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紅白喜事實用手冊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將中國特色的文化建設(shè)作為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五大重點(diǎn)工程之一,而文明禮節(jié)、健康習(xí)俗則屬傳統(tǒng)文化范疇,是文化建設(shè)的重要內(nèi)容。我國是有五千多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大國,各民族各地區(qū)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人民大眾祖祖輩輩沿襲傳承至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jìn)步,各種禮儀習(xí)俗也在與時俱進(jìn)、移風(fēng)易俗、改革創(chuàng)新,有些繁瑣的禮儀習(xí)俗正在逐步取消和改進(jìn),各地因地制宜地推出許多民眾緊跟時代、新老結(jié)合、便于操作的新禮儀、新習(xí)俗,不少地方還成立了民間紅白喜事理事會、協(xié)會等社團(tuán)組織,幫助民眾辦理紅白喜事,對推動農(nóng)村文化建設(shè)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據(jù)筆者所在的農(nóng)村來看,如今絕大多數(shù)中青年人從學(xué)校走向社會后,有的外出務(wù)工經(jīng)商創(chuàng)實業(yè),有的參加工作各奔前程,大多不精通農(nóng)村禮儀習(xí)俗,而在農(nóng)村居家的老人則力不從心,農(nóng)村很多禮儀習(xí)俗傳承呈現(xiàn)出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狀況,一旦家中遇到紅白事情,往往感到茫然無措。
為了使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禮儀習(xí)俗得到傳承和弘揚(yáng),更為了農(nóng)村廣大民眾移風(fēng)易俗操辦紅白喜事的需求,我們試圖編輯了這本《農(nóng)村紅白喜事實用手冊》,希望拋磚引玉,能對農(nóng)村民眾在操辦紅白喜事時起到借鑒參考作用。在編寫過程中得到很多有實際經(jīng)驗的老者鼎力相助和熱情指導(dǎo),在此一并致謝,同時也借鑒吸收了一些外地經(jīng)驗,但由于編者視野不廣,經(jīng)驗不足,編輯水平有限,懇望讀者予以包涵并批評指正。
編者   二0一八年一月
目錄
第一章  稱謂
第一節(jié) 稱謂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第二節(jié) 稱謂分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一、父系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二、母系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三、妻系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四、夫系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五、平輩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六、晚輩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七、姻戚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八、其它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九、師友、鄰舍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十、歿后人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第二章  傳統(tǒng)的婚嫁風(fēng)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第一節(jié) 合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一、按十二屬相合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二、按九宮合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三、按五行合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第二節(jié) 看好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一、禁婚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1、男命禁婚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2、女命禁婚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二、女命擇行嫁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三、擇嫁娶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1、嫁娶周堂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2、月忌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3、楊公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4、重喪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5、月厭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6、四離日、四絕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7、忌丑亥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8、四大朱雀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9、七殺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10、紅沙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11、黃沙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12、地支相沖、地支相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三章  婚嫁柬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一節(jié) 寫帖須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二節(jié) 舊式婚嫁柬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一、定親帖(俗稱小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二、婚書帖(俗稱大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三、庚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四、請酒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五、娶帖(俗稱臉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六、催妝帖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七、送妝奩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八、請?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1、男家請大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2、男家請陪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3、女家請陪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4、男家請親朋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5、女家請親朋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6、請新郎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九、 投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十、 問回門帖(即問謝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十一、 謝親帖(俗稱回門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十二、 隨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十三、 男家回謝送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十四、 送飯?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十五、 添箱帖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附錄:
傳統(tǒng)的婚嫁禮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第三節(jié) 實用婚嫁柬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一、定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二、娶帖(俗稱臉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三、請?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四、男家親朋隨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五、女家親友隨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1、送飯?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2、添箱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六、請謝冰人(即媒人)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七、入贅帖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1、定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2、娶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八、娶干骨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1、定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2、娶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附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一、喜字的用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二、婚聯(lián)摘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1、通用婚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2、復(fù)婚用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3、再婚用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4、招婿用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5、老年婚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6、婚聯(lián)橫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第四章  祝壽 生子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第一節(jié) 祝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一、祝壽請?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二、祝壽請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三、祝壽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四、回謝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五、辭祝壽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第二節(jié) 生子女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一、報喜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二、請?