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篆刻簡易教材

 

第一課 印章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

第二課 篆書與印章文字               第三課 實用印章的發(fā)展演變(一)    第四課 實用印章的發(fā)展演變(二)    第五課 流派篆刻及風格特征(一)    第六課 流派篆刻及風格特征(二)     

第一課 印章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的

    了解中國印章的起源及其功能,通過從實用印章到篆刻藝術的發(fā)展演變來認識印章的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統(tǒng)一。

    了解印章使用方法的變遷,熟悉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種類別及其名稱、用途。

    初步認識印章藝術的審美原理與審美依據(jù),為以后的技巧訓練和欣賞體驗打下基礎。

2.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本課內(nèi)容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為印章的起源及其演變,概括介紹印章的起源與功能、性質(zhì),以及從實用印章到篆刻藝術的轉(zhuǎn)換。

第二部分為印章的使用方法及種類,介紹古代印章使用方法的發(fā)展,以及古代印章的不同品種類別。

第三部分為印章的審美特點,簡要介紹實用印章的審美價值及其來源,這是構(gòu)成篆刻藝術審美原理與技法原則的基礎和依據(jù)。

3.重點和難點

    篆刻藝術是從古代實用印章發(fā)展演變而來的,篆刻創(chuàng)作的許多審美原則、技巧標準以及常用術語,也都是從古代印章承襲延續(xù)而來。因此,在學習篆刻的初期 ,應該首先對古代實用印章的基本情況有比較全面準確的了解,重點是古代印章的種類及風格樣式。

    篆刻是一門藝術創(chuàng)造與工藝技巧相結(jié)合的藝術,其中對形式技巧的要求十分突出,篆刻作品的藝術構(gòu)思和欣賞標準,基本上是建立在形式技巧的優(yōu)劣這一基礎 之上的。篆刻的形式技巧主要包括篆法、章法、刀法三個方面,核心是對篆字形體的安排塑造和刻畫,對于印章的審美原理與特點,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去理解和體會,這是學習篆刻藝術所必須具備的觀念。

二、教學資料

詞語解釋

[印章] 古人對刻有文字并用來壓蓋痕跡為憑信標記的用品的統(tǒng)稱。印章在歷史上曾有過多種名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所有印章都稱為“璽”,所以印章又稱“璽印 ”;秦朝規(guī)定只有皇帝的印章稱“璽”,除此之外的官私印章一律稱“印”,這一習慣一直延續(xù)到近代,民國時期的國家大印仍刻成“中華民國之璽”;從漢 代開始,官私印章的名稱逐漸增多,除稱“印”外,也有官印稱“章”或稱“印章”的;唐代以后因印章改用紅色印泥鈐蓋,所以官印有些稱“記”或“朱記 ”;又由于璽印一直具有取信證明的作用,因而古代印章中有稱為“信璽”或“印信”的情況;唐宋以來,公私印章經(jīng)常被用在圖畫書籍上作為鑒藏標記,于 是人們習慣上又將印章稱“圖章”,但一般用于日??谡Z中。

[官印] 指政府頒發(fā)給各級官吏用以證明身份權(quán)力的印章。這一制度從古到今一直沿用不斷。官印的文字內(nèi)容為官職名稱或機構(gòu)名稱,具體的形制、風格及制作
方法則各時代有所不同。

[私印] 指私人制作和使用的印章。私印從用途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日常應用的取信證明;另一部分是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而使用、收藏或鑒賞的作品。私印的文 字內(nèi)容比較多樣,有姓名印、字號印、齋館印、收藏印、閑章及圖像印(肖形印)等,形制和風格也是豐富多彩。

[篆刻] 在狹義上,篆刻專指元代以來文人藝術家以審美追求為目標的印章創(chuàng)作及作品,“篆”指對篆書字形的運用塑造;“刻”指制作方式由鐫刻來完成。由于古代的各類實用印章也包含篆字和鑿刻這兩個主要因素,所以在廣義上,古代的所有印章也可以統(tǒng)稱為篆刻作品。

三、教學建議

    本課介紹的內(nèi)容都是學習篆刻所應該了解的基本知識,即使學生以后不從事篆刻實踐,僅從欣賞古代文物和藝術的角度出發(fā),也是十分必要的文化歷史常識。
    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同時與作品相對照,爭取能夠?qū)滩乃榻B的各類印章品種及相關知識形成比較清楚和深刻的印象。

回目錄

 

二課 篆書與印章文字

一、教學分析

1.教學目的

    了解篆書的發(fā)展源流,熟悉并能夠辨認古代篆書的主要風格種類及其代表性作品。

    認識印章文字與篆書的關系,了解印章文字在創(chuàng)作應用中的靈活性與基本原則。

2.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本課內(nèi)容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篆書源流,概括介紹了漢字早期的發(fā)展,以及篆書書體的主要種類、風格與演變情況。

