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將中國特色的文化建設(shè)作為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五大重點(diǎn)工程之一,而文明禮節(jié)、健康習(xí)俗則屬傳統(tǒng)文化范疇,是文化建設(shè)的重要內(nèi)容。我國是有五千多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大國,各民族各地區(qū)都積累了非常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精華,人民大眾祖祖輩輩沿襲傳承至今。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jìn)步,各種禮儀習(xí)俗也在與時俱進(jìn)、移風(fēng)易俗、改革創(chuàng)新,有些繁瑣的禮儀習(xí)俗正在逐步取消和改進(jìn),各地因地制宜地推出許多民眾緊跟時代、新老結(jié)合、便于操作的新禮儀、新習(xí)俗,不少地方還成立了民間紅白喜事理事會、協(xié)會等社團(tuán)組織,幫助民眾辦理紅白喜事,對推動農(nóng)村文化建設(shè)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據(jù)筆者所在的農(nóng)村來看,如今絕大多數(shù)中青年人從學(xué)校走向社會后,有的外出務(wù)工經(jīng)商創(chuàng)實業(yè),有的參加工作各奔前程,大多不精通農(nóng)村禮儀習(xí)俗,而在農(nóng)村居家的老人則力不從心,農(nóng)村很多禮儀習(xí)俗傳承呈現(xiàn)出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狀況,一旦家中遇到紅白事情,往往感到茫然無措。
為了使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禮儀習(xí)俗得到傳承和弘揚(yáng),更為了農(nóng)村廣大民眾移風(fēng)易俗操辦紅白喜事的需求,我們試圖編輯了這本《農(nóng)村紅白喜事實用手冊》,希望拋磚引玉,能對農(nóng)村民眾在操辦紅白喜事時起到借鑒參考作用。在編寫過程中得到很多有實際經(jīng)驗的老者鼎力相助和熱情指導(dǎo),在此一并致謝,同時也借鑒吸收了一些外地經(jīng)驗,但由于編者視野不廣,經(jīng)驗不足,編輯水平有限,懇望讀者予以包涵并批評指正。
編者 二0一八年一月
目錄
第一章 稱謂
第一節(jié) 稱謂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第二節(jié) 稱謂分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一、父系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二、母系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三、妻系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四、夫系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五、平輩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六、晚輩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七、姻戚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八、其它親屬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7
九、師友、鄰舍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十、歿后人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第二章 傳統(tǒng)的婚嫁風(fēng)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第一節(jié) 合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一、按十二屬相合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二、按九宮合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三、按五行合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第二節(jié) 看好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一、禁婚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1、男命禁婚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2、女命禁婚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二、女命擇行嫁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三、擇嫁娶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1、嫁娶周堂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2、月忌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3、楊公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4、重喪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5、月厭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6、四離日、四絕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7、忌丑亥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8、四大朱雀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9、七殺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10、紅沙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11、黃沙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12、地支相沖、地支相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三章 婚嫁柬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一節(jié) 寫帖須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第二節(jié) 舊式婚嫁柬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一、定親帖(俗稱小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9
二、婚書帖(俗稱大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
三、庚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四、請酒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五、娶帖(俗稱臉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六、催妝帖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七、送妝奩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八、請?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1、男家請大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2、男家請陪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3、女家請陪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4、男家請親朋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5、女家請親朋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6、請新郎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9
