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學生家長向我傾訴,說自己帶孩子很辛苦,但孩子總是懶散,拖拉不聽話。早上不起床,晚上不睡覺。
于是,我詢問了她一句,孩子身上的問題你有嗎?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我們很多時候都心知肚明。孩子的確會不好好學習、會不按時睡覺、會偷懶、會不聽我們的話…但這才是孩子本來的樣子。
若他做事四平八穩(wěn),有章有法,老氣橫秋…或許,你又會懷疑這到底還是不是你家孩子?
每個年齡段有每個年齡段的特征。比如三歲的玩具五歲他就不玩了。五歲還翻箱倒柜,七歲就要去找小伙伴了。現在的貪玩,拖拉,也是這個年紀特有的狀態(tài)。
而此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他認識自己,幫助他認識規(guī)矩,幫助他學會遵守規(guī)矩。
不過,前提是家里建立了規(guī)矩,家長也能遵守規(guī)矩。
當然,規(guī)矩之外,還有灰色地帶?;疑貛Ь褪歉改概c孩子常常“沖突”地方。
這樣的沖突很多時候,或許是我們覺得孩子不聽話打擾了我們。
其實,這個問題真正的根源,或許并不在于孩子,而是我們內在秩序失衡了。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的心亂了。
我們常常在工作中被領導、同事、客戶,呼來喝去,心中壓力的情緒難以疏解和釋放,也不敢疏解和釋放。于是,我們回到家中,就期望孩子像上班的我們一樣聽話乖巧。
可是,孩子也是一樣。在學校里被壓抑了天性,被規(guī)矩限制?;氐郊依锞拖胱龌刈约?。
于是,家庭秩序的掌控權爭奪戰(zhàn)就此打響。
由于父母的先天優(yōu)勢。結局往往是以父母強權取勝,孩子倍感委屈,但也只能接受。然后,在內心深處默念“等我長大了?!?/span>
這樣的行為與反應模式,太過平常,所以我們不會去思考為什么會是這樣。
直到有一天孩子大了,他懂得如何反抗父母,知道如何讓父母拿自己沒辦法…此時,我們發(fā)明了一個詞叫青春叛逆。
其實,我也見過乖巧聽話不讓父母操心的孩子,也有在外面調皮搗蛋但回家就聽父母話的孩子。但這樣的家庭教育,一般家長學不了,學會了也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孩子的性格脾氣也不一樣。所以,用別人家的教育方法永遠解決不了你們家的問題。
那該怎么辦?
此時我想到,無論你怎么教育你家孩子都是對的,但有兩個評判標準:
第一,教育過程中,你內心不痛苦不糾結。
第二,教育是為了讓家庭更和睦,而是不破壞秩序。
這樣的判斷是基于這樣的認知:一個人只能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責。孩子是你家的,你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聽別人怎么講。
一旦存在痛苦和糾結,那就說明你不相信自己的方法有效。
那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有效呢?或許說因為那是別人告訴你的方法,你不確定是否有效,你不確實是否會產生副作用,或許你發(fā)現這些方法不好使…
總之,由于你沒有真正弄懂孩子的心,那么問題就會層出不窮地出現。壓下葫蘆,按起瓢。此時,你就開始痛苦與糾結。
其實,對于家長而言,只要相信自己的管教方法是對的,那就去做。如果做錯了,那就承認錯誤,去改正。沒有誰能保證任何方法一定就是對的。
教育需要動腦,因“孩”制宜,不能拿來主義。
然而,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內心深處是平和有序的,還是焦慮不安的。
若是前者,那么,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孩子再怎么鬧,都拗不過大人。漸漸地他也就明白什么叫秩序。
若是后者,那么,父母就該思考是什么引起了自己的焦慮不安。
也許現實情況卻是,父母為了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的焦慮不安,就把孩子當做出氣筒,把孩子犯的錯當做自己生氣的借口。
如此一來,為什么孩子不服管不聽話的也就清楚了。因為發(fā)脾氣這事兒,沒有標準答案。
其實,家庭和睦才是家庭教育的終極目的,而不是學習成績,也不是孩子要聽話。建立秩序是為了家庭和睦,管教小孩也是為了家庭和睦。
若家長能夠深明大義,把家庭和睦的當做全家人共同努力的目標,與家人和孩子一起為實現這個目標不斷想辦法,不斷相互監(jiān)督,不斷相互促進彼此成長,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
那么,或許此時,家長也就能夠學會與孩子和諧共處。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