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讀特
這一轉(zhuǎn),將文化中國的通史歷史書寫轉(zhuǎn)移到一朝一代的斷代史敘事上來,將歷史對文明的傳承轉(zhuǎn)移到僅供“資治”的功利歷史學(xué)上來。
孔子修《春秋》時,開始編年。編年,是將人類存在的時間化作歷史。用歷史的眼光來看時間,是一種很高的智慧,這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點。古希臘文化用哲學(xué)來把握時間,時間被抽象化和絕對化了,而在印度文化中,時間消失在輪回里了。
只有在歷史中,時間才是具體的、與人相關(guān)聯(lián)的。但不是所有的時間都能轉(zhuǎn)化為歷史,只有經(jīng)過史家選擇的時間,才能轉(zhuǎn)化為歷史,史家的歷史觀,是選擇時間的標準。
如,“吾從周”是孔子的歷史觀,能進入他的歷史視野的,都是按照周禮封建制的中國化的國家,而周禮以外的很多小國就會落選。因此,春秋時代有500多個小國,能入“春秋史”的,只170多個。
孔子就像一位立法者,為史官記錄歷史立則。今本《春秋》,有一則“崔杼弒君”的故事,可知孔子為史家記錄歷史,留下兩條根本原則:其一,記錄歷史要有態(tài)度和立場,即價值觀;其二,要記錄并捍衛(wèi)真相。
崔杼妻棠姜貌美,齊莊公垂慕。崔杼得知,設(shè)計殺莊公,立莊公異母弟杵臼為君,是為齊景公,崔杼自任相國,與權(quán)臣慶封共專朝政。景公年幼,臣僚皆匍匐于崔、慶,唯上大夫晏子不服。慶封想殺晏子,崔杼止之,說晏子得民心,不能殺。不過,崔杼自己對弒君也十分惶恐,便與太史伯說:昏君已死,你就寫“患病而亡”,我會厚賞你,不然,我就殺你!齊太史伯不慌不忙,拿起竹簡,提筆寫道:夏五月,崔杼弒君。崔杼大怒,揮劍殺了太史伯。按慣例,史官世襲,崔杼又召來太伯弟太史仲,說:按我說的記錄,不然和你哥哥一樣下場。太史仲冷靜地攤開竹簡,提筆寫道:夏五月,崔杼弒君。崔杼再拔劍刺殺了太史仲。再召三弟太史季,說:你兩兄長皆死,我看你如何下得史筆?太史季回答:秉筆實書,是史家天職。與其失職,寧死也。說完在竹簡上直書“崔杼弒君”,遞給崔杼。崔杼接過竹簡,長嘆一聲,讓太史季退下。齊國另一名史官南史氏,聽說太史伯兄弟皆被殺害,抱著竹簡急匆匆趕來,要繼續(xù)秉筆直書“崔杼弒君”,見太史季已經(jīng)據(jù)實記載,才罷去。
《春秋》以史家之命換來的信史名譽,成為后代史家修史的底線;孔子還留下“曲筆有致”“字字針砭”的史筆,也是后世史家的“心碼”?!扒P”是指不能直筆事實時要如何委婉隱晦的記錄真實,而把握“曲筆”與“信史”的分寸,成為歷來考量史家的焦點。
孔子為漢家立法,司馬遷亦以《春秋》自勉,欲“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始修《史記》,卻因“李陵”受難。東漢班固繼承父志,續(xù)修《史記后傳》,被人告發(fā)私修國史,下京兆監(jiān)獄。幸虧親弟班超策馬京城,將書稿呈于漢明帝,皇帝閱后擊賞,班固才得釋放,并被授予蘭臺令史。
出獄后,班固在修撰東漢光武帝劉秀的《世祖本紀》中表現(xiàn)出色,被提升為“校書郎”,負責(zé)整理和校讎皇家書籍。又著《東觀漢記》與《漢書》。
如何將大漢朝載入史冊?是漢人才開始認真考慮的歷史書寫問題。從西漢到東漢,從司馬遷到班固,采取了兩種歷史書寫方式,一是司馬遷的通史方式,二是班固的斷代史方式。
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不一樣的歷史觀。如果說《史記》是中國第一部通史,那么《漢書》則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班固著《漢書》,借鑒《史記》的體例,但略有改變。第一,班固只修一代王朝史,開斷代史先例;第二,《漢書》僅寫前漢史,從公元前206年劉邦被封漢王開始,到公元23年王莽改制終止,共230年間西漢史事,無涉本朝,開當代人不寫本朝史的先例。
班固開了兩個先例,開了修史的歷史“拐點”, 這或許是歷史學(xué)的“哥白尼倒轉(zhuǎn)”,這一轉(zhuǎn),將文化中國的通史歷史書寫轉(zhuǎn)移到一朝一代的斷代史敘事上來,將歷史對文明的傳承轉(zhuǎn)移到僅供“資治”的功利歷史學(xué)上來。
司馬遷是道家之徒,班固則是以儒術(shù)安身、以經(jīng)學(xué)立命、以正統(tǒng)自居、以王權(quán)至上的儒生,他以頌筆為基調(diào),撰寫《漢書》,為斷代史提供歷史的樣式,但《漢書》還未竟,他便死在獄中,未完部分,由妹妹班昭續(xù)寫。
(作者系歷史學(xué)者)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fā)布傳播服務(wù)。
ID:jrtt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