九、 投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十、 問回門帖(即問謝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十一、 謝親帖(俗稱回門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十二、 隨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十三、 男家回謝送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十四、 送飯?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十五、 添箱帖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附錄:
傳統(tǒng)的婚嫁禮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第三節(jié) 實用婚嫁柬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一、定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二、娶帖(俗稱臉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三、請?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四、男家親朋隨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五、女家親友隨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1、送飯?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2、添箱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六、請謝冰人(即媒人)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七、入贅帖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1、定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2、娶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八、娶干骨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1、定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2、娶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附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一、喜字的用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二、婚聯(lián)摘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1、通用婚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2、復(fù)婚用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3、再婚用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4、招婿用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5、老年婚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6、婚聯(lián)橫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第四章 祝壽 生子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第一節(jié) 祝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一、祝壽請?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二、祝壽請客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三、祝壽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四、回謝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五、辭祝壽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
第二節(jié) 生子女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一、報喜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二、請?zh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三、親朋送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附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一、祝壽的主要禮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二、壽幛常用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三、通用壽聯(liá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第五章 喪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第一節(jié) 服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第二節(jié) 喪服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一、主要親屬喪服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二、主要親戚喪服稱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第三節(jié) 喪帖有關(guān)事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
第四節(jié) 舊式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一、報喪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9
二、報殯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0
三、喪告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四、牌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第五節(jié) 實用喪葬帖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一、報喪 報殯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二、親友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1、祭奠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2、隨禮物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3、隨干禮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4、送挽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5、送花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三、喪禮回謝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附錄:
一、挽幛常用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二、挽聯(lián)選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第一章 稱謂
第一節(jié) 稱謂概述
稱謂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會行為,每人每天都離不開稱呼,無論在口頭上或文字中都要稱呼別人,同時也要被別人稱呼,有時還要自己稱呼自己,稱呼別人的叫“稱人”,別人稱呼自己叫“人稱”,自己稱呼自己叫“自稱”。
