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須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還認為,“一個人有自學的能力和習慣,將一輩子讀書、一輩子受用。”(《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所以,我們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作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切實抓好。
所謂自學能力:就是學習者運用已有的語文知識、能力去有效地擷取新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因素,也是發(fā)展各門學科自學努力的基礎。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呢?現(xiàn)在就我們學校語文課題組的教改實踐,談談體會。
一、 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自學興趣呢?我們的做法是:
1、 課前五分鐘演講,為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拉開序幕。課前讓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演講訓練,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發(fā)揮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
2、 設計恰當、新穎的導語,抓住學生的心理,是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我們設計的導語大致有:抒情式、激疑式、定向式、助讀式、趣味式等。其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向趣味無窮的知識海洋中尋珍覓寶。
3、 課堂精心設疑,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興趣的重要手段,是活躍學生思維觸發(fā)點。啟發(fā)他們大膽質疑、釋疑,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課堂設疑:一是圍繞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二是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三是要遵循由易到難、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分散到集中的原則。力求做到難易適度,張合有序。尤其要保護和激發(fā)差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和一般學生一樣享受學習的樂趣。
4、 設計言簡意賅的結語,是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的必要措施。我們設計的結語大致有:抒情型、評價型、激勵型、發(fā)散型等。目的在于啟發(fā)學生課后繼續(xù)求異和發(fā)現(xiàn)。
二、 教給方法:
我們從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與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他們一旦掌握學習方法。即可收益終身,從而體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不教”的教育思想。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更需要教給方法。 1、 序列法。即安排有序的自學程序,讓學生定向發(fā)展。例如:閱讀課,可以安排為:自瀆(課文)——自查(工具書)——自思(重點、難點)——自結(積累基礎知識要點)——自評(章法技藝)——自練(各類習題)。當然六個環(huán)節(jié),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互為作用。
2、 發(fā)現(xiàn)法。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因此,必須教會學生如何發(fā)現(xiàn),只有發(fā)現(xiàn),才能有話可說,才能有問題可究,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
3、 暗示法。即通過教師有意識的暗示,調動學生心理潛能,使他們產(chǎn)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最終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向有意識的方向轉化。
4、 定向法。即不斷“刺激”學生,控制學生的學習方向。如曲誤、設卡等,不斷變更訓練內容和形式。例如學生自學巴金的《燈》,文中“我們不是單靠吃米飯活著”一句,學生一讀而過,就難以悟其內涵。教者可以設疑“難道真的如此嗎?”啟發(fā)學生挖掘,他們就會明白了,這句話旨在揭示在“黑暗的海上”,高尚純真的情感之“燈”
在人生道路上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的深刻含義。
5、 評價法。學生自學一個階段,比如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一個學期、一個學年之后,要總結自己的學習效果,檢測自己是否達標,這就是評價。評價的方法很多,有練習、檢測、解決實際問題等。
6、 調整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調整就是根據(jù)評價的結果,對不足之處加以矯正和補救。或者轉變學習理念,或者調整學習計劃,或者改變學習方法,或者加大力度等。
7、 遷移法。也叫作“訓練遷移”或“學習遷移”。一般是指學生所獲得的 經(jīng)驗對后來學習的影響。運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寫作,效果較好。
比如學習《納諫與止謗》,要求學生寫作議論文,借鑒此文的論證方法,以骨氣與傲氣》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讀寫結合,有效的完成學習遷移過程。
三、 拓寬渠道: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不囿于“一車一騾一條道”,而應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課內課外一齊抓。
首先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在每一篇課文的具體教學中,我們按照:自學——研讀——演練,三個階段進行。“自學”主要是學生通過“讀”“查”“注”“思”“議”五個環(huán)節(jié),來實施學生能夠自我達成的基層學習目標。“研讀”主要是針對集體釋疑和對文章的形式、內容展開討論,老師適當點撥,以引發(fā)他們處于朦朧狀態(tài)的智慧之光,從而解決高層學習目標。“演練”,教師主要設計出一道道富有思考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去探索。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后階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主要是檢驗學生目標達成情況,及時反饋并加以補救。
其次以課外活動為輔助渠道。開展語文課外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語文課外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有校內,也有校外;有具體的統(tǒng)一活動,也有個人的當?shù)鼗顒?;有較單一的語文訓練活動,也有結合其他學科的開放性、娛樂性的活動。我們的主要抓課外閱讀。
抓課外閱讀。一是要解決讀什么的問題,不能都是小說。因為學生用來課外閱讀的時間必定有限。這就要求我們要依據(jù)課文,延伸擴展。如教《守財奴》,可以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郎臺》;教《六國論》可以自瀆《過秦論》等。再者要向學生推薦一些短小精悍的詩歌、散文之類文章。
二是要解決怎樣讀的問題。除了課內外結合外,還要做到精讀和泛讀相結合,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如舉辦讀書報告會,講座,心得交流等。亦可組織書評、影評、辦手抄報、摘錄妙文佳句等比賽活動。
四、 培養(yǎng)習慣:
對于缺乏自學能力的學生來說,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不會學習。我們主要要求學生做到“五個認真”和“五個堅持”。
五個認真——認真預習的習慣,認真上課的習慣,認真作業(yè)的習慣,認真鞏固的習慣,認真檢測的習慣。
五個堅持——堅持寫教材分析的習慣,堅持講普通話的習慣,堅持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堅持人生長跑(日記)的習慣,堅持建立學習檔案的習慣。
新的教學大綱再度要求學生“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的寫,課文要仔仔細細的讀,練習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業(yè)要認認真真的完成”。我們認為,對學生來說,這是提出良好習慣的標準;對教師來說,是指出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目標。事實表明:只有教師嚴肅認真的教,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習慣,從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由此可見:語文教學,只有打破單一追求語文知識教育的陳規(guī),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才能造就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開拓型人才,才能實現(xiàn)教育要“三個面向”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