現(xiàn)在僅僅是揣測,作不得數(shù)的。不過盡管是揣測,那隊委們眼神表現(xiàn)的期待,結俚說話顯出的猴急,讓我感到有點失落,失落什么?一時也說不清……唉,明天再說吧,或許事情并非本泉們預料的那樣呢?這老天為什么這么冷?快暖和起來吧!
……不得不佩服本泉們對牛如同閻羅爺勾簿般的判決,第二天,我早早去到牛棚察看:一頭大水牛,四腳朝天仰倒在地,明白無誤地宣告著一生勞碌正式結束!
和隊里前任欺瞞上級、私自宰殺耕牛不同,正常死亡的耕牛是可以正大光明的吃的,只需報告大隊一聲便行。我便是大隊干部,會將事情報告大隊,并證明牛屬凍死的真實性,所以沒必要再派專人去大隊報告了。昨晚議事留了兩人沒派工,原來早就預備在處理牛的“后事”上了!計劃周密妥帖且如此遠見卓識,讓人咂舌!
本泉們的期待變?yōu)榱爽F(xiàn)實,接下來是集體歡慶,兩名解牛者一臉過大年的神情,剝皮、理牛下水、拆骨,按戶分牛肉,場面如趕集般熱鬧。還有后戲--架鍋連夜熬煮牛骨,為的是把無法切割的牛筋和無法分配的牛頭、牛蹄等雜什上面的肉煮爛,以便剝離下來好分配?;鸬饺鉅€非一時之功,所以很晚了,村里仍然人聲鼎沸,等候成為一次鄉(xiāng)情滿滿的聚會:男人們在一起交替吸著旱煙,說著黃段子;娘子人三五一伙,嬉戲打趣。待到雞鳴頭遍,火到肉爛,眾人動手,從牛骨上拆下筋碎,稱為“爛熬”,每家差不多又分到一小碗。據(jù)說配上辣椒炒特別好吃。我納悶,咋的公物沒了,全村不但看不出一絲悲戚,反倒有一種節(jié)日氣氛呢?
如此看來,剔除結俚那句被本泉喝斷的結巴話的多余字,那就是:我們等的就是這一天!唉!等的就是這一天!原來這一天如此的豐富多彩。以后還有多少這樣的“這一天”?不知道,但每頭牛老去的那刻,一定就是他們雖不敢張揚但又翹首以盼的節(jié)日!
……人啊,都有一個心路歷程,那個當年總是以階級斗爭眼光打量人,為人處事和想事都是一根筋的我,年齡也隨閱歷增長而開始明白事理,以致多少年后,歲月越是沉淀,理性越是回歸,越是讓我為當年的情思愧疚和心酸!
很多年了,總會回想起那個時空都離我很遠的畫面:極寒冬夜里的村莊,搖晃的方桌,昏暗的油燈,騰騰煙霧也無法遮掩的耐人尋味但又令人憐憫的眼神。我終于理解了本泉們在知青面前那一絲企圖掩藏的期待,后來,竟有些羨慕、向往起村民們熬牛骨之夜那種鄉(xiāng)情滿滿的歡慶。終于搞懂了為什么現(xiàn)在的自己都討厭當年的自己了:人之第一緊要,就是活著!--如此簡單明了的道理我當年居然渾然不知!
本泉隊長,你還好嗎?七年前我在我的博客上發(fā)表《見證貧困》的博文,恰巧有一位雁塘村的后人跟帖,他在深圳打工,他說看過文章很激動,博文中提到的人他都清楚,還說本泉健在。但他說村里依然很貧困,跟帖中,他那種希望家鄉(xiāng)早日改變面貌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現(xiàn)在,這么多年過去了,中國的改變太大了,農村的改變也在加速,相信你們的日子也一定好過多了!那么請接受一個當年的知青對你們的祝福!
e唱e和
章勇:潛水許久,憋得氣都不夠用了,上來換換氣,不想正好看到了你的文章,寫得活靈活現(xiàn),太有意思了。為分食一頭死去的老牛,全村洋溢著歡慶氣氛,老少猶如過節(jié)一般,這哪是鄉(xiāng)風民俗啊,明明是窮快樂嘛。你的文章用“眼神”來表現(xiàn),但欲言又止,更耐人尋味,寫作手法好高明!
