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掘過程
(一)魯潛墓志
1998年4月,河南安陽的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北取土燒磚,發(fā)現一塊刻有文字的青石,即后來的魯潛墓志。
墓志全文如下:
趙建武十一年,大歲在乙巳,十一月丁卯朔,故大仆卿駙馬都尉勃海趙安縣魯潛,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墓在高決橋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上黨解建字子泰所安,墓入四丈,神道南向。
魯潛墓志指出,魯潛墓在“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當地的“土博士”龍振山據此在《華夏考古》上發(fā)表了一份簡報,推論魏武帝曹操墓就在西高穴村南。
(二)拯救古墓
1. 不得發(fā)掘
雖然有魯潛墓志的發(fā)現,指出了曹操墓的線索,考古界沒有任何一個單位或個人主動提出過勘查和發(fā)掘曹操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文物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span>這“十六字方針”中最重要的是“保護為主”,因此文物管理部門掌握的標準是:帝王陵墓原則上不得發(fā)掘。
2. 盜墓
然而,不法分子卻多次偷盜了西高穴大墓。
安陽縣警方對西高穴大墓流失和被盜文物進行追繳,包括可拼接的石璧1塊,畫像石3塊,石枕1件,刻字石牌1塊。石枕中間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九字,石牌正面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十字,字體為漢隸八分體。
雖然安豐鄉(xiāng)政府加大了打擊力度,仍然不能有效地阻止盜墓分子。從2006年至2008年的兩年時間內,安豐鄉(xiāng)派出所先后破獲盜掘此墓葬案件4起,抓獲盜墓賊二十多人。
3. 申請搶救性發(fā)掘
國家文物局了解情況后,于2008年11月同意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掘西高穴大墓的請求。河南省文物局隨即責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對這座古墓進行搶救性發(fā)掘。
(三)發(fā)掘古墓
1. 項目名為“漢魏墓地”
2008年11月7日,考古隊正式成立,成員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陽市考古研究所。后來,鄭州大學和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的學生也參加了進來。
為了體現科學性,河南省文物局和省考古研究所給項目確定的名字是:安陽縣西高穴漢魏墓地。
2. 先發(fā)掘二號墓
隊員用“洛陽鏟”探出了大面積夯土,兩座帶墓道的古墓輪廓清晰地顯現了出來??脊抨爩⑽挥诒眰鹊摹安说缎巍蹦咕帪橐惶柲?;將南側的“甲”字形墓編為二號墓。
“甲”字形墓是中國古代常見的一種高規(guī)格墓葬。在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遺址,便發(fā)現過數十座“甲”字形墓。
考慮到二號墓已經多次被盜,考古隊員事先又已進入墓室調查,而一號墓的墓室情況不明,因此先發(fā)掘的是二號墓。
3. 發(fā)掘結果
發(fā)掘過程中,二號墓內登記在冊的文物不下400件(套),其中出土時比較完整、無需修復的文物有250件(套)左右。經過數年整理、分離、修復,現有編號文物已達1 000余件。
文物的類別,以材質分,包括有金、銀、銅、鐵、玉、石、骨、陶、漆、云母、煤精石等。
金銀類文物有:金絲、金扣、金環(huán)、銀帶扣、銀飾件、銀環(huán)。
銅質文物有:銅帶鉤、帶扣、銅環(huán)、銅泡釘、銅錢。
鐵質文物有:鐵鎧甲(已銹結)、鐵劍、鐵杵、鐵弩、鐵矛、鐵戟、鐵刀、鐵鏡、鐵帳構,以及成束的鐵箭頭和兩種不同規(guī)格的鐵棺釘。
玉質文物(包括瑪瑙、水晶)有:玉佩、玉珠、瑪瑙餅、水晶珠、瑪瑙珠。