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三、親朋送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附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一、祝壽的主要禮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二、壽幛常用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三、通用壽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第五章  喪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第一節(jié) 服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第二節(jié) 喪服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一、主要親屬喪服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二、主要親戚喪服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第三節(jié) 喪帖有關(guān)事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第四節(jié) 舊式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一、報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二、報殯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三、喪告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四、牌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第五節(jié) 實用喪葬帖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一、報喪 報殯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二、親友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1、祭奠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2、隨禮物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3、隨干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4、送挽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5、送花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三、喪禮回謝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附錄:
一、挽幛常用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二、挽聯(lián)選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第一章  稱謂
第一節(jié) 稱謂概述
稱謂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會行為,每人每天都離不開稱呼,無論在口頭上或文字中都要稱呼別人,同時也要被別人稱呼,有時還要自己稱呼自己,稱呼別人的叫“稱人”,別人稱呼自己叫“人稱”,自己稱呼自己叫“自稱”。
我們國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人民歷來就非常講究文明禮貌,人們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形成了一套非常講究而又十分文雅的各種稱謂,這些稱謂長幼有序,尊卑有別,而又恭敬謙虛,恭謙合宜,這是廣大人民有文化素養(yǎng)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民族素質(zhì)和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特征,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非常重視倫理的國家,所以我國在歷史上才有“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的美稱,這是國家的驕傲,也是各族人民的驕傲。我們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yáng)講文明、講禮儀的美德,正確地運(yùn)用各種稱謂,但有的人認(rèn)為稱呼是小事兒,無關(guān)緊要,所以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幼尊卑就直呼其名或胡亂稱呼,這是不禮貌和缺乏道德素質(zhì)的表現(xiàn),如果在社會交往時,一旦把稱呼搞錯了,不僅會使自己尷尬,而且還會貽笑于人,甚至還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從而影響人際關(guān)系,因此學(xué)好稱謂這一課是十分必要的。
稱謂的種類和表現(xiàn)形式有很多,現(xiàn)將一些常用的稱謂的類別分述如下:
通稱:就是普通的稱呼,其中包括一般的稱呼、職業(yè)稱呼、職務(wù)稱呼、親戚稱呼等。一般稱呼如老劉、小趙、大李等稱呼,是在姓氏前加上“老、小、大”等字,這樣稱呼,被稱呼人也不一定老、小、大,這要根據(jù)稱呼者和被稱呼者的身份、年齡等情況而定,這類稱呼一般只在日常交往時口頭稱呼,但是在文字和正式場合很少使用。
“同志”這個稱謂是在革命年代出現(xiàn)的,它是革命的產(chǎn)物,這個新的稱謂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guān)系和深厚感情,現(xiàn)今這個稱呼在國家機(jī)關(guān)中已廣泛使用,但在農(nóng)村中使用較少。
“先生、小姐、女士”等稱謂,在解放前較為流行,解放后就很少使用了,改革開放以來這些稱呼又開始流行起來,先生一詞過去多稱呼民主人士和學(xué)識淵博的知識分子為先生,現(xiàn)在一般多用于外事場合,有的婦女稱呼自己的丈夫為先生,在農(nóng)村一般稱學(xué)校的老師為先生;小姐一詞在舊社會是對貴族未婚女子的稱呼,現(xiàn)今使用比較廣泛,如售貨員小姐等;太太一詞是從丈夫的角度去稱呼的,男稱先生,女稱小姐或女士,已在大城市廣泛使用。
職業(yè)稱呼是根據(jù)職業(yè)的不同而特定的,有的可以在姓氏后加稱謂,如“劉師傅”、“王老師”等,這些稱謂本身就有尊重對方之意,而有些職業(yè)稱謂,如“服務(wù)員”、“門衛(wèi)”等,如直呼這些稱謂就顯得不禮貌,因此在稱呼后加上“同志”二字為宜,如門衛(wèi)同志、售貨員同志等,這樣稱呼才能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職務(wù)稱謂是根據(jù)不同職務(wù)而定的,如縣長、局長、校長等等,這些職務(wù)稱謂多在國家機(jī)關(guān)、工廠、學(xué)校中使用。
親屬稱謂是按血緣遠(yuǎn)近、輩份高低、年齡大小而區(qū)分的,通常包括血親、旁系血親、姻親和配偶部分,其中配偶是一種特殊的稱謂,在舊社會丈夫稱妻子為“內(nèi)室、內(nèi)人、賤內(nèi)、拙荊”也有的稱太太,粗俗稱呼老婆;妻子稱丈夫為“夫君、夫婿、郎君”也有的稱丈夫為先生,這些稱呼大部分不適用了,只有先生、太太還在某些地區(qū)某些場合使用,現(xiàn)今城市和農(nóng)村普遍使用愛人一詞,該詞既可稱丈夫也可稱妻子,應(yīng)該說這是一個符合時代潮流的好稱謂。
尊稱:尊稱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多,一般對尊輩或年長者應(yīng)在稱呼前加“尊”字如尊伯、尊嫂等,但對直系親屬不宜寫“尊”字,如給祖父母和父母親寫信,就不能寫名字,也不能寫“尊”字,可直接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祖父母大人、父母親大人即可,在自己具名時一般要在名字前加稱謂,如孫男某某叩上,兒男某某上,關(guān)系在遠(yuǎn)一些的,為了有所區(qū)別,可以稱謂前加上名字,如某某堂伯、某某堂兄等,關(guān)系較密切的朋友可稱某某老兄;關(guān)系一般的可稱仁兄或同志均可。
對于年幼或輩份低于自己的,應(yīng)在稱呼前加“賢”字,如賢侄、賢婿等,但對直系的子侄則不能加賢字,應(yīng)稱吾兒,吾侄,除子侄外即使是家族中的至親也不可加“吾”字,而加“賢”字。
為表示對他人的敬重,有時還可以用親屬的稱謂稱呼非親屬,如伯父、伯母、阿姨等稱呼,在城市中使用較多;大爺、大娘、大嬸等稱呼多在農(nóng)村使用,對年齡較大的還可稱老大爺、老大娘等,對于德高望重的科學(xué)家,文學(xué)家等可在姓氏后加“老”字如郭老、李老等以示尊重。
謙稱:為了表示自謙,一般多在稱呼前加“愚”字如愚叔父、愚外甥等,但直系長輩和外祖父母,具名時不中愚字,祖即寫祖,父即寫父,而且不寫姓名,只寫祖父字,父字即可。除祖父母、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其他人均應(yīng)在稱呼前加愚字。
在向別人稱呼自己的親屬時,輩份比自己高的,在稱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兄等,輩份比自己低的或平輩則在稱呼前加“舍”字,如舍侄、舍弟等,但在稱呼自己的直系晚輩和女婿時,不能加“舍”字,應(yīng)在稱呼前加“小”字,如兒、小女、小婿等。
如何稱呼自己和別人的親屬,過去人們概括了一句話,即“家大舍小令他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稱呼自己親屬時,輩份比自己高的加“家”字。比自己輩份低的加“舍”字,稱呼別人親屬時,均應(yīng)在稱呼前加“令”字。
在我們常用的稱謂中,有的稱謂本身就有尊稱和謙稱之意,所以不必再另加其他詞語,如爸爸、媽媽、老師等,也可以用這些稱呼做為尊稱詞語,同樣也可以用兒子、女兒、學(xué)生等謙稱詞語,另外還有一些尊稱和謙稱詞語,如稱別人的家為府上、尊府、貴府,稱自己的家為寒舍、草堂、舍下,還有敝姓、敝鄉(xiāng)、敝校等謙稱詞語,應(yīng)在社會中正確加以運(yùn)用。
第二節(jié) 稱謂分類
稱謂的種類很多,又很復(fù)雜,為便于查找,現(xiàn)將各類稱謂幾個系列,并列表分述如下:
一、父系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他人之敬稱
向他人謙稱
父親的祖父
曾祖父
曾孫(曾孫男)、曾孫女
令曾祖(曾翁)
家曾祖父
父親的祖母
曾祖母
曾孫(曾孫男)、曾孫女
令曾祖母
家曾祖母
父親的伯祖父
曾伯祖父
曾侄孫(曾侄孫男)、曾侄孫女
令曾伯祖父
家曾伯祖父
父親的伯祖母
曾伯祖母
曾侄孫(曾侄孫男)、曾侄孫女
令曾伯祖母
家曾伯祖母
父親的叔祖父
曾叔祖父
曾侄孫(曾侄孫男)、曾侄孫女
令曾叔祖父
家曾叔祖父
父親的叔祖母
曾叔祖母
曾侄孫(曾侄孫男)、曾侄孫女
令曾叔祖線母
家曾叔祖母
父親的父親
祖父(爺爺)
孫(孫男)、孫女
令祖(令祖父)
家祖父(家祖、家公)
父親的母親
祖母(奶奶)
孫(孫男)、孫女
令祖母(尊祖母)
家祖母
父親的伯父
伯祖父
侄孫(侄孫男)、侄孫女
令伯祖父
家伯祖父
父親的伯母
伯祖母
侄孫(侄孫男)、侄孫女
令伯祖母
家伯祖母
父親的叔父
叔祖父
侄孫(侄孫男)、侄孫女
令叔祖父
家叔祖父
父親的叔母(嬸母)
叔祖母
侄孫(侄孫男)、侄孫女
令叔祖母
家叔祖母
父親的姑父
姑祖父(姑爺爺)
內(nèi)侄孫(內(nèi)侄孫男)、內(nèi)侄孫女
令姑祖父
家姑祖父
父親的姑母
姑祖母(姑奶奶)
內(nèi)侄孫(內(nèi)侄孫男)、內(nèi)侄孫女
令姑祖母
家姑祖母
父親的舅父
舅祖父(舅爺爺)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舅祖父
家舅祖父
父親的舅母
舅祖母(舅奶奶)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舅祖母
家舅祖母
父親的姨父
姨祖父(姨爺爺)
姨外孫(姨外孫男)、姨外孫女
令姨祖父
家姨祖父
父親的姨母
姨祖母(姨奶奶)
姨外孫(姨外孫男)、姨外孫女
令姨祖母
家姨祖母
父親
父親(爸爸、爹爹)
子(兒、男)、女(兒、女兒)
令尊(尊翁、尊君、尊公)
家父(家嚴(yán)、家公、家君、家尊)
父親的妻子
母親(媽媽)
子(兒、男)、女(兒、女兒)
令堂(令慈、令母、令萱)
家母(家慈、家堂、家萱)
父親的繼妻
繼母(媽媽)
繼子、繼女
令繼母(令堂)
家繼母(家慈)
父親的哥哥
伯父(伯伯)
侄(侄子)、侄女
令伯(尊伯)
家伯父
父親的嫂子
伯母
侄(侄子)、侄女
令伯母
家伯母
父親的弟弟
叔父(叔叔、仲父)
侄(侄子)、侄女
令叔(賢叔)
家叔父(家賢叔)
父親的弟媳
叔母(嬸母、季母)
侄(侄子)、侄女
令叔母
家叔母(家嬸母)
父親的姐妹
姑母(姑媽)
內(nèi)侄(內(nèi)侄子)、內(nèi)侄女
令姑母
家姑母
父親的姐夫(妹夫)
姑父
內(nèi)侄(內(nèi)侄子)、內(nèi)侄女
令姑父
家姑父
父親的堂兄
堂伯父
堂侄(堂侄子)、堂侄女
令堂伯
家堂伯父
父親的堂嫂
堂伯母
堂侄(堂侄子)、堂侄女
令堂伯母
家堂伯母
父親的堂弟
堂叔父
堂侄(堂侄子)、堂侄女
令堂叔
家堂叔父
父親的堂弟婦
堂叔母(堂嬸母)
堂侄(堂侄子)、堂侄女
令堂叔母(令堂嬸母)
家堂叔母(家堂嬸母)
父親的表伯父
表伯祖父
表侄孫(表侄孫子)、表侄孫女
令表伯祖
家表伯祖父
父親的表伯母
表伯祖母
表侄孫(表侄孫子)、表侄孫女
令表伯祖母
家表伯祖母
父親的表叔父
表叔祖父
表侄孫(表侄孫子)、表侄孫女
令表叔祖
家表叔祖父
父親的表叔母嬸母
表叔祖母
表侄孫(表侄孫子)表侄孫女
令表叔祖母
家表叔祖母
父親的表兄
表伯父
表侄(表侄子)、表侄女
令表伯
家表伯父
父親的表嫂
表伯母
表侄(表侄子)、表侄女
令表伯母
家表伯母
父親的表弟
表叔父
表侄(表侄子)、表侄女
令表叔
家表叔父
父親的表弟婦
表叔母(表嬸母)
表侄(表侄子)、表侄女
令表叔母
家表叔母
父親的堂姐妹
堂姑母(堂姑媽)
內(nèi)堂侄(內(nèi)堂侄子)內(nèi)堂侄女
令堂姑母
家堂姑母
父親的堂姐妹夫
堂姑父
內(nèi)堂侄(內(nèi)堂侄子)內(nèi)堂侄女
令堂姑父
家堂姑父
父親的侄兒
堂兄、堂弟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令堂兄、令堂弟
家堂兄、舍堂弟
父親的侄媳
堂嫂、堂弟婦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令堂嫂、令堂弟婦
家堂嫂、舍堂弟婦
父親的侄女
堂姐、堂妹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令堂姐、令堂妹
家堂姐、舍堂妹
父親的侄女婿
堂姐夫、堂妹夫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令堂姐夫、令堂妹夫
家堂姐夫、舍堂妹夫
二、母系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他人之敬稱
向他人謙稱
母親的祖父
外曾祖父
外曾孫(外曾孫男)、外曾孫女
令外曾祖
家外曾祖父
母親的祖母
外曾祖母
外曾孫(外曾孫男)、外曾孫女
令外曾祖母
家外曾祖母
母親的父親
外祖父(外公、姥爺)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外祖父
家外祖父
母親的母親
外祖母(外婆、姥姥)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外祖母
家外祖母
母親的伯父
外伯祖父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伯祖父
家外伯祖父
母親的伯母
外伯祖母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伯祖母
家外伯祖母
母親的叔父