第二部分為印章文字與篆書,介紹了印章文字與篆書的關系,對于印章文字的特點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變化原則也作了概括分析。

3.重點和難點

    對于學習篆刻來說,熟悉篆書的不同種類與風格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只有了解篆書的結(jié)構(gòu)規(guī)律與風格變化,才能比較正確地在篆刻創(chuàng)作中選擇并運用篆字,或者對古今篆刻作品作出評價與鑒別。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應該把對篆書基本特點的認識理解作為重點。

    在對印章文字的認識上,需注意從整體形態(tài)和體勢上理解印章文字與篆書在結(jié)構(gòu)上的一致和風格上的差異。同時還必須認識到,印章文字雖然變化豐富而且靈活,但有一定法則約束,并不是隨意改變和臆造,學習篆刻必須遵循篆書的自身規(guī)律和傳統(tǒng)的習慣。

二、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篆書] 篆的本意指器物邊緣的條形花紋,有連續(xù)綿延之意。秦始皇廢除六國文字,命李斯等人根據(jù)原有的秦國字體改造整理,頒市了一種新的標準字體,其點畫延伸婉轉(zhuǎn),故名篆書,并將秦朝統(tǒng)一前的各種字體統(tǒng)稱大篆,而將秦朝頒布的新字體稱小篆。從漢代開始,通行書體變?yōu)殡`書、楷書,后人寫篆書,都脫不出大篆、小篆這兩個類別。

[簡牘帛書] 簡是用竹子或木頭削成的細條,牘是較寬的薄木片,帛是絲織品的統(tǒng)稱。在紙張被用作書寫載體之前,簡牘、絲帛是供書寫的主要材料,因此,保存至今的春秋至漢代的墨跡,基本都是寫在簡牘或絲帛上面的。

[鳥蟲書]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流行于長江流域各諸侯國的一種裝飾性字體。其特點是結(jié)構(gòu)均衡整齊,字形修長,并且在筆畫兩端增加龍、鳳、鳥、蟲、魚等形象,主要使用在青銅器銘文中。到漢代則在印章中還有延續(xù)使用。

   



 

[碑額] 指碑刻上端正中隆起部分,通??逃性摫娜Q。漢代盛行立碑之風,但碑文絕大多數(shù)用隸書書寫,而碑額上的全稱一般都用篆書題寫。漢碑額題字風格多樣,藝術價值很高,而且與漢印文字有相通之處,體現(xiàn)了漢代篆書的成就水平。
   

 

圖6.秦瑯琊刻石
    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巡游各地并屢立紀功刻石,先后在今山東棗莊立嶧山刻石,在泰山立泰山刻石,在今山東膠南立瑯琊刻石,在今山東福山立之罘刻石,在今河北昌黎立碣石刻石,在今浙江紹興立會稽刻石。這些刻石的內(nèi)容相同,都是稱頌秦始皇功績的頌詞及詔書,其字體為標準的小篆,相傳為丞相李斯書寫(但并無可信依據(jù))。上述刻石到今天只有瑯琊刻石和泰山刻石還有殘石存在,但字跡都已模糊難辨,而且所存字數(shù)很少。瑯琊刻石殘石現(xiàn)存山東泰安岱廟。其他幾種刻石都已毀滅,只有后人仿刻的翻本流傳于世。
   


 

圖7. 秦詔版
    秦始皇平定天下后,采取了統(tǒng)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發(fā)布詔書明令天下。詔版即是刻有詔書的銅版,四角有圓孔,用于固定在權(quán)(秤砣)量(計算體積的容器)等器具上。其字雖然為小篆,但書寫和刻畫都比較隨意,有參差錯落的自然之趣。在陜西、山西、山東等地都曾有出土。
   





圖8.漢西岳華山廟碑碑額
    《西岳華山廟碑》簡稱《華山碑》,刻于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原在陜西華陰華岳廟內(nèi),相傳于明代毀于地震,僅有拓本流傳。此碑正文為隸書,碑額則為篆書“西岳華山廟碑”六字,書法點畫流暢,結(jié)體勻稱,意趣生動,是漢碑額中的佳品。
   

 

圖9. 清 鄧石如篆書
    鄧石如(1743年~1805年)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安徽安慶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書法篆刻家,在篆、隸書體和篆刻上都具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極大。其篆書以秦代小篆為根基并融合漢碑額的特點,強調(diào)了書寫的流暢和體勢的嚴謹,對清代篆書的發(fā)展有突出貢獻。
   


 

圖10. 清 吳昌碩篆書
    吳昌碩(1844年~1927年)名俊卿,字昌碩,號苦鐵、缶廬,浙江安吉人。他是近代杰出的藝術家,在書法、繪畫和篆刻等方面都有高超的造詣和廣泛的影響。其篆書專學《石鼓文》,經(jīng)過長期反復的臨摹形成個人獨特面貌,風格雄渾豪邁,氣勢宏大,享有很高的聲譽。
   





