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郡位于井陘附近,井陘可是非同小可的地方,這是山西進入河北的最重要通道。因為政府軍從山西大舉反攻河北時,第一站肯定就是這里。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你一心站在安祿山一邊,等政府軍殺回來,會怎么對你,你自己可以想象。
從當時的情形去看,光復常山郡,也不是多難的事,因為安祿山雖然在常山郡配置了強大的陣容(三個高級別的嫡系小弟坐鎮(zhèn)這里),但是嫡系的軍事力量卻非常有限。因為常山郡的叛軍說到天上,也就七千人;而就人們的判斷,這七千人也是以偽軍為主,真正的鬼子也就一百多人。[注]:蓋祿山留精兵百人以為欽湊腹心爪牙,其余皆團練民兵脅從者耳,故履謙得醉之以酒,誅欽湊及旦人而散其余耳。
安祿山沒有在常山郡配置大量的軍隊,大約是因為三個原因。
第一、山西的軍事重鎮(zhèn)大同控制在安祿山手里。在這種背景下,政府軍想從山西反攻河北,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常山郡太守是顏杲卿,他是安祿山一手提拔起來的。所以安祿山認為他的政治可靠性比較高,關鍵是,安祿山又讓顏杲卿的子弟都到自己大本營工作(一方面表示親近,另一方面這就是人質)。所以更覺得顏杲卿的政治可靠性沒有問題。
第三、說來說去,安祿山需要把最多的兵力用于前線,追求一個接一個的勝利。在這種背景下,在河北地區(qū)他能少留兵,就盡量少留兵。
總的來說,常山郡站回大唐帝國一邊,也有著很強的操作性。
因為,從力量對比看,常山郡大約也是三個鬼子控制一個縣城的格局。
關鍵是從善后的角度來看,常山郡背靠山西,隨時可以從大后方得到援助,安祿山就算派軍來報復,也不容易攻克常山郡。
在這種背景下,常山郡很快就達成共識站回大唐帝國一邊。于是安祿山留守常山郡的三個高級軍政長官,都讓義軍給滅了。
看我這樣分析問題,許多看慣英雄傳奇故事的人,多少有點難以忍受,因為在他們看來,我這是在貶低顏杲卿等人啊。因為按我的邏輯,顏杲卿之類的人,也都是經過利害盤算,才選擇堅決擁護大唐帝國的。
問題是,這不是事實嗎?
在最初條件不具備時,顏杲卿等人,就是接受了安祿山的委任狀、官職啊。如果安祿山一直可以在常山郡保持強大的壓力,他們肯定也會一直接受這種事實。
后來,安祿山的軍事主力會因為戰(zhàn)略需要,不斷調離河北地區(qū)。
看著整個河北地區(qū)的叛軍越來越少,常山郡的軍政長官,自然是蠢蠢欲動的想站回大唐帝國一邊。失去這種背景,顏杲卿忠義無雙,也會繼續(xù)忍辱負重站在安祿山一邊的。
當時的常山郡,有四個高級軍政長官。
卿杲卿、李欽湊、高邈、何千年。除了顏杲卿,其它三個人都是安祿山的標準嫡系,因為他們都是安祿山造反的主要推動者。李欽湊是安祿山的干兒子;高邈、何千年都是安祿山的心腹之人。
結果呢?四個人都很快死了。
李欽湊在顏杲卿的運作下,很快被砍了腦袋;高邈、何千年在顏杲卿的運作下,被押送到長安城正法了。
隨后不久,顏杲卿被安祿山反攻倒算,殺掉了!
單純的基于利益關系。你說這四個人,誰會羨慕誰呢?
說到死亡時間,最多也就相差十幾天吧。但是死的原因、結果,那可差別大了。站在安祿山身后的三個,死的原因,那就是附逆;而站在大唐皇帝身后的顏杲卿,死的原因就是忠義。
至于結果就不用說了,因為附逆而死的人、與忠義而死的,死后的待遇就是天差地別的,遺屬享受的待遇,也是天差地別的。
單純的基于利益考量,一個人有機會選擇,會選擇當顏杲卿,還是會選擇當李欽湊、高邈、何千年呢?