我們國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國人民歷來就非常講究文明禮貌,人們在長期的社會交往中形成了一套非常講究而又十分文雅的各種稱謂,這些稱謂長幼有序,尊卑有別,而又恭敬謙虛,恭謙合宜,這是廣大人民有文化素養(yǎng)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民族素質(zhì)和道德品質(zhì)的重要特征,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非常重視倫理的國家,所以我國在歷史上才有“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的美稱,這是國家的驕傲,也是各族人民的驕傲。我們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yáng)講文明、講禮儀的美德,正確地運(yùn)用各種稱謂,但有的人認(rèn)為稱呼是小事兒,無關(guān)緊要,所以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幼尊卑就直呼其名或胡亂稱呼,這是不禮貌和缺乏道德素質(zhì)的表現(xiàn),如果在社會交往時,一旦把稱呼搞錯了,不僅會使自己尷尬,而且還會貽笑于人,甚至還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從而影響人際關(guān)系,因此學(xué)好稱謂這一課是十分必要的。
稱謂的種類和表現(xiàn)形式有很多,現(xiàn)將一些常用的稱謂的類別分述如下:
通稱:就是普通的稱呼,其中包括一般的稱呼、職業(yè)稱呼、職務(wù)稱呼、親戚稱呼等。一般稱呼如老劉、小趙、大李等稱呼,是在姓氏前加上“老、小、大”等字,這樣稱呼,被稱呼人也不一定老、小、大,這要根據(jù)稱呼者和被稱呼者的身份、年齡等情況而定,這類稱呼一般只在日常交往時口頭稱呼,但是在文字和正式場合很少使用。
“同志”這個稱謂是在革命年代出現(xiàn)的,它是革命的產(chǎn)物,這個新的稱謂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guān)系和深厚感情,現(xiàn)今這個稱呼在國家機(jī)關(guān)中已廣泛使用,但在農(nóng)村中使用較少。
“先生、小姐、女士”等稱謂,在解放前較為流行,解放后就很少使用了,改革開放以來這些稱呼又開始流行起來,先生一詞過去多稱呼民主人士和學(xué)識淵博的知識分子為先生,現(xiàn)在一般多用于外事場合,有的婦女稱呼自己的丈夫為先生,在農(nóng)村一般稱學(xué)校的老師為先生;小姐一詞在舊社會是對貴族未婚女子的稱呼,現(xiàn)今使用比較廣泛,如售貨員小姐等;太太一詞是從丈夫的角度去稱呼的,男稱先生,女稱小姐或女士,已在大城市廣泛使用。
職業(yè)稱呼是根據(jù)職業(yè)的不同而特定的,有的可以在姓氏后加稱謂,如“劉師傅”、“王老師”等,這些稱謂本身就有尊重對方之意,而有些職業(yè)稱謂,如“服務(wù)員”、“門衛(wèi)”等,如直呼這些稱謂就顯得不禮貌,因此在稱呼后加上“同志”二字為宜,如門衛(wèi)同志、售貨員同志等,這樣稱呼才能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職務(wù)稱謂是根據(jù)不同職務(wù)而定的,如縣長、局長、校長等等,這些職務(wù)稱謂多在國家機(jī)關(guān)、工廠、學(xué)校中使用。
親屬稱謂是按血緣遠(yuǎn)近、輩份高低、年齡大小而區(qū)分的,通常包括血親、旁系血親、姻親和配偶部分,其中配偶是一種特殊的稱謂,在舊社會丈夫稱妻子為“內(nèi)室、內(nèi)人、賤內(nèi)、拙荊”也有的稱太太,粗俗稱呼老婆;妻子稱丈夫為“夫君、夫婿、郎君”也有的稱丈夫為先生,這些稱呼大部分不適用了,只有先生、太太還在某些地區(qū)某些場合使用,現(xiàn)今城市和農(nóng)村普遍使用愛人一詞,該詞既可稱丈夫也可稱妻子,應(yīng)該說這是一個符合時代潮流的好稱謂。
尊稱:尊稱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多,一般對尊輩或年長者應(yīng)在稱呼前加“尊”字如尊伯、尊嫂等,但對直系親屬不宜寫“尊”字,如給祖父母和父母親寫信,就不能寫名字,也不能寫“尊”字,可直接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或祖父母大人、父母親大人即可,在自己具名時一般要在名字前加稱謂,如孫男某某叩上,兒男某某上,關(guān)系在遠(yuǎn)一些的,為了有所區(qū)別,可以稱謂前加上名字,如某某堂伯、某某堂兄等,關(guān)系較密切的朋友可稱某某老兄;關(guān)系一般的可稱仁兄或同志均可。
對于年幼或輩份低于自己的,應(yīng)在稱呼前加“賢”字,如賢侄、賢婿等,但對直系的子侄則不能加賢字,應(yīng)稱吾兒,吾侄,除子侄外即使是家族中的至親也不可加“吾”字,而加“賢”字。
為表示對他人的敬重,有時還可以用親屬的稱謂稱呼非親屬,如伯父、伯母、阿姨等稱呼,在城市中使用較多;大爺、大娘、大嬸等稱呼多在農(nóng)村使用,對年齡較大的還可稱老大爺、老大娘等,對于德高望重的科學(xué)家,文學(xué)家等可在姓氏后加“老”字如郭老、李老等以示尊重。
謙稱:為了表示自謙,一般多在稱呼前加“愚”字如愚叔父、愚外甥等,但直系長輩和外祖父母,具名時不中愚字,祖即寫祖,父即寫父,而且不寫姓名,只寫祖父字,父字即可。除祖父母、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其他人均應(yīng)在稱呼前加愚字。
在向別人稱呼自己的親屬時,輩份比自己高的,在稱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兄等,輩份比自己低的或平輩則在稱呼前加“舍”字,如舍侄、舍弟等,但在稱呼自己的直系晚輩和女婿時,不能加“舍”字,應(yīng)在稱呼前加“小”字,如兒、小女、小婿等。
如何稱呼自己和別人的親屬,過去人們概括了一句話,即“家大舍小令他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稱呼自己親屬時,輩份比自己高的加“家”字。比自己輩份低的加“舍”字,稱呼別人親屬時,均應(yīng)在稱呼前加“令”字。
在我們常用的稱謂中,有的稱謂本身就有尊稱和謙稱之意,所以不必再另加其他詞語,如爸爸、媽媽、老師等,也可以用這些稱呼做為尊稱詞語,同樣也可以用兒子、女兒、學(xué)生等謙稱詞語,另外還有一些尊稱和謙稱詞語,如稱別人的家為府上、尊府、貴府,稱自己的家為寒舍、草堂、舍下,還有敝姓、敝鄉(xiāng)、敝校等謙稱詞語,應(yīng)在社會中正確加以運(yùn)用。
第二節(jié) 稱謂分類
稱謂的種類很多,又很復(fù)雜,為便于查找,現(xiàn)將各類稱謂幾個系列,并列表分述如下:
一、父系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他人之敬稱
向他人謙稱
父親的祖父
曾祖父
曾孫(曾孫男)、曾孫女
令曾祖(曾翁)
家曾祖父
父親的祖母
曾祖母
曾孫(曾孫男)、曾孫女
令曾祖母
家曾祖母
父親的伯祖父
曾伯祖父
曾侄孫(曾侄孫男)、曾侄孫女
令曾伯祖父
家曾伯祖父
父親的伯祖母
曾伯祖母
曾侄孫(曾侄孫男)、曾侄孫女
令曾伯祖母
家曾伯祖母
父親的叔祖父
曾叔祖父
曾侄孫(曾侄孫男)、曾侄孫女
令曾叔祖父
家曾叔祖父
父親的叔祖母
曾叔祖母
曾侄孫(曾侄孫男)、曾侄孫女
令曾叔祖線母
家曾叔祖母
父親的父親
祖父(爺爺)
孫(孫男)、孫女
令祖(令祖父)
家祖父(家祖、家公)
父親的母親
祖母(奶奶)
孫(孫男)、孫女
令祖母(尊祖母)
家祖母
父親的伯父
伯祖父
侄孫(侄孫男)、侄孫女
令伯祖父
家伯祖父
父親的伯母
伯祖母
侄孫(侄孫男)、侄孫女
令伯祖母
家伯祖母
父親的叔父
叔祖父
侄孫(侄孫男)、侄孫女
令叔祖父
家叔祖父
父親的叔母(嬸母)
叔祖母
侄孫(侄孫男)、侄孫女
令叔祖母
家叔祖母
父親的姑父
姑祖父(姑爺爺)
內(nèi)侄孫(內(nèi)侄孫男)、內(nèi)侄孫女
令姑祖父
家姑祖父
父親的姑母
姑祖母(姑奶奶)
內(nèi)侄孫(內(nèi)侄孫男)、內(nèi)侄孫女
令姑祖母
家姑祖母
父親的舅父
舅祖父(舅爺爺)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舅祖父
家舅祖父
父親的舅母
舅祖母(舅奶奶)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舅祖母
家舅祖母
父親的姨父
姨祖父(姨爺爺)
姨外孫(姨外孫男)、姨外孫女
令姨祖父
家姨祖父
父親的姨母
姨祖母(姨奶奶)
姨外孫(姨外孫男)、姨外孫女
令姨祖母
家姨祖母
父親
父親(爸爸、爹爹)
子(兒、男)、女(兒、女兒)
令尊(尊翁、尊君、尊公)
家父(家嚴(yán)、家公、家君、家尊)
父親的妻子
母親(媽媽)
子(兒、男)、女(兒、女兒)
令堂(令慈、令母、令萱)
家母(家慈、家堂、家萱)
父親的繼妻
繼母(媽媽)
繼子、繼女
令繼母(令堂)
家繼母(家慈)
父親的哥哥
伯父(伯伯)
侄(侄子)、侄女
令伯(尊伯)
家伯父
父親的嫂子
伯母
侄(侄子)、侄女
令伯母
家伯母
父親的弟弟
叔父(叔叔、仲父)
侄(侄子)、侄女
令叔(賢叔)
家叔父(家賢叔)
父親的弟媳
叔母(嬸母、季母)
侄(侄子)、侄女
令叔母
家叔母(家嬸母)
父親的姐妹
姑母(姑媽)
內(nèi)侄(內(nèi)侄子)、內(nèi)侄女
令姑母
家姑母
父親的姐夫(妹夫)
姑父
內(nèi)侄(內(nèi)侄子)、內(nèi)侄女
令姑父
家姑父
父親的堂兄
堂伯父
堂侄(堂侄子)、堂侄女
令堂伯
家堂伯父
父親的堂嫂
堂伯母
堂侄(堂侄子)、堂侄女
令堂伯母
家堂伯母
父親的堂弟
堂叔父
堂侄(堂侄子)、堂侄女
令堂叔
家堂叔父
父親的堂弟婦
堂叔母(堂嬸母)
堂侄(堂侄子)、堂侄女
令堂叔母(令堂嬸母)
家堂叔母(家堂嬸母)
父親的表伯父
表伯祖父
表侄孫(表侄孫子)、表侄孫女
令表伯祖
家表伯祖父
父親的表伯母
表伯祖母
表侄孫(表侄孫子)、表侄孫女
令表伯祖母
家表伯祖母
父親的表叔父
表叔祖父
表侄孫(表侄孫子)、表侄孫女
令表叔祖
家表叔祖父
父親的表叔母嬸母
表叔祖母
表侄孫(表侄孫子)表侄孫女
令表叔祖母
家表叔祖母
父親的表兄
表伯父
表侄(表侄子)、表侄女
令表伯
家表伯父
父親的表嫂
表伯母
表侄(表侄子)、表侄女
令表伯母
家表伯母
父親的表弟
表叔父
表侄(表侄子)、表侄女
令表叔
家表叔父
父親的表弟婦
表叔母(表嬸母)
表侄(表侄子)、表侄女
