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的構建在ETF的設計、套利操作策略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這是因為ETF就是依據它所跟蹤的標的指數來確定成分股的權重,來緊密跟蹤指數,使得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上證50ETF是如何跟蹤上證50指數的呢?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給出具體分析。
上證50ETF跟蹤上證50指數的方法是完全復制法,就是通過上證50指數中的所有成份股,并且按照每種成份股在上證50指數中所占有的權重確定相應的比例來構建出成分股組合,從而達到復制指數的目的。比如:在對上證50ETF進行贖回時,拿100萬份基金份額可以贖回成按照一定比例組合的50只成分股。
一、分析上證50指數是如何計算的
上證50指數采用派許加權法,按照成分股調整后的股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公式為
例如:浦發(fā)銀行2006年3月31日的總股本數是39.15億股,實際流通股本數是9億股,流通比例是23%,采用分級靠檔后,浦發(fā)銀行實際流通股本數調整為30%×39.15=11.745億股。
同樣,可以計算出其它49只成分股調整后的股本數,然后根據50只股票的市價和調整后的流通股本數,按照上述上證50指數的計算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報告期的上證50指數。
二、討論上證50ETF成分股的權重是如何來確定的
首先,上證50ETF也是按照分級靠檔的方法對各只成分股的流通股本數進行調整;
其次,根據每只成分股的市價和調整后的股本數,分別計算出50只成分股調整后的總流通市值和每只成份股調整后的流通市值,從而計算出每只成分股所占有的比例;
再次,根據每只成分股所占有的比例,計算出成分股在上證50ETF的最小申購和贖回金額占有的金額;
最后,根據成分股的市價,計算出每只成分股在50只股票的組合中所占有的股票數量。
例如:2004年8月23日,上證50指數的成份股調整后的總流通市值為2821.44億元,浦發(fā)銀行調整后的流通市值是100.6547億元,浦發(fā)銀行所占有的比例是3.57% (=100.6547/2821.44*100%)。
2004年8月23日上證50指數的點位為889.66,與此對應,上證50ETF的單位凈值為0.88966元。由于上證50ETF的最小申購單位為100萬份,那么投資者進行套利所需的最小申購和贖回金額將為889660元,其中浦發(fā)銀行占有的資金是889660×3.57%=31760.862元,而浦發(fā)銀行當日的收盤價格是8.57元/股。
因此在上證50ETF的最小申購贖回份額中,實際需要浦發(fā)銀行的股數3706股。但是在申購贖回清單上公布時,成分股的股數都是100的整數倍,所以在申購、贖回100萬份上證50ETF中所需要的浦發(fā)銀行股數為3700股,而不是3706股,比真正需要的要少6股。
同樣其它49只股票也是通過分級靠檔對流通股本數進行調整,計算出在50只成分股調整后的總流通市值中所占有的比例,然后再計算出再上證50 ETF最小申購贖回份額中所占有股票數量。然而在申購贖回清單上的公布的股數都是100的整數倍,這樣就使得申購贖回清單上公布的成分股的數量與實際計算得到的之間有差別,但是由于
1. 因為上證50ETF的成分股是50只,對這么多只股票實際計算得到的在上證50ETF的成分股中所占有的股票數量進行取舍,會對沖掉許多;
2. 由于最小申購贖回需要上百萬元的資金,而舍去的或者添加的股票所占有資金相對于最小申購、贖回所需要的資金是非常少的。
因此對成分股的股數取100的整數倍不會對上證50ETF跟蹤指數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結束語
與上證50指數計算的方法相似,上證50ETF就是通過利用分級靠檔的方法來調整實際流通的股本數,按照各只成分股調整后的流通市值在調整后的流通總市值中所占有的比例來調整成分股的權重,以追求跟蹤上證50指數所產生的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