圖11. 璽印文字和篆書比較
    通過古璽與金文、秦漢印與小篆的分別比較可以看出,每個時代的印章文字既與當時的篆書保持著統(tǒng)一結(jié)構(gòu)和體勢特征,但同時又有運用處理上的差別。相比之下,印章文字更為方整、均勻和飽滿。
   

 

圖12.漢印文字變化舉例
    通過漢印文字與小篆的比較可以看出,漢代文字為了適應印章方正布局的需要,點畫轉(zhuǎn)折處都變圓轉(zhuǎn)為方折,同時為了保證字形方正填滿,對點畫往往作伸縮、挪讓或增減等變化處理,由此增加了字形的形態(tài)種類,使印章布局的藝術手法更為靈活和豐富。

回目錄

 

第三課 實用印章的發(fā)展演變(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的

了解古璽概念及其種類,對古璽的風格面貌與文字特點形成比較清楚的感性認識。

了解秦代對印章制度與用字原則的規(guī)定,熟悉秦代官私印章的基本特征及形制種類。

2.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本課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古璽的范圍、形制、種類及文字特點,同時分析古璽在章法布局上的處理手法及藝術效果。

第二部分介紹秦朝的印章制度,秦代官私印章的差別,以及秦印在形制、風格、文字各方面的藝術特征。

3.重點和難點

    本課內(nèi)容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璽和秦印形成比較明確的辨認能力,能夠理解并表述古璽和秦印的差別及各自的風格特征。
    由于本課是學生接觸古代印章的開始,所以會有陌生感,對印章文字的理解也有一定難度。因此需要引導學生結(jié)合圖版認真閱讀和理解課文,從而對古代印章加強認識,培養(yǎng)興趣。

二、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官璽]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各諸侯國當權(quán)者頒發(fā)給各級官吏的璽印,用以證明身份和權(quán)力。官璽上的文字多為官職或機構(gòu)名稱,白文、朱文都有,印面形狀也不統(tǒng)一,這種情況與當時諸侯國各自為政有關系。

除了布局的靈活多變外,官璽的最突出特點是文字。當時各國的文字在結(jié)構(gòu)和使用習慣上都有不同的差異,反映到璽印中則形成不同的風格。不過對于這種文字和風格的差異,需要具有比較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攀賞經(jīng)驗才能夠辨別和把握,初學篆刻則應當首先掌握古璽的共性以及古璽與其他時代印章在風格上的差別。

[私璽] 私璽是相對于官璽而言的,除政府頒發(fā)給官吏的璽印外,其他皆為私璽。私璽在文字風格和印面形制上都與官璽差別不大,只是通常要小一些。私璽上的文字多數(shù)是姓名和成語,主要用做貨物交易流通過程中的憑證,或手工制作器物(如陶器、漆器)上的署名。

[秦官印] 秦官印指秦朝帝王所用璽印和政府頒發(fā)給各級官吏的印章。由于秦朝的文字及制度上承春秋戰(zhàn)國時的秦國,下啟漢代,所以除了秦朝的印章外,古璽中的秦璽和西漢初期的印章,也都具有秦印的風格。

秦官印最主要的特征是從形制到文字都具有統(tǒng)一的風格面貌,具有一種嚴謹莊葦?shù)闹刃蚋?。具體表現(xiàn)為字形方正均衡,布局用界格均分,印面多為方形而且大小基本相同,一般都采用白文形式,朱文秦印極其罕見。

[秦私印] 秦私印在文字與風格上都同官印相一致,只是內(nèi)容皆為姓名或成語,形制上比官印小,印面形狀有方形、長方、圓形及橢圓,比官印更為豐富。

2. 作品資料

圖1.白文古璽
   


圖中“計官之璽”、“司寇之璽”、“左中軍司馬”、“荀伯尹之璽”為官璽;“秦是”、“牛君”為私璽。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計官之璽”和“左中軍司馬”從字形到章法都顯得端正整齊;而“司寇之璽”和“荀伯尹之璽”則字形之間有大小、正欹的差異,布局也有疏密、虛實的變化,顯得比較靈活和自然。

圖2. 朱文古璽
   

圖中“勿正關璽”、“軍市”、“左桁廩木”、“陽州左右口司馬”為官璽;“司馬參”、“正行亡私”(“亡”借用為“無”)為私璽。

    在朱文古璽中,布局章法的變化處理更為明顯。如“左桁廩木”基本打亂了字形之間的界限,四個字看起來像是六、七個字,解決了原來字形之間筆畫多寡懸殊的矛盾,達到了整體上的平衡;又如“陽州左右口司馬”與“司馬參”兩印中的“司馬”雖然都采取合二為一的手法,但具體處理又不相同,體現(xiàn)了古璽在文字運用上的靈活。