令表叔母
家表叔母
父親的堂姐妹
堂姑母(堂姑媽)
內(nèi)堂侄(內(nèi)堂侄子)內(nèi)堂侄女
令堂姑母
家堂姑母
父親的堂姐妹夫
堂姑父
內(nèi)堂侄(內(nèi)堂侄子)內(nèi)堂侄女
令堂姑父
家堂姑父
父親的侄兒
堂兄、堂弟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令堂兄、令堂弟
家堂兄、舍堂弟
父親的侄媳
堂嫂、堂弟婦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令堂嫂、令堂弟婦
家堂嫂、舍堂弟婦
父親的侄女
堂姐、堂妹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令堂姐、令堂妹
家堂姐、舍堂妹
父親的侄女婿
堂姐夫、堂妹夫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
令堂姐夫、令堂妹夫
家堂姐夫、舍堂妹夫
二、母系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他人之敬稱
向他人謙稱
母親的祖父
外曾祖父
外曾孫(外曾孫男)、外曾孫女
令外曾祖
家外曾祖父
母親的祖母
外曾祖母
外曾孫(外曾孫男)、外曾孫女
令外曾祖母
家外曾祖母
母親的父親
外祖父(外公、姥爺)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外祖父
家外祖父
母親的母親
外祖母(外婆、姥姥)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外祖母
家外祖母
母親的伯父
外伯祖父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伯祖父
家外伯祖父
母親的伯母
外伯祖母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伯祖母
家外伯祖母
母親的叔父
外叔祖父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叔祖父
家外叔祖父
母親的叔母(嬸母)
外叔祖母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叔祖母
家外叔祖母
母親的姑父
外姑祖父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姑祖父
家外姑祖父
母親的姑母
外姑祖母
外侄孫(外侄孫男)、外侄孫女
令外姑祖母
家外姑祖母
母親的舅父
外舅祖父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外舅祖父
家外舅祖父
母親的舅母
外舅祖母
外孫(外孫男)、外孫女
令外舅祖母
家外舅祖母
母親的姨父
外姨祖父
外姨孫(外姨孫男)、外姨孫女
令外姨祖父
家外姨祖父
母親的姨母
外姨祖母
外姨孫(外姨孫男)、外姨孫女
令外姨祖母
家外姨祖母
母親
母親(媽媽)
子(兒、男)、女(兒、女兒)
令堂(令慈、令母、令萱)
家母(家慈、家堂、家萱)
母親的丈夫
父親、爸爸
子、女
令尊、尊翁
家父、家嚴(yán)、家君、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他人之敬稱
向他人謙稱
母親的后夫
繼父(爸爸)
繼子、繼女
令繼父(令尊)
家繼父(家嚴(yán))
母親的兄弟
舅父(母舅、舅舅)
外甥(外甥男)、外甥女
令舅父
家舅父
母親的嫂子、弟婦
舅母(舅媽)
外甥(外甥男)、外甥女
令舅母
家舅母
母親的姐妹
姨母(姨媽)
姨外甥、姨外甥女(襟侄、襟侄女)
令姨母
家姨母
母親的姐夫(妹夫)
姨父(姨爹)
姨外甥、姨外甥女(襟侄、襟侄女)
令姨父
家姨父
母親的堂兄弟
堂舅父
堂外甥、堂外甥女
令堂舅父
家堂舅父
母親的堂嫂、堂弟婦
堂舅母
堂外甥、堂外甥女
令堂舅母
家堂舅母
母親的表伯父
外表伯祖父
外表侄孫(外表侄孫子)、外表侄孫女
令外表伯祖
家外表伯祖父
母親的表伯母
外表伯祖母
外表侄孫(外表侄子)、外表侄孫女
令外表伯祖母
家外表伯祖母
母親的表叔父
外表叔祖父
外表侄孫(外表侄孫子)、外表侄孫女
令外表叔祖父
家外表叔祖父
母親的表叔母(嬸母)
外表叔祖母
外表侄孫(外表侄孫子)、外表侄孫女
令外表叔祖母
家外表叔祖母
母親的表兄弟
表舅父
表外甥、表外甥女
令表舅父
家表舅父
母親的表嫂、表弟婦
表舅母
表外甥、表外甥女
令表舅母
家表舅母
母親的表姐妹
表姨母
表姨外甥、表姨外甥女
令表姨母
家表姨母
母親的表姐夫、表妹夫
表姨父
表姨外甥、表姨外甥女
令表姨父
家表姨父
三、妻系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妻親之曾祖母
曾祖岳母
曾孫女婿
妻親之伯祖父
伯祖岳父
姪孫女婿
妻親之伯祖母
伯祖岳母
(夫)姪孫女婿
妻親之叔祖父
叔祖岳父
姪孫女婿
妻親之叔祖母
叔祖岳母
(夫)姪孫女婿
妻親之姑祖母
姑祖岳母
姪孫女婿
妻親之姑祖父
姑祖岳父
(內(nèi)/妻)姪孫女婿
妻親之外曾祖父
外曾祖岳父
曾外孫女婿
妻親之外曾祖母
外曾祖岳母
曾外孫女婿
妻親之外祖父
外祖岳父
外孫女婿
妻親之外祖母
外祖岳母
外孫女婿
妻親之伯外祖父
伯外祖岳父
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伯外祖母
伯外祖岳母
(夫)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叔外祖父
叔外祖岳父
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叔外祖母
叔外祖岳母
(夫)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姑外祖母
姑外祖岳母
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姑外祖父
姑外祖岳父
(內(nèi)/妻)姪外孫女婿
妻親之曾外祖父
曾外祖岳父
外曾孫女婿
妻親之曾外祖母
曾外祖岳母
外曾孫女婿
妻親之舅祖父
舅祖岳父
甥孫女婿
妻親之舅祖母
舅祖岳母
(夫)甥孫女婿
妻親之姨祖母
姨祖岳母
甥孫女婿
妻親之姨祖父
姨祖岳父
(內(nèi)/妻)甥孫女婿
妻親之外曾外祖父
外曾外祖岳父
外曾外孫女婿
妻親之外曾外祖母
外曾外祖岳母
外曾外孫女婿
妻親之舅外祖父
舅外祖岳父
甥外孫女婿
妻親之舅外祖母
舅外祖岳母
(夫)甥外孫女婿
妻親之姨外祖母
姨外祖岳母
甥外孫女婿
妻親之姨外祖父
姨外祖岳父
(內(nèi)/妻)甥外孫女婿
妻親之父親
岳父/泰山/冰翁/丈父/舅
兒婿/子婿/女婿/半男/甥/姪
妻親之母親
岳母/泰水/冰媼/丈母/姑
兒婿/子婿/女婿/半男/甥/姪
妻親之姨母
姨岳母/姨丈母/姨丈母娘
甥女婿/甥婿
妻親之姨父
姨岳父/姨丈父/姨丈人
(內(nèi)/妻)甥女婿
妻親之舅父
舅岳父/舅丈父/舅丈人
甥女婿/甥婿
妻親之舅母
舅岳母/舅丈母/舅丈母娘
(夫)甥女婿
妻親之姑母
姑岳母/姑丈母/姑丈母娘
姪女婿/姪婿
妻親之姑父
姑岳父/姑丈父/姑丈人
(內(nèi)/妻)姪女婿
妻親之伯父
伯岳父/伯丈父/伯丈人
姪女婿/姪婿
妻親之伯母
伯岳母/伯丈母/伯丈母娘
(夫)姪女婿
妻親之叔父
叔岳父/叔丈父/叔丈人
姪女婿/姪婿
妻親之叔母
叔岳母/叔丈母/叔丈母娘
(夫)姪女婿
妻親之兄親
妻舅/大舅兄/內(nèi)兄
妹弟/妹夫/妹婿/妹郎
妻親之兄姊
舅婦/大舅兄姊/內(nèi)兄嫂/大妗子
姑夫/小姑妹弟/小姑夫/姑郎
妻親之弟親
妻舅/小舅弟/內(nèi)弟
姊兄/姊夫/姊丈/姊郎
妻親之弟妹
舅婦/小舅弟妹/內(nèi)弟婦/小妗子
姑夫/大姑姊兄/大姑夫/姑郎
妻親之姊親
妻姨/大姨姊/內(nèi)姊
妹弟/妹夫/妹婿/妹郎
妻親之姊兄
姨夫/大姨姊兄/內(nèi)姊夫/大姨夫
姨夫/小姨妹弟/小姨夫/姨郎/連襟
妻親之妹親
妻姨/小姨妹/內(nèi)妹
姊兄/姊夫/姊丈/姊郎
妻親之妹弟
姨夫/小姨妹弟/內(nèi)妹夫/小姨夫
姨夫/大姨姊兄/大姨夫/姨郎/連襟
妻親之姪男
(內(nèi)/妻)姪男
姑父/姑爸/姑爹
妻親之姪男婦
(內(nèi)/妻)姪男婦/姪息婦/姪婦
姑公父/姑公公/姑爸/姑爹(夫)
妻親之姪女
(內(nèi)/妻)姪女
姑父/姑爸/姑爹
妻親之姪女婿
(內(nèi)/妻)姪女婿/姪子婿/姪婿
姑岳父/姑丈人/姑爸/姑爹(內(nèi)/妻)
妻親之甥男
(內(nèi)/妻)甥男
姨父/姨爸/姨爹
妻親之甥男婦
(內(nèi)/妻)甥男婦/甥息婦/甥婦
姨公父/姨公公/姨爸/姨爹(夫)
妻親之甥女
(內(nèi)/妻)甥女
姨父/姨爸/姨爹
妻親之甥女婿
(內(nèi)/妻)甥女婿/甥子婿/甥婿
姨岳父/姨丈人/姨爸/姨爹(內(nèi)/妻)
妻親之從父兄
從父大舅兄/內(nèi)從父兄
從父妹弟/從父妹夫
妻親之從父兄婦
從父大舅兄婦/內(nèi)從父兄嫂
從父小姑妹夫
妻親之從父弟
從父小舅弟/內(nèi)從父弟
從父姊兄/從父姊夫
妻親之從父弟婦
從父小舅弟婦/內(nèi)從父弟婦
從父大姑姊夫
妻親之從父姊
從父大姨姊/內(nèi)從父姊
從父妹弟/從父妹夫
妻親之從父姊夫
從父大姨姊夫/內(nèi)從父姊夫
從父小姨妹夫
妻親之從父妹
從父小姨妹/內(nèi)從父妹
從父姊兄/從父姊夫
妻親之從父妹夫
從父小姨妹夫/內(nèi)從父妹夫
從父大姨姊夫
妻親之姑表兄
姑表大舅兄
舅表妹弟/舅表妹夫
妻親之姑表兄婦
姑表大舅兄婦
舅表小姑妹夫
妻親之姑表弟
姑表小舅弟
舅表姊兄/舅表姊夫
妻親之姑表弟婦
姑表小舅弟婦
舅表大姑姊夫
妻親之舅表兄
舅表大舅兄
姑表妹弟/姑表妹夫
妻親之舅表兄婦
舅表大舅兄婦
姑表小姑妹夫
妻親之舅表弟
舅表小舅弟
姑表姊兄/姑表姊夫
妻親之舅表弟婦
舅表小舅弟婦
姑表大姑姊夫
妻親之姑表姊
姑表大姨姊
舅表妹弟/舅表妹夫
妻親之姑表姊夫
姑表大姨姊夫
舅表小姨妹夫
妻親之姑表妹
姑表小姨妹
舅表姊兄/舅表姊夫
妻親之姑表妹夫
姑表小姨妹夫
舅表大姨姊夫
妻親之舅表姊
舅表大姨姊
姑表妹弟/姑表妹夫
妻親之舅表姊夫
