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一本心理學經典著作《人性能達到的境界》。這本書的中文版有21萬字,我會用大約22分鐘的時間為你講述書中精髓:從人的需求和人的價值實現(xiàn)這個角度,探討人生能夠達到的美好境界。
關于人性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很多哲人、思想家都有過深刻的討論??梢哉f,到目前為止,人類關于這個問題也依然沒有清晰的回答,因為人性太復雜。人性是善是惡,是節(jié)制還是貪婪,是追求向上還是貪圖安逸,沒有人可以給出定論,人性會受到自然、社會等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人類作為萬物之靈,除了解決生存問題,對生活還有更高的要求,獲得地位、名譽和來自他人的尊敬和認可,這一切都是對自身價值能夠實現(xiàn)的一種渴望。為什么有的人只做自己能做的事,而有的人則能表現(xiàn)出一種超越自我的激勵?為什么有的人有著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而有的人則選擇逃避成長?人性的境界究竟能達到什么樣的高度?今天解讀的這本書,就從心理學層面探討人性這個深奧的話題。
說起這本書,我們首先要了解這本書的作者,亞伯拉罕·馬斯洛??赡苣愣喟肼犝f過馬斯洛關于人類的需求層次理論。他確實很了不起,可以說得上是一位大師級人物。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什么叫人本主義心理學呢?這個學派最大的特點,就是主張“以人為中心”的心理學研究,強調人的本性和正面價值,提出了要以最優(yōu)秀的人作為研究對象,而在此之前,心理學集中研究的是人的問題行為或者動物,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以心理變態(tài)者、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再比如華生的行為主義學派,以小白鼠為研究對象。繼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心理學之后,馬斯洛的心理學形成了心理學的“第三思潮”,《紐約時報》評價馬斯洛的心理學研究是人類了解自己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這本書是馬斯洛的代表作,也是研究人性與社會關系的經典名著。其中涉及的關于個人成長、對人性的理解、生活態(tài)度以及生命的意義等內容,被無數(shù)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引用。
今天我們就從人類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xiàn)的八個途徑和自我實現(xiàn)的最高層級這幾方面,來詳細解讀這本書。
第一部分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內容,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
在研究人類需求時,馬斯洛的落腳點是人類需求當中最本質的東西,也就是除去吃飯、睡覺、性愛這些淺層的欲望之外,有哪些是驅使著全人類不變的、遺傳的和本能的需求?比如,在有些文化中,一個人靠成為好獵手來滿足自尊心,在另一種文化中,卻要靠成為一個十足鐵石心腸的人才能滿足自尊心。不同的文化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來滿足自尊心這一人類本質的需求,其實這兩個人的根本目的是一樣的。
像這樣的需求,馬斯洛歸納出來了五個,它們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他認為,這是人類天性中真正的內在本質,即使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不會消除,只有滿足了這些需求,才能說有了人的存在。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連續(xù)不斷的、無休止的。一個需求滿足后,另一個會迅速出現(xiàn)并且取代它的位置,當這個被滿足了,下一個又會站出來,人類可能永遠不會被徹底滿足。并且,這些需求似乎是有輕重緩急的,也就是說它們按照優(yōu)勢等級自動排列。
這第一個需求滿足的是生理需求。這個比較好理解,就像吃喝拉撒睡,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這些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那么他對食物的需求一定是最強烈的。這時候,生理需求可以主宰他的身體,整個意識都會被饑餓控制,丟掉所有其他需求,全部投入到尋找食物的活動中,這甚至能夠引發(fā)一個人的人生觀發(fā)生變化。比如,對于一個長期饑餓的人來說,他的理想就是一個食物充足的地方,他會認為假如可以確保他的余生都有充足的食物,他就會感到幸福并且不會有其他任何奢望,生活最大的意義就是吃。
