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諾獎"
"中國茅獎"
(點擊圖片查看歷屆茅盾文學獎作品)
1981年茅盾文學獎設立迄今已近四十年,獲獎作家近五十位,“茅盾文學獎”作家作品在新時期以來的文學現(xiàn)場中影響力巨大。近四十年來,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并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接近全部“茅獎”獲獎作品的40%。1998年,人文社出版了“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11種,2004年又改版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并不斷增補。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短經(jīng)典”叢書(共21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
茅盾文學獎獲獎者大多在文壇耕耘多年,除了長篇小說之外,在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散文等“短”體裁領域的創(chuàng)作也是成就斐然,名篇佳作迭出。2013年,人文社出版“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短經(jīng)典”16種,引導讀者關注“茅獎”作家的“短文”。在最近的改版中,“短經(jīng)典”系列增添了第九、十兩屆“茅獎”新人,同時對原有內(nèi)容加以增刪,叢書擴充到21種。1月10日,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人文社舉辦了新版“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短經(jīng)典”發(fā)布儀式,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潘凱雄、評論家賀紹俊、茅盾文學獎獲獎者李洱、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應紅以及叢書責編付如初共話“茅獎”作家“短經(jīng)典”的藝術創(chuàng)造與文學史價值。對作家而言,長篇小說對結構布局、矛盾沖突和人物塑造的要求更為全面,對認識生活的寬度和深度的綜合要求更高——這意味著長篇小說考驗著作家寫作耐力的同時,其巨大的包容度允許旁逸斜出、枝蔓橫生。但短篇小說則不同,在有限的空間內(nèi),它要求靈光閃現(xiàn)、出奇制勝、一擊即中。介于長篇、短篇之間的中篇小說是中國文學的獨有體裁,其五萬到十三萬字的特殊形制,讓它兼具長篇、短篇的優(yōu)勢和短板。而散文、雜文等以短小見長的文體,則更是底蘊深厚的中國文學傳統(tǒng)形式,這些文體的寫作也是每一個寫作者的必修課。
回顧百余年來的新文學歷史,賀紹俊發(fā)現(xiàn),中國新文學最初從短篇小說開始,所謂“作家不寫長篇就不是好作家”的論調,其實只在近幾年有些聲場?!伴L篇小說變得很重要也跟整個文學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有關系,長篇小說的容量更大,能夠講一個更充分的故事,更加充分地展開人生命運。很顯然,長篇小說首先是建立在故事性上。為什么長篇小說那么有讀者?更多的讀者首先是奔著故事來的?!辟R紹俊認為,故事性和文學性在小說出版上存在內(nèi)在矛盾。文學性主要建立在藝術因素上,更多涉及作品的藝術意蘊,但如果文學性過強,就會導致故事性的削弱;故事性不強,則市場“不買賬”?!坝泻芏噙@樣的小說,從故事的角度來看講得還可以,但是仔細讀一讀,發(fā)現(xiàn)它在語言上很粗糙,沒有什么建樹,藝術意韻和精神內(nèi)涵更是乏善可陳。長篇小說隨著市場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的確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有不少的長篇小說嚴格來說不是很合格的文學作品?!?/span>在賀紹俊看來,鑒定一個長篇小說作家的作品是不是有文學性,首先應該看看這個作家會不會寫中短篇小說?!耙粋€連中短篇小說都寫不好的作家,你很難指望他的長篇小說能夠有文學性。有很多長篇小說作家的創(chuàng)作完全依賴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生活閱歷,這可能會寫得很好讀,但是如果僅僅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追求文學的話,我們可以想象,這個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不會有很大突破,至少不會有文學性的突破?!辟R紹俊認為,中短篇小說往往從一個片段或一種情緒出發(fā),書寫生活的局部體驗,作家將這種短暫的經(jīng)驗組織成完整的藝術文本感染讀者,需要很深的藝術功力。“可以做這樣的比喻,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是一個作家藝術功力的磨刀石,‘短經(jīng)典’是對‘茅獎’獲獎作家的‘質量鑒定書’?!?/span>李洱的寫作自成一個世界,他對藝術如何與現(xiàn)實結合有著獨到的把握。但梳理李洱的創(chuàng)作史,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的中短篇創(chuàng)作為他的技法和精神成長提供了訓練。如果沒有《饒舌的啞巴》就不會有《午后的詩學》,如果沒有《午后的詩學》就不會有令人驚艷的《花腔》,如果沒有這類不斷的訓練就不會有繁復厚重的《應物兄》。在發(fā)布儀式現(xiàn)場,李洱表達了自己對中短篇小說文體的喜愛,“現(xiàn)在我的書包里放著兩本托爾斯泰的小說,《哈吉穆拉特》和《兩個驃騎兵》”,李洱說,托爾斯泰以長篇巨著名垂文學史,但通過反復閱讀托爾斯泰的中短篇,他才進一步加深了對托爾斯泰文學的理解,畢竟,“中短篇更容易暴露一個作家的性情,我們可以更容易地發(fā)現(xiàn)他喜歡對于哪一點無限地深入?!?/span>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能夠綜合訓練作家的寫作技巧,中篇能夠體現(xiàn)作家的氣質和文學品味,長篇則可以展現(xiàn)出作家對文學長期準備之后的綜合能力。從短篇到中篇再到長篇,是寫作者不斷打開自己生活、建構精神世界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短經(jīng)典”叢書既是一份對“茅獎”作家的“質量鑒定書”,同時也正是讀者了解“茅獎”作家寫作來路的最好補充。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的短經(jīng)典”叢書書目1.《靈魂之舞》阿來
2.《我那風姿綽約的夜晚》張潔
3.《大樹還小》劉醒龍
4.《寒夜生花》遲子建
5.《唐朝的天空》李國文
6.《品咂時光的聲音》張煒
7.《釋疑者》陳忠實
8.《向右看齊》徐貴祥
9.《麥田物語》王安憶
10.《地上有草》周大新
11.《醉里挑燈看劍》熊召政
12.《螢火》宗璞
13.《青春和病》畢飛宇
14.《紅狐》賈平凹
15.《離我們很近》李佩甫
16.《忘卻的魅力》王蒙
17.《蒼老的愛情》蘇童
18.《在西去的列車上》梁曉聲
19.《你或許看到過日出》徐懷中
20.《在水陸之間,在現(xiàn)代邊緣》徐則臣
21.《它來到我們中間尋找騎手》李洱
(點擊查看1-9屆43部作品在中國地圖的分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