舅表大姨姊夫
姑表小姨妹夫
妻親之舅表妹
舅表小姨妹
姑表姊兄/姑表姊夫
妻親之舅表妹夫
舅表小姨妹夫
姑表大姨姊夫
妻親之從母兄
從母大舅兄
從母妹弟/從母妹夫
妻親之從母兄婦
從母大舅兄婦
從母小姑妹夫
妻親之從母弟
從母小舅弟
從母姊兄/從母姊夫
妻親之從母弟婦
從母小舅弟婦
從母大姑姊夫
妻親之從母姊
從母大姨姊
從母妹弟/從母妹夫
妻親之從母姊夫
從母大姨姊夫
從母小姨妹夫
妻親之從母妹
從母小姨妹
從母姊兄/從母姊夫
妻親之從母妹夫
從母小姨妹夫
從母大姨姊夫
妻親之姪孫男
(內(nèi)/妻)姪孫男
姑祖父/姑爺爺/姑奶爺
妻親之姪孫男婦
(內(nèi)/妻)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姑祖公父/姑爺爺/姑奶爺(夫)
妻親之姪孫女
(內(nèi)/妻)姪孫女
姑祖父/姑爺爺/姑奶爺
妻親之姪孫女婿
(內(nèi)/妻)姪孫女婿/姪孫婿
姑祖岳父/姑爺爺/姑奶爺(內(nèi)/妻)
妻親之甥孫男
(內(nèi)/妻)甥孫男
姨祖父/姨爺爺/姨奶爺
妻親之甥孫男婦
(內(nèi)/妻)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姨祖公父/姨爺爺/姨奶爺(夫)
妻親之甥孫女
(內(nèi)/妻)甥孫女
姨祖父/姨爺爺/姨姑奶爺
妻親之甥孫女婿
(內(nèi)/妻)甥孫女婿/甥孫婿
姨祖岳父/姨爺爺/姨奶爺(內(nèi)/妻)
妻親之姪外孫男
(內(nèi)/妻)姪外孫男
姑外祖父/姑姥爺
妻親之姪外孫男婦
(內(nèi)/妻)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姑外祖公父/姑姥爺(夫)
妻親之姪外孫女
(內(nèi)/妻)姪外孫女
姑外祖父/姑姥爺
妻親之姪外孫女婿
(內(nèi)/妻)姪外孫女婿/姪外孫婿
姑外祖岳父/姑姥爺(內(nèi)/妻)
妻親之甥外孫男
(內(nèi)/妻)甥外孫男
姨外祖父/姨姥爺
妻親之甥外孫男婦
(內(nèi)/妻)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姨外祖公父/姨姥爺(夫)
妻親之甥外孫女
(內(nèi)/妻)甥外孫女
姨外祖父/姨姥爺
妻親之甥外孫女婿
(內(nèi)/妻)甥外孫女婿/甥外孫婿
姨外祖岳父/姨姥爺(內(nèi)/妻)
四、夫系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夫親之曾祖父
曾祖公父
曾孫男婦/曾孫息婦
夫親之曾祖母
曾祖婆母
曾孫男婦/曾孫息婦
夫親之祖父
祖公父
孫男婦/孫息婦
夫親之祖母
祖婆母
孫男婦/孫息婦
夫親之伯祖父
伯祖公父
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伯祖母
伯祖婆母
(夫)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叔祖父
叔祖公父
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叔祖母
叔祖婆母
(夫)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姑祖母
姑祖婆母
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姑祖父
姑祖公父
(內(nèi)/妻)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夫親之外曾祖父
外曾祖公父
曾外孫男婦/曾外孫息婦
夫親之外曾祖母
外曾祖婆母
曾外孫男婦/曾外孫息婦
夫親之外祖父
外祖公父
外孫男婦/外孫息婦
夫親之外祖母
外祖婆母
外孫男婦/外孫息婦
夫親之伯外祖父
伯外祖公父
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伯外祖母
伯外祖婆母
(夫)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叔外祖父
叔外祖公父
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叔外祖母
叔外祖婆母
(夫)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姑外祖母
姑外祖婆母
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姑外祖父
姑外祖公父
(內(nèi)/妻)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夫親之曾外祖父
曾外祖公父
外曾孫男婦/外曾孫息婦
夫親之曾外祖母
曾外祖婆母
外曾孫男婦/外曾孫息婦
夫親之舅祖父
舅祖公父
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夫親之舅祖母
舅祖婆母
(夫)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夫親之姨祖母
姨祖婆母
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夫親之姨祖父
姨祖公父
(內(nèi)/妻)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夫親之外曾外祖父
外曾外祖公父
外曾外孫男婦/外曾外孫息婦
夫親之外曾外祖母
外曾外祖婆母
外曾外孫男婦/外曾外孫息婦
夫親之舅外祖父
舅外祖公父
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夫親之舅外祖母
舅外祖婆母
(夫)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夫親之姨外祖母
姨外祖婆母
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夫親之姨外祖父
姨外祖公父
(內(nèi)/妻)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夫親之父親
公父/公公/舅
兒婦/息婦/男婦/半女/甥/姪
夫親之母親
婆母/婆婆/姑
兒婦/息婦/男婦/半女/甥/姪
夫親之姨母
姨婆母/姨婆婆
甥男婦/甥息婦/甥媳婦
夫親之姨父
姨公父/姨公公
(內(nèi)/妻)甥男婦/甥息婦/甥媳婦
夫親之舅父
舅公父/舅公公
甥男婦/甥息婦/甥媳婦
夫親之舅母
舅婆母/舅婆婆/妗婆婆
(夫)甥男婦/甥息婦/甥媳婦
夫親之姑母
姑婆母/姑婆婆
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姑父
姑公父/姑公公
(內(nèi)/妻)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伯父
伯公父/伯公公
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伯母
伯婆母/伯婆婆
(夫)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叔父
叔公父/叔公公
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叔母
叔婆母/叔婆婆/嬸婆婆
(夫)姪男婦/姪息婦/姪媳婦
夫親之兄親
夫伯/大伯兄/外兄
弟妹/弟婦/弟媳婦
夫親之兄姊
伯婦/大伯兄姊/外兄嫂/大伯婦
叔婦/小叔弟妹/小叔婦/小嬸子
夫親之弟親
夫叔/小叔弟/外弟
兄姊/兄嫂/兄婦
夫親之弟妹
叔婦/小叔弟妹/外弟婦/小嬸子
伯婦/大伯兄姊/大伯婦/大伯嫂
夫親之姊親
夫姑/大姑姊/外姊
弟妹/弟婦/弟媳婦
夫親之姊兄
姑夫/大姑姊兄/外姊夫/大姑夫
舅婦/小舅弟妹/小舅婦/小妗子
夫親之妹親
夫姑/小姑妹/外妹
兄姊/兄嫂/兄婦
夫親之妹弟
姑夫/小姑妹弟/外妹夫/小姑夫
舅婦/大舅兄姊/大舅婦/大舅嫂
夫親之姪男
(外/夫)姪男
叔母/伯母/叔媽/叔娘
夫親之姪男婦
(外/夫)姪男婦/姪息婦/姪婦
叔婆母/伯婆母/叔媽/叔娘(夫)
夫親之姪女
(外/夫)姪女
叔母/伯母/叔媽/叔娘
夫親之姪女婿
(外/夫)姪女婿/姪子婿/姪婿
叔岳母/伯岳母/叔媽/叔娘(內(nèi)/妻)
夫親之甥男
(外/夫)甥男
舅母/舅媽/舅娘
夫親之甥男婦
(外/夫)甥男婦/甥息婦/甥婦
舅婆母/舅媽/舅娘(夫)
夫親之甥女
(外/夫)甥女
舅母/舅媽/舅娘
夫親之甥女婿
(外/夫)甥女婿/甥子婿/甥婿
舅岳母/舅媽/舅娘(內(nèi)/妻)
夫親之從父兄
從父大伯兄/外從父兄
從父弟妹/從父弟婦
夫親之從父兄婦
從父大伯兄婦/外從父兄嫂
從父小叔弟婦
夫親之從父弟
從父小叔弟/外從父弟
從父兄姊/從父兄婦
夫親之從父弟婦
從父小叔弟婦/外從父弟婦
從父大伯兄婦
夫親之從父姊
從父大姑姊/外從父姊
從父弟妹/從父弟婦
夫親之從父姊夫
從父大姑姊夫/外從父姊夫
從父小舅弟婦
夫親之從父妹
從父小姑妹/外從父妹
從父兄姊/從父兄婦
夫親之從父妹夫
從父小姑妹夫/外從父妹夫
從父大舅兄婦
夫親之姑表兄
姑表大伯兄
舅表弟妹/舅表弟婦
夫親之姑表兄婦
姑表大伯兄婦
舅表小叔弟婦
夫親之姑表弟
姑表小叔弟
舅表兄姊/舅表兄婦
夫親之姑表弟婦
姑表小叔弟婦
舅表大伯兄婦
夫親之舅表兄
舅表大伯兄
姑表弟妹/姑表弟婦
夫親之舅表兄婦
舅表大伯兄婦
姑表小叔弟婦
夫親之舅表弟
舅表小叔弟
姑表兄姊/姑表兄婦
夫親之舅表弟婦
舅表小叔弟婦
姑表大伯兄婦
夫親之姑表姊
姑表大姑姊
舅表弟妹/舅表弟婦
夫親之姑表姊夫
姑表大姑姊夫
舅表小舅弟婦
夫親之姑表妹
姑表小姑妹
舅表兄姊/舅表兄婦
夫親之姑表妹夫
姑表小姑妹夫
舅表大舅兄婦
夫親之舅表姊
舅表大姑姊
姑表弟妹/姑表弟婦
夫親之舅表姊夫
舅表大姑姊夫
姑表小舅弟婦
夫親之舅表妹
舅表小姑妹
姑表兄姊/姑表兄婦
夫親之舅表妹夫
舅表小姑妹夫
姑表大舅兄婦
夫親之從母兄
從母大伯兄
從母弟妹/從母弟婦
夫親之從母兄婦
從母大伯兄婦
從母小叔弟婦
夫親之從母弟
從母小叔弟
從母兄姊/從父兄婦
