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益氣法治愈便血證二例
例一劉某,男,2月齡。
初診∶1980年1月5日。
主訴及病史∶解黑色稀大便8天。其母發(fā)現(xiàn)大便稀黑或見黑血已經(jīng)8天。地區(qū)醫(yī)院兒科以"消化道出血待查"收院治療。輸血一次,便血減少。兩天后,反復如前。日解黑稀大便三四次,第一次先干后漕,第二至第四次全是稀便。疲倦不思食,喜睡。
診查∶患兒面色胱白,精神委靡。舌淡紅,少苔,指紋淡,透氣關(guān)。
辨證∶氣不攝血。
治法∶補氣止血。
處方∶黃芪20g炒白術(shù)10g槐米5g地榆5g大薊5g仙鶴草5g艾葉炭6g烏賊骨5g三七粉3g(沖服)
2劑。煎湯頻喂。
二診∶1月7日。大便由稀變軟,黑血減少。上方不變,3劑。
三診∶1月12日。血止,潛血試驗(—)。大便成形,淡黃色。精神轉(zhuǎn)佳。
處方∶黃芪20g黨參10g白術(shù)5g茯苓5g甘草3g焦山楂5g
益氣健脾,澄源善后。
例二孫某,男,80歲。
初診∶1989年8月7日。
主訴及病史∶日解黑色稀大便兩三次,已經(jīng)兩天。中腹部隱隱作痛,面色蒼白,額汗如珠,四肢發(fā)冷,心悸氣短,厚衣向被。
診查∶舌淡、邊有瘀斑,苔薄白,脈沉細數(shù)無力。潛血試驗強陽性。
辨證∶脫證。
治法∶回陽、益氣、救脫。
處方∶附片15g(先煎20分鐘)紅參20g黃芪60g地榆30g烏賊骨20g茯苓20g升麻15g柴胡15g甘草15g,2劑
二診∶8月10日。諸癥大為好轉(zhuǎn),上方不變,2劑。血止病瘥。
【按語】血脫必須益氣,乃古之定論定法,不但理論深刻,而且臨床療效卓著。上述兩例便血證,一嬰一老,處方遣藥幾乎迥然不同,都是遵守血脫必須益氣這條古老醫(yī)療準則完成的,試能明證之。
六、當歸四逆湯加味治愈脫疽一例
譚某,女,46歲。
初診∶1976年10月24日。
主訴及病史∶雙足趾陣性疼痛、麻木,行動困難二月余。兩個月來形寒肢冷,面色萎黃,氣短乏力,精神疲憊。地區(qū)醫(yī)院診斷為閉塞性脈管炎,服四妙勇安湯加味近一個月無效,乃商治于余。雙足趾觸之冰冷。皮色蒼白,跨趾及二趾趾甲紫黑瘀斑,腳背動脈未明顯捫及,患處疼痛麻木。舌淡苔白,脈沉細。
辨證∶陽虛氣弱,寒濕脫疽。
治法∶溫經(jīng)散寒,益氣活血,通絡(luò)逐瘀。
處方∶當歸15g桂枝15g赤芍20g細辛10g甘草10g木通5g大棗15g附片15g(先熬半小時)紅花10g桃仁15g獨活15g地龍10g黃芪40g
二診∶服上方藥月許無效,病情逐漸加重,不能步行,且時發(fā)虛脫,赴渝求治。藥方及劑量與上方基本相同,同時加強患肢運動和功能鍛煉。經(jīng)兩個月的治療,逐漸能勉強獨立步行,但趾端紫黑瘀斑未除,疼痛減輕。舌淡苔白,脈沉細。宗當歸四逆湯加味繼服。
處方∶當歸15g桂枝15g赤芍20g細辛10g木通5g大棗15g紅花10g桃仁15g獨活15g地龍10g黃芪40g附片15g(先熬半小時)甘草10g
三診∶1977年12月18日。守上方經(jīng)治一年多,服藥三百余劑,并堅持自我鍛煉,精神轉(zhuǎn)佳,體力逐漸恢復正常,諸癥消失而愈。藥隨病投,效不更方。囑其間斷服藥,以資鞏固療效,隨訪十五年未復發(fā)。
【按語】本病例屬中醫(yī)脫疽?!鹅`樞經(jīng)》有"發(fā)于足趾名曰脫疽,其狀赤黑…"的論述。此病由寒濕之邪閉阻經(jīng)脈,氣血不能達于肢末而成。陽虛則陰寒內(nèi)伏,氣血運行無力則血脈瘀阻、寒濕凝滯。當歸四逆湯本為仲景用于血虛寒厥證。方中桂枝、附片、細辛、獨活溫經(jīng)散寒;當歸、赤芍、桃仁、紅花養(yǎng)血活血;地龍通絡(luò)逐瘀;黃芪、大棗、甘草補中益氣健脾;合而成方,以收溫經(jīng)散寒、益氣活血、通絡(luò)逐瘀之功。
綜觀對本病例的治療,由此受益。在內(nèi)服上方為主的同時,配合必要的針灸、按摩、功能鍛煉等輔助療法,不但有助干藥力的更好發(fā)揮,有助千氣,血的運行,而且對于改善全身機能,促講機體康復起到一定的作用?;颊邚挠宸等f,趾端紫黑瘀斑同前,寒冷及疼痛仍然存在,持續(xù)一年繼服當歸四逆湯加味,藥達病所而獲痊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