當人解決了生存問題,他們的需求就會開始變化,新的更高級的需求會重新控制身體,那就是安全需求,也就是對安全穩(wěn)定、免受驚嚇、井然有序的外部環(huán)境的需求。和挨餓的后果一樣,如果一個人一直處在不安全的環(huán)境中,僅僅為了安全而活這個信念會取代一切。對于威脅的反應,表現(xiàn)最明顯的是幼兒,當他們突然跌倒、遇到打雷的驚嚇、受到父母的打罵或者受到欺負時,他們會全力以赴地給出反應——也就是哇哇大哭。隨著孩子的成長,知識一點點完備,對周圍環(huán)境的熟悉和運動神經的發(fā)展,這些危險也變得不再可怕,可以受控制,這也是人類成長的一部分,所以人類往往偏愛熟悉的、已知的事物。比如,我們喜歡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給自己買保險等等。還有那種想用某一宗教把人組成諧和整體的傾向,多少也是出于對安全的需求。
好,我們再來看歸屬需求,這里指的是友情、愛情、性親密等情感需求。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人們會強烈地感到孤獨、無助,渴望同人們建立一種深情的關系,渴望在他的團體和家庭中有一個位置,比如跟鄰里鄉(xiāng)親、同族人、同階層或者熟人同事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絡。渴望集體感最形象的例子是士兵們,他們?yōu)榱说钟餐臄橙?,會被推入到一種親密的兄弟關系,結果他們整個一生都會保持緊密的關系?,F(xiàn)代社會的流動性、家庭的分崩離析、代溝和城市化,都加劇了人們對歸屬感的渴望。馬斯洛認為,如果一個好的社會要發(fā)展、要健全,它就必須滿足人的這一渴望。
再往上一級是尊重需求。社會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對他們而言穩(wěn)固的高度評價,有一種自信或者希望別人認可的需求。尊重需要得到滿足,也會增強人的自信,使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有力量的人。一旦這個需求不能滿足,就會使人產生自卑和無能的感覺,會使人們喪失自信,進而覺得無依無靠。當一個人當之無愧地受到他人尊敬的時候,他的自尊就是最穩(wěn)固的。
需求層次的最頂層,就是自我實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的定義是,人對于自我發(fā)揮和完成的欲望,是一種傾向,使自己的潛力能夠實現(xiàn),使自己越來越成為獨特的人,成為所能成為的一切。說白了,自我實現(xiàn)就是一個人能夠成為什么,他就必須成為什么。采取何種方式來滿足這一需求,對于不同人可能差別很大。比如一位作曲家必須作曲,一位畫家必須作畫,一位詩人必須寫詩,否則他始終都不會甘心。人必須忠實于自己的本性,這就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從生理需求最終到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是由低到高排列的。人們不會因為獲得了一種需求就感到滿足了,而是逐漸獲得升華和發(fā)展的。一旦人們長期滿足了高級需求,并獲得了價值感,高級需求就會變得獨立,不再依賴低級需求的滿足,人們甚至會蔑視曾經使他們過上高級生活的對低級需求的滿足。對于大多數(shù)正常人來說,全部基本需求都只是部分得到滿足,同時又都在某種程度上有所缺憾。
要想更加直觀地描述這個由低到高的層次序列,我們可以任意假定一些數(shù)字,或許一般公民大概滿足了85%的生理需求,70%的安全需求,50%的歸屬需求,40%的自尊需求和10%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有些人從出生的頭幾個月開始就缺乏關愛,在他成年后可能永遠喪失了愛的需要,也就不會有愛的能力。再比如,一個從未體驗過長期挨餓的人,很容易低估它對人的折磨,將食物看成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他可能為了高級需求而放棄最基本的需求。也可能,一個為了自尊而失去工作的人,在經歷了6個月左右的貧困狀態(tài)后,為了找回工作,不惜犧牲自尊。還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現(xiàn)象,是由于早期的滿足而增強的一種挫折容忍力,什么意思呢?在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一直得到滿足,特別是在早年得到滿足的人,似乎發(fā)展了一種容忍挫折的罕見力量,因為他們具有穩(wěn)固健康的性格結構,他們是堅強的人,對于不同意見或者對立觀點能夠泰然處之,他們能夠抗拒公眾輿論的壓力,能夠為堅持真理而付出巨大代價。正是那些給予了愛并且獲得了充分的愛的人,為了理想或者高尚的信條,可以放棄一切。
好,這就是我們講的第一部分內容,我們來總結一下。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歸納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這是人類天性中真正的內在本質。人的需求是連續(xù)不斷的、無休止的,一個需求被滿足后,另一個會迅速出現(xiàn)并且取代它的位置,并且高層次的需求只有在低層次的需求滿足了之后才會出現(xiàn),人類可能永遠不會被徹底滿足。這些需求是有輕重緩急的,它們按照優(yōu)勢等級自動排列。人們都不會因為獲得了一種需求就感到滿足了,而是逐漸獲得升華和發(fā)展的。
第二部分
下面我們來看第二個內容,自我實現(xiàn)的八個途徑。
