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隸特征及與隸變的關系
(一)秦簡牘墨書特征
1.秦隸的內斂字勢和包裹式字形
字形以正方、平扁為主,筆畫普遍集緊內縮,是秦簡牘墨書的共同特點,屬于典型的內擪結構。
第一,點畫普遍短促,很少長筆畫;眾多的短小點畫皆有向字心內收之勢,筆畫極少隨意外放或拉出長筆。里耶秦牘、龍崗秦簡中的長筆畫多于北大秦簡、睡虎地秦簡。龍崗簡長尾筆又比里耶牘突出,例如其中“甲”“之”“故”“令”“于”“吏”等字。長筆畫多,又加之字勢縱長,就削弱了龍崗秦簡內收、內擪之勢;但同時龍崗簡也擁有了多種新因子,像拖長筆就與西漢前期的長尾筆極接近了。
第二,秦簡書短促內縮的點線組構起來的單字往往造成字內部點線密集,字的張力感總是指向字的內部而不是外部。晚于秦簡數(shù)十年的沅陵虎溪山M1西漢簡,雖仍然上承秦文內縮型字勢,但其奪人眼目的眾多波磔筆呈橫向拓張狀,其氣息已異于秦簡那樣的緊縮之勢了。
第三,出現(xiàn)圈圍式、包裹式字形。秦簡單字字勢封閉內斂,點畫緊密內縮,不隨意拉出長筆,也不像楚簡等東土文字那樣,字內點線做多向放射狀。里耶秦牘中,“囗”“宀”“門”“勹”等部首宛若長手臂把字內點線緊緊攬裹起來,阻止點線外逸。許多位于字邊緣的長弧形筆畫又加重了這種圈圍感?;∏P畫中又以向左環(huán)抱者較為典型,像“司”“月”“官”“空”“何”“當”等字。這種“ ”形筆勢一般位于字的右側,向左或左下方環(huán)抱,屬秦隸特有的個性筆勢與結構。楚簡書中較少這種環(huán)抱字形。即便有,也不像秦簡這樣總是左向環(huán)圍,而是缺乏規(guī)律性。秦隸的“ ”形筆勢在草寫中更被凸顯出來,其數(shù)量也大大超過正體秦隸書。該種筆勢扮演著比較重要的角色,與其他筆畫構成左右雙曲扣抱字形或構成左直折、右弧曲字形,成為漢章草字形特征之一。
第四,弧形線(段)形成內縮效應,即位于字的右部、右下部、下部的“ ) ”形線段加劇了字勢向中宮內收的趨向。如睡虎地簡 中“有”之“月”、“可”之“亅”、“將”之“寸”、“柄”之“冂”、“賤”之“戈”,以及“心”“巳”“忄”“勿”“口”“止”等部首,常含弧形線段。
2.平行、均衡、對稱的點線組構
秦簡牘墨書單字內線條一般作平行、均衡、等距列置。一是同類(向)點線平行排列,如橫勢畫、豎勢畫、斜勢畫分別平行、勻齊列置。二是同類(向)點線之間大體上等距離、勻齊布置。例如里耶秦牘中出現(xiàn)次數(shù)很多的“陽(陽)”字,左“阝”三個半圓弧筆呈極規(guī)律的等寬同形排列,其線勢與右上的“日”點線走向一致,右下部的“勿”四筆左下向斜畫相互平行,如此完成勻齊、協(xié)調的字內點線組合及空間安排。岳麓書院、北大、周家臺、龍崗、青川、放馬灘等秦簡牘文字均體現(xiàn)著這種構字法。(下圖為放馬灘秦簡局部)
3.規(guī)整的單字外緣輪廓
秦簡牘墨字點線均衡、平行列置的結果之一是構成比較整齊的、有規(guī)律的單字外緣輪廓,一般為正方、扁方、縱長方形——前兩種也是后來漢隸、今楷的基本字形。其實秦文至少在秦公簋時期即擁有了整齊、規(guī)律的字外廓,同時期的手寫體字外廓也不會與銘文差距太大。里耶秦牘字形最豐富,長方形、正方形、橫扁的都有;睡虎地、北大、岳麓書院、周家臺等秦簡以縱長、正方字形為多,橫扁形也不少;龍崗秦簡大多為縱長字形,放馬灘秦簡則以正方、橫扁為主。
來源:《中國書畫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