夫親之從母弟婦
從母小叔弟婦
從母大伯兄婦
夫親之從母姊
從母大姑姊
從母弟妹/從母弟婦
夫親之從母姊夫
從母大姑姊夫
從母小舅弟婦
夫親之從母妹
從母小姑妹
從母兄姊/從父兄婦
夫親之從母妹夫
從母小姑妹夫
從母大舅兄婦
夫親之姪孫男
(外/夫)姪孫男
叔伯祖母/叔伯奶奶/嬸奶奶
夫親之姪孫男婦
(外/夫)姪孫男婦/姪孫息婦
叔伯祖婆母/叔伯奶奶(夫)
夫親之姪孫女
(外/夫)姪孫女
叔伯祖母/叔伯奶奶/嬸奶奶
夫親之姪孫女婿
(外/夫)姪孫女婿/姪孫婿
叔伯祖岳母/叔伯奶奶(內(nèi)/妻)
夫親之甥孫男
(外/夫)甥孫男
舅祖母/舅奶奶/妗奶奶
夫親之甥孫男婦
(外/夫)甥孫男婦/甥孫息婦
舅祖婆母/舅奶奶(夫)
夫親之甥孫女
(外/夫)甥孫女
舅祖母/舅奶奶/妗奶奶
夫親之甥孫女婿
(外/夫)甥孫女婿/甥孫婿
舅祖岳母/舅奶奶(內(nèi)/妻)
夫親之姪外孫男
(外/夫)姪外孫男
叔伯外祖母/叔伯姥姥/嬸姥姥
夫親之姪外孫男婦
(外/夫)姪外孫男婦/姪外孫息婦
叔伯外祖婆母/叔伯姥姥(夫)
夫親之姪外孫女
(外/夫)姪外孫女
叔伯外祖母/叔伯姥姥/嬸姥姥
夫親之姪外孫女婿
(外/夫)姪外孫女婿/姪外孫婿
叔伯外祖岳母/叔伯姥姥(內(nèi)/妻)
夫親之甥外孫男
(外/夫)甥外孫男
舅外祖母/舅姥姥/妗姥姥
夫親之甥外孫男婦
(外/夫)甥外孫男婦/甥外孫息婦
舅外祖婆母/舅姥姥(夫)
夫親之甥外孫女
(外/夫)甥外孫女
舅外祖母/舅姥姥/妗姥姥
夫親之甥外孫女婿
(外/夫)甥外孫女婿/甥外孫婿
舅外祖岳母/舅姥姥(內(nèi)/妻)
五、平輩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他人之敬稱
向他人謙稱
哥哥
哥(兄長)
弟、妹
令兄(尊兄、哲兄、長君)
家兄
哥哥的妻子
嫂子
夫弟、夫妹
令嫂(尊嫂)
家嫂
弟弟
弟弟
兄、姐
令弟(淑弟、介弟、貴介、)
舍弟家弟、鄙弟、劣弟
弟弟的妻子
弟婦(弟媳)
夫兄、夫姐
令弟婦
舍弟婦
姐姐
姐姐
弟、妹
令姐(賢姐、貴姐)
家姐
姐姐的丈夫
姐夫(姐丈、姐婿)
內(nèi)弟、內(nèi)妹(姻弟、姻妹)
令姐丈
家姐夫
妹妹
妹妹
兄、姐
令妹
舍妹
妹妹的丈夫
妹夫(妹丈、妹婿)
內(nèi)弟、內(nèi)妹(姻弟、姻妹)
令妹丈
舍妹夫
叔伯之子
堂兄(嫡兄)
堂弟、堂妹
令堂兄(令嫡兄)
家堂兄
叔伯之子
堂弟(嫡弟)
堂兄、堂姐
令堂弟(令嫡弟、仁弟)
舍堂弟
叔伯之兒媳
堂嫂(嫡堂嫂)
夫堂弟、夫堂妹
令堂嫂(令嫡嫂)
家堂嫂
叔伯之兒媳
堂弟婦(嫡弟婦)
夫堂兄、夫堂姐
令堂弟媳(令嫡弟婦)
舍堂弟婦
叔伯之女
堂姐(嫡堂姐)
堂弟、堂妹
令堂姐(令嫡姐)
家堂姐
叔伯之女
堂妹(嫡堂妹)
堂兄、堂姐
令堂妹(令嫡妹)
舍堂妹
叔伯之女婿
堂姐夫(嫡堂姐夫)
內(nèi)堂弟、內(nèi)堂妹(姻弟、姻妹)
令堂姐丈
家堂姐丈
叔伯之女婿
堂妹丈(嫡堂妹丈)
內(nèi)堂兄、夫堂姐(姻兄、姻姐)
令堂妹夫
舍堂妹夫
姑父、舅父、姨父之子
表兄、表弟
表弟、表兄、表妹、表姐
令表兄、令表弟
家表兄、舍表弟
姑父、舅父、姨父之兒媳
表嫂、表弟婦
表弟、表兄表妹、表姐
令表嫂、令表弟婦
家表嫂、舍表弟婦
姑父、舅父、姨父之女
表姐、表妹
表弟、表兄、表妹、表姐
令表姐、令表妹
家表姐、舍表妹
姑父、舅父、姨父之女婿
表姐丈、表妹夫
表弟、表兄、表妹、表姐
令表姐丈、令表妹夫
家表姐丈、舍表妹夫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父母
姻家父(姻翁)、姻家母
姻家侄、姻家侄女
令姻翁、令姻母
家姻翁、家姻母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伯父母
姻家伯父、姻家伯母
姻家侄、姻家侄女
令姻家伯父、令姻家伯母
家姻伯父、家姻伯母
嫂嫂、弟媳、姐丈、妹夫之叔父母
姻家叔父、姻家叔(嬸)母
姻家侄、姻家侄女
令姻家叔父、令姻家嬸母
家姻叔父、家姻叔嬸母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兄弟
姻兄、姻弟
姻弟、姻妹、姻兄、姻姐
令姻兄、令姻弟
家姻兄、舍姻弟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嫂
姻嫂
姻弟、姻妹
令姻嫂
家姻嫂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弟媳
姻弟婦
姻兄、姻姐
令姻弟婦
家姻弟婦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姐妹
姻姐、姻妹
姻弟、姻妹、姻兄、姻姐
令姻姐、令姻妹
家姻姐、舍姻妹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姐丈
姻姐丈
姻弟、姻妹
令姻姐丈
家姻姐丈
嫂嫂、弟婦、姐丈、妹夫之妹夫
姻妹夫
姻兄、姻姐
令姻妹夫
舍姻妹夫
六、晚輩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子
兒、兒子
父母
女
女、女兒
父母
子之妻
媳、兒媳
父母
女之夫
婿、女婿
岳父、岳母
子之子
孫、孫男
祖父、祖母
子之女
孫女
祖父、祖母
子之兒媳
孫媳
祖翁、祖婆
子之女婿
孫女婿
岳祖父、岳祖母
女之子
外孫
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女之女
外孫女
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女之兒媳
外孫媳
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
女之女婿
外孫女婿
岳祖父、岳祖母
兄弟之子
侄、侄兒
伯父、叔父
兄弟之女
侄女
伯父、叔父
兄弟之兒媳
侄媳
伯翁、叔翁
兄弟之女婿
侄婿
岳伯父、岳伯叔
兄弟之孫
侄孫
伯祖父、叔祖父
兄弟之孫女
侄孫女
伯祖父、叔祖父
兄弟之孫媳
侄孫媳
伯祖翁、叔祖翁
兄弟之孫女婿
侄孫女婿
岳伯祖父、岳叔祖父
姐妹之子
甥、外甥
舅父、母舅
姐妹之女
外甥女
舅父、母舅
姐妹之兒媳
甥媳、外甥媳
舅父、母舅
姐妹之女婿
外甥女婿
岳舅父
姐妹之孫
外孫
舅祖父、舅爺爺
姐妹之孫媳
外孫媳
舅祖父、舅爺爺
堂兄弟之子
堂侄
堂伯父、堂叔父
堂兄弟之女
堂侄女
堂伯父、堂叔父
堂兄弟之兒媳
堂侄媳
堂伯翁、堂叔翁
堂兄弟之女婿
堂侄婿
岳堂伯父、岳堂叔父
堂姐妹之子
堂外甥
堂舅父
堂姐妹之女
堂外甥女
堂舅父
表兄弟之子
表侄
表伯父、表叔父
表兄弟之女
表侄女
表伯父、表叔父
表姐妹之子
表外甥
表舅父
表姐妹之女
表外甥女
表舅父
七、姻戚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親家之祖父
姻太老親翁、姻祖翁
姻再侄、姻再晚生
親家之父
姻老親翁、姻伯翁、大伯大叔
姻侄、姻晚生
親家公
姻親翁、姻兄
姻弟
親家之子
姻侄
姻世弟、姻侍生
親家之孫
姻再侄
姻再世弟、姻侍教生
父之親家
姻伯翁、大伯、大叔
姻侄、姻晚生
祖父之親家
姻祖翁、爺爺
姻再侄、姻再晚生
子之親家
姻侄、姻臺
姻世弟、姻侍生
子親家之父
姻翁、姻兄
姻弟
子親家之祖父
姻伯翁、大伯、大叔
姻侄、姻晚生
子親家之伯叔祖父
姻家伯翁、姻家叔翁
姻家侄、姻家晚生
親家之同輩兄弟
姻家兄
姻家弟
親家之侄
姻家侄
姻家世弟、姻家侍生
親家之侄孫
姻家侄孫
姻家再世弟、姻家侍教生
女親家之祖婆
姻再世嬸
姻再侄婦
女親家之婆母
姻世嬸
姻侄婦
女親家
姻嬸、姻嫂
姻嬸、姻妹
女親家之女
姻侄女
姻世嬸
女親家之兒媳
姻侄婦
姻世嬸
女親家之侄媳
姻家侄婦
姻家世嬸
女親家之侄女
姻家侄女
姻家世嬸
女親家之伯叔母
姻家世嬸
姻家侄婦
女親家之嫂、弟婦
姻家嬸、姻家嫂
姻家嬸
女親家之母親
姻外世嬸
忝姻外侄婦
女親家之姐妹
姻姨姐
忝姻妹
八、其它親屬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養(yǎng)父、母
養(yǎng)父、養(yǎng)母
養(yǎng)子、養(yǎng)女
乳母
媽媽、奶娘
奶兒、奶女
干爹、干娘
義父、恩父、義母、恩母
義男、義女
同母異父兄弟
乳兄、乳弟
乳弟、乳兄
九、師友、鄰舍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自稱
老師、師傅
老師、恩師、師傅
學(xué)生、受業(yè)、徒弟
老師、師傅之妻
師母、師媽、師娘
學(xué)生、門生、門徒
老師、師傅之父
太老師、師祖父
門晚生、晚學(xué)生
老師、師傅之母
太師母、師祖母
門晚生、晚學(xué)生
老師、師傅之子女
世兄弟、 世姐妹
世弟、業(yè)弟、世姐妹
同師受業(yè)者
師兄、弟 師姐、妹
師兄、弟 師姐、妹
子之老師、師傅
老師、師傅
世侍生、世弟
學(xué)生、徒弟
同學(xué)、徒弟
友生、老師、師傅
學(xué)生徒弟之父
尊嫂
世侍生、世弟
學(xué)生徒弟之母
仁兄
世侍生、世弟
朋友
仁兄、友臺、友兄
眷弟、友弟
同學(xué)
學(xué)兄、硯兄
學(xué)弟、硯弟
同學(xué)之父母
硯伯叔父母
硯侄
子之同學(xué)
硯侄
硯世弟
孫之同學(xué)
硯再侄
硯再世弟
父之朋友
父執(zhí)
友侄
世交平輩
世兄、世弟
世弟、眷弟、世兄
世交晚輩
世侄
眷侍生、世弟
鄰舍平輩
鄰兄、鄰弟
鄰弟、鄰兄
鄰舍長輩
鄰伯叔、鄰祖父母
鄰侄、鄰再侄
鄰舍晚輩
鄰侄、鄰再侄
鄰世弟、鄰再世弟
十、 歿后人稱呼
稱呼對象
稱呼
祖父
先祖考、先祖父、故祖考
祖母
先祖妣、故祖妣、先祖母
父親
先考、先父、先公、先尊、先嚴(yán)、故父
母親
先妣、先母、先慈、故母
伯父
先伯父、先故伯考
伯母
先伯母、故伯妣、先伯妣
叔父
先叔父、故叔考
嬸母
先嬸母、故叔妣
岳父
故岳父、故岳考
岳母
故岳母、故岳妣
兄嫂
先兄、先嫂
弟、弟婦
故弟、故弟婦
姐、妹
先姐、故妹、亡妹
丈夫
先夫、先君、故夫、亡夫
妻子
先妻、先室、亡妻
兒子
亡兒
姐夫妹夫
先姐丈、故妹夫
堂兄弟
先堂兄、故堂弟
堂嫂堂弟婦