外叔祖父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叔祖父
家外叔祖父
母親的叔母(嬸母)
外叔祖母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叔祖母
家外叔祖母
母親的姑父
外姑祖父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姑祖父
家外姑祖父
母親的姑母
外姑祖母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姑祖母
家外姑祖母
母親的舅父
外舅祖父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外舅祖父
家外舅祖父
母親的舅母
外舅祖母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外舅祖母
家外舅祖母
母親的姨父
外姨祖父
外姨孫(外姨孫男)、外姨孫女
令外姨祖父
家外姨祖父
母親的姨母
外姨祖母
外姨孫(外姨孫男)、外姨孫女
令外姨祖母
家外姨祖母
母親
母親(媽媽)
子(兒、男)、女(兒、女兒)
令堂(令慈、令母、令萱)
家母(家慈、家堂、家萱)
母親的丈夫
父親、爸爸
子、女
令尊、尊翁
家父、家嚴(yán)、家君、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他人之敬稱
向他人謙稱
母親的后夫
繼父(爸爸)
繼子、繼女
令繼父(令尊)
家繼父(家嚴(yán))
母親的兄弟
舅父(母舅、舅舅)
外甥(外甥男)、外甥女
令舅父
家舅父
母親的嫂子、弟婦
舅母(舅媽)
外甥(外甥男)、外甥女
令舅母
家舅母
母親的姐妹
姨母(姨媽)
姨外甥、姨外甥女(襟侄、襟侄女)
令姨母
家姨母
母親的姐夫(妹夫)
姨父(姨爹)
姨外甥、姨外甥女(襟侄、襟侄女)
令姨父
家姨父
母親的堂兄弟
堂舅父
堂外甥、堂外甥女
令堂舅父
家堂舅父
母親的堂嫂、堂弟婦
堂舅母
堂外甥、堂外甥女
令堂舅母
家堂舅母
母親的表伯父
外表伯祖父
外表侄孫(外表侄孫子)、外表侄孫女
令外表伯祖
家外表伯祖父
母親的表伯母
外表伯祖母
外表侄孫(外表侄子)、外表侄孫女
令外表伯祖母
家外表伯祖母
母親的表叔父
外表叔祖父
外表侄孫(外表侄孫子)、外表侄孫女
令外表叔祖父
家外表叔祖父
母親的表叔母(嬸母)
外表叔祖母
外表侄孫(外表侄孫子)、外表侄孫女
令外表叔祖母
家外表叔祖母
母親的表兄弟
表舅父
表外甥、表外甥女
令表舅父
家表舅父
母親的表嫂、表弟婦
表舅母
表外甥、表外甥女
令表舅母
家表舅母
母親的表姐妹
表姨母
表姨外甥、表姨外甥女
令表姨母
家表姨母
母親的表姐夫、表妹夫
表姨父
表姨外甥、表姨外甥女
令表姨父
家表姨父
三、妻系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妻親之曾祖母
曾祖岳母
曾孫女婿
妻親之伯祖父
伯祖岳父
姪孫女婿
妻親之伯祖母
伯祖岳母
(夫)姪孫女婿
妻親之叔祖父
叔祖岳父
姪孫女婿
妻親之叔祖母
叔祖岳母
(夫)姪孫女婿
妻親之姑祖母
姑祖岳母
姪孫女婿
妻親之姑祖父
姑祖岳父
(內(nèi)/妻)姪孫女婿
妻親之外曾祖父
外曾祖岳父
曾外孫女婿
妻親之外曾祖母
外曾祖岳母
曾外孫女婿
妻親之外祖父
外祖岳父
外孫女婿
妻親之外祖母
外祖岳母
外孫女婿
妻親之伯外祖父
伯外祖岳父
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伯外祖母
伯外祖岳母
(夫)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叔外祖父
叔外祖岳父
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叔外祖母
叔外祖岳母
(夫)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姑外祖母
姑外祖岳母
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姑外祖父
姑外祖岳父
(內(nèi)/妻)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曾外祖父
曾外祖岳父
外曾孫女婿
妻親之曾外祖母
曾外祖岳母
外曾孫女婿
妻親之舅祖父
舅祖岳父
甥孫女婿
妻親之舅祖母
舅祖岳母
(夫)甥孫女婿
妻親之姨祖母
姨祖岳母
甥孫女婿
妻親之姨祖父
姨祖岳父
(內(nèi)/妻)甥孫女婿
妻親之外曾外祖父
外曾外祖岳父
外曾外孫女婿
妻親之外曾外祖母
外曾外祖岳母
外曾外孫女婿
妻親之舅外祖父
舅外祖岳父
甥外孫女婿
妻親之舅外祖母
舅外祖岳母
(夫)甥外孫女婿
妻親之姨外祖母
姨外祖岳母
甥外孫女婿
妻親之姨外祖父
姨外祖岳父
(內(nèi)/妻)甥外孫女婿
妻親之父親
岳父/泰山/冰翁/丈父/舅
兒婿/子婿/女婿/半男/甥/姪
妻親之母親
岳母/泰水/冰媼/丈母/姑
兒婿/子婿/女婿/半男/甥/姪
妻親之姨母
姨岳母/姨丈母/姨丈母娘
甥女婿/甥婿
妻親之姨父
姨岳父/姨丈父/姨丈人
(內(nèi)/妻)甥女婿
妻親之舅父
舅岳父/舅丈父/舅丈人
甥女婿/甥婿
妻親之舅母
舅岳母/舅丈母/舅丈母娘
(夫)甥女婿
妻親之姑母
姑岳母/姑丈母/姑丈母娘
姪女婿/姪婿
妻親之姑父
姑岳父/姑丈父/姑丈人
(內(nèi)/妻)姪女婿
妻親之伯父
伯岳父/伯丈父/伯丈人
姪女婿/姪婿
妻親之伯母
伯岳母/伯丈母/伯丈母娘
(夫)姪女婿
妻親之叔父
叔岳父/叔丈父/叔丈人
姪女婿/姪婿
妻親之叔母
叔岳母/叔丈母/叔丈母娘
(夫)姪女婿
妻親之兄親
妻舅/大舅兄/內(nèi)兄
妹弟/妹夫/妹婿/妹郎
妻親之兄姊
舅婦/大舅兄姊/內(nèi)兄嫂/大妗子
姑夫/小姑妹弟/小姑夫/姑郎
妻親之弟親
妻舅/小舅弟/內(nèi)弟
姊兄/姊夫/姊丈/姊郎
妻親之弟妹
舅婦/小舅弟妹/內(nèi)弟婦/小妗子
姑夫/大姑姊兄/大姑夫/姑郎
妻親之姊親
妻姨/大姨姊/內(nèi)姊
妹弟/妹夫/妹婿/妹郎
妻親之姊兄
姨夫/大姨姊兄/內(nèi)姊夫/大姨夫
姨夫/小姨妹弟/小姨夫/姨郎/連襟
妻親之妹親
妻姨/小姨妹/內(nèi)妹
姊兄/姊夫/姊丈/姊郎
妻親之妹弟
姨夫/小姨妹弟/內(nèi)妹夫/小姨夫
姨夫/大姨姊兄/大姨夫/姨郎/連襟
妻親之姪男
(內(nèi)/妻)姪男
姑父/姑爸/姑爹
妻親之姪男婦
(內(nèi)/妻)姪男婦/姪息婦/姪婦
姑公父/姑公公/姑爸/姑爹(夫)
妻親之姪女
(內(nèi)/妻)姪女
姑父/姑爸/姑爹
妻親之姪女婿
(內(nèi)/妻)姪女婿/姪子婿/姪婿
姑岳父/姑丈人/姑爸/姑爹(內(nèi)/妻)
妻親之甥男
(內(nèi)/妻)甥男
姨父/姨爸/姨爹
妻親之甥男婦
(內(nèi)/妻)甥男婦/甥息婦/甥婦
姨公父/姨公公/姨爸/姨爹(夫)
妻親之甥女
(內(nèi)/妻)甥女
姨父/姨爸/姨爹
妻親之甥女婿
(內(nèi)/妻)甥女婿/甥子婿/甥婿
姨岳父/姨丈人/姨爸/姨爹(內(nèi)/妻)
妻親之從父兄
從父大舅兄/內(nèi)從父兄
從父妹弟/從父妹夫
妻親之從父兄婦
從父大舅兄婦/內(nèi)從父兄嫂
從父小姑妹夫
妻親之從父弟
從父小舅弟/內(nèi)從父弟
從父姊兄/從父姊夫
妻親之從父弟婦
從父小舅弟婦/內(nèi)從父弟婦
從父大姑姊夫
妻親之從父姊
從父大姨姊/內(nèi)從父姊
從父妹弟/從父妹夫
妻親之從父姊夫
從父大姨姊夫/內(nèi)從父姊夫
從父小姨妹夫
妻親之從父妹
從父小姨妹/內(nèi)從父妹
從父姊兄/從父姊夫
妻親之從父妹夫
從父小姨妹夫/內(nèi)從父妹夫
從父大姨姊夫
妻親之姑表兄
姑表大舅兄
舅表妹弟/舅表妹夫
妻親之姑表兄婦
姑表大舅兄婦
舅表小姑妹夫
妻親之姑表弟
姑表小舅弟
舅表姊兄/舅表姊夫
妻親之姑表弟婦
姑表小舅弟婦
舅表大姑姊夫
妻親之舅表兄
舅表大舅兄
姑表妹弟/姑表妹夫
妻親之舅表兄婦
舅表大舅兄婦
姑表小姑妹夫
妻親之舅表弟
舅表小舅弟
姑表姊兄/姑表姊夫
妻親之舅表弟婦
舅表小舅弟婦
姑表大姑姊夫
妻親之姑表姊
姑表大姨姊
舅表妹弟/舅表妹夫
妻親之姑表姊夫
姑表大姨姊夫
舅表小姨妹夫
妻親之姑表妹
姑表小姨妹
舅表姊兄/舅表姊夫
妻親之姑表妹夫
姑表小姨妹夫
舅表大姨姊夫
妻親之舅表姊
舅表大姨姊
姑表妹弟/姑表妹夫
妻親之舅表姊夫
舅表大姨姊夫
姑表小姨妹夫
妻親之舅表妹
舅表小姨妹
姑表姊兄/姑表姊夫
妻親之舅表妹夫
舅表小姨妹夫
姑表大姨姊夫
妻親之從母兄
從母大舅兄
從母妹弟/從母妹夫
妻親之從母兄婦
從母大舅兄婦
從母小姑妹夫
妻親之從母弟
從母小舅弟
從母姊兄/從母姊夫
妻親之從母弟婦
從母小舅弟婦
從母大姑姊夫
妻親之從母姊
從母大姨姊
從母妹弟/從母妹夫
妻親之從母姊夫
從母大姨姊夫
從母小姨妹夫
妻親之從母妹
從母小姨妹
從母姊兄/從母姊夫
妻親之從母妹夫
從母小姨妹夫
從母大姨姊夫
妻親之姪孫男
(內(nèi)/妻)姪孫男
姑祖父/姑爺爺/姑奶爺
妻親之姪孫男婦
(內(nèi)/妻)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姑祖公父/姑爺爺/姑奶爺(夫)
妻親之姪孫女
(內(nèi)/妻)姪孫女
姑祖父/姑爺爺/姑奶爺
妻親之姪孫女婿
(內(nèi)/妻)姪孫女婿/姪孫婿
姑祖岳父/姑爺爺/姑奶爺(內(nèi)/妻)
妻親之甥孫男
(內(nèi)/妻)甥孫男
姨祖父/姨爺爺/姨奶爺
妻親之甥孫男婦
(內(nèi)/妻)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姨祖公父/姨爺爺/姨奶爺(夫)
妻親之甥孫女
(內(nèi)/妻)甥孫女
姨祖父/姨爺爺/姨姑奶爺
妻親之甥孫女婿
(內(nèi)/妻)甥孫女婿/甥孫婿
姨祖岳父/姨爺爺/姨奶爺(內(nèi)/妻)
妻親之姪外孫男
(內(nèi)/妻)姪外孫男
姑外祖父/姑姥爺
妻親之姪外孫男婦
(內(nèi)/妻)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姑外祖公父/姑姥爺(夫)
妻親之姪外孫女
(內(nèi)/妻)姪外孫女
姑外祖父/姑姥爺
妻親之姪外孫女婿
(內(nèi)/妻)姪外孫女婿/姪外孫婿
姑外祖岳父/姑姥爺(內(nèi)/妻)
妻親之甥外孫男
(內(nèi)/妻)甥外孫男
姨外祖父/姨姥爺
妻親之甥外孫男婦
(內(nèi)/妻)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姨外祖公父/姨姥爺(夫)
妻親之甥外孫女
(內(nèi)/妻)甥外孫女
姨外祖父/姨姥爺
妻親之甥外孫女婿
(內(nèi)/妻)甥外孫女婿/甥外孫婿
姨外祖岳父/姨姥爺(內(nèi)/妻)
四、夫系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夫親之曾祖父
曾祖公父
曾孫男婦/曾孫息婦
夫親之曾祖母
曾祖婆母
曾孫男婦/曾孫息婦
夫親之祖父
祖公父
孫男婦/孫息婦
夫親之祖母
祖婆母
孫男婦/孫息婦
夫親之伯祖父
伯祖公父
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伯祖母
伯祖婆母
(夫)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叔祖父
叔祖公父
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叔祖母
叔祖婆母
(夫)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姑祖母
姑祖婆母
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姑祖父
姑祖公父
(內(nèi)/妻)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外曾祖父
外曾祖公父
曾外孫男婦/曾外孫息婦
夫親之外曾祖母
外曾祖婆母
曾外孫男婦/曾外孫息婦
夫親之外祖父
外祖公父
外孫男婦/外孫息婦
夫親之外祖母
外祖婆母
外孫男婦/外孫息婦
夫親之伯外祖父
伯外祖公父
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伯外祖母
伯外祖婆母
(夫)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叔外祖父
叔外祖公父
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叔外祖母
叔外祖婆母
(夫)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姑外祖母
姑外祖婆母
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姑外祖父
姑外祖公父
(內(nèi)/妻)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曾外祖父
曾外祖公父
外曾孫男婦/外曾孫息婦
夫親之曾外祖母
曾外祖婆母
外曾孫男婦/外曾孫息婦
夫親之舅祖父
舅祖公父
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夫親之舅祖母
舅祖婆母
(夫)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夫親之姨祖母
姨祖婆母
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夫親之姨祖父
姨祖公父
(內(nèi)/妻)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夫親之外曾外祖父
外曾外祖公父
外曾外孫男婦/外曾外孫息婦
夫親之外曾外祖母
外曾外祖婆母
外曾外孫男婦/外曾外孫息婦
夫親之舅外祖父
舅外祖公父
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夫親之舅外祖母
舅外祖婆母
(夫)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夫親之姨外祖母
姨外祖婆母
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夫親之姨外祖父
姨外祖公父
(內(nèi)/妻)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夫親之父親
公父/公公/舅
兒婦/息婦/男婦/半女/甥/姪
夫親之母親
婆母/婆婆/姑
兒婦/息婦/男婦/半女/甥/姪
夫親之姨母
姨婆母/姨婆婆
甥男婦/甥息婦/甥媳婦
夫親之姨父
姨公父/姨公公
(內(nèi)/妻)甥男婦/甥息婦/甥媳婦
夫親之舅父
舅公父/舅公公
甥男婦/甥息婦/甥媳婦
夫親之舅母
舅婆母/舅婆婆/妗婆婆
(夫)甥男婦/甥息婦/甥媳婦
夫親之姑母
姑婆母/姑婆婆
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姑父
姑公父/姑公公
(內(nèi)/妻)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伯父
伯公父/伯公公
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伯母
伯婆母/伯婆婆
(夫)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叔父
叔公父/叔公公
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叔母
叔婆母/叔婆婆/嬸婆婆
(夫)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兄親
夫伯/大伯兄/外兄
弟妹/弟婦/弟媳婦
夫親之兄姊
伯婦/大伯兄姊/外兄嫂/大伯婦
叔婦/小叔弟妹/小叔婦/小嬸子
夫親之弟親
夫叔/小叔弟/外弟
兄姊/兄嫂/兄婦
夫親之弟妹
叔婦/小叔弟妹/外弟婦/小嬸子
伯婦/大伯兄姊/大伯婦/大伯嫂
夫親之姊親
夫姑/大姑姊/外姊
弟妹/弟婦/弟媳婦
夫親之姊兄
姑夫/大姑姊兄/外姊夫/大姑夫
舅婦/小舅弟妹/小舅婦/小妗子
夫親之妹親