圖3. 秦官印
   

    秦官印的特點是文字規(guī)范,布局勻稱,不僅用界格將每個字的位置均分,而且在每個字形中各部分的配合也力求均衡,同時對字形都采取點畫平直,形態(tài)方正的處理。這些特征在與古璽相對照比較時會看得更清楚。



圖4.秦私印
   

    秦私印比官印稍小,印面形狀也更豐富多樣。私印與官印的最主要差別在于私印在制作上不像官印那樣嚴謹莊重。雖然都是用摹印篆,而且都是用鑿刻方法,但私印比官印稍顯自由和粗率。正因為如此,秦私印在藝術上更有一種輕松率意的趣味。如圖中“趙御”和“虞年”兩印很有新奇稚拙的效果。



三、教學建議

    本課所介紹的是中國印章藝術在早期的發(fā)展情況,在教學中可注意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加深理解記憶。

    首先,要把握從春秋戰(zhàn)國古璽到秦朝官私印章的風格轉(zhuǎn)變:古璽體現(xiàn)的是印章初步成熟階段的情況,在形式和風格上都比較自由,所以顯得靈活多變;秦印反映的則是印章開始步入制度化時期的情況,所以在文字和面目上趨于統(tǒng)一規(guī)范。

    其次是對文字的運用處理:古璽文字在結(jié)構(gòu)上尚不十分統(tǒng)一和固定,特別是為了與布局章法的需要相適應,經(jīng)常對字形的偏旁部首作移動位置或增減筆畫的處理,此外在印文的排列順序上也比較自由,因此識讀起來有一定困難,應注重對字形的辨認和章法的體會;秦印所采用的摹印篆與標準的小篆結(jié)構(gòu)規(guī)律一致,只要掌握了小篆的結(jié)構(gòu),辨識秦印就不困難了。秦印在文字排列順序上雖然還未達到完全統(tǒng)一,但已經(jīng)比古璽規(guī)范,多數(shù)都采取從上到下、從右到左的方式,這也為后來印章的形式奠定了基礎。

回目錄

 

第四課 實用印章的發(fā)展演變(二)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的

了解漢代以后實用官私印章制度的發(fā)展以及形式面貌的演變。

熟悉漢代官私印章的種類及其風格,并由此樹立對白文印章基本面貌樣式的認識。

2.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本課內(nèi)容分為四部分,分別介紹漢印、魏晉南北朝官印、隋唐官印和宋元官印。在每一部分的介紹中,都是通過對形制、字體、制作工藝等方面的介紹,構(gòu)成對這一時期印章風格特點的分析,便于從整體沿革上把握古代實用印章的發(fā)展脈絡。

3.重點和難點

    漢代印章(尤其是漢官印)在印章發(fā)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了古代印章藝術的高峰。因此,對漢印面貌及其形制、文字特征要形成明確的感性認識,并且具備比較熟練的辨別能力,這是學習篆刻藝術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

    對于漢代以后各個時代印章的風格特點,應注意通過對比它們之間的差異來加以認識和把握。這種風格上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字體結(jié)構(gòu)和制作工藝上,如漢印與魏晉南北朝官印的異同,隋唐官印與宋元官印的異同,差別變化都比較微妙,需要認真比較和細致觀察才能加以辨別。

二、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漢印] 狹義上指漢代的官、私印章。漢印基本上分為官印和私印兩大類,官印絕大多數(shù)為白文印,形制統(tǒng)一;私印則朱文、白文兼有,在形狀上也比較多樣化。不論官印還是私印,質(zhì)地均以銅質(zhì)為多,制作方法有鑄造和鑿刻兩種。

由于對古代印章的鑒別往往難以精確斷代,所以有相當部分具有漢印面目特征的秦印和魏晉南北朝官印也常常被歸入漢印范疇。由此漢印一詞在廣義上常被用來代指以漢官印為典型的白文印風格。在明清流派篆刻藝術興起后,習慣上常用的“漢印風格”這一概念,便泛指從秦朝到南北朝期間的白文官印風格。

[印鈕] 指印體上端隆起突出的部分。早期璽印的印鈕比較簡樸,只是一個凸起的半圓環(huán)狀,用來穿系繩帶。后來逐漸復雜,印鈕的形象也非常豐富,常見的有各種動物、器物形象。明清以來篆刻皆用石材,印鈕的形象更加多樣,成為一種印章特有的裝飾雕刻。

[綬帶] 又稱印綬,指穿系在印體上的絲帛繩帶。秦漢時期印章制度十分嚴格,對于不同級別的官吏所用來佩帶印章的絲帛顏色都有明確差別規(guī)定。隋唐以后官印形制加大,不便佩帶,綬帶也隨之廢棄。

[半通印] 秦漢官印的一個種類,通常是頒發(fā)給下層官吏。因其形狀為長方形,相當于一般官印形制的一半,故稱為半通印。

[蟠條印] 隋唐官印的制作形式。其方法是先用銅鑄成印體,再用細銅條盤曲成字形,然后焊接固定在印面上。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官印為朱文形式,印面巨大,因而在面貌風格上十分新穎,與秦漢官印截然不同,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風格樣式。但從宋代開始,朱文官印的面貌很快向整齊和繁瑣轉(zhuǎn)變,失掉了自然生動的藝術特點。