先堂嫂、故堂弟婦
第三章 傳統(tǒng)的婚嫁風(fēng)俗
在舊社會最主要的婚嫁習(xí)俗就是合婚,看好日,這純屬封建迷信,現(xiàn)今人們已不再迷信這些東西了,但在過去不論貧富,人們都要合婚、看好日,認(rèn)為只有合的著,并且用吉日婚嫁,婚后才會幸福吉祥,否則就是不吉利,如果男女雙方合不著,這門親事就得告吹,一般人家只用十二屬相合婚,寶貴人家要按五行合婚和八卦九宮合婚,甚至還有的用出生年月日推算選擇配偶的方向,因此過去的合婚,擇吉日是一項非常復(fù)雜而又很重要的風(fēng)俗習(xí)慣,現(xiàn)將這些內(nèi)容作為一種古舊資料整理出來,以使人們進(jìn)一步了解傳統(tǒng)的婚嫁習(xí)俗。
第一節(jié) 合婚
一、按十二屬相合婚
1、小斷婚歌:兔兒遇鼠難成婚,紅豬不可跳龍門;良馬只怕雞兒叫,放羊最怕遇猿申;牛配猛虎終相斗,犬遇金蛇定亡魂。
2、大斷婚歌:
自古白馬怕青牛,十人近著九人愁,匹配若犯青牛馬,光女家住不停留。
羊鼠相交一旦休,婚姻匹配自難留,諸君若犯羊與鼠,夫妻不利家不寧。
蛇虎配婚如刀錯,男女不合矛盾多,生兒養(yǎng)女定何傷,總有骨肉相脫離。
兔兒見龍淚交流,合婚不幸皺眉頭,一雙男女犯爭斗,若如黃蓮夕夢愁。
金雞玉犬難躲避,合婚雙方不可遇,兩屬相爭大不宜,世人一定要禁忌。
豬與猿猴不到頭,朝朝日日淚交流,男女不溶共長久,合家不幸一筆勾。
二、按九宮合婚
表一:
中元六十花甲男女宮命表1924-1983
甲子
1924
男四女二
甲申
1944
男二女四
甲辰
1964
男九女六
乙丑
1925
男三女三
乙酉
1945
男一女五
乙巳
1965
男八女七
丙寅
1926
男二女四
丙戌
1946
男九女六
丙午
1966
男七女八
丁卯
1927
男一女五
丁亥
1947
男八女七
丁未
1967
男六女九
戊辰
1928
男九女六
戊子
1948
男七女八
戊申
1968
男五女一
己巳
1929
男八女七
己丑
1949
男六女九
己酉
1969
男四女二
庚午
1930
男七女八
庚寅
1950
男五女一
庚戌
1970
男三女三
辛未
1931
男六女九
辛卯
1951
男四女二
辛亥
1971
男二女四
壬申
1932
男五女一
壬辰
1952
男三女三
壬子
1972
男一女五
癸酉
1933
男四女二
癸巳
1953
男二女四
癸丑
1973
男九女六
甲戍
1934
男三女三
甲午
1954
男一女五
甲寅
1974
男八女七
乙亥
1935
男二女四
乙未
1955
男九女六
乙卯
1975
男七女八
丙子
1936
男一女五
丙申
1956
男八女七
丙辰
1976
男六女九
丁丑
1937
男九女六
丁酉
1957
男七女八
丁巳
1977
男五女一
戊寅
1938
男八女七
戊戌
1958
男六女九
戊午
1978
男四女二
己卯
1939
男七女八
己亥
1959
男五女一
己未
1979
男三女三
庚辰
1940
男六女九
庚子
1960
男四女二
庚申
1980
男二女四
辛巳
1941
男五女一
辛丑
1961
男三女三
辛酉
1981
男一女五
壬午
1942
男四女二
壬寅
1962
男二女四
壬戌
1982
男九女六
癸未
1943
男三女三
癸卯
1963
男一女五
癸亥
1983
男八女七
下元六十花甲男女宮命表1984-2043
甲子
1984
男七女八
甲申
2004
男五女一
甲辰
2024
男三女三
乙丑
1985
男六女九
乙酉
2005
男四女二
乙巳
2025
男二女四
丙寅
1986
男五女一
丙戌
2006
男三女三
丙午
2026
男一女五
丁卯
1987
男四女二
丁亥
2007
男二女四
丁未
2027
男九女六
戊辰
1988
男三女三
戊子
2008
男一女五
戊申
2028
男八女七
己巳
1989
男二女四
己丑
2009
男九女六
己酉
2029
男七女八
庚午
1990
男一女五
庚寅
2010
男八女七
庚戌
2030
男六女九
辛未
1991
男九女六
辛卯
2011
男七女八
辛亥
2031
男五女一
壬申
1992
男八女七
壬辰
2012
男六女九
壬子
2032
男四女二
癸酉
1993
男七女八
癸巳
2013
男五女一
癸丑
2033
男三女三
甲戍
1994
男六女九
甲午
2014
男四女二
甲寅
2034
男二女四
乙亥
1995
男五女一
乙未
2015
男三女三
乙卯
2035
男一女五
丙子
1996
男四女二
丙申
2016
男二女四
丙辰
2036
男九女六
丁丑
1997
男三女三
丁酉
2017
男一女五
丁巳
2037
男八女七
戊寅
1998
男二女四
戊戌
2018
男九女六
戊午
2038
男七女八
己卯
1999
男一女五
己亥
2019
男八女七
己未
2039
男六女九
庚辰
2000
男九女六
庚子
2020
男七女八
庚申
2040
男五女一
辛巳
2001
男八女七
辛丑
2021
男六女九
辛酉
2041
男四女二
壬午
2002
男七女八
壬寅
2022
男五女一
壬戌
2042
男三女三
癸未
2003
男六女九
癸卯
2023
男四女二
癸亥
2043
男二女四
男女合婚分為上等婚、中等婚、下等婚三種情況:
上等婚: 生氣、天醫(yī)、福德:主子孫昌盛,不忌諱月家、狼籍、破敗、孤辰等煞。就是說:只要是上等婚,則對其它方面的事情,可以不再理睬,比如:屬相相犯、命里相犯均可不予考慮。
中等婚: 游魂、歸魂、絕體:如果是中等婚,量輕量重言之,如若月家吉星多,兇星少,則可。就是說:中等婚在生活之中難免波折,但是,兇少吉多,如果屬相相犯、命相犯,最好避之,如若已經(jīng)婚配,則雙方當(dāng)需謹(jǐn)防破裂和家中其它事情生發(fā)。
下等婚:絕命、五鬼:下等婚男女雙方均有憂愁,如若屬命又相犯,則可能一方早亡,可以講:下等婚是不該和配的婚姻,這種婚姻的生活里是兇多吉少。
說明一點(diǎn):夫妻雙方長期分居者,不受此限,但是,往往一旦長期合居,則有事情生發(fā)。合婚十全者寥寥,只要二命神煞相抵能中和,則足矣。
使用時,根據(jù)前表,先看男女生年宮命,再根據(jù)下表查看合婚情況,男女宮命相配以上等婚為吉,中等婚尚可考慮,下等婚是不能合婚的。一、三、四、九為東四命,二、六、七、八為西四命。比如:男的1981年生人,女的1980年生人,查上表男是一宮,女是四宮,再查下表在生氣欄內(nèi)就是上等婚。凡東四命配東四命,西四命配西四命方可為上等婚和中等婚,凡東四命配西四命或西四命配東四命都是下等婚。人的宮度數(shù)每九年一圈,比如2002年生人是男七女八宮,1993年生人又是男七女八宮。西四命配西四命男五作二,女五作八(均是西四命)按照出生年柱男幾宮、女幾宮,看其搭配后的生克制化而論吉兇的。這里的九宮即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根據(jù)《排山掌圖》理論,男逢中宮寄坤,女逢中宮寄艮。圖中的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實際上就是男女各自的宅命,即坎命、坤命、震命、巽命、乾命、兌命、艮命、離命。
表二:
男女宮命表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上等婚
生氣
一 四
四 一
二 八
八 二
三 九
九 三
六 七
七 六
天醫(yī)
一 三
三 一
二 七
七 二
四 九
九 四
六 八
八 六
福德
一 九
九 一
二 六
六 二
三 四
四 三
七 八
八 七
中等婚
游魂
一 六
六 一
二 九
九 二
三 八
八 三
四 七
七 四
歸魂
一 一
二 二
三 三
四 四
五 五
六 六
七 七
八 八
絕體
一 七
七 一
二 三
三 二
四 六
六 四
八 九
九 八
下等婚
絕命
一 二
二 一
三 七
七 三
四 八
八 四
六 九
九 六
五鬼
一 八
八 一
二 四
四 二
三 六
六 三
七 九
九 七
三、按五行合婚法
1、五行及五行生克關(guān)系
3、六十花甲納音
甲子 乙丑 海中金 丙寅丁卯 爐中火 戊辰 已巳 大林木
庚午 辛未 路旁土 壬申 癸酉 劍鋒金 甲戌乙亥 山頭火
丙子 丁丑 漳下水 戊寅 已卯 城頭土 庚辰辛巳 白臘金
壬午 癸未 楊柳水 甲申 乙酉 泉中水 丙戌丁亥 屋上土
戊子 已丑 霹靂火 庚寅 辛卯 松柏木 壬辰癸巳 長流水
甲午 乙未 砂石金 丙申 丁酉 山下火 戊戌已亥 平地木
庚子 辛丑 壁上土 壬寅 癸卯 金薄金 甲辰乙巳 覆燈火
丙午 丁未 天河水 戊申 已酉 大驛土 庚戌辛亥 釵環(huán)金
壬子 癸丑 桑柘木 甲寅 乙卯 大溪水 丙辰丁巳 沙中土
戊午 已未 天上火 庚申 辛酉 石榴木 壬戌癸亥 大海水
1、天干地支是用來計算年月日時的,天干六番、地支五番,六十年為一圈,往復(fù)循環(huán),古人把它用于歷法來記載和推算時間,從甲子開始,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在使用。
2、每個人根據(jù)生年,在木火土金水五行當(dāng)中占其中之一,即是人的命相,合婚時先查“六十甲子表”即可每個人的命相,具體方法是本人歲數(shù)的個位數(shù)是幾,就從本年的年干起數(shù)幾。如2017年是丁酉年如果這人是27虛歲,那么就從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丁起逆數(shù)7即辛;用27除以12余數(shù)是3,那么就從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酉字起逆數(shù)3即未;因此而知其人是“辛未”年生,從六十花甲表中“辛未”是壁上土,所以該人的命相是土命。然后看命相相生還是相克,以相生者為吉,相克者為忌。
3、命相三十年一圈,如1924年出生的和1954年出生的相同,干支60年一圈,1924年的和1984年的相同。
第二節(jié) 看好日
一、禁婚年
1、男命禁婚年:子蛇、辰雞、巳狗、午豬、未鼠、甲牛、酉虎、戌兔、亥龍、卯猴、丑馬、寅羊。子蛇就是男命屬蛇的禁用子年結(jié)婚,以此類推。
2、女命禁婚年:子兔、丑虎、寅牛、卯鼠、辰豬、巳狗、午雞、未猴、甲羊、酉馬、戌蛇、亥龍。子兔就是女命屬兔的忌子年行嫁,以此類推。