馬斯洛認為,能夠達到需求層次頂層的人,也就是能夠自我實現(xiàn)的人是人類中的最好典范。如果要對這些人下一個定義的話,那么他們是心理健全的、能充分開拓和運用自己的天賦和潛力的人。他們專心從事著讓他們享受的工作,工作和快樂的分歧在他們身上已經消失了。他們獻身于能夠寄托自己終極價值的存在體驗。他們也享受最基本的需求,但并沒有成為這些需求的俘虜。成為自我實現(xiàn)的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展示出人性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我們作為高級生命個體的人,不應僅僅達到基本生存的需求,還應該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境界。
那么,自我實現(xiàn)意味著什么呢?馬斯洛指出了八個途徑,我們一起來看下。
第一,忘我。自我實現(xiàn)意味著充分地、忘我地體驗生活,就像小孩在玩一件玩具時的那種全神貫注、忘記一切的感覺。這就是自我實現(xiàn)的時刻。馬斯洛用一句極富哲理的話來描述它,也就是當你真正升華成人的時候體驗的那種狀態(tài)。忘記偽裝、拘謹和世故,呈現(xiàn)出一種孩童般的純潔無邪,達到忘我的狀態(tài)。這是自我實現(xiàn)的第一個途徑。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成長。你的生活中充滿了一系列的選擇,每次選擇都有前進與后退之分。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就是把每一次選擇都變成成長,而不是趨向防御、趨向安全、趨向畏縮。
第三,真實。能夠實現(xiàn)真實的自我。人不是一塊白板,每個人都有自我,我們應該傾聽內心的呼喚,把自我顯現(xiàn)出來,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教訓或者權威的聲音來塑造自我。就像你在品嘗一杯酒的時候,不是按照它的商標來說話,也不是按照品牌的廣告宣傳來體驗,而是閉上眼睛,體驗它帶給你的真實的味道。我們來看一個戀愛中的例子,談到愛情中的表現(xiàn),可能你會說,談戀愛的時候,大家都是在極力表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嘛。但是,自我實現(xiàn)者的戀愛表現(xiàn)正好相反,他們能夠消除對對方所有的恐懼焦慮。也就是說,在這種健康的戀愛關系中,他們能夠越來越表現(xiàn)出真實的自我,并且是自己真正成為自己的主宰,比在其他人面前更加自由自在、不拘禮數(shù)。這種坦率,也包括讓伴侶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陷和弱點。
第四,誠實。當你有懷疑的時候,要誠實地說出來而不要隱瞞。比如,可能有些人在做心理咨詢的時候,并不是誠實的,而是在做戲,也并不是很容易能聽得進去中肯的勸告。在許多問題上反躬自問都意味著承擔責任,而反躬自問本身就是邁向自我實現(xiàn)的一大步。
第五,勇氣。要有勇氣,敢于與眾不同,寧愿不受歡迎,也不能成為隨波逐流的人。
第六,持續(xù)進步。自我實現(xiàn)不是一種最終狀態(tài),它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是在任何時刻在任何程度上實現(xiàn)個人潛能的過程。努力做好你想要做的事,往往要經歷勤奮的、付出精力的準備階段。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一流而不是二流的水平,竭盡你自己的所能實現(xiàn)這個目標。
第七,放棄防御心理。幫助一個人認識到他自己,弄清這個人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什么對于他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他正走向何處,以及他的使命是什么,這意味著對自己防御心理的識別,在識別后應該找到勇氣放棄這種防御。比如在戀愛中,一個人對待異性可以卸下所有敵對情緒,不會有跟同性聯(lián)合起來對抗異性的沖動,相反他可以感覺到另一個人的需要,把對方的需要當成是自己的需要,同時他也會把自己的需要當成是對方的需要,對方的疾病是兩個人共同的疾病,對方的成就即使超過了自己,也不會讓自己覺得嫉妒,尊重對方的個性,不求回報。
第八,高峰體驗。高峰體驗是自我實現(xiàn)的短暫時刻。要發(fā)現(xiàn)自己不善于做什么,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是什么,然后創(chuàng)造條件,讓自己擁有更多高峰體驗。關于高峰體驗我們在第三部分將會詳細展開。
好,這就是自我實現(xiàn)的八個途徑,忘我、成長、真實、誠實、勇氣、持續(xù)進步、放棄防御心理、高峰體驗。自我實現(xiàn)不是某一時刻的問題,可以說它是一個程度問題,是許多次微小進展的日積月累??偨Y一下,自我實現(xiàn)者擁有堅強的個性,他們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他們到哪里去,他們需要什么,他們擅長什么。一句話,他們是堅強的自我,善于正確地運用自己的力量,按照他們自己的真正本性發(fā)揮作用。
第三部分
下面,我們來講第三個內容,高峰體驗,這是人性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