夫姑/小姑妹/外妹
兄姊/兄嫂/兄婦
夫親之妹弟
姑夫/小姑妹弟/外妹夫/小姑夫
舅婦/大舅兄姊/大舅婦/大舅嫂
夫親之姪男
(外/夫)姪男
叔母/伯母/叔媽/叔娘
夫親之姪男婦
(外/夫)姪男婦/姪息婦/姪婦
叔婆母/伯婆母/叔媽/叔娘(夫)
夫親之姪女
(外/夫)姪女
叔母/伯母/叔媽/叔娘
夫親之姪女婿
(外/夫)姪女婿/姪子婿/姪婿
叔岳母/伯岳母/叔媽/叔娘(內(nèi)/妻)
夫親之甥男
(外/夫)甥男
舅母/舅媽/舅娘
夫親之甥男婦
(外/夫)甥男婦/甥息婦/甥婦
舅婆母/舅媽/舅娘(夫)
夫親之甥女
(外/夫)甥女
舅母/舅媽/舅娘
夫親之甥女婿
(外/夫)甥女婿/甥子婿/甥婿
舅岳母/舅媽/舅娘(內(nèi)/妻)
夫親之從父兄
從父大伯兄/外從父兄
從父弟妹/從父弟婦
夫親之從父兄婦
從父大伯兄婦/外從父兄嫂
從父小叔弟婦
夫親之從父弟
從父小叔弟/外從父弟
從父兄姊/從父兄婦
夫親之從父弟婦
從父小叔弟婦/外從父弟婦
從父大伯兄婦
夫親之從父姊
從父大姑姊/外從父姊
從父弟妹/從父弟婦
夫親之從父姊夫
從父大姑姊夫/外從父姊夫
從父小舅弟婦
夫親之從父妹
從父小姑妹/外從父妹
從父兄姊/從父兄婦
夫親之從父妹夫
從父小姑妹夫/外從父妹夫
從父大舅兄婦
夫親之姑表兄
姑表大伯兄
舅表弟妹/舅表弟婦
夫親之姑表兄婦
姑表大伯兄婦
舅表小叔弟婦
夫親之姑表弟
姑表小叔弟
舅表兄姊/舅表兄婦
夫親之姑表弟婦
姑表小叔弟婦
舅表大伯兄婦
夫親之舅表兄
舅表大伯兄
姑表弟妹/姑表弟婦
夫親之舅表兄婦
舅表大伯兄婦
姑表小叔弟婦
夫親之舅表弟
舅表小叔弟
姑表兄姊/姑表兄婦
夫親之舅表弟婦
舅表小叔弟婦
姑表大伯兄婦
夫親之姑表姊
姑表大姑姊
舅表弟妹/舅表弟婦
夫親之姑表姊夫
姑表大姑姊夫
舅表小舅弟婦
夫親之姑表妹
姑表小姑妹
舅表兄姊/舅表兄婦
夫親之姑表妹夫
姑表小姑妹夫
舅表大舅兄婦
夫親之舅表姊
舅表大姑姊
姑表弟妹/姑表弟婦
夫親之舅表姊夫
舅表大姑姊夫
姑表小舅弟婦
夫親之舅表妹
舅表小姑妹
姑表兄姊/姑表兄婦
夫親之舅表妹夫
舅表小姑妹夫
姑表大舅兄婦
夫親之從母兄
從母大伯兄
從母弟妹/從母弟婦
夫親之從母兄婦
從母大伯兄婦
從母小叔弟婦
夫親之從母弟
從母小叔弟
從母兄姊/從父兄婦
夫親之從母弟婦
從母小叔弟婦
從母大伯兄婦
夫親之從母姊
從母大姑姊
從母弟妹/從母弟婦
夫親之從母姊夫
從母大姑姊夫
從母小舅弟婦
夫親之從母妹
從母小姑妹
從母兄姊/從父兄婦
夫親之從母妹夫
從母小姑妹夫
從母大舅兄婦
夫親之姪孫男
(外/夫)姪孫男
叔伯祖母/叔伯奶奶/嬸奶奶
夫親之姪孫男婦
(外/夫)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叔伯祖婆母/叔伯奶奶(夫)
夫親之姪孫女
(外/夫)姪孫女
叔伯祖母/叔伯奶奶/嬸奶奶
夫親之姪孫女婿
(外/夫)姪孫女婿/姪孫婿
叔伯祖岳母/叔伯奶奶(內(nèi)/妻)
夫親之甥孫男
(外/夫)甥孫男
舅祖母/舅奶奶/妗奶奶
夫親之甥孫男婦
(外/夫)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舅祖婆母/舅奶奶(夫)
夫親之甥孫女
(外/夫)甥孫女
舅祖母/舅奶奶/妗奶奶
夫親之甥孫女婿
(外/夫)甥孫女婿/甥孫婿
舅祖岳母/舅奶奶(內(nèi)/妻)
夫親之姪外孫男
(外/夫)姪外孫男
叔伯外祖母/叔伯姥姥/嬸姥姥
夫親之姪外孫男婦
(外/夫)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叔伯外祖婆母/叔伯姥姥(夫)
夫親之姪外孫女
(外/夫)姪外孫女
叔伯外祖母/叔伯姥姥/嬸姥姥
夫親之姪外孫女婿
(外/夫)姪外孫女婿/姪外孫婿
叔伯外祖岳母/叔伯姥姥(內(nèi)/妻)
夫親之甥外孫男
(外/夫)甥外孫男
舅外祖母/舅姥姥/妗姥姥
夫親之甥外孫男婦
(外/夫)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舅外祖婆母/舅姥姥(夫)
夫親之甥外孫女
(外/夫)甥外孫女
舅外祖母/舅姥姥/妗姥姥
夫親之甥外孫女婿
(外/夫)甥外孫女婿/甥外孫婿
舅外祖岳母/舅姥姥(內(nèi)/妻)
五、平輩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他人之敬稱
向他人謙稱
哥哥
哥(兄長)
弟、妹
令兄(尊兄、哲兄、長君)
家兄
哥哥的妻子
嫂子
夫弟、夫妹
令嫂(尊嫂)
家嫂
弟弟
弟弟
兄、姐
令弟(淑弟、介弟、貴介、)
舍弟家弟、鄙弟、劣弟
弟弟的妻子
弟婦(弟媳)
夫兄、夫姐
令弟婦
舍弟婦
姐姐
姐姐
弟、妹
令姐(賢姐、貴姐)
家姐
姐姐的丈夫
姐夫(姐丈、姐婿)
內(nèi)弟、內(nèi)妹(姻弟、姻妹)
令姐丈
家姐夫
妹妹
妹妹
兄、姐
令妹
舍妹
妹妹的丈夫
妹夫(妹丈、妹婿)
內(nèi)弟、內(nèi)妹(姻弟、姻妹)
令妹丈
舍妹夫
叔伯之子
堂兄(嫡兄)
堂弟、堂妹
令堂兄(令嫡兄)
家堂兄
叔伯之子
堂弟(嫡弟)
堂兄、堂姐
令堂弟(令嫡弟、仁弟)
舍堂弟
叔伯之兒媳
堂嫂(嫡堂嫂)
夫堂弟、夫堂妹
令堂嫂(令嫡嫂)
家堂嫂
叔伯之兒媳
堂弟婦(嫡弟婦)
夫堂兄、夫堂姐
令堂弟媳(令嫡弟婦)
舍堂弟婦
叔伯之女
堂姐(嫡堂姐)
堂弟、堂妹
令堂姐(令嫡姐)
家堂姐
叔伯之女
堂妹(嫡堂妹)
堂兄、堂姐
令堂妹(令嫡妹)
舍堂妹
叔伯之女婿
堂姐夫(嫡堂姐夫)
內(nèi)堂弟、內(nèi)堂妹(姻弟、姻妹)
令堂姐丈
家堂姐丈
叔伯之女婿
堂妹丈(嫡堂妹丈)
內(nèi)堂兄、夫堂姐(姻兄、姻姐)
令堂妹夫
舍堂妹夫
姑父、舅父、姨父之子
表兄、表弟
表弟、表兄、表妹、表姐
令表兄、令表弟
家表兄、舍表弟
姑父、舅父、姨父之兒媳
表嫂、表弟婦
表弟、表兄表妹、表姐
令表嫂、令表弟婦
家表嫂、舍表弟婦
姑父、舅父、姨父之女
表姐、表妹
表弟、表兄、表妹、表姐
令表姐、令表妹
家表姐、舍表妹
姑父、舅父、姨父之女婿
表姐丈、表妹夫
表弟、表兄、表妹、表姐
令表姐丈、令表妹夫
家表姐丈、舍表妹夫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父母
姻家父(姻翁)、姻家母
姻家侄、姻家侄女
令姻翁、令姻母
家姻翁、家姻母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伯父母
姻家伯父、姻家伯母
姻家侄、姻家侄女
令姻家伯父、令姻家伯母
家姻伯父、家姻伯母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叔父母
姻家叔父、姻家叔(嬸)母
姻家侄、姻家侄女
令姻家叔父、令姻家嬸母
家姻叔父、家姻叔嬸母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兄弟
姻兄、姻弟
姻弟、姻妹、姻兄、姻姐
令姻兄、令姻弟
家姻兄、舍姻弟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嫂
姻嫂
姻弟、姻妹
令姻嫂
家姻嫂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弟媳
姻弟婦
姻兄、姻姐
令姻弟婦
家姻弟婦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姐妹
姻姐、姻妹
姻弟、姻妹、姻兄、姻姐
令姻姐、令姻妹
家姻姐、舍姻妹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姐丈
姻姐丈
姻弟、姻妹
令姻姐丈
家姻姐丈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妹夫
姻妹夫
姻兄、姻姐
令姻妹夫
舍姻妹夫
六、晚輩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兒、兒子
父母
女、女兒
父母
子之妻
媳、兒媳
父母
女之夫
婿、女婿
岳父、岳母
子之子
孫、孫男
祖父、祖母
子之女
孫女
祖父、祖母
子之兒媳
孫媳
祖翁、祖婆
子之女婿
孫女婿
岳祖父、岳祖母
女之子
外孫
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女之女
外孫女
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女之兒媳
外孫媳
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女之女婿
外孫女婿
岳祖父、岳祖母
兄弟之子
侄、侄兒
伯父、叔父
兄弟之女
侄女
伯父、叔父
兄弟之兒媳
侄媳
伯翁、叔翁
兄弟之女婿
侄婿
岳伯父、岳伯叔
兄弟之孫
侄孫
伯祖父、叔祖父
兄弟之孫女
侄孫女
伯祖父、叔祖父
兄弟之孫媳
侄孫媳
伯祖翁、叔祖翁
兄弟之孫女婿
侄孫女婿
岳伯祖父、岳叔祖父
姐妹之子
甥、外甥
舅父、母舅
姐妹之女
外甥女
舅父、母舅
姐妹之兒媳
甥媳、外甥媳
舅父、母舅
姐妹之女婿
外甥女婿
岳舅父
姐妹之孫
外孫
舅祖父、舅爺爺
姐妹之孫媳
外孫媳
舅祖父、舅爺爺
堂兄弟之子
堂侄
堂伯父、堂叔父
堂兄弟之女
堂侄女
堂伯父、堂叔父
堂兄弟之兒媳
堂侄媳
堂伯翁、堂叔翁
堂兄弟之女婿
堂侄婿
岳堂伯父、岳堂叔父
堂姐妹之子
堂外甥
堂舅父
堂姐妹之女
堂外甥女
堂舅父
表兄弟之子
表侄
表伯父、表叔父
表兄弟之女
表侄女
表伯父、表叔父
表姐妹之子
表外甥
表舅父
表姐妹之女
表外甥女
表舅父
七、姻戚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親家之祖父
姻太老親翁、姻祖翁
姻再侄、姻再晚生
親家之父
姻老親翁、姻伯翁、大伯大叔
姻侄、姻晚生
親家公
姻親翁、姻兄
姻弟
親家之子
姻侄
姻世弟、姻侍生
親家之孫
姻再侄
姻再世弟、姻侍教生
父之親家
姻伯翁、大伯、大叔
姻侄、姻晚生
祖父之親家
姻祖翁、爺爺
姻再侄、姻再晚生
子之親家
姻侄、姻臺
姻世弟、姻侍生
子親家之父
姻翁、姻兄
姻弟
子親家之祖父
姻伯翁、大伯、大叔
姻侄、姻晚生
子親家之伯叔祖父
姻家伯翁、姻家叔翁
姻家侄、姻家晚生
親家之同輩兄弟
姻家兄
姻家弟
親家之侄
姻家侄
姻家世弟、姻家侍生
親家之侄孫
姻家侄孫
姻家再世弟、姻家侍教生
女親家之祖婆
姻再世嬸
姻再侄婦
女親家之婆母
姻世嬸
姻侄婦
女親家
姻嬸、姻嫂
姻嬸、姻妹
女親家之女
姻侄女
姻世嬸
女親家之兒媳
姻侄婦
姻世嬸
女親家之侄媳
姻家侄婦
姻家世嬸
女親家之侄女
姻家侄女
姻家世嬸
女親家之伯叔母
姻家世嬸
姻家侄婦
女親家之嫂、弟婦
姻家嬸、姻家嫂
姻家嬸
女親家之母親
姻外世嬸
忝姻外侄婦
女親家之姐妹
姻姨姐
忝姻妹
八、其它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養(yǎng)父、母
養(yǎng)父、養(yǎng)母
養(yǎng)子、養(yǎng)女
乳母
媽媽、奶娘
奶兒、奶女
干爹、干娘
義父、恩父、義母、恩母
義男、義女
同母異父兄弟
乳兄、乳弟
乳弟、乳兄
九、師友、鄰舍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老師、師傅
老師、恩師、師傅
學(xué)生、受業(yè)、徒弟
老師、師傅之妻
師母、師媽、師娘
學(xué)生、門生、門徒
老師、師傅之父
太老師、師祖父
門晚生、晚學(xué)生
老師、師傅之母
太師母、師祖母
門晚生、晚學(xué)生
老師、師傅之子女
世兄弟、 世姐妹
世弟、業(yè)弟、世姐妹
同師受業(yè)者
師兄、弟  師姐、妹
師兄、弟  師姐、妹
子之老師、師傅
老師、師傅
世侍生、世弟
學(xué)生、徒弟
同學(xué)、徒弟
友生、老師、師傅
學(xué)生徒弟之父
尊嫂
世侍生、世弟
學(xué)生徒弟之母
仁兄
世侍生、世弟
朋友
仁兄、友臺、友兄
眷弟、友弟
同學(xué)
學(xué)兄、硯兄
學(xué)弟、硯弟
同學(xué)之父母
硯伯叔父母
硯侄
子之同學(xué)
硯侄
硯世弟
孫之同學(xué)
硯再侄
硯再世弟
父之朋友
父執(zhí)
友侄
世交平輩
世兄、世弟
世弟、眷弟、世兄
世交晚輩
世侄
眷侍生、世弟
鄰舍平輩
鄰兄、鄰弟
鄰弟、鄰兄
鄰舍長輩
鄰伯叔、鄰祖父母
鄰侄、鄰再侄
鄰舍晚輩
鄰侄、鄰再侄
鄰世弟、鄰再世弟
十、 歿后人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祖父
先祖考、先祖父、故祖考
祖母
先祖妣、故祖妣、先祖母
父親
先考、先父、先公、先尊、先嚴(yán)、故父
母親
先妣、先母、先慈、故母
伯父
先伯父、先故伯考
伯母
先伯母、故伯妣、先伯妣
叔父
先叔父、故叔考
嬸母
先嬸母、故叔妣
岳父
故岳父、故岳考
岳母
故岳母、故岳妣
兄嫂
先兄、先嫂
弟、弟婦
故弟、故弟婦
姐、妹
先姐、故妹、亡妹
丈夫
先夫、先君、故夫、亡夫
妻子
先妻、先室、亡妻
兒子
亡兒
姐夫妹夫
先姐丈、故妹夫
堂兄弟
先堂兄、故堂弟
堂嫂堂弟婦
先堂嫂、故堂弟婦
第三章   傳統(tǒng)的婚嫁風(fēng)俗
在舊社會最主要的婚嫁習(xí)俗就是合婚,看好日,這純屬封建迷信,現(xiàn)今人們已不再迷信這些東西了,但在過去不論貧富,人們都要合婚、看好日,認(rèn)為只有合的著,并且用吉日婚嫁,婚后才會幸福吉祥,否則就是不吉利,如果男女雙方合不著,這門親事就得告吹,一般人家只用十二屬相合婚,寶貴人家要按五行合婚和八卦九宮合婚,甚至還有的用出生年月日推算選擇配偶的方向,因此過去的合婚,擇吉日是一項非常復(fù)雜而又很重要的風(fēng)俗習(xí)慣,現(xiàn)將這些內(nèi)容作為一種古舊資料整理出來,以使人們進(jìn)一步了解傳統(tǒng)的婚嫁習(xí)俗。
第一節(jié)  合婚
一、按十二屬相合婚
1、小斷婚歌:兔兒遇鼠難成婚,紅豬不可跳龍門;良馬只怕雞兒叫,放羊最怕遇猿申;牛配猛虎終相斗,犬遇金蛇定亡魂。
2、大斷婚歌:
自古白馬怕青牛,十人近著九人愁,匹配若犯青牛馬,光女家住不停留。
羊鼠相交一旦休,婚姻匹配自難留,諸君若犯羊與鼠,夫妻不利家不寧。
蛇虎配婚如刀錯,男女不合矛盾多,生兒養(yǎng)女定何傷,總有骨肉相脫離。
兔兒見龍淚交流,合婚不幸皺眉頭,一雙男女犯爭斗,若如黃蓮夕夢愁。
金雞玉犬難躲避,合婚雙方不可遇,兩屬相爭大不宜,世人一定要禁忌。
豬與猿猴不到頭,朝朝日日淚交流,男女不溶共長久,合家不幸一筆勾。
二、按九宮合婚
表一:
中元六十花甲男女宮命表1924-1983
甲子
1924
男四女二
甲申
1944
男二女四
甲辰
1964
男九女六
乙丑
1925
男三女三
乙酉
1945
男一女五
乙巳
1965
男八女七
丙寅
1926
男二女四
丙戌
1946
男九女六
丙午
1966
男七女八
丁卯
1927
男一女五
丁亥
1947
男八女七
丁未
1967
男六女九
戊辰
1928
男九女六
戊子
1948
男七女八
戊申
1968
男五女一
己巳
1929
男八女七
己丑
1949
男六女九
己酉
1969
男四女二
庚午
1930
男七女八
庚寅
1950
男五女一
庚戌
1970
男三女三
辛未
1931
男六女九
辛卯
1951
男四女二
辛亥
1971
男二女四
壬申
1932
男五女一
壬辰
1952
男三女三
壬子
1972
男一女五
癸酉
1933
男四女二
癸巳
1953
男二女四
癸丑
1973
男九女六
甲戍
1934
男三女三
甲午
1954
男一女五
甲寅
1974
男八女七
乙亥
1935
男二女四
乙未
1955
男九女六
乙卯
1975
男七女八
丙子
1936
男一女五
丙申
1956
男八女七
丙辰
1976
男六女九
丁丑
1937
男九女六
丁酉
1957
男七女八
丁巳
1977
男五女一
戊寅
1938
男八女七
戊戌
1958
男六女九
戊午
1978
男四女二
己卯
1939
男七女八
己亥
1959
男五女一
己未
1979
男三女三
庚辰
1940
男六女九
庚子
1960
男四女二
庚申
1980
男二女四
辛巳
1941
男五女一
辛丑
1961
男三女三
辛酉
1981
男一女五
壬午
1942
男四女二
壬寅
1962
男二女四
壬戌
1982
男九女六
癸未
1943
男三女三
癸卯
1963
男一女五
癸亥
1983
男八女七
下元六十花甲男女宮命表1984-2043
甲子
1984
男七女八
甲申
2004
男五女一
甲辰
2024
男三女三