石質文物有:石璧、石枕、石圭、石弩機、刻字石牌、畫像石塊。
骨質文物:骨尺、骨簪。
陶瓷文物有:陶硯、陶豆、陶灶、耳杯、盤、壺、托盤、盆、陶俑、釉陶罐、器形不明的瓷片。
漆木質文物:漆器。
其他:煤精石雕成的小老虎、云母片。
上述隨葬品,最受關注的是刻字石牌。這些石牌共66塊。除1塊形制不明,其余65塊可分為A、B兩類。
A類:共10塊。呈一端尖銳一端平直的圭形,體形略顯瘦長。上面所刻文字說明了器物主人、器物名稱,但沒有數量。例如2塊“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2塊“魏武王常用挌虎短矛”等。
B類:共55塊。六邊形,上部中間有穿孔。所刻文字的內容大都不相同,包括物品的名稱和數量,不涉及物品主人,例如“八寸機一”“百辟刀”“香囊卅雙”“胡粉二斤”“刀尺一具”“木墨行清”“白練單裙”“黃豆二升”“絨二幅一”等。
二、判定為曹操墓
(一)斷代
斷代,是“判斷年代”的簡稱。墓葬結構、建筑材料、陶器形制、瓷器釉色、銅器工藝都可以斷代;必要并且條件允許時,還可以對部分樣品進行碳十四測年或熱釋光測年。當然,最具斷代價值的是出土文物中的文字信息。
1. 形制
死者的葬法,歷代并不相同,主要表現在墓葬平面形狀和建造結構的差別。西高穴二號墓是“多墓室磚墓”,已經發(fā)現的東漢諸侯王一級的墓葬,大都是多墓室磚墓。
西高穴二號墓的形制更接近定縣北陵頭的東漢末年劉暢墓和南京上坊的孫吳墓。因此西高穴墓的年代應更接近此二墓的年代,大致年代應在漢靈帝熹平三年(174)的劉暢墓之后不久。
2. 出土文物
西高穴二號墓出土的文物,也顯示出明顯的東漢末期特征。
在出土的武器中,有鐵戟、鐵刀。戟是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軍中主要的格斗兵器。戟的使用以“對”為常例,如呂布營門射戟的故事,曹魏將軍典韋的武器就是“雙戟”。西高穴大墓中所出的戟,正好是“成對出現”。東漢時代由過去的“佩劍”,發(fā)展為同時出現“佩刀”。
墓中還出土的2件人物陶俑,戴平巾幘,穿交領深衣,臉形稍胖,是典型的東漢俑造型。
此外,二號墓中出土大量畫像石殘塊,畫像石中人物的服飾特征屬漢魏時期,內容題材則不晚于東漢。
帳構和鐵鏡、瓷器等也表現出東漢晚期至魏晉的時代特征。
墓葬中出土的4枚“五銖錢”也是東漢錢,其中1枚是東漢晚期最為常見的“剪輪五銖”。
3. 文字
二號墓內出土的諸多刻字石牌,字體是典型的漢末隸書形式,與東漢末年《熹平石經》的字體非常接近。
墓葬中一些石牌上“魏武王”三字中的“魏”字,在下面加了一個“山”字,這是秦漢時期的寫法。魏晉以后,此種寫法開始變化,“山”字開始移到魏字的上部。北朝以后的“魏”字,“山”字完全從中消失。所以“魏”字的結構,表明西高穴二號墓不會晚于魏晉,更可能是東漢末期的。
西高穴二號墓石牌上的“魏”字與東漢—西晉時期“魏”字結構比較
石牌中有1塊刻有“木墨行清”四字。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東漢末年至魏晉這個很短暫的時間內將廁所或便器稱為“木墨行清”。
墓室內出土的刻字石牌中,還有“百辟刀”“白練單裙”“香囊”等,都是東漢人使用過的物品名稱。
綜合分析各種因素,西高穴二號墓的年代可判定為東漢末年。
(二)確定墓主人
墓室中共出土了三枚頭骨。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體質人類學專家鑒定,其結果為:
男子,年齡60歲以上。墓葬中有塊刻有“胡粉二斤”的石牌,在東漢時期,胡粉就是老年人用來涂面的。
女子A,年齡不低于50歲,出土時更靠近后室的南側室。
女子B,年齡20—25歲,出土時更靠近后室的北側室。
男子頭骨發(fā)現于前室前部,但迄今發(fā)現的所有漢魏古墓,從未見有將死者安置于前室前部的。
直到發(fā)現棺床的存在,才證明男性頭骨的“原位”應在后室,也即主室,同時證明他的地位高于另外兩具棺木中的女子。因而這名60歲以上的老年男性,就是墓主。
墓葬隨葬品以男性用品為主。包括“魏武王常所用”的各種物品,以及墓中出土的鐵鎧甲、鐵劍等,也說明墓主應是男性。
(三)墓主人的身份
1. 墓葬規(guī)格
最能反映墓葬主人身份的因素是墓葬的規(guī)模和形制。
西高穴二號墓是目前考古發(fā)現的規(guī)模最大的東漢或曹魏時期墓葬。總面積達740平方米,墓道的寬度9.8米,墓室墻壁極厚。墓室采用前、后室布局,前、后室又都帶雙側室結構。墓葬前室、后室和前室的北側室采用“四角攢尖”頂。在東漢墓中,這種結構此前只有諸侯王一級大墓使用。