看到這里,我常常在想,高邈、何千年被義軍俘虜后,會想到什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
人淪落到這種地步時,也有上中下三策選擇。
上策自然是英勇就義,總而言之,你們這些大唐皇帝的走狗,別看你們今天鬧得歡,明天會有人和你們拉清單的!我們死了,也是為忠義而死的,關鍵是,我們安大哥會替我們報仇的!而你們現(xiàn)在還為昏君李隆基賣命,真是執(zhí)迷不悟的可以!我希望你們會迷途知返,跟著安大哥共建新王朝!總而言之,面對死亡,我放聲大笑;再總而言之,我從追隨安大哥起義開始,就早已做好了隨時獻身的準備。
下策呢?自然就是哀號乞降??偠灾?,我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安祿山逼的,請給我個機會,我一定會將功贖罪的??偠灾笄竽銈凁埼乙幻?,只要愿意饒我一命,讓我干什么都可以!
中策呢?自然是沒完沒了后悔哀嘆。總而言之,我為什么要鬼迷心竅的跟著安祿山造反呢?但是,他們也不會哀求誰,因為他們知道,哀求是沒有用的;當然了,他們也不會發(fā)表慷慨講話,因為他們內心已是充滿了各種軟弱可憐的情緒。
哪種選擇好呢?這個很難說。高邈、何千年會做出哪種選擇呢?就我理解,肯定是上策;如果他們選擇下策,史書沒有道理不去記載。
關鍵是,他們現(xiàn)在選擇上策(英勇就義),安祿山代表的軍政集團會把他們視為英雄、烈士,他們的親屬會得到各種優(yōu)待;如果他們選擇了下策,最后依然難逃一死(活命的概率小的可以忽略不計),大唐帝國會視他們?yōu)榕涯?、安祿山也會視他們?yōu)榕淹健⑺麄兊挠H屬也會因為他而遺禍無窮。
千古艱難唯一死,面對此情此景,雖然理智告訴自己,一定要站直了,千萬別腿軟,千萬要不哭泣,更不要尿褲子,但是身體有時候真的不由自主。
但是對于各種亂世豪杰,不管他們是傳說中的好人,還是傳說中的壞人,通常很容易克服這一關。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早已習慣了克服自己心中這種軟弱可憐的情緒。
但是對于普通大眾而言,恐怕很少受到相關的訓練與強化。事實上,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他們看到有人視死如歸時,才會覺得他們是超然于利益之上的。其實呢,在許多時候,逃避有用嗎?哀求有用嗎?兩退發(fā)軟有用嗎?尿了一褲子有用嗎?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常山郡突然掛起大唐的旗幟,是促使河北各地,普遍掛起大唐旗幟的重要推力。
因為常山郡光復,意味著政府軍從山西進入河北的通道,徹底打通了。在這種背景下,大家自然更得掂量好政府軍反攻河北時的后果。
而且,顏杲卿在呼吁河北各郡軍政長官,及時站回大唐帝國一邊時,就是說山西通往河北的通道已打通了;政府軍馬上就要從山西大舉殺入河北了。請大家考慮好后果,總而言之,現(xiàn)在及時站回大唐帝國一邊,有功無過;如果繼續(xù)站在安祿山一邊,小心和你們拉清單。
在這種背景下,河北各郡都開始紛紛選擇了掛起大唐旗幟。
因為說一千道一萬,安祿山與大唐皇帝絕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尤其是聽到各種似是而非的政治宣傳時,人們對于站在安祿山一邊,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恐懼。
更主要的是,說一千道一萬,大唐帝國圍剿叛亂勝利后,曾經站在安祿山一邊的人,肯定需要接受一輪接一輪的政治審查。換而言之,在安祿山叛亂期間,你曾做過什么?如果你只是迫于形勢跟安祿山混,只要環(huán)境允許,就會盡力為帝國、皇帝、百姓做事,政府會給你機會的;問題是,如果你死心塌地的站在安祿山一邊,尤其是義軍如野火一樣出現(xiàn)時,你依然無動于衷,這個就比較難說了。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大唐帝國會平定安祿山的叛亂嗎?
從理論上,應該是可以的。
大唐皇帝控制著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地區(qū),擁有幾千萬的人口;一旦進入戰(zhàn)爭期間,可以動員組織的軍隊有百萬;安祿山占據著多大的地區(qū)、控制著多少人口,又有多少軍隊呢?
