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黃芩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藥。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
【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黃花黃芩、大黃芩、下巴子、川黃芩、空腸、經(jīng)芩,黃金條根、A葿、黃文、虹勝,妒婦、燉尾芩、印頭,內(nèi)虛、元苓、子芩、宿芩、腐腸。
【性味與歸經(jīng)】 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與主治】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藥物配伍】 “山茱萸、龍骨為之使。惡蔥實。畏丹砂、牡丹、藜蘆。配柴胡,通調(diào)表里,和解少陽;配白術(shù),清熱安胎;配半夏,苦降辛開;配黃連,清熱燥濕;配枳實、厚樸,消食和胃。
【臨床應(yīng)用】
1.用于濕溫發(fā)熱、胸悶、口渴不欲飲,以及濕熱瀉痢、黃疸等癥。對濕溫發(fā)熱,與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yīng)用;對濕熱瀉痢、腹痛,與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對于濕熱蘊結(jié)所致的黃疸,可與茵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2. 用于熱病高熱煩渴,或肺熱咳嗽,或熱盛迫血外溢以及熱毒瘡瘍等。治熱病高熱,常與黃連、梔子等配伍;治肺熱咳嗽,可與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熱妄行,可與生地、牡丹皮、側(cè)柏葉等同用;對熱毒瘡瘍,可與金銀花、連翹等藥同用。 此外,該品又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動不安,常與白術(shù)、竹茹等配合應(yīng)用。
【藥方選錄】
治小兒心熱驚啼: 1.黃芩(去黑心)、人參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服(《圣濟總錄》黃芩散)。
2. 瀉肺火,降隔上熱痰: 片子黃芩,炒,為末,糊丸,或蒸餅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3.治慢性氣管炎: 黃芩、亭藶子各等分,共為細末,糖衣為片,每片含生藥0.8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內(nèi)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4.治上呼吸道感染,腸炎: 黃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時,過胳殘渣,再加二倍水浸泡兩次,合并濾液,用20%明礬液倒入浸液中,調(diào)節(jié)pH為3.5(每100公斤黃芩,需明礬6~8公斤),產(chǎn)生黃色沉淀,靜置四小時,棄去上層清液,將沉淀物裝人布袋中加水過濾,烘干,粉碎,造粒打片。侮次服二至三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