乙丑
1985
男六女九
乙酉
2005
男四女二
乙巳
2025
男二女四
丙寅
1986
男五女一
丙戌
2006
男三女三
丙午
2026
男一女五
丁卯
1987
男四女二
丁亥
2007
男二女四
丁未
2027
男九女六
戊辰
1988
男三女三
戊子
2008
男一女五
戊申
2028
男八女七
己巳
1989
男二女四
己丑
2009
男九女六
己酉
2029
男七女八
庚午
1990
男一女五
庚寅
2010
男八女七
庚戌
2030
男六女九
辛未
1991
男九女六
辛卯
2011
男七女八
辛亥
2031
男五女一
壬申
1992
男八女七
壬辰
2012
男六女九
壬子
2032
男四女二
癸酉
1993
男七女八
癸巳
2013
男五女一
癸丑
2033
男三女三
甲戍
1994
男六女九
甲午
2014
男四女二
甲寅
2034
男二女四
乙亥
1995
男五女一
乙未
2015
男三女三
乙卯
2035
男一女五
丙子
1996
男四女二
丙申
2016
男二女四
丙辰
2036
男九女六
丁丑
1997
男三女三
丁酉
2017
男一女五
丁巳
2037
男八女七
戊寅
1998
男二女四
戊戌
2018
男九女六
戊午
2038
男七女八
己卯
1999
男一女五
己亥
2019
男八女七
己未
2039
男六女九
庚辰
2000
男九女六
庚子
2020
男七女八
庚申
2040
男五女一
辛巳
2001
男八女七
辛丑
2021
男六女九
辛酉
2041
男四女二
壬午
2002
男七女八
壬寅
2022
男五女一
壬戌
2042
男三女三
癸未
2003
男六女九
癸卯
2023
男四女二
癸亥
2043
男二女四
男女合婚分為上等婚、中等婚、下等婚三種情況:
上等婚: 生氣、天醫(yī)、福德:主子孫昌盛,不忌諱月家、狼籍、破敗、孤辰等煞。就是說:只要是上等婚,則對其它方面的事情,可以不再理睬,比如:屬相相犯、命里相犯均可不予考慮。
中等婚: 游魂、歸魂、絕體:如果是中等婚,量輕量重言之,如若月家吉星多,兇星少,則可。就是說:中等婚在生活之中難免波折,但是,兇少吉多,如果屬相相犯、命相犯,最好避之,如若已經(jīng)婚配,則雙方當(dāng)需謹(jǐn)防破裂和家中其它事情生發(fā)。
下等婚:絕命、五鬼:下等婚男女雙方均有憂愁,如若屬命又相犯,則可能一方早亡,可以講:下等婚是不該和配的婚姻,這種婚姻的生活里是兇多吉少。
說明一點(diǎn):夫妻雙方長期分居者,不受此限,但是,往往一旦長期合居,則有事情生發(fā)。合婚十全者寥寥,只要二命神煞相抵能中和,則足矣。
使用時,根據(jù)前表,先看男女生年宮命,再根據(jù)下表查看合婚情況,男女宮命相配以上等婚為吉,中等婚尚可考慮,下等婚是不能合婚的。一、三、四、九為東四命,二、六、七、八為西四命。比如:男的1981年生人,女的1980年生人,查上表男是一宮,女是四宮,再查下表在生氣欄內(nèi)就是上等婚。凡東四命配東四命,西四命配西四命方可為上等婚和中等婚,凡東四命配西四命或西四命配東四命都是下等婚。人的宮度數(shù)每九年一圈,比如2002年生人是男七女八宮,1993年生人又是男七女八宮。西四命配西四命男五作二,女五作八(均是西四命)按照出生年柱男幾宮、女幾宮,看其搭配后的生克制化而論吉兇的。這里的九宮即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根據(jù)《排山掌圖》理論,男逢中宮寄坤,女逢中宮寄艮。圖中的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實際上就是男女各自的宅命,即坎命、坤命、震命、巽命、乾命、兌命、艮命、離命。
表二:
男女宮命表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上等婚
生氣
一 四
四 一
二 八
八 二
三 九
九 三
六 七
七 六
天醫(yī)
一 三
三 一
二 七
七 二
四 九
九 四
六 八
八 六
福德
一 九
九 一
二 六
六 二
三 四
四 三
七 八
八 七
中等婚
游魂
一 六
六 一
二 九
九 二
三 八
八 三
四 七
七 四
歸魂
一 一
二 二
三 三
四 四
五 五
六 六
七 七
八 八
絕體
一 七
七 一
二 三
三 二
四 六
六 四
八 九
九 八
下等婚
絕命
一 二
二 一
三 七
七 三
四 八
八 四
六 九
九 六
五鬼
一 八
八 一
二 四
四 二
三 六
六 三
七 九
九 七
三、按五行合婚法
1、五行及五行生克關(guān)系
3、六十花甲納音
甲子 乙丑 海中金   丙寅丁卯 爐中火   戊辰 已巳 大林木
庚午 辛未 路旁土   壬申 癸酉 劍鋒金   甲戌乙亥 山頭火
丙子 丁丑 漳下水   戊寅 已卯 城頭土   庚辰辛巳 白臘金
壬午 癸未 楊柳水   甲申 乙酉 泉中水   丙戌丁亥 屋上土
戊子 已丑 霹靂火   庚寅 辛卯 松柏木   壬辰癸巳 長流水
甲午 乙未 砂石金   丙申 丁酉 山下火   戊戌已亥 平地木
庚子 辛丑 壁上土   壬寅 癸卯 金薄金   甲辰乙巳 覆燈火
丙午 丁未 天河水   戊申 已酉 大驛土   庚戌辛亥 釵環(huán)金
壬子 癸丑 桑柘木   甲寅 乙卯 大溪水   丙辰丁巳 沙中土
戊午 已未 天上火   庚申 辛酉 石榴木   壬戌癸亥 大海水
1、天干地支是用來計算年月日時的,天干六番、地支五番,六十年為一圈,往復(fù)循環(huán),古人把它用于歷法來記載和推算時間,從甲子開始,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在使用。
2、每個人根據(jù)生年,在木火土金水五行當(dāng)中占其中之一,即是人的命相,合婚時先查“六十甲子表”即可每個人的命相,具體方法是本人歲數(shù)的個位數(shù)是幾,就從本年的年干起數(shù)幾。如2017年是丁酉年如果這人是27虛歲,那么就從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丁起逆數(shù)7即辛;用27除以12余數(shù)是3,那么就從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酉字起逆數(shù)3即未;因此而知其人是“辛未”年生,從六十花甲表中“辛未”是壁上土,所以該人的命相是土命。然后看命相相生還是相克,以相生者為吉,相克者為忌。
3、命相三十年一圈,如1924年出生的和1954年出生的相同,干支60年一圈,1924年的和1984年的相同。
第二節(jié)  看好日
一、禁婚年
1、男命禁婚年:子蛇、辰雞、巳狗、午豬、未鼠、甲牛、酉虎、戌兔、亥龍、卯猴、丑馬、寅羊。子蛇就是男命屬蛇的禁用子年結(jié)婚,以此類推。
2、女命禁婚年:子兔、丑虎、寅牛、卯鼠、辰豬、巳狗、午雞、未猴、甲羊、酉馬、戌蛇、亥龍。子兔就是女命屬兔的忌子年行嫁,以此類推。
二、女命行嫁月
行嫁月利月歌:正七雞和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共豬、四十龍和狗、牛羊五十一、鼠馬六十二。
女命生年
大利月
妨媒人
妨翁姑
妨夫主
妨女身
妨女父母
子午生
六月
十二月
正月
七月
二月
八月
四月
十月
五月
十一月
三月
九月
丑未生
五月
十一月
四月
十月
三月
九月
正月
七月
六月
十二月
二月
八月
寅申生
二月
八月
三月
九月
四月
十月
六月
十二月
正月
七月
五月
十一
卯酉生
正月
七月
六月
十二月
五月
十一月
三月
九月
二月
八月
四月
十月
辰戌生
四月
十月
五月
十一
六月
十二月
二月
八月
三月
九月
正月
七月
巳亥生
三月
九月
二月
八月
正月
七月
五月
十一月
四月
十月
六月
十二月
以上親屬若得行嫁大利月,是遇吉期,無諸禁忌,喜見新人。妨翁(公)姑(婆),翁姑不在身邊不忌。妨女父母,父母不在身邊不忌。行嫁月表,以行嫁月份與女命生年地支六合為大利月;以行嫁月份與女命生年地支六沖為妨女身。大利,小利月(又稱妨媒人,結(jié)婚時媒人避之。)是結(jié)婚之利月。妨夫主、妨女身月不能行嫁結(jié)婚。
三、擇嫁娶日
1、嫁娶周堂圖:只論月分大小,不論節(jié)氣。大月從夫向姑順數(shù),小月從戶向廚逆數(shù),遇戶廚灶門可用;遇公、姑、夫、弟不可用。
小月  初一
大月   初一
這是選擇嫁娶時間的方法。通過看月份是大是小來選取日子。嫁娶周堂圖上的大、小月份,是按嫁娶日(陰歷)所在月份的大、小月來定的(可查歷書)。如果是大月,從夫字開始起初一順時針數(shù), 數(shù)到預(yù)訂婚日止;如果是小月,從婦字開始起初一逆時針數(shù), 數(shù)到預(yù)訂婚日止;如果這天遇堂、弟、廚、灶日,則表示好。其它不吉;如果這天遇翁、姑日,而本人沒有翁、姑,這天也可以用。以陰歷月為準(zhǔn),如正月為大月,即有三十天,假如看的結(jié)婚日子是 正月初十日,那么,大月初一是從“夫”字順數(shù),一直數(shù)到初十日為止,看落在哪個字。這樣,初二就落在姑,初三就落在堂,初四就落在翁,初五就落在第,初六就落在灶,初七就落在婦,初八就落在廚,初九就落在夫,初十就落在“姑”字。結(jié)婚日落在“姑”字,即對“姑”不利。這個姑,指的是新婚婦女的婆婆。而“翁”,則指的是新婚婦女的公公。遇上這樣的結(jié)婚日,如沒有婆婆的,就無妨。另外,假如有婆婆,也有婆婆在新娘進(jìn)門時,稍避片刻的做法。又以小月為例:假如看的結(jié)婚日子是二月初九日,那么,小月初一是就要從“婦”字開始逆行而數(shù),一直數(shù)到初九日為止,看落在哪個字。這樣,初二就落在灶,初三就落在第,初四就落在翁,初五就落在堂,初六就落在姑,初七就落在夫,初八就落在廚,初九就落在“婦”字。這個“婦“,作為新婚婦女來說,就代表自己,這一天結(jié)婚對自己不利。如看的結(jié)婚日子是二月初七日,那么,就落在”夫“字,這一天結(jié)婚對丈夫不利。不宜選用這一日結(jié)婚。其余,遇第堂灶廚日結(jié)婚,都沒有事,都可以用。初一初七初九妨,十五、十七不相當(dāng);廿三廿五皆要忌,勸君不必數(shù)周堂。
2、月忌日:初五、十四、廿三;天上老君不煉丹,初五犯著家長死,十四自身出禍端,凡事逢兇均不利,皆因使用廿三。
3、楊公忌:相傳唐代風(fēng)水宗師
4、正庚連七甲、二辛八乙當(dāng)、五丁十一癸、四丙十壬方、三九逢戊日、六臘己重喪。
也就是說,正月庚日,七月甲日;二月辛日,八月乙日;四月丙日,十月壬日;五月丁日,十一月癸日;三月、九月戊日,六月、臘月己日。
5、月厭日:正戌二酉三在申、四未五午六巳尋、七辰八卯九寅位、十丑、十一月子、十二月亥。即正月里的戌日,二月里的酉日為月厭日余可類推。
6、四離日忌嫁娶: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之前一天。四絕日忌嫁娶: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之前一天。
7、忌丑亥日:丑不冠戴,亥不嫁娶。
8、朱雀日:初一、初七、初九、十五、十七 、二十五、二十八不用(不合周堂,見周堂歌)。每月初一、 初七、 初九、 十五 、十七 、二十三 、二十五為紅嘴朱雀(也稱橫天朱雀)日,每月初一、十五為盡頭日,不宜嫁娶。
9、七殺日:角、亢、奎、婁、牛、鬼、星為七殺。歌曰:角亢奎婁牛鬼星,出兵便是不回兵,行船定被大風(fēng)打,居官未滿即遭刑。起造結(jié)婚逢此日,不出三年見哭聲,世人若知避三煞,官商士庶永豐榮。
10、紅沙日:紅沙日(又名紅煞大殺、大紅煞、破碎煞),忌嫁娶詩曰:四孟金雞四仲蛇,四季丑日是紅沙。嫁娶若將紅煞犯,災(zāi)禍立至破其家。正、四、七、十月酉日,二、五、八、十一月巳日,三、六、九、十二月丑日為紅沙日。定月以交節(jié)為準(zhǔn),不以初一來定。紅沙日為兇日,不可用,擇日要避開紅沙。
11、黃沙日:黃歷中的黃沙(砂)日,忌出行。
陰歷四孟月: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之“午日”。陰歷四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之“寅日”。陰歷四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之“子日”。
12、地支相沖、地支相穿:子午相沖、丑未相沖、寅申相沖、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共六種相害又叫相穿。
附:娶送不用歌--申子辰年蛇雞牛,巳酉丑年虎馬狗,寅午戍年豬兔羊,亥卯未年龍鼠猴。如女命屬龍,即辰年,生辰前一數(shù)巳,五數(shù)酉,九數(shù)丑,所以忌蛇、雞、牛?!锻〞吩疲禾珰q門前一五九。凡擇日多有用本年娶親,太歲論豈不錯誤,原是女命本生年,太歲一五九方是也。
第三章 婚嫁柬帖
第一節(jié)  寫帖須知
一、凡婚嫁發(fā)帖,必須由家長出名頂格,如無父、祖,應(yīng)由伯叔或兄長主婚,若男家無尊長,也可由本人出名求親。
二、在寫帖時,具名落款應(yīng)在帖紙的一半處下筆,最后一字要到腳。
三、凡與本族行帖,只寫名不寫姓,凡請長輩平輩應(yīng)寫候教;請晚輩寫候敘,給親朋發(fā)帖寫候光或光臨。候教、光臨等字不一定要頂天居中。
四、女人帖尊拜寫襝衽拜,卑拜尊或平輩寫端肅拜,男人帖若單帖寫鞠躬或只寫一個拜字也可,若全帖寫頓首拜或鞠躬均可,寫頓首拜時,頓字略大,首字略小,拜字到腳。
五、無論是全帖還是半帖,定其曾祖父不能略其祖,也不能略其父,如男家是其祖父主婚,女家是其父主婚,男家帖具名時應(yīng)寫:眷姻侍生000暨男000序鞠躬。不能寫同鞠躬或同頓首,因為古禮中有謂“尊卑不得同拜”之說,所以必須寫序鞠躬。
六、男女雙方之父是正親翁,祖父是老親翁,曾祖父是太老親翁,在全柬帖中有謂“以長稱幼俱得稱親翁大人”之說,這是指一方的曾祖父或祖父對另一方之父而言,如果一方是其父主婚,另一方是其兄主婚,一方之父對另一方之兄雖是以長稱幼,但不能稱親翁大人,如果雙方都是其兄主婚,也不能互稱親翁大人。
七、在全帖里都要在稱呼前加上“大”稱呼,如對長輩稱大德望、大碩德、大時望、大多望;對晚輩稱大俊杰、大時彥、大英畏、大茂才;對讀書人稱大文元、大郎元;醫(yī)人稱大醫(yī)國、大國手;商人稱大泉伯、大商望;對先生稱大恩師、大教鐸;對婦女稱大懿德、大壺范;對女婿稱大乘龍。
八、凡喜事帖,忌用賀字,因其字音不吉祥,故親友隨禮帖都用喜敬,忌用賀敬二字。
九、按照舊的禮俗男女不通帖,如遇女人帖,家無母又無妻可由兒媳具名,此帖可寫“奉嚴(yán)命謹(jǐn)具000奉申”最后由兒媳具名,如無兒媳或光棍漢者也可由男的出帖,如叔父給侄女添箱帖,可寫“愚叔父000簾外鞠躬”侄女回帖則寫“簾內(nèi)鞠躬”其叔有的寫“待擇叔母0門襝衽拜”這樣就解決了男女不通帖問題。
十、小帖用單帖,大帖必須用全帖,其它帖可用全帖,也可用單帖,全柬帖可以摺四折,也可摺六折,空聯(lián)可以空著不寫,也可以寫上有關(guān)吉祥的詞語,如天作之合,天長地久、長命寶貴,金玉滿堂,百年好合等詞語。
十一、有關(guān)帖詞淺釋:在行帖時有的在名字之上加姻、家、侍、晚等字,只有懂得這些詞語的含義和用法,才能把帖式寫準(zhǔn)確。
1、姻:即姻親。凡因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親戚的即稱姻親,凡與姻親行帖應(yīng)在稱呼前加“姻”字,如姻兄、姻侄等;定親以后尚未過門,則稱眷姻弟;過門以后即稱姻弟,不必再用眷字了,親家與親家同輩不分年齡大小,俱稱姻弟,稱對方俱稱姻兄。
2、家:這是一個用來區(qū)別橫支的帖詞,親家祖、親家爺、親家和親家兒等直支親屬不能用“家”字,只有親家的兄弟,叔侄等橫支親族,才能用家字,如親家的兄弟則稱姻家兄,親家的伯父則稱姻家伯父,以區(qū)別直支和橫支的關(guān)系。
3、侍:是指侍側(cè)的意思,有表示自謙的含義,長輩與晚輩行帖才用“侍”字長一輩自稱侍生,長兩輩自稱侍教生。
4、晚:是卑幼的意思,只有幼與長行帖,才可用“晚”字,比對方小一輩自稱晚生,小兩輩自稱再晚生,或晚學(xué)生。
5、生:是取學(xué)生的含義,表示自謙的意思,長與幼行帖,是長輩又不以長輩自稱,所以使用生字,如姻侍生等。
6、忝:是客氣話,有不敢當(dāng)?shù)暮x,是一個不應(yīng)當(dāng)稱而借稱的謙詞,不論長幼尊卑,只要是疏親薄戚,均可以用此“忝”字,如忝伯岳等。