二、女命行嫁月
行嫁月利月歌:正七雞和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共豬、四十龍和狗、牛羊五十一、鼠馬六十二。
女命生年
大利月
妨媒人
妨翁姑
妨夫主
妨女身
妨女父母
子午生
六月
十二月
正月
七月
二月
八月
四月
十月
五月
十一月
三月
九月
丑未生
五月
十一月
四月
十月
三月
九月
正月
七月
六月
十二月
二月
八月
寅申生
二月
八月
三月
九月
四月
十月
六月
十二月
正月
七月
五月
十一
卯酉生
正月
七月
六月
十二月
五月
十一月
三月
九月
二月
八月
四月
十月
辰戌生
四月
十月
五月
十一
六月
十二月
二月
八月
三月
九月
正月
七月
巳亥生
三月
九月
二月
八月
正月
七月
五月
十一月
四月
十月
六月
十二月
以上親屬若得行嫁大利月,是遇吉期,無諸禁忌,喜見新人。妨翁(公)姑(婆),翁姑不在身邊不忌。妨女父母,父母不在身邊不忌。行嫁月表,以行嫁月份與女命生年地支六合為大利月;以行嫁月份與女命生年地支六沖為妨女身。大利,小利月(又稱妨媒人,結(jié)婚時媒人避之。)是結(jié)婚之利月。妨夫主、妨女身月不能行嫁結(jié)婚。
三、擇嫁娶日
1、嫁娶周堂圖:只論月分大小,不論節(jié)氣。大月從夫向姑順數(shù),小月從戶向廚逆數(shù),遇戶廚灶門可用;遇公、姑、夫、弟不可用。
婦
小月 初一
廚
夫
大月 初一
灶
姑
弟
翁
堂
這是選擇嫁娶時間的方法。通過看月份是大是小來選取日子。嫁娶周堂圖上的大、小月份,是按嫁娶日(陰歷)所在月份的大、小月來定的(可查歷書)。如果是大月,從夫字開始起初一順時針數(shù), 數(shù)到預(yù)訂婚日止;如果是小月,從婦字開始起初一逆時針數(shù), 數(shù)到預(yù)訂婚日止;如果這天遇堂、弟、廚、灶日,則表示好。其它不吉;如果這天遇翁、姑日,而本人沒有翁、姑,這天也可以用。以陰歷月為準(zhǔn),如正月為大月,即有三十天,假如看的結(jié)婚日子是 正月初十日,那么,大月初一是從“夫”字順數(shù),一直數(shù)到初十日為止,看落在哪個字。這樣,初二就落在姑,初三就落在堂,初四就落在翁,初五就落在第,初六就落在灶,初七就落在婦,初八就落在廚,初九就落在夫,初十就落在“姑”字。結(jié)婚日落在“姑”字,即對“姑”不利。這個姑,指的是新婚婦女的婆婆。而“翁”,則指的是新婚婦女的公公。遇上這樣的結(jié)婚日,如沒有婆婆的,就無妨。另外,假如有婆婆,也有婆婆在新娘進(jìn)門時,稍避片刻的做法。又以小月為例:假如看的結(jié)婚日子是二月初九日,那么,小月初一是就要從“婦”字開始逆行而數(shù),一直數(shù)到初九日為止,看落在哪個字。這樣,初二就落在灶,初三就落在第,初四就落在翁,初五就落在堂,初六就落在姑,初七就落在夫,初八就落在廚,初九就落在“婦”字。這個“婦“,作為新婚婦女來說,就代表自己,這一天結(jié)婚對自己不利。如看的結(jié)婚日子是二月初七日,那么,就落在”夫“字,這一天結(jié)婚對丈夫不利。不宜選用這一日結(jié)婚。其余,遇第堂灶廚日結(jié)婚,都沒有事,都可以用。初一初七初九妨,十五、十七不相當(dāng);廿三廿五皆要忌,勸君不必數(shù)周堂。
2、月忌日:初五、十四、廿三;天上老君不煉丹,初五犯著家長死,十四自身出禍端,凡事逢兇均不利,皆因使用廿三。
3、楊公忌:相傳唐代風(fēng)水宗師
8、朱雀日:初一、初七、初九、十五、十七 、二十五、二十八不用(不合周堂,見周堂歌)。每月初一、 初七、 初九、 十五 、十七 、二十三 、二十五為紅嘴朱雀(也稱橫天朱雀)日,每月初一、十五為盡頭日,不宜嫁娶。
9、七殺日:角、亢、奎、婁、牛、鬼、星為七殺。歌曰:角亢奎婁牛鬼星,出兵便是不回兵,行船定被大風(fēng)打,居官未滿即遭刑。起造結(jié)婚逢此日,不出三年見哭聲,世人若知避三煞,官商士庶永豐榮。
10、紅沙日:紅沙日(又名紅煞大殺、大紅煞、破碎煞),忌嫁娶詩曰:四孟金雞四仲蛇,四季丑日是紅沙。嫁娶若將紅煞犯,災(zāi)禍立至破其家。正、四、七、十月酉日,二、五、八、十一月巳日,三、六、九、十二月丑日為紅沙日。定月以交節(jié)為準(zhǔn),不以初一來定。紅沙日為兇日,不可用,擇日要避開紅沙。
12、地支相沖、地支相穿:子午相沖、丑未相沖、寅申相沖、卯酉相沖、辰戌相沖、巳亥相沖。子未相害、丑午相害、寅巳相害、卯辰相害、申亥相害、酉戌相害。共六種相害又叫相穿。
附:娶送不用歌--申子辰年蛇雞牛,巳酉丑年虎馬狗,寅午戍年豬兔羊,亥卯未年龍鼠猴。如女命屬龍,即辰年,生辰前一數(shù)巳,五數(shù)酉,九數(shù)丑,所以忌蛇、雞、牛?!锻〞吩疲禾珰q門前一五九。凡擇日多有用本年娶親,太歲論豈不錯誤,原是女命本生年,太歲一五九方是也。
五、無論是全帖還是半帖,定其曾祖父不能略其祖,也不能略其父,如男家是其祖父主婚,女家是其父主婚,男家帖具名時應(yīng)寫:眷姻侍生000暨男000序鞠躬。不能寫同鞠躬或同頓首,因為古禮中有謂“尊卑不得同拜”之說,所以必須寫序鞠躬。
六、男女雙方之父是正親翁,祖父是老親翁,曾祖父是太老親翁,在全柬帖中有謂“以長稱幼俱得稱親翁大人”之說,這是指一方的曾祖父或祖父對另一方之父而言,如果一方是其父主婚,另一方是其兄主婚,一方之父對另一方之兄雖是以長稱幼,但不能稱親翁大人,如果雙方都是其兄主婚,也不能互稱親翁大人。
七、在全帖里都要在稱呼前加上“大”稱呼,如對長輩稱大德望、大碩德、大時望、大多望;對晚輩稱大俊杰、大時彥、大英畏、大茂才;對讀書人稱大文元、大郎元;醫(yī)人稱大醫(yī)國、大國手;商人稱大泉伯、大商望;對先生稱大恩師、大教鐸;對婦女稱大懿德、大壺范;對女婿稱大乘龍。
九、按照舊的禮俗男女不通帖,如遇女人帖,家無母又無妻可由兒媳具名,此帖可寫“奉嚴(yán)命謹(jǐn)具000奉申”最后由兒媳具名,如無兒媳或光棍漢者也可由男的出帖,如叔父給侄女添箱帖,可寫“愚叔父000簾外鞠躬”侄女回帖則寫“簾內(nèi)鞠躬”其叔有的寫“待擇叔母0門襝衽拜”這樣就解決了男女不通帖問題。
十、小帖用單帖,大帖必須用全帖,其它帖可用全帖,也可用單帖,全柬帖可以摺四折,也可摺六折,空聯(lián)可以空著不寫,也可以寫上有關(guān)吉祥的詞語,如天作之合,天長地久、長命寶貴,金玉滿堂,百年好合等詞語。
1、姻:即姻親。凡因婚姻關(guān)系結(jié)成親戚的即稱姻親,凡與姻親行帖應(yīng)在稱呼前加“姻”字,如姻兄、姻侄等;定親以后尚未過門,則稱眷姻弟;過門以后即稱姻弟,不必再用眷字了,親家與親家同輩不分年齡大小,俱稱姻弟,稱對方俱稱姻兄。
2、家:這是一個用來區(qū)別橫支的帖詞,親家祖、親家爺、親家和親家兒等直支親屬不能用“家”字,只有親家的兄弟,叔侄等橫支親族,才能用家字,如親家的兄弟則稱姻家兄,親家的伯父則稱姻家伯父,以區(qū)別直支和橫支的關(guān)系。
6、忝:是客氣話,有不敢當(dāng)?shù)暮x,是一個不應(yīng)當(dāng)稱而借稱的謙詞,不論長幼尊卑,只要是疏親薄戚,均可以用此“忝”字,如忝伯岳等。
傳統(tǒng)的禮俗很多,有禮就有帖,有帖必有禮,從提親到結(jié)婚,回門,事事都要寫帖,處處都離不開帖,禮俗多,帖式就多,過去的舊式柬帖已經(jīng)不適應(yīng)現(xiàn)在的需要了,所以應(yīng)予以革新改進(jìn),現(xiàn)在編選舊式柬帖并非提倡使用,而是希望人們借鑒于舊式帖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革創(chuàng)新,古為今用,能夠研究并編寫出一部既符合時代發(fā)展又不失禮儀,既簡單實用,又能為群眾服務(wù)的新式柬帖,以便更好的為社會主義文明建設(shè)服務(wù),為此現(xiàn)將舊時流行的各類柬帖分述如下:
注:①小帖具名時不能加“姻”字,因未定親,故應(yīng)以眷弟相稱。②具名時主婚人晚一輩寫眷晚生,晚兩輩寫眷再晚生,長一輩寫眷侍生000暨男000序鞠躬,長兩輩寫眷侍教生000暨男00孫00序鞠躬。③女家如不同意這門親事,應(yīng)將男家小帖和所送禮品璧還給男家。
注:①帖式中的前名二字,應(yīng)寫前面第二聯(lián)求人的名字,不可就寫前名二字。②“載”字之義,原本是再字,因再字不祥,故用載字代之。③“慶三多”原無別意,因沒這三個字則成了單行,故用此三字成為雙行,三多就是多福、多壽、多男子。④“頌九如”九如之義是如山、如阜、如崗、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⑤“五?!敝x是壽、康、寧、攸好德、考終命。⑥大帖里000年歲次一行的字?jǐn)?shù)必須是偶數(shù),如果是奇數(shù)可以增加或減少相關(guān)字詞,也要湊成偶數(shù)。⑦慶三多應(yīng)與載鞠躬平頭,也有的男家寫“慎佘”女家寫“慶長”男家寫“源遠(yuǎn)”女家寫“流長”二字。⑧上浣、中浣、下浣和上旬、中旬、下旬相同。
注:①庚帖是寫男女出生年月日時的,庚即是年庚,故曰庚帖,過去人們習(xí)慣用干支表示出生年月日時,如不用干支,寫現(xiàn)今用的格里歷也可。②第一式是男家和女家都是兩個單帖,一個寫乾造和坤造,一個寫干支,另用一張紅紙面上寫“鴻喜”二字,將紅紙摺起來,作為全柬,然后將兩個單帖夾在紅紙內(nèi)送給對方。③第二式的乾造和坤造一行的字?jǐn)?shù)必須是偶數(shù),如果不是偶數(shù)可以增減有關(guān)詞語,為湊偶數(shù)有的加上男女二字寫成男乾造或女坤造,也有的寫成長男乾造,仲男乾造目的是為了湊偶數(shù)。④第二式是全柬,第一聯(lián)寫庚柬,第二、第三聯(lián)貼年庚,其它三聯(lián)可以空著,年庚要寫在紅紙箋上。男方寫好后浮貼在第三聯(lián),把第二聯(lián)留給女方,以示禮讓,女方寫好回庚后,把男方年庚箋移到第二聯(lián),把女方年庚貼在第三聯(lián),以示對男方的尊重。⑤第二式是全柬庚帖另外還要寫一張拜帖夾在其中,第一式、第二式應(yīng)有帖套,帖套面上“庚函”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