2.作品資料
圖1.漢官印
   


    圖中“未央廄丞”、“武德長印”和“新西河左佰長”三方為鑄印,點畫粗細均勻,渾厚飽滿,布局端正平穩(wěn),字形規(guī)范,體現(xiàn)漢印的典型特征?!安壳接 焙汀岸监l(xiāng)”兩方為鑿刻而成,點畫具有粗細、虛實的自然變化、字形和布局則在總體均衡的前提下,富有疏密、正欹的率意趣味,體現(xiàn)了古樸自然的藝術特點。

圖2. 漢私印
   

    圖中的六方私印各具特點?!皸钛訅塾 憋L格與官印相一致,在文字排列上采取回文讀法,這是后來一直延用的姓名印習慣排列形式;“潘剛私印”的字體為鳥蟲篆,一般多見于私??;“楊子方印”采用白文、朱文相間的形式,目的是使筆畫疏簡的“方”字形成較大塊空白,與其他三字協(xié)調(diào)均衡;“王德”為朱文?。弧摆w多”為四靈?。弧伴L貴富樂毋事”為吉語印。這都反映了漢私印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

圖3. 魏晉南北朝官印
   

    從圖中四方官印可以看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印基本上承襲了漢印的樣式與風格,但在技藝上已不如漢印嚴謹成熟。如“建春門侯”在點畫的分布排列上疏密不當,字形之間也缺乏統(tǒng)一的體勢和相互聯(lián)系,整個布局顯得生疏稚拙;“平難將軍章”和“寧遠將軍章”從線條形態(tài)到布局效果都有一種樸實灑脫的意趣,這種面貌頗受后世篆刻家的推崇。但這兩方將軍章在文字結(jié)構(gòu)上不夠嚴謹,如后者中的“寧”、“將”、“章”字都不準確,反映了當時印人文字水平的低下。

圖4. 隋唐官印
   

    古代官印發(fā)展到隋唐產(chǎn)生了一個巨大的風格轉(zhuǎn)變,印面加大,形式從白文變?yōu)橹煳?,字體由繆篆改用小篆,制作方法從鑄鑿改為蟠條,由上述這些因素共同構(gòu)成了一種全新的樣式。盡管后世對隋唐官印的藝術價值評價不高,但這一時期的官印畢竟代表了印章發(fā)展史上的一種風格類型,在沒有形成宋代以后整齊呆板的面目以前,隋唐官印的新穎形制和制作方法,使其具有明顯的古拙奇逸的趣味,這對后世篆刻中朱文印的創(chuàng)作有一定借鑒參考價值。

圖5.宋元官印
    宋元官印雖然延續(xù)著隋唐官印形制巨大和用朱文小篆字體的習慣,不過在字形和布局的處理上越來越趨于僵化和死板,特別是將點畫任意延伸并重復曲折,造成了風格的單調(diào)、平庸和乏味,所以藝術性不高。



三、教學建議

    漢代是中國印章藝術發(fā)展的巔峰時期,漢印的風格面貌對后世篆刻藝術影響巨大而且深遠。因此,在教學中應當著重引導學生,爭取對漢印的風格面貌形成明確、深刻的認識??梢酝ㄟ^比較的方式讓學生將漢印與古璽及隋唐以后官印進行對比,提高對漢印風格的熟悉程度;也可以啟發(fā)學生從字體結(jié)構(gòu)和布局規(guī)律上對漢印進行分析概括,從而加深對漢印特征的理解。

    古代實用印章是篆刻藝術產(chǎn)生的基礎,也是篆刻藝術取之不盡的資源。古代實用印章發(fā)展過程中的各種風格種類,對當今的篆刻創(chuàng)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強調(diào)了解實用印章發(fā)展史及各時代璽印風格的重要意義,要使學生對古代印章藝術的演變形成比較清楚的認識。

回目錄

 

第五課 流派篆刻及風格特征(一)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的

    了解宋元時期文人藝術家參與印章設計制作,并促成篆刻藝術形成這一轉(zhuǎn)變過程,以及在篆刻藝術史上的重要意義。

    熟悉宋元文人用印的基本風格以及與此前實用官印的異同;熟悉明代篆刻代表人物及其流派的藝術特點,理解刀法在篆刻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

2.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本課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為“宋元文人用印”,簡要介紹宋元時期從實用印章的制作中,演變并形成文人篆刻藝術的轉(zhuǎn)變過程,并介紹了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面貌風格。

    第二部分為“明代的文人篆刻”,通過對明代有影響的篆刻家及其作品的介紹,簡要介紹了明代篆刻的主要流派及發(fā)展概況。在對作品風格的敘述中,著重分析了作者的審美取向和刀法技巧所起的作用。