關鍵是,有多少人敢死心塌地的站在安祿山一邊呢?所以樂觀的想象,估計都不用大唐西北軍大舉出擊,僅政治攻勢就足以讓安祿山集團瓦解的。
按理說,顏杲卿對未來局勢的判斷,并沒有明顯錯誤。
因為從正常情形去看,叛軍現(xiàn)在深陷中原戰(zhàn)場,就算聽到各郡紛紛背叛自己,也無法迅速采取強有力的報復措施。但是很不幸,叛軍在中原戰(zhàn)場進行的異常順利。
安祿山親率叛軍越過黃河后,僅僅8天時間,就攻克了汴梁為中心的地區(qū);又用了4天時間,就攻克了洛陽為中心的地區(qū),隨后兩三天時間,又不戰(zhàn)奪取陜郡、臨汝、弘農、濟陰、濮陽;又用了兩三天時間,就打到潼關腳下!
在這種背景下,叛軍自然可以更從容的、更迅速的調集軍隊報復河北的叛亂行為!
于是,常山郡掛起大唐旗幟僅僅八天,叛軍就大舉回來包圍了常山郡。
如果中原戰(zhàn)場上的軍政長官,稍微給點力,把叛軍在中原戰(zhàn)場上多拖一個月時間,會是什么結果呢?沒有人知道。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是這樣,顏杲卿在常山郡就有更多的時間準備戰(zhàn)事,而且河北的局勢就會更有利于大唐帝國一邊。但是很不幸,中原戰(zhàn)場的軍政長官,實在太不給力了。
所以,中原戰(zhàn)場上的最高軍事長官向唐玄宗匯報戰(zhàn)事時,唐玄宗看都不看??偠灾耶敃r派頭豬過去,肯定也不會比你干得更差勁!再總而言之,你還有臉活著回來見我?我現(xiàn)在殺了你都不解恨!
當然了,如果僅僅是這種意外,估計顏杲卿還是有救的。至少在顏真卿后來的回憶錄中,顏杲卿肯定是有救的。
問題是,在關鍵時候,坐鎮(zhèn)太原的最高軍政長官也掉了鏈子。于是,顏杲卿一再對太原請求救援,總而言之,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但是,坐鎮(zhèn)太原的最高軍政長官,就是不動如山!于是,常山郡很快淪陷了。
常山郡淪陷后,顏杲卿被押到安祿山那里。
此時的顏杲卿大約也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自然是英勇救義。換而言之,面對死亡、面對非常殘忍的死亡方式,依然不忘大罵安祿山,更不忘發(fā)表振奮人心的忠義演說。
下策,自然是哀號求饒??偠灾?,一切都是我的錯。希望安老大再給我個機會,這一次,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中策呢,自然是沉默,換而言之,他不會發(fā)表忠義演說,也不會痛斥安祿山,因為惹惱了安祿山,有可能會讓自己死的更殘酷;當然了,他也不會哀求安祿山,更不會心存僥幸希望逃過這一劫,因為他知道,這一切是徒勞的,只會讓自己死前出盡丑態(tài)罷了。
單純的基于利益考量,哪種選擇好呢?
這個,我在分析高邈、何千年被俘時,已分析過了。這里再簡單說一下。
選擇上策,你就是大唐的烈士,遺屬會受到各種優(yōu)待;如果選擇下策,活命的機會其實等于沒有,但是會被定性為叛徒,遺屬會因此蒙羞。
從理性的考慮,這種利害關系很容易思考出來。但是事到臨頭,沒有堅定的信念,恐怕還是會拉稀的,雖然明知道哀號求饒,只會讓自己在臨死前丑態(tài)作盡,卻依然會忍不住讓軟弱、僥幸的心理控制自己。
對于叛軍而言,也許就是希望讓顏杲卿在臨死前,受盡各種心理的折磨,然后做出種種丑態(tài)。于是用刀指著顏杲卿的兒子說,你求饒,我可以放過他。但是顏杲卿無動于衷,于是親眼看著自己兒子被叛軍殺死。
雖然從理性上,誰也知道,任何哀號求饒都是于事無補的,只是臨死前把自己最軟弱、最可憐、最卑微、甚至最丑陋的一面流露出來,但是從情感上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站著也是個死,跪著還是個死;大義凜然還是個死,哀號求饒還是個死;英勇無畏還是個死,腳軟尿褲子還是個死。你愿意怎么死呢?從理性上,誰也知道,應該選擇前者。問題是,在關鍵時候,有多少人能不掉鏈子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