第二節(jié)  舊式婚嫁柬帖
傳統(tǒng)的禮俗很多,有禮就有帖,有帖必有禮,從提親到結(jié)婚,回門,事事都要寫帖,處處都離不開帖,禮俗多,帖式就多,過去的舊式柬帖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現(xiàn)在的需要了,所以應(yīng)予以革新改進(jìn),現(xiàn)在編選舊式柬帖并非提倡使用,而是希望人們借鑒于舊式帖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革創(chuàng)新,古為今用,能夠研究并編寫出一部既符合時代發(fā)展又不失禮儀,既簡單實用,又能為群眾服務(wù)的新式柬帖,以便更好的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shè)服務(wù),為此現(xiàn)將舊時流行的各類柬帖分述如下:
一、定親帖(俗稱小帖)
一式  男家
謹(jǐn)具小啟預(yù)祈
臺允
眷弟000鞠  躬
女家回帖
敬修寸楮愿結(jié)
良緣
眷弟000鞠  躬
第二式男家
弟000鞠 躬
女家回帖
眷弟000鞠  躬
第三式男家
卜云其吉訂婚
潭   府
眷弟000鞠  躬
女家回帖
迨云其吉兮恭承
潭   府
眷弟000鞠  躬
第四式男家
謹(jǐn)具寸楮預(yù)祈
臺   允
眷弟000鞠  躬
女家回帖
謹(jǐn)修紅箋統(tǒng)依
臺   命
眷弟000鞠  躬
女家不同意則寫此帖
恭辭(也可寫敬辭)
臺  命
眷弟000鞠  躬
注:①小帖具名時不能加“姻”字,因未定親,故應(yīng)以眷弟相稱。②具名時主婚人晚一輩寫眷晚生,晚兩輩寫眷再晚生,長一輩寫眷侍生000暨男000序鞠躬,長兩輩寫眷侍教生000暨男00孫00序鞠躬。③女家如不同意這門親事,應(yīng)將男家小帖和所送禮品璧還給男家。
二、婚書帖(俗稱大帖)
(前名)00載 鞠 躬
慶 三 多
0000年歲次00某月某旬谷旦沐手敬書
敬 求
金 諾
眷姻弟000鞠躬
大德望00某姓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前名)00載 鞠 躬
頌 九 如
0000年歲次00某月某旬之吉沐手敬書
仰 答
玉 音
眷姻弟000鞠躬
大德望00某姓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男家求婚帖式                                                             女家許親帖式
在大帖里只有第二聯(lián)應(yīng)根據(jù)主婚人的輩份寫,其它聯(lián)的格式寫法基本相同,上式介紹的是平輩的寫法,以下是不同輩份的寫法:
①若對方長于我一輩,第二聯(lián)則寫 ↑
眷姻晚生000鞠 躬
大德望00某姓老親翁老先生大人及令郎00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②若對方長于我兩輩,第二聯(lián)則寫 ↑
眷姻再晚生000鞠 躬
大德望00某姓太老親翁老先生大人及令郎00老親翁先生大人令孫00親翁
先生大人臺下
③若我長于對方一輩,第二聯(lián)則寫↑
眷姻侍生000暨男00序鞠躬
大茂才00某姓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④若我長于對方兩輩,第二聯(lián)則寫↑
眷姻侍教生000暨男00孫00序鞠躬
大英畏00某姓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⑤若伯、叔主婚,第二聯(lián)則寫↑
眷家弟000鞠躬
大德望00某姓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⑥若一方父主婚,一方兄主婚第二聯(lián)寫法:例一、一方之父給另一方之兄行帖↑
眷姻侍生000鞠躬
大茂才00某姓姻兄先生大人臺下
⑦例二、一方之兄給另一方之父行帖↑
眷姻晚生(稱姻侄也可)000鞠 躬
大德望00某姓老姻伯(或姻翁)老先生大人臺下
⑧若男家無尊長,由本人出名求親者則寫法如下:
蒙擇生000載鞠躬
祝 五 福
0000年歲次00某月某浣之吉沐手敬書
蒙擇生000鞠躬
大德望00某姓岳翁老大人臺下
(前名)00載 鞠 躬
慶 三 多
0000年歲次00某月某浣之吉沐手敬書
眷姻侍生000鞠躬
大乘龍00某姓公賢坦臺下
求親帖式                                                       岳父許親帖式
注:①帖式中的前名二字,應(yīng)寫前面第二聯(lián)求人的名字,不可就寫前名二字。②“載”字之義,原本是再字,因再字不祥,故用載字代之。③“慶三多”原無別意,因沒這三個字則成了單行,故用此三字成為雙行,三多就是多福、多壽、多男子。④“頌九如”九如之義是如山、如阜、如崗、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⑤“五?!敝x是壽、康、寧、攸好德、考終命。⑥大帖里000年歲次一行的字?jǐn)?shù)必須是偶數(shù),如果是奇數(shù)可以增加或減少相關(guān)字詞,也要湊成偶數(shù)。⑦慶三多應(yīng)與載鞠躬平頭,也有的男家寫“慎佘”女家寫“慶長”男家寫“源遠(yuǎn)”女家寫“流長”二字。⑧上浣、中浣、下浣和上旬、中旬、下旬相同。
三、庚帖
第一式  男家用↑
男乾造恭呈
臺覽
眷家弟000鞠躬
干支年  干支月
干支日  干支時
女家用↑
女乾造恭呈
臺覽
眷家弟000鞠躬
干支年  干支月
干支日  干支時
第二式↑
乾造00年0月0日0時建生大吉
庚柬
女家用↑
坤造00年0月0日0時端生大吉
庚柬
注:①庚帖是寫男女出生年月日時的,庚即是年庚,故曰庚帖,過去人們習(xí)慣用干支表示出生年月日時,如不用干支,寫現(xiàn)今用的格里歷也可。②第一式是男家和女家都是兩個單帖,一個寫乾造和坤造,一個寫干支,另用一張紅紙面上寫“鴻喜”二字,將紅紙摺起來,作為全柬,然后將兩個單帖夾在紅紙內(nèi)送給對方。③第二式的乾造和坤造一行的字?jǐn)?shù)必須是偶數(shù),如果不是偶數(shù)可以增減有關(guān)詞語,為湊偶數(shù)有的加上男女二字寫成男乾造或女坤造,也有的寫成長男乾造,仲男乾造目的是為了湊偶數(shù)。④第二式是全柬,第一聯(lián)寫庚柬,第二、第三聯(lián)貼年庚,其它三聯(lián)可以空著,年庚要寫在紅紙箋上。男方寫好后浮貼在第三聯(lián),把第二聯(lián)留給女方,以示禮讓,女方寫好回庚后,把男方年庚箋移到第二聯(lián),把女方年庚貼在第三聯(lián),以示對男方的尊重。⑤第二式是全柬庚帖另外還要寫一張拜帖夾在其中,第一式、第二式應(yīng)有帖套,帖套面上“庚函”二字。
四、請酒帖
例一單帖式    一式男家 ↑
謹(jǐn)占0月0日喜酌恭候
訂吉
眷姻弟000鞠躬
二式男家↑
謹(jǐn)占0月0日杯茍奉迓
臺駕      兼訂
婚期                       眷姻弟000鞠躬
例二:全柬式↑
眷姻弟000鞠躬
右  啟
大德望00某姓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謹(jǐn)占0月0日敬理底庖政奉迓
臺駕祗聆
清誨兼訂吉期伏冀
賁臨曷勝
榮感
正(此聯(lián)也有寫請柬二字的)
女家留請?zhí)靥?div style="height:15px;">
厚貺心領(lǐng)肅候
蘭音
眷姻弟000鞠躬
女家不留請?zhí)靥?div style="height:15px;">
謹(jǐn)辭華筵恭候
命吉
眷姻弟000鞠躬
女家辭帖式
心領(lǐng)敬
眷姻弟000鞠躬
注:①結(jié)婚日期男家不敢專斷,故借請酒之機(jī)共商婚期。②女家留下請?zhí)f明女家屆時去人赴宴,共商婚期,如女家不留請?zhí)f明婚期由男家決定,所以此帖寫謹(jǐn)依遵命也可,辭帖式說明女家暫不同意定婚期。③一般女家不去人,結(jié)婚日期多數(shù)由媒人來回傳說。
五、娶帖(俗稱臉面帖)
例一、全柬式男家用娶帖↑
眷姻弟000鞠躬
右啟
大德望00某姓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謹(jǐn)占0月0日命00親迎
尊府
忌相000余大吉
喜神00方迎之大吉
(此單帖夾全柬內(nèi))
女家回帖↑
右啟
大德望00某姓親翁先生大人臺下
眷姻弟000鞠躬
敬具寸箋謹(jǐn)遵
臺命
例二、單帖式男家用
謹(jǐn)占0月0日命男00親迎預(yù)達(dá)
遵府
眷姻弟000鞠躬
忌相000余大吉
喜神00方迎之大吉
女家回帖
敬依
臺命
眷姻弟000鞠躬
注:①娶帖全帖應(yīng)將忌相、喜神兩項另寫一個單帖夾在全柬內(nèi)。②臉面帖單帖式女家回帖有的寫“謹(jǐn)依遵命”有的寫“謹(jǐn)遵臺命”二者均可。③忌相喜神兩項內(nèi)容可參考相關(guān)資料。
六、催妝帖式
催妝即催嫁妝,此系新婿與女家交涉之初事,其家長則應(yīng)寫一單帖,夾于催妝帖內(nèi)。
例一全柬式  新婿帖 ↑
催妝之敬
蒙擇生000鞠躬
謹(jǐn)具
喜豬壹口
喜羊壹牽
喜盒一架
奉  申
男家家長并帖↑
眷姻弟000鞠躬
女家回帖  謝新婿↑
謹(jǐn)領(lǐng)嘉品幾色喜羊
眷姻侍生000鞠躬
女家謝男家家長回帖式↑
眷姻弟000鞠躬
例二、單帖式男家↑
謹(jǐn)具喜儀奉申
催妝之敬
蒙擇生000鞠躬
女家回謝帖↑
領(lǐng)
相攸生000鞠躬
注:①岳父謝新婿帖有的自稱相攸生。
七、送妝奩帖
例一、單式帖  女家用 ↑
謹(jǐn)具粗妝伏乞
鑒 納
眷姻侍生000鞠躬
二式  女家用↑
謹(jǐn)備粗妝奉申
奩敬
相攸生000鞠躬
男家回帖 ↑
謹(jǐn)領(lǐng)
盛奩
蒙擇生生000鞠躬
例二、全柬式 女家用↑
妝奩之敬
眷姻侍生000鞠躬
謹(jǐn)具
粗妝壹架
奉 申
新婿回謝帖↑
蒙擇生000鞠躬
謹(jǐn) 領(lǐng)
盛奩敬掃茅舍備陳
壹是 曷勝
榮 施  謹(jǐn)此敬
注:①送妝奩仍然由新婿出名,但女家寫帖時應(yīng)對男方家長有一長拜帖,而男方寫謝帖時男方家長也應(yīng)有一張家長回謝帖。
八、請?zhí)?div style="height:15px;">
請?zhí)屑艺埓笈闾?、男家請陪客帖、女家請陪客帖、男家請親朋帖、女家請親朋帖、請新郎和大陪帖。
1、男家請大陪帖 (注)陪新郎迎親的人叫大陪↑
0月0日小兒親迎未諳禮教敬求
擯 教
稱呼000鞠躬
2、男家請陪客帖 (注)是指陪女家作揖的人↑
0月0日小兒畢婚恭候
光陪
稱呼000鞠躬
3、女家請陪客帖 (注)是指女家迎陪新郎的人↑
0月0日小女于歸恭候
光陪
稱呼000鞠躬
4、男家請親朋帖 ↑
謹(jǐn)于0月0日小兒完婚恭候
賁 臨
稱呼000鞠躬
5、女家請親朋帖 ↑
0月0日小女于歸恭候
餪光(寫賜光也可)
稱呼000鞠躬
6、請新郎帖 ↑
謹(jǐn)備盒酒奉迓
喜旌
稱呼000鞠躬
7、娶親路過新郎的親戚之村,親戚備酒請請郎,是時也要請大陪一同前往,故親戚家下此請?zhí)?↑
0月0日親迎路經(jīng)敝舍謹(jǐn)備盒酒恭候
光 臨
稱呼000鞠躬
九、投帖
投帖就是新郎路過親戚家以前給親戚家的帖叫投帖,另外是新婿到女家村外時給女家的帖也叫投帖。
1、拜親戚投帖 (此帖一般由通路人交給新郎娶親路過的親戚家)↑
即日謹(jǐn)?shù)?div style="height:15px;">貴府
新冠稱呼000免冠
2、親戚回投帖 (親戚家接新郎投帖后的回帖并讓通路人帶回去)↑
掃徑恭候
光臨
稱呼000鞠躬
3、新郎謝帖↑
稱呼000鞠躬
4、大陪謝帖(新郎大陪赴盒酒后給親戚的謝帖) ↑
稱呼000鞠躬
5、新郎給女家的投帖 ↑
愚蒙擇(寫愚婿也可)              稱呼000鞠躬
6、大陪投帖 ↑
愚眷弟000鞠躬
7、女家給新婿的回帖
眷姻侍生000鞠躬
8、女家給新婿的回帖(婿和大陪至女家村外派人投帖。意思是給女家通報迎親人已到村外,新婿和大陪的兩張單帖應(yīng)夾在全柬內(nèi),全柬正面寫一個【正】字或【喜】字摺成五折即為全柬,女家兩個單帖也要夾在全柬內(nèi)。)
拱 候
速光
眷弟000鞠躬
十、問回門帖(即問謝親帖);十一、謝親帖(俗稱回門帖)
十、問回門帖:↑
企望筮日
告 歸
母氏依閭
女兒回帖↑問回門帖就是新娘之母問回門日期,回帖由新娘具名,該帖多由送嫁人帶去并帶回。
奉命于0月0日
歸 省
小女000百拜
十一、謝親帖:例一全柬式↑
謹(jǐn)  具
豚肉一方
德禽二只
錦鱗二尾
000
奉申
謝 敬                                           愚子婿00鞠躬
十一、謝親帖:例二單帖式 ↑此帖寫【回輪之敬】也可?;亻T時男方家長不便出名,但家長要有拜帖,女家的回謝帖,一張謝家長,一張謝新婿。
謹(jǐn)具粗盒壹架奉申
旋車之敬
愚子婿000鞠躬
十二、隨禮帖:親友所送禮品要照實寫,若是禮物則寫微物0色,若是錢則寫微儀00元。
謹(jǐn)具000奉申
喜敬
愚某稱呼000鞠躬
十三、男家回謝送隨禮帖:(全收禮帖)↑
領(lǐng)
稱呼000鞠躬
男家半收禮帖:↑
謹(jǐn)?shù)前攵Y余珍
謝                                                                           稱呼000鞠躬
稱呼000鞠躬
不收禮帖 ↑(半收禮帖有的寫厚禮登半,也有的也謹(jǐn)?shù)?色余珍璧謝,不收禮寫心領(lǐng)璧謝也可。)
稱呼000鞠躬
十四、送飯?zhí)?↑例一祖母送下車飯
祖母親檢
回帖 ↑
領(lǐng)
新適0門小孫女000百拜
例二祖母給孫子女送飯?zhí)?div style="height:15px;">粗飯壹桌                                                                       祖母親檢
回帖
跪 承
萱 恩                                                                 新適0門小孫女000叩謝
例三母親給女送飯?zhí)?div style="height:15px;">粗飯壹桌                                                            母氏差送(親檢也可)
回帖
敬 領(lǐng)
慈  筵                                                              新適0門小女000  百拜
例四。其它親屬送飯?zhí)?div style="height:15px;">謹(jǐn)具粗飯壹桌奉申
餪 敬
愚某稱呼000某門某氏襝衽拜
回帖:
領(lǐng)
新適0門小女000 端肅拜
十五、添箱帖式    例一伯母添箱帖
謹(jǐn)具微儀000元奉申
箱敬
愚伯母0氏襝衽拜
回帖↑
領(lǐng)
新適0門愚侄女00 端肅拜
例二、姨母添箱帖:↑
謹(jǐn)具喜布0幅奉申
箱  敬
愚姨母0門0氏襝衽拜
稱呼000鞠躬
回帖
領(lǐng)
新適0門愚甥女 端肅拜
注:以上是舊時婚嫁用的主要柬帖,另外還有問車帖、問炮帖、等等,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在使用了,故不再選錄。
附:傳統(tǒng)婚嫁禮俗。傳統(tǒng)婚嫁禮俗主要有“六禮”一是納采,也叫行聘,是納其采擇其禮的意思,納采是男家送求婚禮物給女家,因是初次提親,對方之間還可采擇,由此怕女方不同意,故說納,古時納采的禮品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雁做比喻告訴女家,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應(yīng)該像雁那樣適時選擇其所在。二是“問名”問名就是男方具帖問女方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時,以便進(jìn)行合婚。三是納吉,根據(jù)女方的年庚,經(jīng)合婚后,男女雙方合的著,男方備禮通知女方,婚姻才算定下來,相當(dāng)后面的送大帖。四是納征,也叫納幣,即納聘之意。就是男家下聘禮給女家,有的地方叫彩禮,過大禮。五是請期,納征以后請求女方同意結(jié)婚的日期叫請期。六是親迎,就是新郎至女家恭迎新郎過門。舊時婚嫁帖很多,就是從“六禮”而來的。