墓室所用建筑材料,都是東漢末年的最高等級、最高規(guī)格。壘砌墓壁所用的條磚,長0.5米、寬0.25米。鋪地石長0.95米、寬0.9米、厚0.2米,非常規(guī)整,是迄今所見規(guī)格最高的鋪地磚。
隨葬品內容也反映出墓主人的地位。西高穴二號墓出土的石圭長達28厘米,肯定是帝王級用品。與石圭伴出的,還有石璧,直徑達28厘米。圭、璧伴出配套使用,是帝王陵的突出特征。
2. 薄葬
判斷一座墓是厚葬還是薄葬,要考慮死者的身份。
兩漢時代,社會厚葬成風。西高穴二號墓雖屬帝王級別,但墓室周壁以素墻處理,未見壁畫,沒有“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等復雜的墓室、棺槨設施,更沒有使用“金縷玉衣”或“銀縷玉衣”。出土的玉珮、銅帶鉤、鐵甲、鐵劍、玉珠、水晶珠、瑪瑙珠等物,都應該是墓主生前的常所用之物。墓葬簡化了墓室結構、減少了隨葬明器。
最重要的是,西高穴大墓沒有設封土,這是“薄葬”最為顯著的體現。因此相對死者的身份和墓葬的規(guī)格而言,該墓是典型的“薄葬”。
3. 符合曹操的特征
“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即魏武王曾經用過的理療頭頸的石枕。
西高穴二號墓中有大量鐵質鎧甲、鐵刀、鐵戟等兵器,散落的石牌也多與兵器有關,其中包括“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八寸機一”(可能是弩機)等。
墓中出土的1方硯臺、以及寫著“書案一”、“木墨斂二合”和“墨餅一”的石牌,又顯示墓主人能文能武。
刻有“香囊卅雙”的石牌,證實墓主人生前可能是隨身攜香的。
(四)與文獻的對應
1. 下葬安排
關于曹操的下葬,《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有一條重要記錄:
“庚子,王崩于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日:'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謚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這顯然是薄葬。
2. 高陵位置
曹操在《終令》中提到:
“古之葬者,必居貧瘠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吨芏Y》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span>
《終令》沒有提到鄴,但曹操在《遺令》中卻說得明白:“斂以時服,葬于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span>
除了《終令》和《遺令》,其他文獻幾乎無一例外地指向曹操死后葬在鄴城西部。
直到唐代初年,人們仍然明確知道曹操陵墓在鄴城附近的具體位置。唐太宗曾拜謁過高陵,并親筆題寫《祭魏武帝文》。唐代許多文人,如李邕、沈佺期、劉商、岑參等人,均知道曹操葬在鄴西,著有詩作,不作疑義。
3. 印證曹操
以下逐條將西高穴墓葬的發(fā)掘證據與文獻中曹操的死亡線索相印證。
西高穴大墓是一座東漢末年的墓葬,曹操死在東漢末年。
西高穴大墓無論從規(guī)模還是規(guī)格判斷,都屬帝王一級。曹操雖未為天子,但可以“設天子旌旗”“備天子乘輿”,死后按帝王的規(guī)格安葬合乎情理。
中國古代帝王,十有八九都葬在都城附近。西高穴東北30里(約15千米)的鄴城正好是曹操時期的都城。
西高穴大墓不僅通過其與鄴城的相對位置關系與曹操墓聯系起來,而且其自然地理位置或地貌特征也與文獻中的曹操墓地望相對應。
西高穴大墓附近是一處高崗,墓葬周圍地勢開闊,與曹操《終令》中所言地貌特征完全一致。
曹丕等人無意間透露出曹操墓地與河臨近,而西高穴大墓正在漳河岸邊。
曹操的《遺令》明確提到,他的葬地與西門豹祠的相對位置。西門豹祠的實際位置,就在西高穴二號墓以東10里(約5千米),準確印證了文獻的記載。
三、總結
判定墓主身份的考古學信息(作者總結)
文獻中有關曹操的臨終前后(作者總結)
綜上,安陽西高穴二號墓,只能是曹操墓,也即文獻中的曹操“高陵”。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