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與一位學員交流,談到她孩子害怕考試,害怕測試,成績出來之后不肯思考犯錯原因,不愿承認錯誤…
當她準備與孩子一起探討這些問題時,孩子就會說我不知道,或者是兩眼淚汪汪地看著她。
她告訴我,這些題不是孩子不會做,只是粗心大意,但孩子就是不愿面對自己犯過的錯。她問我怎么辦?
其實,這是錯誤教育的后遺癥。家長過于強調錯誤,太想糾正孩子錯誤,從而讓孩子害怕犯錯。
我給她舉了另一個朋友的例子。
我有一位朋友,他老婆說他非常懶。從來不做主動做家務。就算偶爾買菜洗碗、掃地收拾房間等,也做得非常差。詢問其原因,這與他過往成長經(jīng)歷有關。
他有一個強勢包辦的媽。小時候家務都是她媽包辦,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等他長大了,他媽再讓他做家務時,他已經(jīng)不會做了。不會做也沒關系,慢慢學吧。
但現(xiàn)實情況卻是,他一做家務他媽被批評他做得不好。而他不做家務時,他媽又會說他懶,什么都不做。這讓他很矛盾,也很痛苦。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現(xiàn)在雖然他離開了那個環(huán)境,但他不愿做家務,不會做家務這個毛病,已經(jīng)演變成了對家務視而不見。因為對他而言,做不做都一樣,都是錯。那還不如不做。
這兩件事看似無關,背后卻隱含著相同的邏輯?!澳阋?,就要做對。你做不對,我就要批評你?!?/span>
其實,沒有誰不想把事做好。但把事做好是需要條件的。其中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練習。作業(yè)如此,家務勞動也是如此。
練習是培養(yǎng)興趣與習慣的過程,是修正錯誤的過程,是提高正確率的過程。然而,當我們忽略了這個過程中的意愿、興趣、行為、反饋、激勵等環(huán)節(jié),一味只強調糾錯。那么,就會讓做事和批評形成正相關。一想到做事,潛意識就告訴你會被批評。那么,你還會去做嗎?
因此,當孩子不愿面對自己錯誤的時候,我想最應該反思的是父母。反思自己是否用錯了教育方法。這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事情都有正反面,方法也有正反兩種。這就像想讓車子停下來,除了踩剎車,還可以不踩油門。
其實,無論是教導孩子的學習,還是培養(yǎng)家務勞動,最好的方法不是糾錯,而是鼓勵。鼓勵他的態(tài)度,鼓勵他的行動,鼓勵他的成績,鼓勵他的進步。
沒有誰不愿聽到別人的鼓勵。讓他在鼓勵中自我成長,然后,逐漸他就能變得獨立。只是這過程,需要家長保持耐心,不能著急。
家庭教育有一個規(guī)律,那就是無論是鼓勵,還是批評,最終家長的言行都會內化到孩子心里,陪伴他一生。
所以,遇到這樣的問題,作為家長的你會怎么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