3.重點和難點

    文人篆刻與實用印章的最主要區(qū)別在于:篆刻創(chuàng)作是作者根據(jù)自己的審美追求,對篆字進行藝術加工處理,設計成印文,再通過個性化的技巧習慣刻成印章;而實用印章則是按照固定形式要求和工藝方法來制作。本課學習的重點就在于了解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及不同特點。

    在篆刻創(chuàng)作中,刀法技巧的運用對于作品效果及風格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這一因素在實用印章的制作中不太突出。學習篆刻創(chuàng)作一定要學會辨認和理解不同刀法技巧的各自特點及效果,開始可能會認識不清或把握不準,需要多看作品,認真仔細地觀察體會,逐漸積累經(jīng)驗,提高鑒賞水平。

二、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流派篆刻] 宋元以后,文人藝術家大量介入印章創(chuàng)作,在篆書字體、鐫刻技巧和風格樣式各方面都取得了開拓性的成就,從而使傳統(tǒng)的印章藝術獲得了創(chuàng)造性的轉(zhuǎn)變與發(fā)展,成為一門更為自覺的藝術門類。由于文人篆刻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在技巧形式上風格多樣并形成不同的流派,所以后人將宋代以后的文人篆刻統(tǒng)稱為流派篆刻。

[葉臘石] 地質(zhì)礦石的一個種類。葉臘石主要由酸性火山巖和凝灰?guī)r經(jīng)高溫熱變而形成,硬度為1~2。因其質(zhì)地細膩松脆,色彩豐富美觀,所以自元代起就被用作鐫刻印章的主要材料。我國葉臘石的分布較廣,品種眾多,一般都以產(chǎn)地命名。著名的品種有福建福州的“壽山石”,浙江青田的“青田石”,內(nèi)蒙古的“巴林石”等。

[刀法] 篆刻創(chuàng)作的主要技巧,指運用刻刀在印石上鐫刻文字的方法。刀法技巧是隨著文人篆刻的興起和石章的普遍應用而形成的,在明清印人的實踐中,陸續(xù)出現(xiàn)過多種刀法名目,但常用的主要是“沖刀”、“切刀”兩種。

[印譜] 匯集印章作品編輯而成的書籍,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早期的印譜主要是匯集古代璽印的印拓,稱為集古印譜。元代以后文人篆刻漸趨繁榮,篆刻家都將自己的作品編成印譜流傳。著名篆刻家的印潛不僅具有收藏和欣賞價值,更是后人學習篆刻的臨摹范本。

2.作品資料

圖1. 宋元文人用印
   


    宋元時期是流派篆刻的初起階段,此時的文人用印一般都是由文人設計印稿,再交給工匠制作。因此,宋元文人用印在篆書字體的使用上規(guī)范正確,作品樣式也比較端莊典雅,但在技巧上還沒有形成明顯的法則規(guī)律。宋元文人用印中的朱文作品相對比較成熟,具有點畫圓潤、轉(zhuǎn)折流暢、布局均衡的統(tǒng)一特征,這種面目經(jīng)過后人的發(fā)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流派,稱為“元朱文”或“圓朱文”風格。

圖2. 王冕作品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會稽外史,浙江諸暨人,是元末著名的畫家和篆刻家。據(jù)史書記載,他是最早使用葉臘石刻印的文人藝術家,這一開拓性嘗試對明清篆刻藝術的繁榮具有決定性的推動影響。他的作品取法漢印面目,同時又富有刀刻意趣,是早期文人篆刻的重要人物。

圖3. 文彭作品
   

    文彭和他的父親文征明及兄弟文嘉等人在當時的藝術界具有很高的聲望和影響力,因此他對篆刻藝術的喜好及實踐,對明代中期篆刻的興盛起了很大的號召作用。文彭的作品承襲了宋元文人用印的審美標準,屬于典雅平淡的風格。

圖4. 何震作品
   
   

圖5. 蘇宣作品
    何震和蘇宣都是明代后期篆刻熱潮中的代表人物。盡管因為活動地域和交往人群的不同,二人形成了各自的派別,但在藝術風格上,何震和蘇宣的作品則顯示出相同的追求方向,他們的篆刻都是學習漢印面目,點畫、字形取方正飽滿之勢,布局則均衡平穩(wěn),反映了當時印壇的普遍趨向。同時二人都注重體現(xiàn)刀刻的意趣,通過刀痕來造成自然的殘破效果,對后來篆刻創(chuàng)作重視刀法技巧的風氣有開創(chuàng)之功。

圖6.朱簡作品
   

    朱簡在篆刻創(chuàng)作上最突出的貢獻是對作品風格效果的追求更為自覺和明確,他運用獨特的切刀技巧來摹仿漢印的風格,不僅確立了切刀技巧的規(guī)律原則,而且也開創(chuàng)了清代印人爭相探索并強化個性風格的追求,從而使篆刻藝術的流派特征日益顯著。