熊光灼:李謙,看過你的文章,心情較為沉重。通過“眼神”窺見貧困,手法獨到。對你的愧疚表示理解,其實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成熟、良知不斷回歸的過程。
雷杰凡:文章成功刻畫出貧困農村人艱苦不易的生存狀態(tài)。為打一次牙祭,吃頓牛肉,憨厚老實的他們變得狡黠起來:不用語言,僅憑眼神交流就可以達到默契,進而營造了一次全村人猶如過節(jié)般的快樂。他們交流的豈止是眼神?是貧困中求生本能啊!透過品味眼神,讀者胄然長嘆的應該是同情,憐憫,深思……《眼神》折射的問題已不是分牛肉那么外在,簡單,深層次的思考應是為什么會這樣?
李謙:雷杰凡,我的內心差不多全被你看透了。
鄭克強:雷杰凡你應該知道“道路以目”的典故,用眼神來暗示不可言說的心思,實在也是一種無奈的情感表達方式。
回莎莉:讀了李謙的《眼神》,不知怎的心情有點沉重。中國的農民太不容易了。自古以來,只有農民向國家交租稅服徭役,卻不見國家給農民什么。解放后至改革前,這種情況一直沒有根本改變,一本農村戶口就把他們定在了二等公民的地位上,口糧、醫(yī)療、養(yǎng)老都沒有保障;開山鋪路、鑿巖修渠也靠農民自己。這也就罷了,還要百般限制,不準這樣不準那樣(我在瑞金插隊的時候,就不允許種經(jīng)濟效益好的經(jīng)濟作物,花生甘蔗的栽種面積被嚴格規(guī)定)。在那種境遇中,農民再沒點狡猾,那日子真是沒法過了。好在新的時代已經(jīng)開啟,農民的命運已經(jīng)改觀。
熊大蘅:作者當年憑智慧與實干進入大隊領導層,對底層農民生存狀態(tài)了如指掌,竟可以讀懂人的眼神,確實不簡單!在農村的幾個冬天,我們學生班也曾分過幾次病牛肉,衰老牛肉,與當?shù)剞r民一樣,歡天喜地做菜吃。是否有誤宰的,就不得而知了。
李謙:大蘅,沒有誤宰的,一般不敢亂來,亂來是要吃官司的。所以,分食死牛,成為村民的重大節(jié)日。
曾健平:在那個特殊年代,農民在貧困中掙扎,一年到頭就期望著分幾塊牛肉,而這最低的期望是以犧牲與自己水里滾、泥里爬的耕牛為代價的唉?。ū砬椋和纯啵┳髡咴谖恼履┪擦髀冻龅倪t暮之年的反思,讓人看到了人性是如何經(jīng)過歲月的過濾而復歸的。
肖鈍如:作者下放農村,常年在農事中摸摸爬滾打,深知農民疾難貧窮,體恤民情,成長為大隊干部當非等閑之輩。作者憑借在“階級斗爭”的風浪中煉就的火眼金睛,很快便識破了農民兄弟在復雜的眼神中所傳遞的“密語”,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引發(fā)自身傷神、愧悔、感動和祈福,真是一篇耐讀的文章。
章仁緣:透過“眼神”的默契,我看到了文革期間農民在特定政治和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被扭曲的心態(tài)。其實這很合乎情理,符合生存的“叢林法則”。李謙這篇文章內涵深刻。今天農村溫飽己不是問題,作為知青,我們只要以平和的心理讀完《眼神》,就會有一種回歸大地的情懷。
下圖為作者李謙在進賢農村插隊時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