什么叫高峰體驗呢?馬斯洛從自我實現(xiàn)者那里發(fā)現(xiàn),他們會常常感受到一種特殊經歷,這是一種發(fā)自心靈深處的顫栗、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極度的喜悅,那種感覺猶如站在高山之巔,他們大哭或者大笑,甚至不太能夠用語言形容,但卻極其深刻。馬斯洛把這種體驗稱為高峰體驗。很多成功人士身上,經常會提到這種體驗,他們說這種體驗仿佛照亮了他們的一生。這些美妙體驗有的來自大自然,有的來自音樂,有的來自兩性生活。比如一個剛剛生產的母親注視著嬰兒時的感受,一個科學家終于攻克了一個技術難題的時候,還有男女兩情相悅的時候。
通常,人們在高峰體驗中會喪失時空感,也就是達到忘我的境界。比如,一個藝術家進行狂熱的創(chuàng)作時,周圍的事物對他絲毫沒有影響,他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當他清醒過來時,恍如隔世,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熱戀中的人尤其如此。
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有一種改善自身的沖動,一種更多地趨向自我實現(xiàn)的沖動,也都具備這種潛力。但,為什么有些人并不趨向于自我實現(xiàn),好像在逃避成長,是什么阻礙了他們呢?馬斯洛提出了一種很有趣的解釋,叫做約拿情結。約拿是《圣經·舊約》里面的一個人物,他是一個虔誠的猶太先知,一直渴望能夠得到神的差遣,有一天神終于給了他一個光榮的任務,但是他卻抗拒這個任務,他逃跑了,還不斷躲避著他信仰的神。在心理學里,約拿情結,指的是刻意躲開自己的最佳潛能,害怕仔細設想自己能夠達到的最高可能性。
這真是一種非常矛盾的心理,人們在高峰體驗時,一方面對神一般的可能性感到愉悅和激動,但同時人們又帶著軟弱、敬畏和恐懼的心情,在這些可能性面前顫抖,害怕變成自己在最完美的時候、以最大的勇氣所呈現(xiàn)的樣子。馬斯洛剖析這種情結時認為,之所以會這樣,是人類有一種逃避責任的心態(tài)。比如,人們在面對圣潔人物時,所懷有的一種混雜著仰慕和敵對的矛盾情感,正是這種情結的體現(xiàn)。人們愛慕那些體現(xiàn)了真善美并最終取得成功的人,但他們也使人們不安、焦慮,也許還有點妒忌、有點自卑。在一定程度上,人們想要緊緊抓住這種體驗,不愿從這個頂峰回到普通的生活。
為什么高峰體驗通常都很短暫?馬斯洛的解釋是,人類不過是不夠堅強,所以不能承受過多,它太震撼、太耗損人了。因此,處在這種極樂時刻的人往往會說,不能再多了,我受不了啦,如果讓我現(xiàn)在就死,那也值得。所以,令人發(fā)狂的幸福不可能長久承受,正如我們的機體太弱,不能承受長時間的持續(xù)亢奮一樣。這是一種合理的情感,怕被摧毀、怕失去控制、怕垮臺的合理的畏懼情感。
好,這就是我們說的第三個內容,關于高峰體驗。我們來總結一下。高峰體驗是自我實現(xiàn)的人能夠體會的一種短暫的時刻,是一種發(fā)自心靈深處的顫栗、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極度的喜悅,猶如站在高山之巔。這是人類體驗的最高峰,也是人性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但是人們對于高峰體驗往往存在一種矛盾心理,也被稱為約拿情結,會刻意躲開自己的最佳潛能,害怕仔細設想自己能夠達到的最高可能性。令人發(fā)狂的幸福不可能長久承受,這是一種合理的情感,怕被摧毀、怕失去控制、怕垮臺的合理的畏懼情感。
總結
最后,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今天我們講的內容。
首先,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歸納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這是人類天性中真正的內在本質。并且這些需求按照從低到高排列,高層次的需求只有在低層次的需求滿足了之后,才會出現(xiàn)。人們不會因為獲得了一種需求就感到滿足了,人就是這樣逐漸獲得升華和發(fā)展的。
其次,為了趨向于自我實現(xiàn),馬斯洛總結出了八個途徑,包括忘我地體驗生活、趨向成長、面對真實的自我、誠實、有勇氣敢于與眾不同、持續(xù)的進步、放棄防御心理和高峰體驗。概括地講,一句話,自我實現(xiàn)的人都有著堅強的自我,善于正確地運用自己的力量,按照自己的真正本性發(fā)揮作用。
最后,我們講了高峰體驗。它是自我實現(xiàn)的人能夠體會的一種短暫的時刻,是一種發(fā)自心靈深處的喜悅。但是人們對于高峰體驗往往存在一種矛盾心理,也被稱為約拿情結,會刻意躲開自己的最佳潛能,害怕仔細設想自己能夠達到的最高可能性。在馬斯洛看來,這是一種合理的情感,怕被摧毀、怕失去控制、怕垮臺的合理的畏懼情感。高峰體驗也被看成是人性能夠達到的最高境界。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馬斯洛這位上個世紀的心理學大師,關于人性的洞察和理解依然具有啟發(fā)性。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和社會,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調動自身的一切積極因素,健全自我人格、發(fā)揮潛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享受人生真正的成功。不能不說,馬斯洛的學說也適應了我們每一個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
聯(lián)系客服