圖7.汪關作品
   

    汪關的作品風格主要是取法工整的漢玉印面目,為了達到光潔挺拔的效果,他在技巧上采用爽利流暢的沖刀法,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個人風格。盡管風格面目各自不同,但在利用獨特的技巧來表現(xiàn)個性風格這一創(chuàng)作模式上,汪關與朱簡走的是同一條道路。

三、教學建議

    當印章藝術發(fā)展到流派篆刻階段以后,對個性風格的追求超過了對共性規(guī)律的遵守,特別是在鐫刻技巧上,越來越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局面。這是文人篆刻得以迅速繁盛的主要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從技巧的個性特征上去認識理解明清印人的努力及各自的風格面目??梢酝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概括并描述不同印人的作品風格與技巧特征,從而達到熟悉和理解的目的。

回目錄

 

第六課 流派篆刻及風格特征(二)

一、教材分析

1.教學目的

    了解清代以來篆刻藝術的發(fā)展概況,熟悉主要流派及代表性印人的風格面貌特征。

    進一步加深對篆刻創(chuàng)作技法原則的認識,從篆刻、刀法和章法的整體運用上去理解篆刻藝術的審美標準。

2.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本課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清代主要篆刻流派及代表性印人,結(jié)合其作品著重分析各自在技法上的獨到之處與藝術價值。

第二部分概括介紹近現(xiàn)代著名篆刻家及其作品,同時指出近現(xiàn)代印人對清代主要流派的傳承和拓展,從而體現(xiàn)篆刻藝術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

3.重點和難點

    清代以來篆刻藝術長盛不衰,異彩紛呈,有成就的篆刻家無不對古代璽印和前人風格認真體會學習,同時又在具體技巧上反復錘煉,追求個性化的藝術效果。對于這一時期的篆刻藝術,應著重從傳統(tǒng)的延續(xù)和演變的脈絡上加以把握;而對于代表性印人及其作品,則應認真觀察體會其技巧的獨特之處,通過比較來加深印象與理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于,要學會從作品中觀察并總結(jié)出作者的技巧特點與審美取向,從而作出正確的分析和評價。

二、教學資料

1.詞語解釋

[以刀代筆] 指篆刻創(chuàng)作中用刀技巧輕松熟練,刻出的點畫如同用筆書寫那樣自然流暢。要達到這種效果,一般運用沖刀法,下刀、行刀都要極其熟練果斷,不能在細節(jié)上過分雕琢;同時在字形的篆法安排上也需考慮到方圓兼?zhèn)浜吞搶嵔惶?,以使作品在整體上更加統(tǒng)一和諧。以刀代筆是篆刻家在書法修養(yǎng)和鐫刻技巧都具有較高水平時才能實現(xiàn)的境界。

[殘破處理] 指篆刻創(chuàng)作過程中運用專門技巧,使點畫或邊框呈現(xiàn)出殘破不全的處理手法。在明清流派篆刻藝術中,學習和借鑒古代璽印風格是一種普遍的追求方向,同時也是重要的評價標準,因此,對古代璽印自然形成的斑駁殘破效果的摹仿,也成為篆刻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藝術手段。在明清以來的篆刻創(chuàng)作中,擅長細致工整風格的印人,一般都不對作品進行殘破處理,而追求豪放古樸風格的作者,則大多都要借助于殘破技巧。對印章作殘破處理的技巧有多種,有人盡量利用鐫刻過程中刀鋒與印石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崩裂,來達到殘破效果;也有人是在印章初步刻完后,通過刻、敲、磨等專門技巧來制造殘破效果。不論是采取哪一種方法.基本的原則都是要求最終效果自然統(tǒng)一,而且不能破壞作品的神采完整。

[單刀沖刻] 指白文印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特殊刀法。通??贪孜挠r一個筆畫要通過一來一往兩刀刻成,而單刀沖刻則只用一刀刻成,刻出的點畫邊緣呈一邊光潔整齊、另一邊自然參差的效果。最初這種刀法只是在刻較小的印章或較細的筆畫時采取的一種輔助性刀法,現(xiàn)代篆刻家齊白石則將其突出和強化,專門用單刀法來刻白文印,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2.作品資料

圖1.程邃作品
   

   

圖2.林皋作品
    程邃和林皋都是清朝初期的著名印人,二人的作品風格一屬粗放,一屬工細,個性特點十分明顯。盡管他們的作品在技巧上還沒有形成十分明確的規(guī)律特征,但作品的面貌樣式都顯示出對漢印的追仿,從中可以看出清初印壇的風氣和趨向。