第三節(jié)  實用婚嫁柬帖
舊時的婚嫁柬帖非常復(fù)雜繁瑣,已不適應(yīng)現(xiàn)代的需要了,因此應(yīng)予以改革,根據(jù)寫帖經(jīng)驗并結(jié)合民間的風(fēng)俗習(xí)慣,采取新舊結(jié)合的方法,本著既簡便、實用又符合傳統(tǒng)禮俗,還能為廣大群眾所接受的原則,特編輯了這套資料以供人們參考使用。
一、定親帖
第一式 男家去帖 ↑
敬 求
金金 諾
眷姻弟000鞠躬
女家回帖↑
仰 答
金玉 音
眷姻弟000鞠躬
第二式男家去帖:↑
求結(jié)秦晉之好敬祈
臺 允
眷姻弟000鞠躬
女家回帖 ↑
愿結(jié)朱陳之歡謹(jǐn)依
臺 命
眷姻弟000鞠躬
注:①此帖相當(dāng)于過去的大帖,實際上是一種婚約,有了婚約雙方再到民政部門領(lǐng)取結(jié)婚證。②秦晉友好,幾世婚姻。另外過去古平縣有個朱陳村,該村朱陳兩姓世世婚姻,故后人常借秦晉和朱陳二字表示兩家愿結(jié)姻親。③行帖一方主婚人長一輩,具名落款時應(yīng)寫“眷姻侍生000暨男00序鞠躬”。
二、娶帖(俗稱臉面帖)男家去帖
謹(jǐn)占0月0日命男00親迎預(yù)達(dá)
尊 府
眷姻弟000鞠躬
女家回帖:↑注:①按照習(xí)慣,領(lǐng)取結(jié)婚證后,男女雙方即可共商婚期,婚期定后,即男家下此娶帖。②男家娶帖,寫親迎貴府也可,寫華府也可。
領(lǐng)敬具寸箋統(tǒng)依
臺  命
眷姻弟000鞠躬
三、請?zhí)骸屑艺堄H朋帖
謹(jǐn)于0月0日小兒完婚恭候
光 臨
稱呼000鞠躬
稱呼000鞠躬
男家請親朋帖 ↑
謹(jǐn)于0月0日敬備薄酌恭候
00先生光臨
席設(shè)00處                                                 稱呼000鞠躬
女家請親朋帖 ↑
謹(jǐn)于0月0日小女于歸恭候
餪 光
稱呼000鞠躬
女家請客帖 ↑
小女于歸荷蒙厚儀茲定0月0日淡酌候
席設(shè)00處    恕不介催                                          稱呼000鞠躬
四、男家親朋隨禮帖
謹(jǐn)具000奉申                                                                      喜  敬
稱呼000鞠躬
全收禮帖 ↑
領(lǐng)
稱呼000鞠躬
半收禮帖 ↑
謹(jǐn)?shù)前攵Y余珍
稱呼000鞠躬
全不收禮帖 ↑朋友的禮一般是全收,親戚送的禮一般是折半,特別是饃饃禮,現(xiàn)今全不收禮比較少。
稱呼000鞠躬
五、女家親友禮帖例一、⑴送飯?zhí)?nbsp; 祖母送下車飯?zhí)o祖母由母親送下車飯)
祖 母 親 檢
回帖:↑
跪 領(lǐng)
新適0門小孫女百拜
例二、祖母給孫女送飯?zhí)?↑
粗 飯 壹 桌
祖 母 親 檢
稱呼000鞠躬
回帖:↑
跪 承
新適0門小孫女叩謝
例三、母給女送飯?zhí)?↑
粗 飯 壹 桌
母 氏 親 差(母氏差送也可)
回帖 ↑
敬 領(lǐng)
慈  筵
新適0門小女00百拜
例四、伯、叔母送飯?zhí)骸?div style="height:15px;">謹(jǐn)具粗飯壹桌奉申                                                                      餪  敬
愚伯(叔)0氏襝衽拜
回帖 ↑
敬 領(lǐng) 厚 筵
新適0門愚侄女00端肅拜
例五、老娘送飯?zhí)?↑
謹(jǐn)具粗飯壹桌奉申                                                                      餪  敬
從0門愚外祖母0氏襝衽拜
回帖 ↑
奉慈命領(lǐng)
新適0門愚外孫女00端肅拜
⑵添箱帖:例一、姑母添箱帖 ↑
謹(jǐn)具微儀000元奉申
箱 敬
愚姑母0門襝衽拜
回帖:↑
領(lǐng)
新適0門愚侄女端肅拜
例二姨母添箱帖 ↑
謹(jǐn)具微儀000元奉申
箱 敬
愚姨母0門0氏襝衽拜
稱呼000鞠躬
回帖:↑
領(lǐng)
新適0門愚甥女00端肅拜
例三舅父給外甥女添箱帖↑
謹(jǐn)具微儀000元奉申
箱 敬
愚舅父000簾外鞠躬
回帖 ↑
領(lǐng)
新適0門愚外甥女00簾內(nèi)鞠躬
注:①祖母、母親一般只送飯不添箱,其他親屬和親戚既送飯又添箱,祖母和母親因系至親故不用謹(jǐn)具、奉申、敬愚等字。②送飯要寫?zhàn)`敬添箱要寫箱敬。③送飯?zhí)?、添箱帖有的言氏不言門,因門相同也,如叔伯母的添箱就言氏不言門,有的言門不言氏,因氏相同也,因門與氏俱不相同,如舅母的添箱帖就應(yīng)言門也言氏。④新郎的回帖一般只言門不言氏,因其氏為送飯、添箱者所共知,故不必言氏,新郎的回謝帖在具名時可以寫上名字,也可不寫,因添箱、送飯者都知道,所以也可不寫,但稱呼必須寫。⑤過去有男女不通帖之說,如遇有女人帖,因種種原因,又不得不由男人出帖時可加“簾外”二字,回帖加“簾內(nèi)”二字,如添箱帖里的例三就解決了男女不通帖的問題。⑥按禮俗女人帖應(yīng)襝衽拜和端肅拜,但現(xiàn)在女人帖也可使用鞠躬二字。
六、請謝冰人帖(即媒人) ↑
謹(jǐn)于0月0日喜酌恭候
冰  教
000鞠躬
謝媒人帖:↑
謹(jǐn)具微禮0色奉申
柯  教
稱呼000鞠躬
七、入贅帖式定親帖(女家用):↑
謹(jǐn)修寸楮懇祈令郎入贅敬求
金  諾
眷姻弟000鞠躬
稱呼000鞠躬
男家回帖:↑
愿命小兒000登堂入選仰答
玉  音
眷姻弟000鞠躬
取帖(女家用) ↑
謹(jǐn)占0月0日恭迎令郎入門贅并典
婚 禮
眷姻弟000鞠躬
男家回帖 ↑
謹(jǐn) 遵
臺  命
眷姻弟000鞠躬拜
八、娶干骨帖式定親帖(男家用)↑
謹(jǐn)修寸楮敬求                                                                      冥  姻
叨眷000鞠躬
女家回帖 ↑
幸承冰言敬楊
冥  姻
叨眷000鞠躬
男家娶帖 ↑
謹(jǐn)占0月0時遣亡魂牌親迎于                                                                      潭府令愛之柩入塋冥婚合厝
叨眷000鞠躬
女家回帖 ↑
統(tǒng) 依
臺  命
叨眷000鞠躬
附錄:
一、喜字的用法
大門兩旁應(yīng)貼【喜】;堂屋門兩旁應(yīng)貼【嘻】;新房門兩旁應(yīng)貼【禧】;其它屋門兩旁應(yīng)貼【喜】。
注:①正房中間的一間叫堂屋,新房門是指新郎、新娘的房間。②辦喜事都要張貼喜字,貼喜字不能亂貼,比如這個“禧”字是美滿的意思,只能在新郎住房門兩旁張貼,有的將此禧字貼在各個門旁就不妥當(dāng)了。
二、婚聯(lián)摘錄
1、通用婚聯(lián)
百年歌好合,五世卜其昌;錦堂雙璧合,玉樹萬枝榮;
萬里長征欣比翼,百年好合喜同心;日麗風(fēng)和桃李笑,珠聯(lián)璧合鳳凰飛;
和睦門第風(fēng)光好,恩愛夫妻幸福長;良辰巧逢三合日,與禮正遇吉慶時;
喜氣盈門春長在,全家安樂福滿門;結(jié)良緣夫妻皆喜,辦喜事親友同樂;
婚姻自主恩愛重,家庭和睦幸福多;天結(jié)良緣綿百世,夙成佳偶肇三多;
二姓聯(lián)婚諧好合,百年偕老樂長春;美滿婚姻情深意重,和睦家庭地久天長;
2、復(fù)婚聯(lián)
喜日花開梅開蒂,良宵家慶月重圓;梅開二度花猶艷,月缺重圓光更明;
未忘一天伉儷情,常懷百日夫妻恩;前情諒解都如夢,后景歡娛總是春;
3、再婚聯(lián)
千里姻緣一夕會,半生佳偶百年親;再續(xù)姻緣春溢麗,重調(diào)琴瑟韻尤諧;
膠鸞再續(xù)成雙美,鳳翼新聯(lián)慶百年;
4、招婿用聯(lián)
得贅賢郎即是子;生來好女勝于男。張燈結(jié)彩迎貴婿,開筵舉祝宴嘉賓;
未必生男勝生女,不妨佳婿當(dāng)佳兒;賢婿做兒福中福,愛女為媳親上親;
5、老年婚聯(lián)
夕陽晴更好,萱草晚來香;白頭方遇同心伴,破除舊俗譜新篇;
而翁本是奇男子,阿婆重當(dāng)新嫁娘。
6、婚聯(lián)橫批
百年好合   白頭偕老   吉星高照   佳偶良緣   天長地久   天作之合   永結(jié)同心
吉日良辰   花好月圓   鸞鳳和鳴   珠聯(lián)璧合
第四章  祝壽、生子帖
第一節(jié) 祝壽
一、祝壽請?zhí)?div style="height:15px;">一、祝壽請?zhí)?↑
于0月0日家嚴(yán)(慈)誕辰敬主
光  臨
承慶子000鞠躬
二、祝壽請客帖 ↑
謹(jǐn)家嚴(yán)懸弧荷蒙厚惠謹(jǐn)于0月0日潔樽治酒敬請
(家慈設(shè)悅)
000先生光臨
承慶子000鞠躬
壽者請客帖 ↑
謹(jǐn)拙值微辰荷蒙
制錦于0月0日潔茗候
稱呼000鞠躬
稱呼000鞠躬
三、祝壽禮帖:↑
愿謹(jǐn)具微物0色奉申
敬  祝
稱呼000鞠躬
四、回謝帖 ↑
奉(嚴(yán))命領(lǐng)
(慈)
稱呼000鞠躬
五、辭祝壽帖  辭父母壽帖↑
奉(嚴(yán))命辭
(慈)
稱呼000鞠躬
辭自己壽辰帖↑
謹(jǐn)賤辰敬辭
光 駕
稱呼000鞠躬
注:①祝壽一般自己不出帖,多由子、孫出帖,沒有子孫者可由自己出帖。②嚴(yán)父父,慈指母,寫帖時也可寫家父、家母。③“懸弧”“設(shè)悅”詞語來自《扎記、內(nèi)則》子生,男子設(shè)弧于門左女子設(shè)悅于門右,弧指弓;悅指手帕,古時生了男孩便在門的左側(cè)掛一張弓,生了女孩就在門的右側(cè)掛一幅手帕,所以后人則稱男子生日為“懸弧”,女子生日為“設(shè)悅”,寫帖時使用“懸弧”“設(shè)悅”不夠大眾化,現(xiàn)今寫帖時,使用生日、誕辰、壽辰等詞較為通俗易懂。④祝壽帖寫祝敬,忌用賀敬二字。⑤祝壽以肉、面來加者寫厚惠,以帳屏或?qū)β?lián)來賀者寫制帛、錦祝;以包封賀者寫厚儀、厚貺。
第二節(jié)   生子女帖
一、報喜帖 例一:祖父出帖 ↑
于0月0日小兒幸獲弄璋(瓦)謹(jǐn)
達(dá)
潭府
稱呼000鞠躬
例二、父親出帖帖:↑
于0月0日小兒幸獲
弄璋(瓦)
稱呼000鞠躬
請?zhí)骸?div style="height:15px;">于0月0日小兒(女)00之喜
光臨
稱呼000鞠躬
稱呼000鞠躬
親朋送禮帖:↑
于謹(jǐn)具000奉申
00之喜
稱呼000鞠躬
注:①弄璋,璋是一種玉器,為古代王候所佩用,意謂希望所生男子將來也能佩戴玉飾,成為王候。所以人稱生男為“弄璋”。②弄瓦,瓦是婦女紡織的一種工具,意為希望所生之女將來能會紡織,勝任女工,故后人稱生女為“弄瓦”。③子、女誕生三天,六天,均寫“湯餅”之喜,滿月稱“彌月”之喜,周歲生日稱“周歲”之喜,三周歲生日稱“三周歲”之喜,在請?zhí)陀H朋送禮帖里的00之喜指的就是湯餅、彌月、周歲、三周歲。④使用弄璋、弄瓦較為難懂,現(xiàn)今應(yīng)使用“幸獲一子或一女”較為通俗易懂。
附錄:
一、祝壽的主要禮俗
1、祝壽的主要對象是老年人,據(jù)《莊子》記載:人上壽百年,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后來列為慶壽的年齡是從五十歲起的,五十歲以前叫做生日,五十歲以后才叫做壽,但也有的是從六十以后才開始做壽,按傳統(tǒng)習(xí)俗年青人是不能做壽的,因為人們認(rèn)為年青人做壽會折壽,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才能做壽,不到一定年齡只能叫做生日,如果有父母在世,即便到了一定年齡,也不能做壽,因為過去有“尊親在不敢言老”的說法,故父母在不能做壽。
2、到了一定年齡以后,每逢十就做大壽,如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做壽時一般是做九不做十,也就是五十歲時做六十大壽,六十九歲時做七十大壽,過去有“十全為滿,滿則招損”的說法,所以一般都是提前一年做壽,多數(shù)都是逢十做大壽,但也有的地方有六十六歲慶壽的習(xí)俗,誕辰這一天,出嫁的女兒,把豬肉紅燒后切成六十六塊送給父母品償,肉塊多寓意老人多福多壽,“主、六十六吃塊肉”就是指的這一習(xí)俗。
3、祝壽的禮品,多是壽面、壽桃、壽酒、蛋糕、魚肉及壽幛、壽聯(lián)、封包等,祝壽禮品各有不同的含義,其中壽酒的酒字諧音久,有長生不老的美意,壽面象征長命百歲,據(jù)說此俗是因為古代的彭祖他的臉面很長,所以活了八百歲,我國食品中只有面條綿長,因此做壽時都要吃長壽面,壽桃也是祝壽的主要禮品,在沒有鮮桃時,人們就用面做成壽桃,據(jù)說,蟠桃是王母娘娘種的仙果,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jié)一次果,吃了此桃可以長生不老,故而以壽桃象征長壽。
二、壽幛常用語
壽比南山  人壽年豐 壽衍千秋  青松不老  長壽百歲  多福多壽  德高望重  福如東海
松竹永茂  延年益壽 福壽康寧  南極生輝
三、通用壽聯(lián)
壽比長江水,福如大河源;福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福星高照滿庭慶,壽誕生輝合家歡;天上星辰應(yīng)作伴,人間歲月不知年;
日月星辰呈瑞氣,大德大壽享高年;長壽喜逢好社會,高齡全靠新中華;
但愿父母皆高壽,勝似金銀堆滿屋。
第五章 喪事
第一節(jié)  服制
(一)本宗九族五服圖
四服高祖父母
三月齊(zī)衰
四服
叔伯曾祖父母緦麻
三服曾祖父母
五月齊衰(cuī)
四服
曾祖姑在室緦麻出嫁無服
四服
堂叔伯父母緦麻
三服
叔伯祖父母小功
二服祖父母
不杖期ji年齊衰
祖姑在室小功出嫁緦麻
四服
堂祖姑在室緦麻出嫁無服
四服
再堂叔伯父母緦麻
三服
堂叔伯父母小功
二服
叔伯父母期服
一服父母
三年斬衰
二服
姑在室期年出嫁大功
三服
堂姑在室緦麻出嫁緦麻
四服
再堂姑在室緦麻出嫁無服
五服
三堂兄弟緦麻其妻無服
四服
再堂兄弟小功其妻緦麻
三服
堂兄弟大功其妻緦麻
二服
兄弟不杖期兄弟妻小功
己身
二服
姊妹在室期年出嫁大功
三服
堂姊妹在室大功出嫁緦麻
四服
再從姊妹在室小功出嫁緦麻
五服
三堂姊妹在室緦麻出嫁無服
四服
再堂侄緦麻其妻無服
三服
堂侄小功其妻緦麻
二服
侄期年侄媳小功
一服
長子、長子婦期(三年)、眾子期、眾子婦大功(九月)
二服
侄女在室期年出嫁大功
三服
堂侄女在室小功出嫁緦麻
四服
再從侄女在室緦麻出嫁無服
四服
堂侄孫緦麻其妻無服
侄孫小功侄媳緦麻
二服
嫡孫不杖期(年)、嫡孫婦小功(五月)、眾孫大功、眾孫婦緦麻(三月)
侄孫女在室小功出嫁無服
四服
堂侄孫女在室緦麻出嫁無服
曾侄孫緦麻其婦無服
三服
曾孫緦麻(三月)曾孫婦無服
侄曾孫女在室緦麻出嫁無服
四服
玄孫緦(sī)麻(三月)玄孫婦無服
注:①本宗九族就是自高祖至玄孫共九世,故曰九族。五服就是自本身至三從共五世,曰五服。②杖期:是舊時的服制,“杖”是居喪時拿的哭喪棒,“期”是一年之喪,期服用棒的叫“杖期”,不用棒的叫“不杖期”如妻子死若父母在為“不杖期”無父母為“杖期”。③從也是堂,從兄弟即堂兄弟,玄孫也叫元孫。④世系名稱:生我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父,祖父之父為曾祖父,曾祖父之父為高祖父,高祖父之父為太祖父。我生者為子女,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了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早弟孫,早弟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云孫之子為耳孫。⑤“服”本意為喪服,按照死者親屬的親疏遠(yuǎn)近而穿戴五種不同的喪服,以父系為宗,以自身為基點(diǎn),上溯到高祖,即五代之內(nèi),假如高祖去逝,自己應(yīng)該穿孝服;曾祖父去逝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都應(yīng)穿孝服,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應(yīng)該穿孝服的親屬,后來將“五服”引申為五代內(nèi)的親屬。⑤謝帖中孝子用“泣血稽顙”,親孫子與親侄子用“泣稽顙”,期服侄孫(親侄子的兒子)用“泣稽首”,堂叔伯侄子用“泣稽首”,曾孫用“泣稽首”,玄孫用“拭淚稽首”。