圖3 “西泠八家”作品
   

    “西泠”是杭州西湖的別稱,丁敬等八位印人都是杭州籍,所以被后人合稱為“西泠八家”,他們的篆刻風格被稱為“浙派”。丁敬是浙派篆刻的開創(chuàng)者,“西泠八家”則是這一印風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作品的共同特點是都用切刀技法,刻出來的點畫粗細不均,有自然的虛實變化。同時,切刀技巧也是整個浙派篆刻的最主要特征。這一流派在清朝中后期影響極廣泛,追求這種風格的印人遍布各地,至今仍有延續(xù)。

圖4.鄧石如作品
   
   

圖5. 吳熙載作品
    鄧石如是清代印壇上開宗立派的大師,吳熙載則是將鄧派風格發(fā)揚推廣的關鍵人物。欣賞和學習鄧派篆刻,首先應該注意體會其作品中對篆字書寫意趣的表達,這主要體現(xiàn)在點畫的圓轉(zhuǎn)流暢和字形的疏密變化上;其次要能夠品味其刀法的嫻熟和微妙,包括下刀有輕重虛實變化,行刀靈活爽利等等;對鄧派的整體風格,則需要從書寫與鐫刻的結(jié)合融會上去加以把握和感受。

圖6. 趙之謙作品
   

    趙之謙的篆刻從浙派風格中發(fā)展而來,同時又能夠不被浙派所束縛。在刀法上,他不死守切刀技巧,而是根據(jù)作品的具體需要靈活運用,切、沖并用,所以線條形態(tài)豐富,在篆法上,他大膽地將錢幣、銅鏡、石刻等多種風格的篆書字體運用到印章中,使自己的篆刻形成了新奇多變、不拘一格的特點。

圖7. 黃士陵作品
   

    黃士陵的篆刻從鄧派入手,早期作品的篆法、刀法都專學吳熙載。后來他的篆刻轉(zhuǎn)為全用漢印文字,同時在刀法上將鄧派的沖刀技巧進一步強化和夸張。由此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貌。他的作品初看平淡無奇,細細品味則能感受到一種樸實生拙的特殊韻味。

圖8.吳昌碩作品
   

    吳昌碩的篆刻繼承了漢印端莊渾厚的氣象,同時在鐫刻技巧上融合浙派和鄧派兩派特點,不僅沖刀、切刀結(jié)合并用,而且在制作效果方面大膽嘗試,不拘法則。因此他的印風面貌古樸,技巧內(nèi)涵豐富。又由于他在篆書書法和繪畫上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能夠在書、畫、印三方面體現(xiàn)出統(tǒng)一的審美特征,更增加了其印章的文化含量,因而具有極大的影響。

圖9. 趙叔孺作品
   
   

圖10.王福庵作品
    趙叔孺和王福庵都是近代工整細致篆刻風格的代表。他們的作品字形、布局都力求均勻穩(wěn)妥.刀法也平衡準確,在面貌上不作新奇和殘破處理,而是追求一種文雅平靜的神態(tài)。他們的創(chuàng)作,事先都經(jīng)過精心設計,鐫刻時則小心謹慎,一絲不茍,刻成的作品與預想效果一致,尤其擅長刻多字作品。

圖11.齊白石作品
   

    齊白石的篆刻同他的繪畫一樣,在技巧上大膽創(chuàng)新,不受前人束縛,追求完全自我的風格和痛快淋漓的效果。他的印章創(chuàng)作打破了許多前人所遵守的法則,如布局上強調(diào)疏密的強烈對比,在刀法上充分發(fā)揮單刀技巧,在樣式上大膽運用殘破或合并筆畫、借用邊框等手法,因而在風格上顯得獨往獨來。齊白石的篆刻雖然具有很高的成就,但對后人來說,應該注意借鑒和學習他的藝術魄力與精神,而不宜完傘摹仿他的作品面目,以免陷于狂怪放肆之境。

圖12.來楚生作品
   

    來楚生的篆刻從吳昌碩印風中發(fā)展而來。與吳昌碩相比,來楚生更注重刀法的靈活簡練。他刻印沖刀、切刀、雙刀、單刀結(jié)合使用,而且盡量不作修飾,保持刀痕的自然趣味,所以其作品顯得活潑老辣,常有意想不到的微妙效果。



三、教學建議

    從清代中期到近現(xiàn)代是文人篆刻的巔峰時期,產(chǎn)生了眾多著名印人,他們的作品風格各異,在技巧上各有獨到之處。在本課的學習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體會各個派別的技巧特征以及相互之間的差別。學會鑒賞和分析前人作品的風格技巧,是學習篆刻的必要基礎,便于自己以后的實踐。在教學中,可以將代表性印人的作品與古代璽印相互對照,體會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與差別,達到加深理解與印象的目的。

回目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篆刻之宗———秦漢印
篆刻金石|263方漢官印及釋文高清賞析(內(nèi)附印譜印蛻電子資源0.1G)
▍秦系漢晉南北朝官印選(七)
漫談漢字與篆刻
[轉(zhuǎn)] 漢印
篆刻史:漢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