第二節(jié) 喪服稱呼
一、主要親屬喪服稱呼
父死
孤子000泣血稽顙
母死
哀子000泣血稽顙
母死父在
嚴(yán)侍下哀子000泣血稽顙
父死母在
慈侍下孤子000泣血稽顙
父母俱死
永感下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父母死祖父母在
祖嚴(yán)(或慈)侍下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繼母死父在
嚴(yán)侍下哀子(或前哀哀子)000泣血稽顙
父死繼母在(原配之子主喪)
繼慈侍下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父死繼母在(繼母之子主喪)
慈命孤哀子(或慈侍下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父已死繼母又死
孤哀哀子000泣血稽顙
執(zhí)父母喪又當(dāng)承重
在制  承重孫000泣血稽顙
承重孫而又遭父母喪
在重制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執(zhí)父母喪又祖父母喪
在制   期服孫000泣血稽顙
祖父母喪
齊服孫(或齊期孫)000泣血稽顙
曾祖父母喪
齊服曾孫(或五月曾孫)000泣血稽顙
高祖父母喪
齊服元孫(或三月曾孫)000泣血稽顙
叔伯父母喪
期服侄000泣稽首
伯叔祖父母喪
功服侄孫000淚稽首
伯叔曾祖父母喪
緦服侄曾孫000拭淚稽首
兄弟喪
期服弟(兄)000淚稽首
兄之妻喪
期服夫弟000淚拜
弟之妻喪
功服夫兄000淚拜
堂叔伯祖父母喪
緦服侄孫000拭淚稽首
再堂叔伯祖父母喪
袒免侄孫000拭淚頓首
三堂叔伯父母喪
袒免侄000拭淚頓首
妻死父母在
不杖期生(夫)000淚稽首
妻死無父母
杖期生(夫)000淚稽首
繼配妻死
期服生000淚拜
過繼父母死
承嗣子000泣血稽顙
過繼后生身父母死
降服子000泣血稽顙
喪子
反服生000淚稽首
眾男死及長子媳
期服生000淚稽首
眾子媳死
功服父000淚稽首
長孫死
期服祖000淚稽首
眾孫及長孫媳死
功服祖000淚稽首
眾孫媳死
緦服祖000拭淚拜
二、主要親戚喪服稱呼
姑母死
功服愚內(nèi)侄000淚稽首
姐妹死
功服愚胞兄(弟)000淚稽首
外祖父母死
功愚外孫000淚稽首
舅父死
功愚外甥000淚稽首
姨母死
功愚姨甥000淚稽首
岳父母死
緦愚子婿000拭淚稽首
表兄弟死
緦愚表兄(弟)拭淚稽首
注:①袒免服:即無服。②泣血稽顙:泣血是因父母死而悲傷至極,稽顙就是屈膝下拜并以額觸地,這是居喪時對親友一種最重的謝禮,因此孤哀子和承重孫才用泣血稽顙。③淚:即揩拭眼淚,比拭淚為重。④在制:居喪期間為在制。
第三節(jié) 喪帖有關(guān)事項
一、報喪帖面上寫“訃音”二字,也有只寫一個訃字的,報殯帖面上寫“引狀”或“告期”二字,若是中喪和少喪面上則寫“啟期”或“期啟”二字。
二、死者在八十歲以上寫“上壽00歲”,六十歲以上寫“享年00歲”,五十歲以上寫“行年00歲”,四十以上寫“得年00歲”,年少亡故者寫“存年00歲”,死者在六十歲以上寫“壽終”六十歲以下寫“疾終”。
三、母死父在,應(yīng)由父出帖,萬不可由兒子出帖,否則就是不懂喪禮,也是對親友的不敬。行帖時其父在正行,兒子寫在后一行,比其父要矮一頭。
四、妻子死寫元配,或荊室,繼妻寫繼配,繼室或繼妻。
五、過繼者生身父母死,其兒子應(yīng)寫功服孫,不可寫齊服孫,也不可寫功服侄孫,若過繼父母死其兒子可寫齊服孫。
六、承重孫,嫡系長孫的父母已歿,由長門嫡長孫主祖父母喪稱承重孫,行帖時承重孫寫在正行,其他孝子寫在承重孫之后,但孝子一行要比承重孫高一頭,承重孫和孝子名下俱寫泣血稽顙。
七、在喪帖里一般只寫父、祖的號,不寫名字,如無號必須寫名字時,可在父、祖的名字右上角加上“諱名”二字,也可只寫一個諱字,因為過去有“子不言父名”的禮俗,所以只寫號不寫名字。
八、凡父母去世,兒子在居喪期間與親友行帖應(yīng)在自己的名字之上加“在制”二字,也有只寫一個“制”字的,三年后服喪期滿,就不再加制等字了。
九、父死稱先考,母死稱先妣,祖父死稱先祖考,祖母死稱先祖妣。父死稱府君,母死稱太君,這些稱呼是對去世祖父母和父母的敬稱。
第四節(jié)   舊式喪帖
一、報喪帖
父母死報喪帖 一式 ↑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率齊期孫0泣稽首聞                 期服侄000率功服孫00淚稽 首
功服侄000率緦服侄孫00拭淚稽首
不孝男00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
先考0號府(妣0氏太 )君痛于0年0月0日壽終正(內(nèi))寢享年00歲
忝系
友(戚)誼屆期   光吊歿榮存感
訃(面上寫)
二 式 ↑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率齊期孫00泣稽首
聞      農(nóng)歷0月0日止吊      期服侄000泣稽 首
功服侄000拭淚稽首
不孝男00罪深禍延
先考0號府君(妣0氏太)痛于0年0月0日壽終正(內(nèi))寢享年00歲不
肖等親視含殮遵則成服  忝系
友(戚)伏冀俯賜   光吊茹哀
訃(面上寫)
祖父母死報喪帖 ↑
訃(面上寫)
不孝孫00罪不自滅禍延
先祖考0號府(祖妣0氏太 )君痛于0年0月0日壽終正(內(nèi))寢享年00歲
友(戚)誼屆期   光吊歿榮存感   謹(jǐn)此
承重孫000泣血稽顙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率齊服孫00泣稽首
喪妻報喪帖 ↑
訃(面上寫)
家門不幸蹇及(禍及)
原配室人0氏慘于0年0月0日壽終于內(nèi)寢享年00歲
肖等親視含殮遵則成服  忝系
謹(jǐn) 此
杖期生000淚稽首
聞  農(nóng)歷0月0日止吊        嚴(yán)侍下哀子000泣血稽顙
期服侄000稽泣首
喪兄無子式報喪帖 ↑
家門不幸禍延
胞兄0號府君行年00歲于0月0日疾終正寢
忝系至戚
哀此
期服弟000淚稽首
喪弟無子式報喪帖 ↑
家門不幸殃及 仲弟000得年00歲于0月0日終于正寢
忝系至戚
謹(jǐn)此
聞                             期服兄000淚拜
喪子媳報喪帖↑注:長媳死寫期服父,眾子媳死寫功服父。喪孫和喪孫媳可參照喪子、喪子媳格式寫。
門祚衰薄殃及家(眾)男婦0氏得年0歲于0年0月0日病故
忝系至戚
謹(jǐn)此
聞       期(功)服父000拭淚率孫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女未嫁早亡達(dá)夫家帖式 ↑
0月0日小女00命殞奉訃
潭府
眷姻弟000鞠躬
子未娶早亡達(dá)女家帖式 ↑
0月0日小兒0病故
眷姻弟000鞠躬
二、報殯帖式父死報殯帖式 ↑注:(祖塋二字之上要空一個格空格就是抬了一頭,若是新塋就應(yīng)在之柩以下寫,于村0處新塋安葬,因不新塋故不用空一格,也不寫之次二字,之次是在祖塋中一定的次序。)
告期
泣卜于0月0日不孝男00哀扶
先考0號府君之柩于祖塋之次安葬屆期伏冀
俯賜光送歿榮存感  哀此
聞     慈侍下孤子000泣血稽顙率齊服孫00泣稽首
功服侄000泣稽首
母已死父又將殯報帖式 ↑
告期
泣卜于0月0日不孝男00哀扶
先考0號府君之柩于  祖塋之次敬啟
先妣0氏太君之壙合葬屆期伏乞
光送歿存均感  謹(jǐn)此
聞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齊服孫00泣稽首
父已死母又將殯報帖式 ↑
告期
泣卜于0月0日不孝男00哀扶
先妣0氏太君之柩于祖塋之次敬啟
先考號府君之壙合葬屆期
光送歿存均感  哀此
聞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三、喪告牌 例一、父母死喪告式 ↑
0年0月0日0時  生
先考(妣)0號(氏)府(太)君享年00歲壽終正(內(nèi))寢
0年0月0日0時卒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告
例二、祖父母死喪告式 ↑
0年0月0日0時  生
先祖考(妣)0號(氏)府(太)君享年00歲壽終正(內(nèi))(寢)
0年0月0日0時卒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告
四、牌位注此牌位是靈樓里用的
先考(妣)0號府(氏太)君之靈位
孝子000奉祀
注:過死了人,要用白紙寫上亡故人享年0歲,以及出生和死亡日期,寫好后將白紙貼在一塊木板上。豎于靈院的門口,用于告訴人們此宅系某人之喪,故曰喪告牌。
第五節(jié)  實用喪葬帖式   一、父母死報喪報殯帖 ↑
訃告
不孝孫00罪不自滅禍延
先祖考0號府(祖妣0氏太 )君痛于0年0月0日壽終正(內(nèi))寢享年00歲泣卜于0月0日發(fā)引。屆時伏乞
光送歿榮存感   哀此
孤(哀)子000泣血稽顙
齊服孫00泣稽首
期服侄000泣稽首
二、親友禮帖(祭奠帖一式)↑
謹(jǐn)具
豚肉八方
豬首一元
鮮魚一尾
湯雞一只
奉  引
奠  敬                        稱呼000鞠躬
(二式)↑
謹(jǐn)具粗祭壹桌奉引
奠 敬
稱呼000鞠躬
隨禮帖↑
謹(jǐn)具微物0色奉申
奠 敬
稱呼000鞠躬
隨干禮帖↑
謹(jǐn)具菲儀0元奉申
奠 敬
稱呼000鞠躬
送挽幛↑
000仁兄千古
痛失知音                   稱呼000鞠躬
送花圈↑
稱呼000敬挽
沉痛哀悼00稱呼千古
注:祭奠供品應(yīng)按實寫,如是點(diǎn)心應(yīng)寫爐食;饃饃應(yīng)寫蒸食;如是八大方帶三牲,可按一式寫也可就寫八大方帶三牲。不論什么供品,為了簡便起見,都可按二式寫粗祭壹桌。親友禮帖,出殯這一天用“奉引”其它時候用“奉申”如出殯、辭靈用一桌供,應(yīng)寫:謹(jǐn)具000奉引(申)。這樣喪家?guī)し烤椭朗寝o靈、出殯同用一桌供,也就不折辭靈供了。親友禮帖具名時應(yīng)照死者而稱呼。
二、喪禮回謝帖
叩(踵)
孤(哀)子000 泣血稽顙
謝             齊期孫000    泣 稽 首
期服侄000  泣 稽 首
功服侄孫00淚稽首
注:親友送禮后喪家要寫回謝帖,以示對親友的感謝?;刂x帖現(xiàn)在也有寫“踵、謝”二字的,實際上這是一種謝孝帖,是孝子謝孝時帶的一種帖子,它和回謝帖的含義是不同的。如今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產(chǎn)生了眾多電子社交手段,因此也可通過微信向親友表達(dá)謝意。如:慈母(或家父)辭世,承蒙慰唁,隆情厚誼,存歿均感,謹(jǐn)籍此函,深表謝忱,000全家叩拜!
附錄:
一、挽幛常用語
音容宛在   生榮死哀    流芳百世   望重鄉(xiāng)里    間里同悲   名垂千史    母儀千古
光前裕后   典范猶存    千古流芳   德高望重    高風(fēng)亮節(jié)   永垂不朽    痛失知音
淚灑同根   淑德流芳    恩深似海   大公無私    勞苦功高   浩氣長存
二、挽聯(lián)選錄
1、挽男性聯(lián)
天不留耆舊,人皆惜老成;此日騎鯨去,何年化鶴乘;
壯梁悲落月,魯?shù)钲蒽`光;海內(nèi)存知已,云間涉德音;庾公樓月冷,處士里星沉;
壽終德永在,人去范長存;哀慕有余慟, 瞻依無盡時; 百年三萬日, 一別幾千秋;
讀禮悲風(fēng)木, 吟詩廢蓼我; 天下遺一老,人已足千秋;化悲痛為力量,繼遺志寫春秋;
以正氣還天地,將身心獻(xiàn)人民;正喜春園共把盞,奈何南漬正銷魂;
鶴唳三更空月冷, 鵑啼午夜咽風(fēng)寒;鶴駕已隨云影杳,鵑聲猶帶月光寒;
平生壯志三更夢,萬里西風(fēng)一雁哀;翠色和云悲夜月,鴻雁聲哀月一輪;
事業(yè)已歸前輩錄,典型留與后人傳;碧水青山認(rèn)作主,落花啼鳥總傷神;
稱觴沿憶登堂事,掛劍難為過墓情;流水夕陽千古恨,凄風(fēng)苦雨百年愁;
何日一夢飛蝴蝶,竟使千秋泣杜鵑;一趄風(fēng)燭紅霞斂,萬古儀型碧草埋;
大雅云亡梁木壞,老成凋謝泰山頹;龍隱海天云萬里,鶴歸華表月三更;
明月清風(fēng)懷舊宇,殘山剩水讀遺書;遺世文章多灼見,平生業(yè)績足千秋;
扶桑此日騎鯨去,華表何年化鶴來;堪嗟駕鶴歸華表,深痛騎鯨赴玉樓;
篋里詩文疑謝后,夢中風(fēng)貌似潘前;春花正濃人已老,華年剛盡歲方新;
公去大名留史冊,我來何處別音容;秋水蒹蔚溯回往哲,青風(fēng)桃李想象斯文;
秋色荒涼喬陰莫仰,愁云黯淡仙馭難回;客燕思?xì)w悲添秋士,賓鴻信斷夢杳仙鄉(xiāng);
梅蕊開時噩音忽至,蔚灰動處大夢難回;蒲劍斬邪魔高千丈,榴花照眼血染雙行;
高風(fēng)送秋飛霜迎節(jié),駕鶴上漢驂鸞騰天;如此韶華青猶未老,何來噩耗人竟云亡;
功勛蓋世為舉家同悼,精神不殞與事業(yè)長存;貌杳音沉身歸靜府應(yīng)無憾,兒悲女泣淚灑江天慟有余;
駕鶴難回終隔云山家萬里,騎鯨采石五百年明月重圓;
時事傷心風(fēng)號鶴唳人何處,哀情慘目月落烏啼霜滿天;
憶杖履追隨直節(jié)清嚴(yán)猶在望,悵老成凋謝名賢言行未終篇。
三、挽女性聯(lián)
音容宛在,懿德長存; 南柯夢里,望云思親;慈顏已逝,風(fēng)木與悲;壽終內(nèi)寢,鶴駕西天;
燭剪西窗,梅殘東閣;花凝淚痕,水放悲聲;情懷舊雨,淚灑凄涼;梅含孝意,柳動倭情;
落花春已去,殘月夜難圓;白云懸影望,烏鳥切思遐;女星沉寶婺,仙駕返瑤池;
淑德標(biāo)彤史,芳蹤依白云;蓬島歸仙駕,萱幃失母儀;畫荻蹤難覓,扶相淚欲流傾;
日碧魂依蔓草,雪紅淚灑桃花;戶外紅梅綠竹,室內(nèi)白衣素袍;慈竹當(dāng)風(fēng)空背影,晚萱經(jīng)雨不留芳;徑掃丹楓皆喪禮,門臨白馬盡佳賓;西竺蓮翻云影淡,北堂萱萎月光寒;
花落萱幃春去早,光寒鷸宿夜來沉;倚門人去三更月,立杖兒悲五夜風(fēng);
雨飄翠竹垂紅淚,云壓青松帶素冠;香消夜月梅花寂,韻冷蒼天鶴構(gòu)寒;
雨泣黃花應(yīng)有恨,風(fēng)凄翠竹更堪悲;畫地曾傳賢母荻,引刀誰斷教兒機(jī);
白馬素車揮別淚,青天碧海寄離言;風(fēng)吹蕙帳萱花落,月冷吳江杜宇悲;
女宗靡依痛深戚里,母范何恃淚滴慈幃;綺閣風(fēng)寒傷心鶴唳,蘭階月冷泣血萱花;
灑昔言歡猶憶風(fēng)姿磊落,慈容今已杳只余梅影橫斜;
愁思千縷朵朵梨花含血淚,離情萬種聲聲哀樂悼芳魂;
夢斷北堂春雨梨花千古恨,機(jī)懸東壁秋風(fēng)桐葉一天愁;
青鳥傳來王母歸時環(huán)佩冷,玉簫聲斷秦娥去后風(fēng)樓空;
風(fēng)動幃空青鳥降時魂不返,潭深波咽烏雅啼處夢難回;
華月光寒韻滿庭前含孝意,愁去寂寞旌飄戶外痛哀情;
泣杖子凄其中夜慈烏三鼓月,斷機(jī)人遠(yuǎn)去北堂萱草五更霜;
陟怙痛前年方祝萱帷長白發(fā),辭塵當(dāng)此日忽悲菽水隔黃泉;
夜景寫凄清滿院寒風(fēng)聲倍慘,云容歸縹緲空庭落月痛何如;
家有詩仙惜到處名山未能偕隱,身常禮佛覺往生凈域確有明證;
相夫挽鹿課子丸熊淑德早標(biāo)彤史范,佛座拈花慈闈摧竹仙縱空溯白云鄉(xiāng);
仙去難留望三晉云山德曜未嘗偕隱愿,神傷已甚悵一官露冕安仁更賦悼亡詩;
憶蟠桃熟時生來多子多孫競秀階前承膝下,悟木稚香后此去成仙成佛樂應(yīng)天上勝人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夫 族 稱 謂 表
中國人親戚關(guān)系圖表
親屬稱謂
家庭稱謂
祖宗十八代
史部通典作者唐杜佑撰王文錦等校注通典卷第九十二 禮五十二 沿革五十二 兇禮十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